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绢丝昆虫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养技术与资源利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凤云 齐荣和 +5 位作者 李树英 李亚洁 孟宪民 徐亮 宿桂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6-834,共9页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蚕 生物学特性 驯养技术 茧丝 蛹蛋白
下载PDF
栗蚕茧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凤云 黄先敏 +3 位作者 李树英 李亚洁 李军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8-551,共4页
对栗蚕(Dictypoea japonica)丝粉、丝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显示:栗蚕丝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属于全价蛋白质;丝粉中的天门冬氨酸、色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含量高于丝肽;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 对栗蚕(Dictypoea japonica)丝粉、丝肽的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显示:栗蚕丝中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属于全价蛋白质;丝粉中的天门冬氨酸、色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含量高于丝肽;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的含量以及长侧链氨基酸残基含量均高于大蚕蛾科的其它野蚕。分析氨基酸的组成认为,栗蚕丝粉不仅比其它野蚕丝粉具有更强的防止日光辐射的作用,而且具有更好的吸湿性,因而是一种优质营养性化妆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蚕丝 丝粉 丝肽 氨基酸
下载PDF
4个柞蚕品种蚁蚕耐饥饿能力的比较
3
作者 徐亮 吴艳 +5 位作者 焦阳 钟亮 姜晓旭 左佳翊 陈俊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 饥饿是影响柞蚕生长发育、防病害能力和繁殖习性的重要因子。为探索柞蚕的耐饥饿能力,以柞蚕品种辽蚕527、9906、抗大和吉青为试验材料,对蚁蚕采取低温(6℃)饥饿的方法进行耐饥饿能力测试。结果表明,辽蚕527蚁蚕耐饥饿能力最强,其次是吉青,耐饥饿能力最差的品种是9906和抗大;辽蚕527蚁蚕耐饥饿平均时长为10.26 d,总时长达18 d,分别比抗大长1.93 d、6 d;辽蚕527蚁蚕平均饥饿死亡率为9.51%,比抗大低3.59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水平;辽蚕527蚁蚕饥饿死亡率最高峰出现的时间最晚(第10天),分别比吉青、抗大和9906晚1 d、2 d和3 d,并且最高峰的死亡率也最低;辽蚕527蚁蚕的LT_(50)和LT_(95)分别为9.22 d和15.43 d,均极显著长于其他3个品种;同时,相关分析表明柞蚕蚁蚕的耐饥饿能力与卵重无关。综上表明,辽蚕527蚁蚕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可通过低温饥饿手段筛选耐饥饿能力强的蚁蚕个体,为抗逆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蚁蚕 饥饿胁迫
下载PDF
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3 位作者 刘凤云 刘佩锋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38,共4页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 全茧量性状是柞蚕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选择全茧量有显著差异的2个柞蚕品系582(P1)、宽青(P2)为亲本,通过对P1、P2及F1和F2作4家系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柞蚕全茧量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柞蚕全茧量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的修饰作用和性别上的差异,雌性个体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雄性个体符合2对等显性主基因+加显多基因模型;雌、雄个体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49.01%和24.35%,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53%和26.47%。柞蚕育种对全茧量的选择应依据性别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雌个体应强化早期选择;雄个体需多代连续选择,并强化后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分离规律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柞蚕幼虫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谌苗苗 徐亮 +4 位作者 焦阳 宿桂梅 李喜升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63,共6页
低温环境是影响柞蚕茧产量,制约柞蚕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后柞蚕幼虫体内SOD、CAT和POD 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比较4个柞蚕品种/品系的抗逆能力,探索低温胁迫后柞蚕的抗逆机制。5℃低温胁迫4个柞蚕品种/... 低温环境是影响柞蚕茧产量,制约柞蚕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试验通过研究低温胁迫后柞蚕幼虫体内SOD、CAT和POD 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比较4个柞蚕品种/品系的抗逆能力,探索低温胁迫后柞蚕的抗逆机制。5℃低温胁迫4个柞蚕品种/品系的5龄幼虫24 h,在低温胁迫后0、24、48 h测定低温处理组与同时期对照组幼虫血淋巴中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显示,3种抗氧化酶3个时间点的平均值分析,同品种/品系低温处理组与对照组间,辽蚕527和抗大的平均SOD活性呈显著差异;辽蚕527和9906的平均CAT活性呈显著差异;辽蚕527、辽蚕582及9906的平均POD活性均呈显著差异。而不同品种/品系低温处理组间平均SOD活性显示辽蚕527、抗大与9906,抗大与辽蚕582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CAT活性在品种/品系间无显著差异;平均POD活性显示辽蚕527与辽蚕582、抗大,9906与抗大具有显著差异。4个品种/品系的S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后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达到最高;而POD活性为上升趋势。综合评价4个柞蚕品种/品系3种抗氧化酶在低温胁迫后的酶活性,以辽蚕527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柞蚕抗逆性机理研究与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活性氧
下载PDF
柞蚕胚胎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及其遗传
6
作者 焦阳 姜晓旭 +4 位作者 吴艳 钟亮 陈俊山 徐亮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2,共7页
为探索柞蚕胚胎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及其遗传规律,对试验群体辽蚕527及5个亲本10个F1组合的柞蚕受精卵采取43℃以上的高温胁迫。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积温在5~10℃时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最弱,而... 为探索柞蚕胚胎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及其遗传规律,对试验群体辽蚕527及5个亲本10个F1组合的柞蚕受精卵采取43℃以上的高温胁迫。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积温在5~10℃时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最弱,而有效积温在20℃时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最强。高温胁迫对胚胎生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降低。高温胁迫也会延长胚胎的发育时期,并且对孵化整齐度产生重要影响,使孵化时间延长。不同品种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辽蚕527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最强,小白蚕的耐受性最弱。遗传分析表明:柞蚕胚胎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受4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明显,其遗传率为91.97%,而微效多基因对其影响较小,遗传率仅为5.77%。综上,通过杂交后代胚胎对高温胁迫耐受性进行早期选择,可以选育出对高温胁迫耐受性强的柞蚕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卵胚胎 高温胁迫 耐受性 遗传
下载PDF
高产稳产优质柞蚕新品种辽蚕582的选育 被引量:5
7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8 位作者 李佩佩 宿桂梅 焦阳 钟亮 吴艳 赵娜 李明堂 姜典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1018,共8页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 以蚕茧高产、稳产,全茧量雌雄开差小作为柞蚕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柞蚕高饲料效率品种8821及其早熟、大型雄性成虫突变个体为亲本材料,采用杂交和系统分离的育种方法,历经10年19代育成了高产、优质,对柞蚕微粒子病有一定耐受性的柞蚕新品种辽蚕582。新品种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秋蚕期的千粒茧质量为11.38 kg,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春、秋蚕季平均为25.37%,比对照品种8821缩小20.42%,平均一粒茧丝长1 219.38 m,解舒率57.98%,生丝回收率为70.13%。新品种感染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Np)的雌蛾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室内正常条件下饲养,其结茧率为73.60%,比对照品种青六号提高28.22%;Np对新品种4~5龄幼虫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对照品种8821高2.82倍,比青六号高7.10倍。新品种在小区品种比较试验及繁种试验中,蚕茧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8821增加9.39%、19.20%。综上认为,辽蚕582是丰产、稳产性好,全茧量雌雄开差较小,茧丝加工工艺性状优良并对柞蚕微粒子病感染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种,适合在二化性蚕区放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品种 辽蚕582 高产 优质 耐病性 柞蚕微粒子病
下载PDF
栗蚕蛹体液的一些免疫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亚洁 刘凤云 +6 位作者 孟楠 米锐 石理鑫 温志新 李学军 李树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 为了探明栗蚕体内免疫机制,研究了栗蚕蛹体液免疫反应的某些特性。栗蚕蛹经细菌、真菌以及生理盐水诱导后,其体液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柞蚕链球菌(T.streptoc-occus)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6 h后,栗蚕蛹体液中出现抗菌活性物质,诱导后4 d,体液的抗菌活性达到高峰值,11 d后活性消失。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诱导后的栗蚕蛹血淋巴中有新蛋白产生,推测可能与其产生新的抗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蚕蛹 体液 免疫反应 细菌诱导 真菌诱导 生理盐水诱导 抗菌活力
下载PDF
人工授精技术在柞蚕与栗蚕远缘杂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宿桂梅 刘凤云 +3 位作者 徐亮 孟宪民 焦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4-548,共5页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 研究柞蚕(Antheraea pernyi)与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的人工授精技术,并应用于柞蚕与栗蚕的种间杂交试验,为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柞蚕的经济性状提供试验技术。从种内交配40~60 min的柞蚕雌蛾交配囊中采集精子细胞用于对柞蚕处女蛾的人工授精,其受精蛾率为61.5%,受精卵率为70.5%,孵化卵率为60.8%。栗蚕精子可在种内交配40~75 min的雌蛾交配囊中采集。利用单蛾精液授精和单蛾与多蛾精液互补授精的方法,分别获得了栗蚕♀×柞蚕♂的越冬卵和蚁蚕及柞蚕♀×栗蚕♂的活胚胎。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初步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进行柞蚕与栗蚕的远缘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栗蚕 人工授精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应用动物生长曲线模型分析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亮 孟宪民 +3 位作者 宿桂梅 焦阳 车明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0-623,共4页
通过定量描述柞蚕幼虫体质量增长的轨迹和参数,分析不同柞蚕品种幼虫体质量增长的规律。利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生长曲线对5个柞蚕品种幼虫体质量的增长轨迹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与柞蚕幼虫体质量增长轨迹... 通过定量描述柞蚕幼虫体质量增长的轨迹和参数,分析不同柞蚕品种幼虫体质量增长的规律。利用Logistic、C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生长曲线对5个柞蚕品种幼虫体质量的增长轨迹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曲线与柞蚕幼虫体质量增长轨迹拟合较好,可用于描述柞蚕幼虫体质量动态增长规律。应用该曲线模型预测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的体质量增长特点,发现柞蚕品种582的幼虫体质量较大且增长迅速,发育整齐度好;宽青的幼虫体质量较小且增长缓慢,龄期经过较短。分析认为,柞蚕幼虫体质量在不同品种之间既有相同的动态增长规律,但在同一发育时期内的体质量增长又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幼虫 生长发育 品种差异 LOGISTIC曲线模型
下载PDF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亮 吴艳 +5 位作者 刘凤云 孟宪民 焦阳 宿桂梅 车明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栗蚕交配时间长短与不受精率孵化率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凤云 《北方蚕业》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栗蚕驯养技术研究过程中,采用人工助交方法,设置交配2h、4h、6h、8h、10h、12h六个处理,以室外发蛾棚自然交为对照,对栗蚕交配时间长短与不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为;交配4h孵化率可达94%,交配6~8h孵化率... 在栗蚕驯养技术研究过程中,采用人工助交方法,设置交配2h、4h、6h、8h、10h、12h六个处理,以室外发蛾棚自然交为对照,对栗蚕交配时间长短与不受精率、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为;交配4h孵化率可达94%,交配6~8h孵化率达95%,交配10h孵化率达到97%,交配12h孵化率高达98%。而交配2h的,不受精率达19.82%,孵化率仅为77.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蚕 交配时间 不受精率 孵化率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对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亮 陈悦 +4 位作者 孟宪民 宿桂梅 焦阳 姜德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选择5个柞蚕品种进行柞蚕微孢子虫添毒试验,调查微孢子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抵抗能力差异。以浓度为2.4×106mL-1的柞蚕微孢子悬液按照5μL/头的剂量给4龄起蚕添食后,微孢子虫对整个4龄期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 选择5个柞蚕品种进行柞蚕微孢子虫添毒试验,调查微孢子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抵抗能力差异。以浓度为2.4×106mL-1的柞蚕微孢子悬液按照5μL/头的剂量给4龄起蚕添食后,微孢子虫对整个4龄期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P>0.05);但进入4眠期后微孢子虫侵染对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幼虫发育迟缓,龄期经过时间延长,蚕体质量最大增加量下降,体质量增速变慢。比较不同柞蚕品种的抵抗能力,发现柞蚕品种582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小,柞蚕品种青6号和宽青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微孢子虫 柞蚕幼虫 生长发育 品种差异
下载PDF
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及对产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焦阳 宿桂梅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6-341,共6页
揭示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蚕茧产量的相关程度,可为制定高产柞蚕品种选育的技术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10个秋柞蚕品种(纯种)和21个杂交组合(杂交种)的产量及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杂交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 揭示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蚕茧产量的相关程度,可为制定高产柞蚕品种选育的技术策略提供依据。采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10个秋柞蚕品种(纯种)和21个杂交组合(杂交种)的产量及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杂交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800~1 200 g之间,纯种的单蛾产茧量主要集中在600~1 000 g之间。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收蚁结茧率〉幼虫生命率〉千粒茧质量〉收蚁率〉单蛾产卵数量。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秋柞蚕产量构成因素与产茧量的回归方程,能较好地预测秋柞蚕单蛾产茧量。产量构成因素对产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收蚁结茧率〉单蛾产卵数量〉千粒茧质量〉幼虫生命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初步认为,秋柞蚕高产品种的选育应以收蚁结茧率和幼虫生命率为主要目标性状,再兼顾其他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柞蚕 产量构成因素 产茧量 相关性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宿桂梅 焦阳 车明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0-444,共5页
为探索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选择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有显著差异的5个柞蚕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设计组配成15个双列杂交组合(10个杂交组合和5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应用数量性状主-微位点组分析法解析发现5个柞... 为探索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选择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有显著差异的5个柞蚕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设计组配成15个双列杂交组合(10个杂交组合和5个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应用数量性状主-微位点组分析法解析发现5个柞蚕亲本间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由1个主位点组与微位点组控制,主位点组与微位点组的遗传率分别为37.18%和16.01%,主位点组的加性效应为-2.55%,显性效应为-3.43%。其中,亲本品种582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最小,含有1个可以使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缩小的纯合加性(++)主位点组,杂交组合582×抗大的全茧量雌雄开差率最小,含有1个可以使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缩小的杂合显性(+-)主位点组。杂交组合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构成包括主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或主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微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和微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不同杂交组合上述3种效应所占的比率不同。亲本间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主、微位点组及其遗传构成的解析,阐明了其杂交组合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遗传特点,可作为柞蚕优良品种选育及杂交组合选配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雌雄开差率 主-微位点组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下载PDF
中国新纪录属和种——SERICOZENILLIA ALBIPILA(MESNIL)雄体的首次记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鹏 张春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7-460,共4页
在辽宁省蚕科所栗蚕保存育种过程中,发现栗蚕蛹体内有寄蝇幼虫,7月吐蛆后人工埋入或自然钻入土中化蛹,并罩笼;翌年6月初羽化;采集成虫,形态分类鉴定为分布日本的白毛蚕寄蝇Sericozenillia albipila,为中国新分布纪录属和种;首次记述该... 在辽宁省蚕科所栗蚕保存育种过程中,发现栗蚕蛹体内有寄蝇幼虫,7月吐蛆后人工埋入或自然钻入土中化蛹,并罩笼;翌年6月初羽化;采集成虫,形态分类鉴定为分布日本的白毛蚕寄蝇Sericozenillia albipila,为中国新分布纪录属和种;首次记述该种雄性成虫外形特征,并给出雌性成虫主要特征;栗蚕是其新寄主。研究材料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翅目 寄蝇科 白毛蚕寄蝇 新纪录 雄性 新寄主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宿桂梅 焦阳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性别差异 遗传特点 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下载PDF
栗蚕自然交配与人工助产对产卵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凤云 《北方蚕业》 2008年第1期35-36,共2页
栗蚕自然交配♀蛾前两日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98%,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在95%以上,大批制种时产卵2d即可;自然交配和人工助交产卵粒数和产卵量存在差异,小区留种时以自然交配产卵为好。
关键词 栗蚕 产卵 自然交配 人工助交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亮 谌苗苗 +5 位作者 孟宪民 徐亮 焦阳 宿桂梅 李喜升 《北方蚕业》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柞蚕育种是柞蚕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家蚕等其他物种来说,柞蚕育种技术相对落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完善,并应用到多个物种的育种工作中。简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种类,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并比较几种常用标记方法... 柞蚕育种是柞蚕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相对于家蚕等其他物种来说,柞蚕育种技术相对落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不断完善,并应用到多个物种的育种工作中。简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种类,原理,特点及研究成果,并比较几种常用标记方法,尝试从中找出更适合柞蚕的分子标记。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概况,对柞蚕分子标记技术的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育种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下载PDF
茧蜂克星对栗蚕寄生蜂病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宪民 +2 位作者 徐亮 宿桂梅 焦阳 《北方蚕业》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栗蚕的盘绒茧蜂病大发生年份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栗蚕的生产。采用0.05%的茧蜂克星在栗蚕2龄期施药,防治效果可达100%;栗蚕食药叶4d后疗效可达95.88%,且对栗蚕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茧蜂克星 栗蚕绒茧蜂病 药剂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