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湘红
江辉
+7 位作者
杨冬冬
孔宏
张蕾
张媛
余媛
戚
妙
君
段园
王丹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23-223,225,共2页
目的探讨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以及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
目的探讨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以及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间期中,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的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等心率变异性系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震荡初始值明显升高,震荡斜率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组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减弱,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律震荡可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震荡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逸搏心律伴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2
作者
冯湘红
汪金寰
+1 位作者
戚
妙
君
时志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心电图特征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1例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逸搏心律包括交界性7例、室性4例,逸搏频率相对匀齐,其后跟随P波,P波呈两种形态的7例,单一形...
目的探讨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心电图特征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1例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逸搏心律包括交界性7例、室性4例,逸搏频率相对匀齐,其后跟随P波,P波呈两种形态的7例,单一形态的4例。均存在长、短两种R-P间期,差值明显大于0.06s,长、短RP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1~0.38s(平均0.23±0.09s),3例伴随单个心室回波,1例出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室房双径路传导是一种少见的心电现象,通过体表心电图合理分析,可以对逆向型双径路做出初步诊断,为下一步实施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搏
室房传导
双径路
原文传递
题名
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
被引量:
3
1
作者
冯湘红
江辉
杨冬冬
孔宏
张蕾
张媛
余媛
戚
妙
君
段园
王丹
机构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心功能室
出处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23-223,225,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心律震荡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测定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以及全部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部RR间期中,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的RR间期个数的百分比(pNN50)等心率变异性系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震荡初始值明显升高,震荡斜率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的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组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减弱,提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心律震荡可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之一。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震荡
动态心电图
分类号
R54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逸搏心律伴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2
作者
冯湘红
汪金寰
戚
妙
君
时志城
机构
安徽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
安徽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洞泉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出处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35-33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心电图特征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1例逸搏心律伴室房双径路传导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逸搏心律包括交界性7例、室性4例,逸搏频率相对匀齐,其后跟随P波,P波呈两种形态的7例,单一形态的4例。均存在长、短两种R-P间期,差值明显大于0.06s,长、短RP间期最大增量变化在0.11~0.38s(平均0.23±0.09s),3例伴随单个心室回波,1例出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室房双径路传导是一种少见的心电现象,通过体表心电图合理分析,可以对逆向型双径路做出初步诊断,为下一步实施电生理检查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
逸搏
室房传导
双径路
Keywords
Escape rhythm
Ventriculoartrial conduction
Dual pathways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540.4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窦性心律震荡对冠心病预后的判断
冯湘红
江辉
杨冬冬
孔宏
张蕾
张媛
余媛
戚
妙
君
段园
王丹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逸搏心律伴房室结双径路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冯湘红
汪金寰
戚
妙
君
时志城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