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被引量:636
1
作者 房静远 刘文忠 +9 位作者 李兆申 杜奕奇 纪小龙 李延青 姒健敏 吕农华 吴开春 陈萦晅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13年第1期24-29,共6页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又有些新进展,包括慢性胃炎的OLGA(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分级分期系统、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又有些新进展,包括慢性胃炎的OLGA(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分级分期系统、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Maastricht IV共识提出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以及根除Hp的作用、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等均要求我们更新共识意见。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12年11月9~10日在上海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共识意见 中国 MAASTRICHT 上海交通大学 幽门螺杆菌 中华医学会 上海市
下载PDF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 被引量:150
2
作者 房静远 刘文忠 +9 位作者 李兆申 杜亦奇 纪小龙 李延青 姒健敏 吕农华 吴开春 陈萦 萧树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7期44-55,共12页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出现了某些新进展,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 OLUA)[2,3]、欧洲《胃癌癌... 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出现了某些新进展,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 OLUA)[2,3]、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MaastrichtⅣ共识[5]提出幽门螺杆菌(H. pylori)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及根除H. pylori的作用[1]、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等,这些均促使我们要及时更新共识意见。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12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8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学专家对此前起草小组专家撰写的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若选择①者所占比例>2/3或选择①和②者所占比例>85%即通过该条款。全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被引量:126
3
作者 房静远 刘文忠 +9 位作者 李兆申 杜奕奇 纪小龙 李延青 姒健敏 吕农华 吴开春 陈萦晅 萧树东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3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201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研讨会2012年11月9~10日上海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又有些新进展,包括慢性胃炎的诊疗又有些新进展,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共识意见 中国 上海
下载PDF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8
4
作者 胡运彪 +1 位作者 高云杰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小肠疾病很难诊断 ,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 ,而胶囊内镜 (M2A)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 ,且为非侵入性 ,患者无需住院。因此 ,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自 2 0 0 2年 5月至 9月 ... 目的 小肠疾病很难诊断 ,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 ,而胶囊内镜 (M2A)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 ,且为非侵入性 ,患者无需住院。因此 ,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依从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自 2 0 0 2年 5月至 9月 ,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 15例疑患小肠疾病的患者 ,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12例。结果  15例中发现病灶 11例 (73.3 % ) ,包括血管发育不良、Dieulafoy病、毛细血管扩张征、静脉扩张、息肉样病变、黏膜下肿瘤、脂肪瘤、口疮样小溃疡 (Aphthousulcer)、克罗恩病、类癌及出血性胃炎等 ,其中 4例患者同时存在 2种病灶。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胶囊停留于胃内的平均时间为 82min(6~ 311min) ,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 2 48min(10 4~ 396min) ,平均到达盲肠时间为336min(180~ 470min) ,平均记录时间为 44 9min(30 0~ 5 10min) ,医师对胶囊内镜所传输图像的平均读片时间为 82min(30~ 12 0min) ,平均获取照片数为 5 7919张 ,胶囊平均排出体外时间为 33h(2 4~ 48h)。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甚佳 ,无任何痛苦 ,吞咽胶囊无任何困难 ,检测过程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小肠疾病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被引量:87
5
作者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1%。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1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1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1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推进式小肠镜 诊断 消化道出血 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57
6
作者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10期549-558,共10页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食管专用胶囊内镜、结肠专用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所以,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检查 临床应用 指南 中华医学会 中国 消化内镜 消化道疾病 小肠镜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8
7
作者 卫炜 +3 位作者 高云杰 顾静莉 胡运彪 萧树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所获取的图像在无创、生理条件下记录胃肠转运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178例连续入选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各项临床参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胶囊未完成全小...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所获取的图像在无创、生理条件下记录胃肠转运时间,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方法对178例连续入选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各项临床参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同时分析胶囊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原因。结果124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胶囊内镜检查中胃平均排空时间为44.5 m 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86 m in;年龄对小肠通过时间有影响(P<0.05),性别、体质量指数对消化道转运时间无影响(P>0.05)。年龄、小肠克罗恩病、小肠新生物为影响胶囊内镜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有肠道克罗恩病史或疑诊肠道克罗恩病、怀疑小肠存在新生物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应口服促肠道动力药以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胃排空时间 小肠通过时间
下载PDF
四种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法的评价──病理组织学、血清学、^(13)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被引量:39
8
作者 殳红进 +3 位作者 向祖琼 刘颐 任伟平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方法很多,本文对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和13C呼气试验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7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四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其中二项阳性者认为有Hp感染。结果病理组...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方法很多,本文对病理组织学,血清学,快速尿素酶和13C呼气试验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70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四种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其中二项阳性者认为有Hp感染。结果病理组织学,血清学,13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3.33%,90.74%,96.30%,85.52%;特异性分别为100%,100%,81.25%,75%。四种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1%,100%,94.55%,9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76.19%,86.67%,60%。结论病理组织学与呼气试验是检测Hp感染的较准确的测定方法,呼气试验更能反映“全胃”Hp感染状况,目前可作为抗Hp药物疗效监测的“金标准”。血清学检测和快速尿素酶法操作方便,费用低,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病理组织学 血清学 呼气试验
原文传递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 被引量:42
9
作者 薛寒冰 +6 位作者 陈晓宇 胡运彪 萧树东 莫剑忠 高云杰 宋燕 刘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对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15例BE患者进行60W APC治疗,术后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15例均完成治... 目的对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15例BE患者进行60W APC治疗,术后予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15例均完成治疗,平均随访期为13·2个月。12例仅需1次APC治疗即获得消除,3例需2次治疗,平均烧灼次数为1·2次。8例治疗期间有轻度并发症,其中7例为胸骨后疼痛,1例治疗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未予手术治疗,半年后逐步缓解。1例在BE完全消除后6个月再现肠上皮化生,该例患者再次予以APC治疗,之后6个月内2次胃镜检查未发现复发,治疗总有效率为93%。结论APC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E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治疗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海英 +2 位作者 高云杰 胡运彪 萧树东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9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行94次CE检查。根据其检查时出血情况不同,分成2组,A组为活动性出血组(41例,包括显性出血3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时机。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1月9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行94次CE检查。根据其检查时出血情况不同,分成2组,A组为活动性出血组(41例,包括显性出血37例和持续隐性出血4例),B组为出血停止组(50例)。结果:CE检查的阳性率为74.7%(n=68),疑诊率为11.0%(n=10),检出率85.7%,阴性率为14.3%(n=13)。活动性出血组的CE检出率明显高于出血停止组(95.1%比78%,P=0.032),但显性出血者与隐性出血者间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比75.0%,P=0.188);出血停止组中,2周内刚停止出血者(29例)的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出血停止2周以上(21例)者(93.1%比57.1%,P=0.004),但活动性出血时与出血停止2周内的检出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95.1%比93.1%,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CE最佳检查时机为少量活动性出血时和出血停止2周内,该时段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其它检查正常但临床症状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 ,平均持续 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其它检查正常但临床症状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 ,平均持续 6 5年。结果  2 0例患者中共发现克罗恩病 1 3例 ,胶囊内镜下表现包括黏膜糜烂 (2例 )、口疮样溃疡 (5例 )、肉芽肿性结节样病变 (1例 ) ,大溃疡 (2例 )和溃疡伴肠腔不完全狭窄 (3例 )。结论 胶囊内镜对经传统方法未能检出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检查 诊断 小肠克罗恩病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晓波 刘文忠 +5 位作者 张达荣 赵蕴嘉 薛寒冰 戴军 萧树东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特点,以提高消化不良的处理水平。方法连续调查782例消化不良患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OD)的症状特点,患者填写调查表(包括12项消化不良症状),并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分析症状与...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消化不良症状特点,以提高消化不良的处理水平。方法连续调查782例消化不良患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器质性消化不良患者(OD)的症状特点,患者填写调查表(包括12项消化不良症状),并根据症状程度进行评分,分析症状与进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782例消化不良患者中,FD543例(69.4%),OD239例(30.6%),OD组男性比例高于FD组。两组患者平均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比20.4,P>0.05),但OD组上腹痛和饥饿痛的积分高于FD组(2.65±1.11比2.16±0.92,2.26±1.26比1.79±0.92,P值均<0.05)。OD和FD组中分别有45.2%和47.7%的患者症状与进餐无关;FD组溃疡样型、动力障碍样型和非特异型中分别有59.6%、50.9%和35.2%的患者症状与进餐无关。2.5%(6/239)的OD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2.8%(15/543)的FD患者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8.8%(21/239)的OD患者出现体重显著减轻,同时伴有其他报警症状;而5.9%(32/543)的FD患者发生此症状,但均不伴有其他报警症状。13.8%的FD患者在随访1年中出现FD亚型间的转换。此外,OD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53.1%)显著高于FD(42.2%,P<0.01),FD亚型组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和FD患者中Hp阳性者口臭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者(44.9%比17.0%,47.3%比25.4%,P值均<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消化不良 临床特点 治疗
原文传递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Barrett食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陆秋云 +4 位作者 薛寒冰 李伟光 戴军 李晓波 胡运彪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中的特殊肠上皮化生(肠化)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11月问2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内镜BE的患者,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靛胭脂染色加放大技术的顺序进行观察,评... 目的早期发现和诊断Barrett食管(BE)中的特殊肠上皮化生(肠化)细胞等癌前病变。方法选择2006年4月至11月问29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内镜BE的患者,按普通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靛胭脂染色加放大技术的顺序进行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操作医生对NBI下观察到的BE黏膜腺管开口形态进行Endo分型,于改变最显著部位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特殊肠化的检出率。结果在观察鳞一柱状上皮交界的病变轮廓清晰度方面,普通内镜、染色和NBI内镜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NBI最清晰,染色次之;在对BE黏膜的腺管开口形态观察中,NBI及内镜染色显著优于普通内镜;在对浅表毛细血管的观察中,NBI具有绝对优势。NBI下根据Endo分型,其Ⅳ型及V型腺管开口形态检出特殊肠化生的准确性达93%,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达89%及95%。结论NBI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系统,不仅操作简单,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更可清晰观察到BE黏膜腺管开口及浅表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对BE食管进行靶向病理活检具有良好指导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化生 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兆申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4-991,共8页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指南
原文传递
便秘患者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的肠道准备效果比较 被引量:35
15
作者 陈慧敏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8年第9期469-472,共4页
目的比较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连续收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磷酸钠(A组,49例)和聚乙二醇(B组,5... 目的比较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5月至10月期间,连续收集100例符合研究要求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磷酸钠(A组,49例)和聚乙二醇(B组,51例)作肠道清洁准备。内镜医师单盲法记分判断肠道清洁程度。并在用药前后分别监测血压和心率,检测血钙、血磷、血细胞压积、电解质及肾功能等指标,通过问卷调查记录患者药物服用量、口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使用药物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A组中2例患者因结肠镜诊断为恶性肿瘤伴肠腔狭窄而被剔除,其余患者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内镜诊断及基础便秘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B组(0.96±0.07比1.52±0.08,P=0.0411),肠道气泡少于B组(1.04±0.08比.1.48±0.09,P=0.0314),排便总次数多于B组患者(8.90±0.97比7.69±0.93,P=0.219)。A、B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总体不适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口感及愿意再服率等亦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药物完全服用率高于B组(98%比90%,P=0.0335)。A组患者中4例出现一过性的血磷增高(8.5%),但均无任何症状且未伴随低血钙发生。结论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与标准聚乙二醇相比,磷酸钠是耐受性高且更为有效的肠道清洁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肠道准备 磷酸钠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的胃炎作用比较 被引量:34
16
作者 陈慧敏 李晓波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9-534,共6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疗效。方法胆囊切除后,经24h胃内胆红素监测证实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30)、雷贝拉唑组(n=30,雷贝拉唑20mg,1次/d)、铝碳酸...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铝碳酸镁及两药联合对胆囊切除后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的疗效。方法胆囊切除后,经24h胃内胆红素监测证实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30)、雷贝拉唑组(n=30,雷贝拉唑20mg,1次/d)、铝碳酸镁组(n=29,铝碳酸镁1.0g,3次/d)及联合用药组(n=31,雷贝拉唑+铝碳酸镁,用法同上),疗程8周。观察各组患者腹痛、腹胀、烧心、口苦等症状改善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胃镜及组织学检查并再次进行24h胃内胆红素监测,进行胃镜下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充血、水肿),组织学炎性反应程度(炎性反应、活动性)量化评分以及24h胆红素吸收值(ABS)3〉0.14总时间百分比、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5min)的变化比较。结果治疗后三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联合用药组内镜下水肿程度(2.11±0.77比1.50±0.67,P〈0.05)及HE染色组织学活动性评分(2.87±0.72比1.97±0.78,P〈0.05)均明显改善,长时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次数明显减少(18.26±1.80比9.70±1.20,P〈0.05),雷贝拉唑组和铝碳酸镁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组患者ABS〉0.14的时间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铝碳酸镁联用可有效治疗伴有胆汁反流的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十二指肠反流 雷贝拉唑 铝碳酸镁
原文传递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卫炜 +2 位作者 高云杰 胡运彪 萧树东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胶囊内镜检查的最常见入选指征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大样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中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以探讨胶囊内镜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间因OGIB入选我院胶囊内... 目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胶囊内镜检查的最常见入选指征之一。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大样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中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以探讨胶囊内镜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间因OGIB入选我院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共215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OGIB患者215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4.2±19.1(3~87)岁,共143例(67.1%)获阳性结果。根据出血类型分为显性出血者197例,隐性出血者18例,组间平均年龄、病程和检查次数及阳性诊断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小肠克罗恩病和小肠恶性肿瘤。结论胶囊内镜在OGIB患者中阳性诊断率为67.1%,显性出血和隐性出血组间阳性发现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检查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硫酸镁用于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1
18
作者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林炜炜 +4 位作者 顾立扬 任玲 宋燕 李晓波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背景:聚乙二醇(PEG)为临床常用肠道准备清洁剂,但仍存在一些缺点。笔者等设计了一种低剂量PEG联合低剂量硫酸镁的肠道准备方案,以期能减少PEG溶液摄入量,提高肠腔清洁程度,减少气泡,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目的:以标准剂量PEG方案为对照,... 背景:聚乙二醇(PEG)为临床常用肠道准备清洁剂,但仍存在一些缺点。笔者等设计了一种低剂量PEG联合低剂量硫酸镁的肠道准备方案,以期能减少PEG溶液摄入量,提高肠腔清洁程度,减少气泡,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目的:以标准剂量PEG方案为对照,评价新方案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安全性以及合适的给药时机。方法:连续收集拟行结肠镜检查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服用标准剂量PEG(68.56 g/包×2包)、B组连续服用低剂量PEG(1包)和硫酸镁(25%,60 ml)、C组间断服用低剂量PEG和硫酸镁行肠道准备。内镜医师单盲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和肠腔内气泡评分,记录结肠镜检查时间。问卷调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和实验室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肠道准备和全结肠镜检查。B、C两组BBPS总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肠镜检查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肠腔内气泡评分显著低于A、C两组(P<0.05)。B、C两组药物口感评分、完全服用率和愿意再服率均高于A组。三组间总体不良反应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与标准剂量PEG方案相比,连续服用低剂量PEG和低剂量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更为有效,耐受性更高;两种方案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类 硫酸镁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新型超细胃镜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0
19
作者 胡运彪 +3 位作者 李晓波 薛寒冰 高云杰 宋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尽管知道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但胃镜检查普遍被认为是痛苦和不适的,因此多数人仍尽可能避免此类检查.因而不断缩小内镜外径,以减少检查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仍相当必要.自2004年3月至5月,我院应用Olympus新型超细胃镜(GIF XP 260)共完成临... 尽管知道胃镜检查的必要性,但胃镜检查普遍被认为是痛苦和不适的,因此多数人仍尽可能避免此类检查.因而不断缩小内镜外径,以减少检查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仍相当必要.自2004年3月至5月,我院应用Olympus新型超细胃镜(GIF XP 260)共完成临床诊治812例次,报告应用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超细胃镜 临床应用 评价 胃石
原文传递
胃癌的自体荧光光谱诊断 被引量:23
20
作者 萧树东 +3 位作者 钟喨 罗鸿仔 叶衍铭 郑家骠 《胃肠病学》 2002年第1期21-23,41,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氦镉(He-Cd)激光系统(激发波长442nm)对3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自体荧光光谱检测,并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在内镜下以... 目的:评价内镜下激光诱发自体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氦镉(He-Cd)激光系统(激发波长442nm)对3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和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自体荧光光谱检测,并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在内镜下以氦镉激光诱发的胃癌自体荧光光谱含主峰(510nm附近)和3个次峰(590 nm、670 nm和710 nm附近),光谱强度和形态与正常组织有显著差异。以荧光强度(FI)662~677 nm和FI 701~716。的积分及FI 510 nm/FI 710nm的比值3个参数作判别分析,自体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9%、91.5%和87.9%、87.8%,其诊断准确率为87.8%。结论:内镜下对胃癌的自体荧光检测具有实时发现病灶、帮助引导活检的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胃肠道癌肿诊断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肿瘤 诊断 自体荧光光谱法 氦镉激光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