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清奎 吕志前 +4 位作者 曹勇 赵永红 张柽 张跃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ff-pump occlusion of trans-thoracic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OPOTFMIS)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O...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ff-pump occlusion of trans-thoracic minimal invasive surgery,OPOTFMIS)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OPOTTMIS治疗92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54例;年龄3~56岁;体重8.0—54.5kg。其中ASD52例,VSD26例,PDA14例,术后3个月内每个月随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3个月后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1次。结果91例成功实施OPOTFMIS,1例筛孔状ASD中转开胸手术,总成功率为98.9%。1例(1.1%)成人PDA因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第2天死亡。4例残余少量分流(2例ASD,1例VSD,1例PDA),ASD和VSD各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穿刺点处活动出血二次开胸止血治愈ASD和VSD各1例。术后72h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5%(6/92例)。围术期无心脏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4年,90例心电图检查均未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检查均无封堵器明显移位和脱落,无明显左室流出道和降主动脉血流受限,VSD和PDA各1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例PDA心脏较术前扩大,均无中度以上心脏瓣膜反流。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非体外循环经胸壁微创封堵术(OPOTTMIS)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原文传递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55例报告 被引量:21
2
作者 桑宏阳 李谦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8-1029,1034,共3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55例纵隔肿瘤,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在腋中线与腋...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55例纵隔肿瘤,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做一个长3~4 cm横行切口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后观察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单操作孔VATS 50例,3例因瘤体较大,加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因分离肺动脉分支时发生出血,在腔镜下无法完成止血而中转开胸。50例单操作孔VATS手术时间(100±46)min,术中出血量(85±38)ml,术后胸管引流量(450±80)ml,术后胸引管拔出时间(3.0±1.6)d,术后住院时间(6.2±1.5)d。术后肌无力危象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均对症处理后好转。55例术后随访2~24个月,(11.2±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手术 纵隔肿瘤
下载PDF
牛心包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脱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岷 陈长志 +4 位作者 王学宁 叶清 王维俊 王小妹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对比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上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平台。方法应用3种方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 目的对比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上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平台。方法应用3种方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用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用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 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另2种方法对基质破坏明显。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有良好的保护基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人工 生物假体外循环 去细胞基质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脱细胞 牛心包 胰蛋白酶消化法 支架 扫描电镜观察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瑛 陈军 +2 位作者 王爱忠 李谦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10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A+TPVB组,n=20)。GA组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在GA+T...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A+TPVB组,n=20)。GA组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在GA+TPVB组,全麻诱导后以0.5%罗哌卡因行患侧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开始接受含有舒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泵,术后前3d应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切皮前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于术后1、12、24、48和72h对患者进行静息和活动下(深呼吸、咳嗽时)疼痛评估,主要预后指标为所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术后有无血肿、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GA组比较,GA+TPVB组切皮前后MAP、HR波动明显减小(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h的VAS有显著差异,与GA组比较,GA+TPVB组VAS明显降低(P<0.05);GA组和GA+TPVB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明显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神经阻滞 超声 镇痛
下载PDF
创伤性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谦平 +1 位作者 赵永红 曹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胸骨骨折病例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38.5±6.7)岁。13例胸骨骨折患者均经过急诊处理,检查胸部CT和胸腔超声后收住人院。根据病情收入普通或ICU... 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胸骨骨折病例13例,男性11例,女性2例;平均(38.5±6.7)岁。13例胸骨骨折患者均经过急诊处理,检查胸部CT和胸腔超声后收住人院。根据病情收入普通或ICU病房,根据胸骨骨折及其合并损伤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其中10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胸骨骨折,3例选择非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一3年,切口愈合良好,无胸部疼痛,无钛板移位,无胸骨感染发生。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骨骨折方法有效,可以迅速恢复胸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骨折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嘉 陈长志 +3 位作者 池浩 陈彤宇 陆佩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方法 ,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方法 对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行 OPCAB,其中 6 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 目的 探讨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方法 ,以避免体外循环对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方法 对 10 0例冠心病患者行 OPCAB,其中 6 9例伴有冠心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血管病变主要涉及左、右冠状动脉各分支。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1.4 % ) ,手术转换 2例 (2 .9% ) ,移植血管失功 1例 (1.4 % ) ,术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4例 (5 .8% ) ,肾功能衰竭 1例 (1.4 % ) ,胸骨感染 1例 (1.4 % ) ,2 4小时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6 8例(98.6 % ) ,接受输血 17例 (2 5 .0 % )。术后随访 5 6例 ,随访时间 1~ 13个月 ,死亡 2例 ,心绞痛复发 4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术后无脑血管意外、再次手术止血、室性心律失常、下肢切口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随访病例中 14例做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仅 1例移植血管狭窄大于 5 0 %。所有乳内动脉血管桥均通畅。 结论 对某些具有冠心外科手术高危因素的患者 ,采用 OPCAB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然而 ,这种技术较适用于冠状动脉解剖条件较好的病例。远期结果需要长期随访进一步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高危因素 并发症 术后
下载PDF
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 被引量:7
7
作者 桑宏阳 邬松 +3 位作者 范正洋 李谦平 范坤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手术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 目的:探讨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内固定手术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于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221例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是否手术治疗,分为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手术组)102例,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119例。手术组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60~85(67.2±3.6)岁;肋骨骨折3~12(5.3±2.1)处。非手术组中男66例,女53例;年龄60~84(66.8±3.2)岁;肋骨骨折2~11(6.1±2.3)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手术组患者肺部感染(P=0.028),肺不张(P=0.032),呼吸衰竭(P=0.026),主动下床时间(P=0.040),骨折愈合时间(P=0.035),住院时间(P=0.043),治疗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0.028),治疗后5 d VAS(P=0.032),治疗后7 d VAS(P=0.019),术后3个月最大自主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P=0.042),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P=0.035)以及术后6个月MVV(P=0.021),FEV1(P=0.026)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对于老年严重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的联合应用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能够及时有效镇痛,恢复胸廓稳定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预成型肋骨锁定钛板治疗老年多发性肋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锁定钛板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老年人
下载PDF
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嘉 陈长志 +4 位作者 陈彤宇 池浩 周文雄 汤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手术指征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患者行单侧开胸 L VRS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 ,所有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机械通... 目的 探讨肺减容手术 (L VRS)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的手术指征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难治性气胸患者行单侧开胸 L VRS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术期死亡 ,所有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机械通气时间 14 .0± 3.4小时 ;8例术后无漏气 ,9例轻微漏气 2 .4± 0 .8天 ;术后胸腔引流时间2 .8± 1.3天 ,住院时间 2 4 .0± 2 .2天。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律失常 4例 ,院内感染 6例。全组无呼吸衰竭、胸腔内出血、伤口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随访 14 .0± 6 .3个月 ,均健在。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较术前明显增加 (P<0 .0 5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与术前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肺气肿 难治性气胸 LVRS 术后 患者 并发症 治疗 合并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隧道式钛合金肋骨锁定板肋骨骨折内固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谦平 桑宏阳 +1 位作者 邬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隧道式钛合金肋骨锁定板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1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3(38.5±9.0)岁,多发性肋骨骨... 目的探讨隧道式钛合金肋骨锁定板肋骨骨折内固定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1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3(38.5±9.0)岁,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均经过急诊处理,胸部CT和胸腔超声检查后入院。根据肋骨骨折及其合并损伤情况进行相应治疗,手术选择隧道式钛合金肋骨锁定板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和负压吸引球引流,治疗均要求定期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伤口感染、不愈合和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胸部疼痛明显减轻,没有肺不张和胸腔积液,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隧道式钛合金肋骨锁定板肋骨骨折内固定可以迅速恢复胸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创伤小,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恢复快,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 锁定板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牛心包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脱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岷 +4 位作者 王学宁 叶清 王维俊 王小妹 陈长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处理新鲜牛心... 目的研究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分别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其他2种方法对基质的破坏明显。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护基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牛心包 去细胞基质
下载PDF
单孔3D胸腔镜在巨大纵隔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邬松 范正洋 +2 位作者 桑宏阳 李谦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7-86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3D胸腔镜(single-port 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P-3D-VATS)切除巨大(直径≥5 cm)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孔3D胸腔镜切除巨大纵隔肿瘤12例资料,胸部C... 目的探讨单孔3D胸腔镜(single-port 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P-3D-VATS)切除巨大(直径≥5 cm)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孔3D胸腔镜切除巨大纵隔肿瘤12例资料,胸部CT测量肿瘤直径5~10 cm,(6.9±1.9)cm。腋前、中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3~4 cm,利用胸腔镜器械行纵隔肿瘤及全胸腺切除。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240 min,(130.8±71.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100.4±56.1)ml;胸腔引流时间2~4 d,(2.8±0.7)d;术后住院时间2~5 d,(3.2±1.0)d。术后病理诊断畸胎瘤2例,胸腺瘤5例,神经鞘瘤2例,胸腺癌1例,心包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迟发性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6~38个月,(27.9±8.2)月,无复发。结论单孔3D胸腔镜下切除巨大纵隔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单孔 巨大 纵隔肿瘤
下载PDF
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智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建立简易可靠、相对稳定、重复性好的绵羊急性缺血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14只雌性绵羊,体重36.80±3.43kg。用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的方法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观察绵羊心力衰竭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大体和电子显微镜下病理改变。结果10只绵羊心力衰竭诱导成功。绵羊心力衰竭模型建立后心排血量从3.74±0.48L/min降低至2.02±0.51L/min(P<0.01),平均动脉压从116.10±14.15mmHg(1kPa=7.5mmHg)降低至68.10±14.72 mmHg(P<0.01),中心静脉压从7.10±2.18mmHg升高至10.70±3.50mmHg(P<0.05),右心室舒张期末压从6.10±3.57mmHg升高至9.90±4.41mmHg(P<0.05),左心房压从8.10±2.13mmHg升高至12.00±4.57mmHg(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压从8.50±4.17mmHg升高至13.10±10.64mmHg(P>0.05)。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部分阻断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中段结合快速心脏起搏建立急性左心衰竭模型,方法简便易行、相对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评估心脏辅助装置的辅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大动物 模型 心肌梗死 心室起搏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桑宏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886-88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尤其合并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大大增多。根据有关文献报告钝性胸部损伤的55%重症胸外伤的患者,多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需要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肋骨骨折内固定不仅可以减轻疼痛...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尤其合并胸外伤、肋骨骨折的患者大大增多。根据有关文献报告钝性胸部损伤的55%重症胸外伤的患者,多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连枷胸需要行肋骨骨折内固定术,肋骨骨折内固定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胸廓完整性,消除反常呼吸,美观胸廓,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肋骨骨折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嘉 陈长志 +5 位作者 池浩 陈彤宇 王维俊 汤敏 周文雄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总结采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CABG)治疗 6h内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失败和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分别对 9例 6h内AMI、2例PTCA... 目的 总结采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CABG)治疗 6h内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失败和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严重狭窄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2月分别对 9例 6h内AMI、2例PTCA失败和 9例LM严重狭窄的患者行ECABG手术。结果 平均移植血管桥(2 .6± 0 .7)支 ,心脏自动复跳 17例 ,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 (IABP) 7例 ;体外循环时间为 (10 9± 2 3)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78± 17)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 (2 0± 13)h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肾功能衰竭行急诊血液透析 2例 ,院内感染 9例 ,心低排血量 8例 ,难治性心律失常 6例 ,脑血管意外 1例 ,胸骨感染 1例 ,下肢感染 1例。全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 ,无再次手术止血。平均随访 (16 .4± 4 .3)个月 ,仅 1例于术后 2个月出现反复右心功能衰竭症状 ,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 ,对 6h内AMI、LM严重狭窄和PTCA失败的患者行ECABG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临床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心瓣膜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原代联合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岷 +4 位作者 陈长志 王学宁 叶清 王维俊 童菊芳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联合培养、扩增,鉴定同一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剩余大隐静脉3cm~8cm,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联合培养、扩增,鉴定同一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剩余大隐静脉3cm~8cm,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混合血管细胞,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混合血管细胞。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内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混合生长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经3~4次传代,细胞数量可增殖达到8×10^6~10×10^6。结论: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可获得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种细胞经体外联合培养、传代可以达到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的足够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心脏瓣膜 细胞培养 混合血管细胞
下载PDF
917例瓣膜手术病人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松 王颍骅 +3 位作者 郑家豪 黄日太 朱洪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价瓣膜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917例瓣膜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中长期随访的临床资料。经t检验、X^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早期死亡... 目的评价瓣膜手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917例瓣膜手术病人的术前、术后中长期随访的临床资料。经t检验、X^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经Kaplan-Meier方法获得生存曲线。结果本组术后住院病死率5.12%。随访805例,失访112例,晚期死亡33例。随访最短6个月,最长10年。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对缺血性二尖瓣和中度以上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进行适当处理、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案是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松 +4 位作者 汤敏 翟心明 胡振雷 刘沙 谢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8-759,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术后2 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术后2 h夹层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术后当日突发心跳骤停死亡。随访26例中,1例术后1月出现支架远端瘤体形成并破裂死亡,余25例夹层内血栓完全机化,无内漏发生。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夹层动脉瘤 支架 腔内
下载PDF
面向3G的移动承载网络的优化与演进——Mobile backhauling 被引量:2
18
作者 《通信世界》 2007年第31B期12-13,共2页
3G的发展需要更加优化的多业务承载平台 随着3G不断深入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各大运营商越来越关注未来基于3G的各类业务及承载网络的发展、演进。同时,就运营商本身而言,随着3G牌照的发放,传统的移动或固网运营商很可能以此为契机... 3G的发展需要更加优化的多业务承载平台 随着3G不断深入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各大运营商越来越关注未来基于3G的各类业务及承载网络的发展、演进。同时,就运营商本身而言,随着3G牌照的发放,传统的移动或固网运营商很可能以此为契机,逐步转化成为提供多种业务、多种接入方式、多种信息服务模式的全业务综合通信运营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G牌照 承载网络 演进 优化 移动 通信运营商 信息服务模式 承载平台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绵羊搏动性导管泵辅助肾缺血-再灌注后的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智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 Gu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9期7695-7698,共4页
背景:有关心力衰竭辅助循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多,但在该背景下对肾脏组织的形态学分析却鲜有文献涉及。目的:建立绵羊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在此背景下于国内首次观察搏动性导管泵短期辅助后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设计... 背景:有关心力衰竭辅助循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较多,但在该背景下对肾脏组织的形态学分析却鲜有文献涉及。目的:建立绵羊急性心力衰竭模型,在此背景下于国内首次观察搏动性导管泵短期辅助后缺血-再灌注肾脏的形态学改变。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7/2004-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研究室完成。材料:搏动性导管泵由欧洲人工脏器协会主席、荷兰Groningen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搏动性导管泵发明者GerhardRakhorst提供。方法:取10只绵羊进行左心衰竭诱导,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成功后开始搏动性导管泵辅助,辅助持续3h。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心力衰竭前、心力衰竭时及辅助后每隔45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3h后取肾脏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10只绵羊中7只成功支持达到规定的时间。成功的7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血压接近正常的基线值。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轻度的急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血管扩张充血,肾曲管上皮水肿变性;肾髓质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结论:急性心力衰竭绵羊经短期辅助后虽恢复了血流动力学指标,但肾脏病理改变依然存在,提示在辅助循环期间,仅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来判断肾功能的预后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辅助循环 肾脏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搏动性导管泵在绵羊心脏复苏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智 陈长志 +5 位作者 叶清 王维俊 汤敏 赵晓刚 Y.JohnGu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搏动性导管 (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健康绵羊 11只 ,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 ,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 :无辅助 (n =3)、延迟辅... 目的 探讨搏动性导管 (pulsatilecatheter,PUCA)泵在心脏复苏中的应用 ,为临床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 健康绵羊 11只 ,致室颤心脏停跳行心脏复苏 ,根据有无PUCA泵辅助及辅助是否及时分三组 :无辅助 (n =3)、延迟辅助 (n =2 )和即时辅助(n =6 ) ,记录并比较 3组复苏所持续时间和成败率。分别于复苏后 5min、 6 0min和 180min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无辅助、延迟辅助和即时辅助复苏持续时间分别为 (38 3± 5 8)min、 (4 3 5± 9 2 )min和 (4 8 7± 2 3 8)min ,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组成败比分别为 0 / 3、 0 / 2和 5 / 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复苏成功的 5只绵羊在支持期间血流动力学逐步恢复并趋向稳定 ,血压在辅助 180min与 5min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心跳骤停中 ,在PUCA泵即时辅助下行心脏复苏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并能恢复和稳定复苏动物的血流动力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复苏 辅助 血流动力学 心跳骤停 导管 复苏成功率 复苏后 绵羊 应用 动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