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共享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三姐”文化的多重叙事和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二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国强 可夫 +1 位作者 赵新欣 李星莹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 “刘三姐”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案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文化基础。该文运用历史人类学和叙事学等方法,从文本、民俗和社会3个层面勾勒出“刘三姐”传说演化和传播的时间线与地域范围,挖掘“刘三姐”文化演进的历史、文化、民族多重叙事,呈现各民族在思想来源、文化传承和社会关系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事实。“刘三姐”是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意象,是伴随歌圩文化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地区多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中华民族文化。“刘三姐”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非遗”进校园、传承与创新、文旅促“三交”等3条实践路径,可为其他多民族共享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个广西样本,进一步丰富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共享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路径——以“刘三姐”文化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军 可夫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0-50,共11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推动其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章立足于对“刘三姐”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刘三姐”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剖析“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与文化载体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多维价值和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运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四条实践路径:注重出版物内容精品化、开展系列文化普及实践活动、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与营造社会优良环境。通过对广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助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为其他地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广西样本”,丰富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广普及 文化符号 “刘三姐”文化
下载PDF
点线面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一 被引量:5
3
作者 郝国强 赵新欣 +1 位作者 李星莹 可夫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57,共8页
本研究结合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框架,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重构非遗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首先,将单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出发点,需要多学科共同对非遗的缘起与变迁、功能与... 本研究结合当前中国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框架,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重构非遗研究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首先,将单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出发点,需要多学科共同对非遗的缘起与变迁、功能与内涵、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其次,为点与点的联结,关注同一项或一类非遗的共创共享共传,重点落在各民族共享共有非遗的比较研究;再次,为线与线的总和,将非遗放置于其所处的流域、通道、走廊等区域内,并对非遗背后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展开研究,而重点落在非遗传承主体的民族交往视角。最后,采用历时性比较,透视非遗背后的民族文化交往,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以立体结构,从文化路径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民族文化交融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点线面体
下载PDF
纹饰层累与多元一体:文化共生视域下广西铜鼓文化中的“三交”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实践系列之三 被引量:3
4
作者 郝国强 李星莹 +1 位作者 赵新欣 可夫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 铜鼓文化是红水河流域各民族共创共享共传的传统文化,其发展和演化体现出多民族文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关系丰富了铜鼓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依托广西河池国家级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铜鼓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有效促进文创产业发展。广西铜鼓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促进了各民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筑了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推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文化 纹饰层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