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虚拟偶像及粉丝群体认同建构 被引量:24
1
作者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8,共2页
从2007年诞生在日本的通过音乐合成软件制作而成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到中国版的网络虚拟偶像洛天依、言和等,这类虚拟偶像和真实客观存在的人物实体不同,也区别于小说、漫画中构建出的具有故事叙事色彩的虚拟偶像,而是一种利用数字复... 从2007年诞生在日本的通过音乐合成软件制作而成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到中国版的网络虚拟偶像洛天依、言和等,这类虚拟偶像和真实客观存在的人物实体不同,也区别于小说、漫画中构建出的具有故事叙事色彩的虚拟偶像,而是一种利用数字复制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建构的网络虚拟偶像。在虚拟与现实的界限重构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虚拟偶像作品出现,增强受众对二次元亚文化的迷恋,现实与虚拟、真理与谎言之间的界限消解,虚拟与现实交互的二元文化体系得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 偶像 群体认同 粉丝 软件制作 思维建构 复制技术 文化体系
下载PDF
从中美贸易争端看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达——以B站“《新闻联播》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相关视频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魏宝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51,共9页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双向破壁的背景下,《新闻联播》对于中美贸易争端的报道在bilibili动画弹幕平台中引起关注,并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进行互动对话。本文以B站中聚集的“《新闻联播》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相关视频为案例,采用虚拟民族志...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双向破壁的背景下,《新闻联播》对于中美贸易争端的报道在bilibili动画弹幕平台中引起关注,并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进行互动对话。本文以B站中聚集的“《新闻联播》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相关视频为案例,采用虚拟民族志与半结构访谈法探讨了B站中青年群体的民族主义话语表达。研究发现,B站中的青年群体形成了一种“感性的‘新闻联播’和理性的‘我’”的认知,“新闻联播”成为民族主义认同的符号资源。在高度的“爱国”情感认同的基础上,B站青年用户在B站亚文化情境下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表达。最终民族主义话语与亚文化元素进行了拼贴,实现了青年亚文化与民族主义认同的“交融”。这是当下青年群体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一种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用户 bilibili 中美贸易争端 网络民族主义 话语实践
下载PDF
青少年对父母游戏干预认知的影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晨 曾秀芹 《新闻大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19,共15页
随着子女独立意识的觉醒、家长在媒介技术上的权威瓦解,以及亲子对游戏看法上的分歧,父母单方面制定的游戏干预策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本研究从青少年如何看待父母干预的视角入手,引入干预认同的概念,即青少年对父母游戏干预方式的认同... 随着子女独立意识的觉醒、家长在媒介技术上的权威瓦解,以及亲子对游戏看法上的分歧,父母单方面制定的游戏干预策略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本研究从青少年如何看待父母干预的视角入手,引入干预认同的概念,即青少年对父母游戏干预方式的认同程度,并采用实证研究对这一概念操作化为5个维度的变量。同时,将这些变量作为父母积极干预方式与干预效果之间的中介变量,构建青少年对父母游戏干预认知的影响力模型。研究共收集470份有效数据检验该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研究发现,当青少年感知父母积极干预执行方式越偏向自主支持型时,他们对父母干预的认同程度越高,他们的欺骗性游戏行为越少,游戏素养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认同 积极干预方式 青少年 网络游戏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论的叙事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探讨
4
作者 阎立峰 张晓娴(整理) +12 位作者 熊沁 项倩 陶文冲 郭一鸣 王牧耕 周杨 彭壵宾 张璟姝 王皓然 袁雨非 陈洁怡 王婕 《东南传播》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叙事学以研究文本背后的叙事行为作为研究旨趣,其应用范畴已不局限于小说。作为方法论的叙事学为新闻传播学开拓出新的研究视角。围绕叙事学方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实践问题,讨论者展开了对话,话题涉及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新... 叙事学以研究文本背后的叙事行为作为研究旨趣,其应用范畴已不局限于小说。作为方法论的叙事学为新闻传播学开拓出新的研究视角。围绕叙事学方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实践问题,讨论者展开了对话,话题涉及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新闻故事与新闻事实的差异、跨媒体叙事、叙事方法在广告、游戏、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新闻叙事 跨媒体叙事
下载PDF
论亲子媒介教育的双向社会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曾秀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8,共9页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父母与子女对新媒体、新事物的吸纳接受能力明显不同,相对于拥有"数字专家"地位的子女而言,父母在媒介信息上的权威正不断丧失,其对子女的正向媒介教育困难重重,此时父母从子女那里获得反向哺育以实现...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父母与子女对新媒体、新事物的吸纳接受能力明显不同,相对于拥有"数字专家"地位的子女而言,父母在媒介信息上的权威正不断丧失,其对子女的正向媒介教育困难重重,此时父母从子女那里获得反向哺育以实现更有效的干预变得格外重要。从父母正向媒介干预与青少年反向哺育兼顾的双向社会化理论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子女的反哺意愿作为父母媒介干预方式与干预效果之间的中介变量,来探索父母媒介干预行之有效的路径。结果证明,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孩子对数字媒体的使用行为彼此影响,当青少年感知父母干预方式愈发积极的时候,其对父母反哺的意愿越积极,反哺行为越高,逃避干预行为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教育 反哺意愿 媒介干预方式 数字反哺 双向社会化
下载PDF
家庭传播研究的学术图谱与未来落点——基于SSCI数据库和CSSCI数据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秀芹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61-170,共10页
家庭传播作为传播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不仅用于解释和解决家庭媒介使用中的行为和问题,也深刻影响着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基于内容分析法并辅以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SSCI与CSSCI数据库中关于家庭传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 家庭传播作为传播学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不仅用于解释和解决家庭媒介使用中的行为和问题,也深刻影响着家庭关系和家庭文化。基于内容分析法并辅以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对SSCI与CSSCI数据库中关于家庭传播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一致。但国内研究的“质”与“量”略显不足,形成了以调查及访谈方法为主,以媒介行为、传播媒介与效果等为重点内容,以亲子(父母与子女)、青少年儿童、家庭等为核心对象的家庭传播研究。介绍国内外家庭传播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议题和内容,对未来国内拓展和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传播体系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传播 CITESPACE 中西方差异 学术脉络
下载PDF
“失独家庭”的媒介话语与形象建构分析——基于知网(CNKI)报纸全文数据库的内容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宝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33-141,共9页
媒体对失独家庭的建构在大众认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众接收到的有关失独家庭信息大部分来自媒体,不同媒体对"失独家庭"的建构暗含着话语分歧。这一结果既是现实社会生活在媒体的投射,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和各类... 媒体对失独家庭的建构在大众认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众接收到的有关失独家庭信息大部分来自媒体,不同媒体对"失独家庭"的建构暗含着话语分歧。这一结果既是现实社会生活在媒体的投射,也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和各类公众心理、行为需求的多重影响。文章旨在揭示失独家庭在传统报纸媒体新闻报道与再现中是否被赋予了特定的面貌,研究发现,当前媒介在进行话语和形象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报道"失独家庭"弱势的一面,而忽视"失独家庭"在解决自身面临的困难时所做的积极努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话语建构 内容分析 形象建构
下载PDF
赛博空间中虚拟偶像迷群的身份认同构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媒介批评》 2020年第1期78-90,共13页
信息时代的电子媒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互联网里的虚拟空间,赛博空间超越了特权或偏见,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赛博空间中的虚拟偶像从早期的“初音未来”到如今的“Shudu、Lilmiquela”等,作为二次元亚文化和数字技... 信息时代的电子媒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互联网里的虚拟空间,赛博空间超越了特权或偏见,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而赛博空间中的虚拟偶像从早期的“初音未来”到如今的“Shudu、Lilmiquela”等,作为二次元亚文化和数字技术的产物,逐渐受到青少年的追捧,形成一种“迷”文化.本文通过梳理偶像崇拜的变迁,分析当前赛博空间的虚拟偶像崇拜现象,将粉丝放到由网络依托的“赛博空间”中考察其实践活动,探究他们是如何通过具体途径来实现身份认同建构的,虚拟偶像又是如何俘获粉丝的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空间 粉丝文化 身份认同 虚拟偶像 图像化
下载PDF
男人养成记:虎扑篮球趣缘群体话语生产中的男性气质与身份塑造
9
作者 《媒介批评》 2022年第1期160-171,共12页
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个体进行文化传播实践中巩固、联结和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它在打破了地缘与现实身份差别的同时又构筑起了新的边界。基于共同的篮球爱好和相同的性别而构筑的虎扑篮球趣缘群体,其话语生产蕴含着不同于其他平台和... 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个体进行文化传播实践中巩固、联结和维持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它在打破了地缘与现实身份差别的同时又构筑起了新的边界。基于共同的篮球爱好和相同的性别而构筑的虎扑篮球趣缘群体,其话语生产蕴含着不同于其他平台和群体的社会意义。本文以虎扑篮球趣缘群体为研究对象,从笔者在线参与NBA赛事讨论和互动等来分析群体的话语生产及身份塑造过程。在群体话语生产过程中,男性气质的再生产建构了趣缘群体的主体,其主体一方面构造了“球迷”个体的身份,另一方面又在球迷个体身份的基础上壮大力量及制造意义,塑造了男性身份。通过不同情境的身份、角色转换,最终形成“是球迷也是男人”的双重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气质 虎扑社区 篮球趣缘群体 话语生产 身份塑造
下载PDF
探析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的叙事特色 被引量:1
10
作者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2期82-84,共3页
纪录片利用其真实性、人文性,美感与记录兼具的特性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中国日报社交平台播放的系列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中国元素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该片选材典型、叙事... 纪录片利用其真实性、人文性,美感与记录兼具的特性记录社会发展变迁。中国日报社交平台播放的系列纪录片《发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丰富的中国元素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该片选材典型、叙事结构多样、叙事视角灵活、叙事时空富有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媒介建构 国家形象 文本叙事 发现中国
原文传递
解构与重塑:新常态下通俗文化的主流性与传播价值研究——从周杰伦的歌曲变中文听力材料事件说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视听》 2017年第10期141-142,共2页
近年来,媒介融合文化逐步发展,传统媒体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自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步与原有的媒体实现融合,受众与传播者不断地交流互动,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前所未有、无法预测的方式进行的。本文基于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成为外国人... 近年来,媒介融合文化逐步发展,传统媒体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自媒体平台的发展逐步与原有的媒体实现融合,受众与传播者不断地交流互动,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前所未有、无法预测的方式进行的。本文基于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成为外国人中文听力材料这一事件,从社会意识、社区文化、中国通俗音乐文化、现实环境中通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以及新常态环境下通俗文化的传播趋势及缺失之处等方面,运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工具,重塑与解构通俗文化的主流性与传播的内核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化 主流 传播趋势 媒介融合
下载PDF
东北地区房地产报纸广告的营销诉求与内容表现分析——以《生活报》《新文化报》《半岛晨报》为研究样本
12
作者 魏宝涛 卫晓芳 《现代广告》 2018年第21期35-45,共11页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房地产报纸广告投放的营销诉求与内容表现情况,本文收集整理来自《生活报》、《新文化报》、《半岛晨报》三家东北地区代表性报纸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刊发的房地产广告。通过研究发现,东北地...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中国东北地区房地产报纸广告投放的营销诉求与内容表现情况,本文收集整理来自《生活报》、《新文化报》、《半岛晨报》三家东北地区代表性报纸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刊发的房地产广告。通过研究发现,东北地区的房地产企业目前主要采用平面广告的形式投放,以价格、环境、企业成就为主要表现内容,其营销主要侧重于品牌形象和楼盘信息的传播推广;但同时也存在着广告投放力度和强度偏低、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房地产报纸广告 内容分析 对策
下载PDF
人民日报新闻生产的大数据应用考察
13
作者 徐丽环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90-91,共2页
上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编写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到了“大数据”概念。随后的几十年里,业界和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化和发展。维克托·迈尔-合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出版中译本后,开始在中国风靡... 上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其编写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到了“大数据”概念。随后的几十年里,业界和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化和发展。维克托·迈尔-合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的《大数据时代》出版中译本后,开始在中国风靡。中国的数据新闻实践始于2011年5月,搜狐先行一步,推出“分税制下的‘财政样本’”。而后各大媒体等纷纷开始了数据新闻的探索之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的“大数据+新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生产 人民日报 数据应用 《第三次浪潮》 80年代 未来学家 新闻实践 中国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