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358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万伟庆 侯颖智 +9 位作者 姜涛 李德志 戚继 齐巍 张冰克 姚红新 甲戈 张玉琪 罗世祺 马振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358例,术前主要根据影像学结果选择不同的分流管,在显微镜下完成囊腔内的置管过程。结果颅内蛛网膜囊... 目的研究分析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358例,术前主要根据影像学结果选择不同的分流管,在显微镜下完成囊腔内的置管过程。结果颅内蛛网膜囊肿颞窝的发生率为60.6%,1年内手术有效率为97.2%,术后分流管阻塞率为1.7%,术后感染率为1.1%。结论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对脑组织干扰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儿童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戚继 贾桂军 +1 位作者 万伟庆 马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PBL教学组用PBL教学法教学,两组授课老师相同。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 目的观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PBL教学组用PBL教学法教学,两组授课老师相同。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诊断及治疗及12例病例资料分析。教学完毕用相同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计算高分率(考试成绩85分以上),同时让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计算总满意率。结果 PBL教学组25名(83.3%)、传统教学组12名(40.0%)考生考试成绩为高分,PBL教学组高分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教学组满意24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率93.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15、8、7名和76.7%,PBL教学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式学习教学法 教学方式 颅脑外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戚继 杨俊 王贵怀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72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术中表现及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根据术前的MRI影像学特点及手术中所见可... 目的探讨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72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MRI影像学特点、术中表现及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根据术前的MRI影像学特点及手术中所见可将椎管内蛛网膜囊肿分为:脊髓髓内型、硬脊膜下髓外型、骑跨硬脊膜型、椎管内硬脊膜外型、椎管内外型及椎管内多发型。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不同类型的椎管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的术式,对治疗结果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后早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戚继 赵澎 +1 位作者 陈思源 马骏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前及术后1、2、6、12 h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肾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肾叶间动脉... 目的探讨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前及术后1、2、6、12 h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肾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计算肾脏指数(RI)。同时收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2 h血清Cr水平、术后6及12 h血清BUN水平、术后12 h血清UA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h的PSV高于术前(P<0.05),术后1、2、6、12 h的EDV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6、12 h的RI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h的PSV与血清Cr、BUN、UA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EDV与血清Cr、BUN、UA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0.27、-0.38,P均<0.05),RI值与血清Cr、BUN、U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30、0.36,P均<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后早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早于血清肾功能指标变化;术后1 h检测EDV及RI值有助于判断患者早期肾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开颅血肿清除术 急性肾功能损伤 肾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 舒张末期流速 肾脏指数
下载PDF
整合组织学图像信息增强空间转录组细胞聚类的分辨率
5
作者 王睿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6,共8页
【目的】增加空间转录组基因表达的空间分辨率以提升遗传发育与疾病研究中的细胞谱系和类型变化的精度,提供更精细的分子表型信息。【方法】通过图像分割实现空间转录组点阵的细胞空间分布模拟,使用线性插值方法重构超分辨率基因空间表... 【目的】增加空间转录组基因表达的空间分辨率以提升遗传发育与疾病研究中的细胞谱系和类型变化的精度,提供更精细的分子表型信息。【方法】通过图像分割实现空间转录组点阵的细胞空间分布模拟,使用线性插值方法重构超分辨率基因空间表达,并利用图聚类方法揭示组织中细胞分布的空间偏好性。【结果】将新方法SpaGMM在小鼠后脑10X Visium数据集上进行检验,可以精确识别小鼠脑神经空间结构域。通过与几种空间转录组聚类的常用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SpaGMM的聚类结果更加符合组织学区域的注释,这些区域具有大量标记基因的空间表达支持。SpaGMM还可以从小鼠小脑区域中区分出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和伯格曼胶质细胞(Bergmann glial cell)所对应的组织区域,发现不同细胞层中存在互补的基因表达模式。【结论】SpaGMM可以通过提高点阵的空间分辨率揭示组织结构域的精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录组学 细胞分割 空间域识别 细胞聚类
下载PDF
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术后生存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戚继 张明山 +2 位作者 张力伟 张俊延 吴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术后生存质量的多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Kamofsky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标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筛选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脑干水肿因素(P=0.045〈0.05... 目的探讨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术后生存质量的多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Kamofsky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标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筛选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脑干水肿因素(P=0.045〈0.05),肿瘤与基底动脉关系因素(P=0.033〈0.05),肿瘤质地因素(P=0.046〈0.05),是否侵袭海绵窦因素(P=0.049〈0.05),肿瘤大小因素(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干水肿、肿瘤与基底动脉的关系、质地、侵袭海绵窦程度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岩斜区脑膜瘤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预后 岩骨斜坡 水肿 海绵窦
原文传递
组分距离方法构建基于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的原核生物亲缘树 被引量:4
7
作者 卫海滨 戚继 郝柏林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最近新发展的基于计算短串频度,推断原核生物系统发生关系的K串组分距离方法,以整个蛋白质组作为数据集.采用每个物种的全部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得到一致结果.已知后一组蛋白质在单个使用时,产生彼此不同的进化树.我们构建进... 最近新发展的基于计算短串频度,推断原核生物系统发生关系的K串组分距离方法,以整个蛋白质组作为数据集.采用每个物种的全部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得到一致结果.已知后一组蛋白质在单个使用时,产生彼此不同的进化树.我们构建进化树不需做任何序列联配,所得亲缘树包括16个古细菌、105个细菌和2个真核生物.大部分低层分支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即2003年第4次发布的细菌系统分类大纲相一致,而且对高层分支关系给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细菌 系统发生树 组分距离 核糖体蛋白质 氨酰TRNA合成酶 原核生物亲缘树
原文传递
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力伟 张明山 +4 位作者 戚继 张俊廷 李桂林 罗麟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7月-2005年8月收治的5例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行内镜下经鼻活检,4例手术治疗,分别选择... 目的探讨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从2001年7月-2005年8月收治的5例侵袭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行内镜下经鼻活检,4例手术治疗,分别选择经额入路和经额扩展入路,应用不同方法进行颅底重建。全部病人术后行放疗,1例辅助化疗。术后6-45个月进行随访。结果4例侵袭颅内肿瘤全部切除,术后鼻塞全部改善,3例术前视力下降者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出现腰骶段椎管内转移,分别为术后6-8个月。其中1例手术,死亡1例。结论侵袭颅内的嗅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仍然需要多手段进行干预,对侵袭到颅内肿瘤要争取全切除,术后应辅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颅底肿瘤 侵袭性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韩武 戚继 +3 位作者 李勃翰 谢炯 章炜 郭腾显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内复发性肿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4岁女性,胸8节段脊髓内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全切除术后9年复发,再次手术... 目的探讨脊髓内复发性肿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术后并发脊髓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4岁女性,胸8节段脊髓内室管膜瘤(WHO分级Ⅱ级)全切除术后9年复发,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术后2d突发神经功能恶化,复查胸椎CT示脊髓疝,急诊行椎管减压+硬脊膜成形术,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但遗留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到术前状态,但遗留左下肢不自主颤抖,需要拐杖辅助行走。结论脊髓内复发性肿瘤再次切除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结合影像学表现,应考虑到脊髓疝的可能,充分的减压、松解及硬脊膜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内复发性室管膜瘤 显微手术 脊髓疝 椎管减压术 硬脊膜成形术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与重复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芳萍 陈光旨 戚继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8,共7页
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含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阐明研究重复序列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基因 数据库 重复序列
下载PDF
并发于颈髓室管膜瘤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四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明山 戚继 +4 位作者 张力伟 张俊廷 杨俊 王贵怀 李德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3230-3231,共2页
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定位于22q^11-q^13.1,主要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可伴有颅内和椎管内的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等。本组收集4例并发于颈髓室管膜瘤的NF2,现... 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定位于22q^11-q^13.1,主要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可伴有颅内和椎管内的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等。本组收集4例并发于颈髓室管膜瘤的NF2,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2型 室管膜瘤 颈髓 并发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双侧听神经瘤 星形细胞瘤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儿童罕见颅底骨巨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戚继 郭社卫 +2 位作者 张玉琪 马振宇 甲戈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1-703,共3页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s)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好发于20~40岁成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溶骨性肿瘤,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不到1%的骨巨细胞瘤原发于颅骨,在儿童发病,更是罕见。2011年7月,北京天... 骨巨细胞瘤(giantcelltumors)是较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好发于20~40岁成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的溶骨性肿瘤,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其中不到1%的骨巨细胞瘤原发于颅骨,在儿童发病,更是罕见。2011年7月,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收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骨巨细胞瘤 文献复习 儿童 原发性骨肿瘤 小儿神经外科 北京天坛医院 骨性肿瘤 干骺端
原文传递
儿童期垂体腺瘤的治疗特点(附22例报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文清 戚继 +3 位作者 孟赜 马振宇 甲戈 赵继宗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总结22例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14岁以下垂体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其中1例行分期手术),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12.3岁(1例为13个月垂体... 目的总结22例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探讨儿童垂体腺瘤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1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22例14岁以下垂体腺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其中1例行分期手术),女8例,年龄1~14岁,平均12.3岁(1例为13个月垂体腺癌患儿,其余均为8岁以上)。12例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9例经额垂体瘤切除,1例分期分别经左、右额行垂体瘤切除。随访1~10年。结果22例中,肿瘤全切13例,近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蝶显微手术是儿童垂体腺瘤最佳治疗方法,术前及术后正规的内分泌观察以及治疗必不可少,术后患儿的心理治疗要引起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手术后放疗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元基因组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捷孟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59,共9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成为了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元基因组学方法不需要将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单独分离培养,而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可以回避传统研究时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困...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成为了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元基因组学方法不需要将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单独分离培养,而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可以回避传统研究时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困难。基于这一优势,人体、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有关的各项环境微生物测序计划相继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元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以及有关流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各种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 环境微生物
下载PDF
PEX基因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15
作者 谢炯 戚继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0期88-92,97,共6页
目的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探讨PEX基因修饰HuMS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贴壁细胞分离法培养HuMSCs,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X-pcDNA3.1(+)],重组... 目的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探讨PEX基因修饰HuMS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贴壁细胞分离法培养HuMSCs,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E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X-pcDNA3.1(+)],重组质粒PEX-pcDNA3.1(+)转染HuMSCs,验证真核表达载体在HuMSCs中的表达。结果①P5代HuCMSCs表面分子标志物结果显示各代均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CD73、CD90和CD105,而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11b、CD19、CD34、CD45和组织相容抗原HLA-DR;②RT-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PEX位于DNA Maker 500~750 bp的特异性条带;抽提质粒后双酶切鉴定显示,重组质粒PEX-pcDNA3.1(+)位于DNA Maker 5000 bp的特异性条带,且重组质粒PEX-pcDNA3.1(+)双酶切后位于DNA Maker 500~750 bp和5000 bp两条特异性条带;菌液测序结果证实,质粒载体PEX-pcDNA3.1(+)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EX-pcDNA3.1(+)在HuMSCs中高表达。结论构建的PEX-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可用于转染HuMSCs,为进一步探讨其在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胶质瘤 PEX基因
下载PDF
基于低拷贝核基因的组分特征研究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哲 黄建勋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95,共10页
近年来人们在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发现十字花科可分为3个主要类群,但是这些类群内部以及类群间的进化关系还不明确。旨在快速准确地解决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通过选取39个十字花科物种及两个外类群物... 近年来人们在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发现十字花科可分为3个主要类群,但是这些类群内部以及类群间的进化关系还不明确。旨在快速准确地解决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通过选取39个十字花科物种及两个外类群物种作为研究材料,使用系统发生基因组学方法获得了覆盖所选物种的低拷贝同源基因集合。进一步通过CVTree方法分析低拷贝核基因的组分特征,得到了高度支持与稳定的十字花科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十字花科被分为6个主要的类群,其中3个主要类群的划分与前人的分类结果高度一致,并且增加了两个新类群,此外,前人研究中存在争议的第二类群在本研究结果中成为有稳定支持的单系群。表明基于大量低拷贝同源基因集合并结合组分矢量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十字花科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因此,CVTree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原核生物、真菌等微生物的系统发生关系,也可以用来探究十字花科植物等高等生物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系统发生关系 组分矢量 低拷贝核基因
下载PDF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揭示十字花科古老杂交事件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晓猛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137,共12页
杂交是物种进化动力的源泉之一,它有助于快速积累遗传变异,增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促进新物种的产生,因此在不同物种类群中识别古老和近期的杂交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杂交事件的识别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特征,包括传统的遗传表型、代谢产物、... 杂交是物种进化动力的源泉之一,它有助于快速积累遗传变异,增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促进新物种的产生,因此在不同物种类群中识别古老和近期的杂交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杂交事件的识别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特征,包括传统的遗传表型、代谢产物、染色体数目,以及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提供的基因水平的分子表型。本研究通过选取28个十字花科物种及两个外类群物种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手段,在叶绿体和核基因两个方向上联合分子表型信息鉴定十字花科内的杂交事件。结果表明:1、以单基因树映射物种树的结果为依据,十字花科物种主要分为两类:其一,姐妹类群分布相对集中、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代表;其二,姐妹类群分布相对分散暗示基因存在多种来源,以诚实花(Lunaria annua)为代表。2、进一步通过叶绿体和核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对比法分析,我们认为诚实花可能是一个新的杂交物种,其39.1%的基因与父本来源的C类群基因关系最近;38.5%的基因与C类群以外类群的基因最近,特别是来自B、C结合类群共同祖先的10号节点(占比3%)支持其作为诚实花的母本来源。3、通过对父母关键进化节点的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父本主要富集在生物降解、次级代谢产物、RNA调控等途径上,表明其可能通过RNA调控生物降解、次级代谢过程以适应胁迫环境;母本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上,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核酸代谢等方面,表明其可能通过增强自身代谢获取相对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杂交 比较基因组学
下载PDF
家族性髓母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万伟庆 甲戈 +6 位作者 姜涛 杜君好 戚继 姚红新 马振宇 罗世祺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报告家族性髓母细胞瘤1例并对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其可能病因。方法该家族中共有4名患者,其中少年儿童3例,成人1例;男3例,女1例,有2名患者为同胞姐弟,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4名患者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其中... 目的报告家族性髓母细胞瘤1例并对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其可能病因。方法该家族中共有4名患者,其中少年儿童3例,成人1例;男3例,女1例,有2名患者为同胞姐弟,表现为颅高压症状,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4名患者病理证实髓母细胞瘤,其中1例于术后次日死亡,2例因肿瘤复发已死亡,1例现存活良好。结论家族性髓母细胞瘤罕见,家族性髓母细胞瘤的发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易感性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及遗传学仍不明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系谱 病因 遗传 家族性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组织SPARC、p15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戚继 孙涛 +1 位作者 赵澎 任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0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p15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脑胶质瘤患者(Ⅰ~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23例)脑胶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脑组织中SPARC、p15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p15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脑胶质瘤患者(Ⅰ~Ⅱ级28例、Ⅲ级32例、Ⅳ级23例)脑胶质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脑组织中SPARC、p15表达;分析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存活时间患者瘤组织SPARC、p15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瘤组织SPARC阳性表达率高于瘤旁组织,P<0.05;p15阳性表达率低于瘤旁组织,P<0.05。随着临床分级升高,瘤组织SPARC表达升高(P<0.05),p15表达下降(P<0.05);存活不足5年者SPARC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5年及以上者(P<0.05),p15阳性表达率低于存活5年及以上者(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SPARC表达上调、p15表达下调。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SPARC、p15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患者病情及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P15蛋白 临床分级 存活时间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继 李昉晔 +1 位作者 郑玄 张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81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381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81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中18例患者术后出现明确颅内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7%,18例患者中3例脑脊液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16.7%,其中2例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例检出表皮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复发前庭神经鞘瘤、术后脑脊液漏、失血量、手术时间是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复发前庭神经鞘瘤、术后脑脊液漏、失血量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复发前庭神经鞘瘤、术后脑脊液漏、失血量是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术后颅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颅内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