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33
1
作者 朱筱敏 邓秀芹 +3 位作者 刘自亮 孙勃 廖纪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8,共10页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大型坳陷湖盆地质背景,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塑性岩屑较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交错层理和间断正韵律、水下分支河道多叉、砂厚、延伸远等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沉积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近,河道宽深比较大,发育浅水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构造活动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了"小平原、大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辫状三角洲 沉积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03
2
作者 杨华 刘显阳 +2 位作者 张才利 韩天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储集条件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储集砂体的控制,后期建设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主力含油层系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一套湖泊—三角洲相沉积,油藏为典型的岩性油藏,储集条件较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有利储集砂体的控制,后期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长7过剩压力为油气运聚的主要动力,受沉积环境、储层特征、烃源条件和储盖组合等方面的影响,主要发育东北曲流河和西南辫状河2种三角洲沉积模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是延长组油藏形成的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相致密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105
3
作者 朱如凯 邹才能 +8 位作者 吴松涛 杨智 毛治国 杨海波 范春怡 崔景伟 苏玲 王焕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8-1184,共17页
中国致密油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发育与湖相生油岩共生或接触、大面积分布的致密砂岩油或致密碳酸盐岩油。近年来,陆相致密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陆相致密油已建成产能315. 5×104t,2018年年... 中国致密油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发育与湖相生油岩共生或接触、大面积分布的致密砂岩油或致密碳酸盐岩油。近年来,陆相致密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底,中国陆相致密油已建成产能315. 5×104t,2018年年产量约105×104t。中国陆相致密油以湖相富有机质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多发育于淡水、半咸水-咸水环境,厚度一般为几十至几百米,有机碳含量为0. 4%~16. 0%,镜质体反射率为0. 5%~1. 3%,适宜的火山作用、低沉积速率、缺氧还原环境、海水入侵与水体分层是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陆相致密油储层类型包括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致密混积岩和致密沉凝灰岩等,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差;覆压基质渗透率多小于或等于0. 1×10-3μm2,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孔喉半径小,主体直径40~900 nm,孔隙结构复杂;压力系数0. 7~1. 8,既有超压,也有负压;地层能量、原油品质变化大,原油密度0. 75~0. 92 g/cm3。中国陆相致密油地质资源量为178. 20×108t,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7. 65×108t,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提出'甜点区(段)'概念,'甜点区'多发育在宽缓背景下的局部微构造区,是指在平面上成熟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具有工业价值的致密油高产富集区;'甜点段'是指在剖面上源-储共生的黑色页岩层系内,人工改造可形成工业价值的致密油高产层段。源岩品质和源-储组合类型控制'甜点区'平面分布范围。资源评价方法、'六特性'测井识别、高精度三维地震、水平井平台式生产及人工油藏开发等'甜点区(段)'评价方法,可支撑致密油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甜点区” 致密储层 陆相致密油 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被引量:97
4
作者 廖纪佳 朱筱敏 +2 位作者 邓秀芹 孙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39,共11页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物可分为浊积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滑塌岩。其中,浊积岩发育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以冻...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物可分为浊积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滑塌岩。其中,浊积岩发育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以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泥质碎屑流沉积物以泥质为主,内部含少量砂质颗粒和砂质团块;滑塌岩发育包卷层理等液化构造。不同重力流沉积物发育程度差异明显,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沉积物的钻遇井数最多,泥质碎屑流沉积物最少。在重力流单期沉积厚度方面,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单期沉积厚度平均为0.986m,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浊流沉积厚度最低,平均厚度为0.414m。本区重力流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失稳滑塌所致,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和浊积岩是主要的重力流沉积类型,其次为滑塌岩和泥质碎屑流沉积物。砂质碎屑流沉积物主要发育于北东向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浊积岩主要发育于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物源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方的深水区域;泥质碎屑流沉积物和富含泥砾砂质碎屑流沉积物在平面分布极少,且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重力流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中孔隙尺寸分级评价的讨论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如凯 吴松涛 +7 位作者 崔景伟 白斌 杨智 冯佳睿 苏玲 时文 王晓瑞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引发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品质整体变差,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亟需建立相对统一的孔隙结构评价方案,为储层评价与甜点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岩石孔隙结构解剖,提出"孔隙结构四分法"评价方案,将孔隙系统分为毫... 常规-非常规油气协同发展引发储集体类型的多样性,品质整体变差,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亟需建立相对统一的孔隙结构评价方案,为储层评价与甜点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岩石孔隙结构解剖,提出"孔隙结构四分法"评价方案,将孔隙系统分为毫米孔(大于1mm)、微米孔(1~1 000μm)、亚微米孔(100~1 000nm)及纳米孔(小于100nm);明确了不同类型孔隙系统发育位置、流体作用力及流动机理,建立了对应的分析评价技术。解剖了克拉2气田巴什基齐克组常规砂岩、新安边油田长7段致密砂岩、川中大安寨段介壳灰岩、川南龙马溪组页岩4类储层,明确了各储层类型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及不同级别孔隙所占比例,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物性、资源经济性及开发工艺的影响;孔隙结构分级研究需与储层有效性评价紧密结合,特征尺度决定流体相态与作用力,影响流体可动性及油气开发工艺。进一步加强孔隙分级评价关键界限值的研究,完善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的融合,建立孔隙结构与岩性和产能的定量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孔隙尺寸 孔隙结构 常规-非常规 纳米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彦德 +3 位作者 邵晓州 张文选 程党性 罗安湘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三叠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资源丰富,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是主力含油层系。在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相、输导体系、异常压力和构造为中生界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了三叠系延长组大型岩性油藏模式和侏罗系古地貌控藏模式,并结合盆地勘探成果,精细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预测了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46.50×10^8t,其中常规油资源量为116.50×10^8t,致密油资源量为30.00×10^8t;按层系分,三叠系石油资源量为137.20×10^8t,侏罗系石油资源量为9.30×10^8t。盆地剩余资源量为96.93×10^8t,姬塬、陇东和志靖-安塞等地区,是长庆油田的规模储量区,仍然是未来勘探的主要区域。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和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层系;延长组下部的长9、长10油层组为新的目标层系;长7油层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石油 中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8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及其对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阳 张文选 +5 位作者 李树同 罗安湘 牟炜卫 邓秀芹 闫灿灿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5-183,共9页
为厘清鄂尔多斯盆地长8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综合运用铁氰化钾和茜素红混合液染色薄片、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主... 为厘清鄂尔多斯盆地长8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综合运用铁氰化钾和茜素红混合液染色薄片、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等分析技术,对碳酸盐胶结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一期(准同生期-成岩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δ^(13)CPDB在-3.7‰^-2.4‰之间,δ^(18)OPDB为-10‰左右,其成因与碱性湖水中碳酸钙的过饱和相关;第二期(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δ^(13)CPDB为-14.8‰^-4.1‰,δ^(18)OPDB为-21.0‰^-13.2‰,其主要受有机质热催化作用形成的有机酸轻碳源的影响;第三期(中成岩B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铁白云石和铁方解石,δ^(13)CPDB为-9.5‰^-5.5‰,δ^(18)OPDB为-25.7‰^-22.3‰,其可能受有机碳源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溶蚀形成的无机碳源的共同影响。理论计算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导致长8砂岩储层孔隙度降低了约5.06%,其孔隙度损失率为12.05%~12.95%。该研究对有利砂岩储层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胶结期次 储层物性 长8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构造体制转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4
8
作者 彭恒 刘显阳 +5 位作者 刘池洋 全晓园 张天兵 赵红格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 逆冲推覆构造对含油气盆地有效圈闭形成、源储体系配置影响明显,且其形成时限及演化过程对油气勘探意义重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曾发生过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但其构造体制转化过程一直缺乏年代学的约束。热年代学是揭示构造带隆升剥露和相邻盆地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祁连山东缘钻井基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热史模拟综合分析,探讨了该期构造体制转化的时空过程。结果表明祁连山东缘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74~130 Ma)发生了快速冷却事件,该期抬升冷却事件广泛存在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且盆地西南缘同期物源体系变化、构造变形、隆升剥蚀和砾岩堆积等响应明显,共同表明在中侏罗世延安期之后(170 Ma)该区可能就已转变为挤压环境,并于晚侏罗世挤压变形和隆升剥蚀达到高峰,一直持续至早白垩早期,具西强东弱、边缘强内部弱特点的挤压变形特点,推测与特提斯构造域北东向汇聚联系密切;然于早白垩世三桥期开始,鄂尔多斯西南缘转化为伸展背景,并沉积了巨厚的下白垩统六盘山群,认为是东亚多板块联合作用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中晚期沉积-构造体制转化时限、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厘定,对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面貌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史模拟 中生代中晚期 构造体制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岩心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邓秀芹 刘新社 +2 位作者 郭正权 黄锦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6-900,共5页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西南、西北和北部3个方向的物质供给。结论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与轻重矿物组合法判断的物源方向一致,表明应用磁组构分析钻井岩心古水流方向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利用磁组构分析方法恢复古水流方向,判识物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水流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 钻井岩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海峰 +1 位作者 张东阳 路霖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82-488,共7页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滑塌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体组合,形成了垂直湖岸线和平行湖岸线展布的巨型厚砂岩分布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浊积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致密储层溶蚀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的定量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树同 姚宜同 +4 位作者 乔华伟 程党性 张文选 牟炜卫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27-173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中长石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长石溶蚀现象,对致密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8致密储层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中长石含量较高,且普遍存在长石溶蚀现象,对致密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长8致密储层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实验,并结合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模拟研究区长8储层岩石样品与有机酸的相互作用,分析了溶蚀作用类型及其特征,并解释了相关溶蚀作用机理,定量计算了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为使模拟实验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流体采用0.15mol/L、pH=2.65的乙酸溶液,模拟温度为87~103℃,模拟压力为24.70~30.18MPa。研究表明:长8储层主要岩石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蚀孔,其中长石溶蚀孔较发育,占总孔隙的39%左右,计算得其视溶蚀率为37.8%~50.0%,呈中等溶蚀程度;长石类和碳酸盐类矿物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溶蚀,碳酸盐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整体大于长石类矿物的相对溶蚀率;在95℃左右时矿物的溶蚀作用最为明显,依据地温梯度计算其对应的埋藏深度约为2 370~2 710m,该深度可能是长8储层中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域;溶蚀作用导致长8致密储层的孔隙度增加约3.57%~3.69%,其平均孔隙度增加3.63%,溶蚀作用是研究区长8储层孔隙度增加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是储层"甜点"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溶蚀作用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模拟实验 长8储层 姬塬地区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水文地质特征与油藏富集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永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从油田水文地质的角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开展了流体运移和油藏保存条件及富集规律的研究。受断层、古河侵蚀等作用影响,地层水从拗陷中心向两侧运移;地层水矿化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分析表明:延长组地层封闭性好于延安组地层... 从油田水文地质的角度,在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开展了流体运移和油藏保存条件及富集规律的研究。受断层、古河侵蚀等作用影响,地层水从拗陷中心向两侧运移;地层水矿化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分析表明:延长组地层封闭性好于延安组地层;油田水高矿化度、低还原系数区地层封闭性好,为石油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环拗陷 水文地质 油藏富集规律 油田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继宏 +2 位作者 程党性 赵彦德 张雪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5-49,5-6,共5页
依托地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等技术,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油藏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属常规油田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矿化度在平面上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点;... 依托地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分析等技术,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地层水分布规律与油藏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地层水属常规油田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矿化度在平面上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特点;钠氯系数整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该格局分布主要受盆地西缘冲断带及天环坳陷构造背景控制。同时根据油气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沉积水具有混合流体的特点,说明姬塬地区油气流体运移时有地表水渗入,早期油藏封闭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油藏 油气包裹体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子野 毛治国 +4 位作者 袁选俊 邓秀芹 张忠义 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29,共14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测井及测试数据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9段(简称长9段)事件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盆地西南部长9段存在地震、重力流、火山、缺氧等4类9亚类事件沉积。通过对不同类型事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提出不同类型的事件沉积普遍存在共生或伴生关系,具有内在成因联系和分布规律。识别出事件沉积较发育的5种沉积(微)相,建立了事件沉积成因模式。震积岩主要发育在盆地幕式扩张的湖侵期,常见液化流动、重力作用及脆性剪切变形;重力流主要分布在高水位期,夹于前三角洲或半深湖细粒沉积中,形成条带状、朵状的滑塌浊积扇,震积岩层段之上相对发育;火山事件沉积见于长9段下部,呈顶、底突变接触,可反映同期火山活动;缺氧沉积一般形成于湖侵后期至高水位期。长9段高位期发育厚层富有机质泥页岩,沉积期事件沉积有利于形成油气潜在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沉积 震积岩 重力流沉积 缺氧事件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沉积速率研究及其页岩油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瑞 金之钧 +5 位作者 朱如凯 李明松 魏韧 贺翔武 张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9-845,共17页
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纹层类型是页岩油勘探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沉积相变复杂且非均质性强,沉积速率的准确判识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典型陆相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速率多在5 cm/kyr以上,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 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纹层类型是页岩油勘探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国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沉积相变复杂且非均质性强,沉积速率的准确判识面临许多挑战。中国典型陆相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速率多在5 cm/kyr以上,咸化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层系沉积速率最高可达40 cm/kyr。高精度年代学框架结合旋回地层学统计调谐可以追踪沉积速率随地层深度的变化,而页岩的相对沉积速率可以通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晶体粒径分布理论和星际尘埃特征元素丰度等方法判识。不同类型或不同时代的地层序列沉积速率比较,需要考虑地层完整性和差异压实等干扰因素。沉积速率是页岩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有机质稀释的临界值通常低于5 cm/kyr。水动力条件和水体盐度影响碎屑颗粒的絮凝作用,不同类型细粒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差异有利于纹层结构的形成。页岩沉积速率研究需要融合包括地质年代学、岩石学、旋回地层学、地球化学和沉积物理模拟在内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以深入了解页岩沉积演化机理。揭示陆相页岩沉积速率与页岩油富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页岩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旋回地层学 沉积速率 有机质富集 页岩纹层 淡水湖盆 咸化湖盆 页岩油勘探
下载PDF
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相博 朱如凯 +10 位作者 苏明军 邱振 黄军平 张艳 王菁 刘化清 李士祥 李树同 杨占龙 郭精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6,共16页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 古气候 沉积响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砂体发育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海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6期 湖盆中部 砂体成因
下载PDF
非常规沉积储层层理缝研究进展及趋势
18
作者 李子龙 范昌育 +5 位作者 邓秀芹 孙勃 韩晓洁 王爱国 王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0-1163,共14页
【意义】沉积储层中普遍发育的层理缝是提高岩石整体渗透率、促进流体流动的关键,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进展】国内外学者关于层理缝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识别与预测、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 【意义】沉积储层中普遍发育的层理缝是提高岩石整体渗透率、促进流体流动的关键,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意义日益突显。【进展】国内外学者关于层理缝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识别与预测、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层理缝具有高线密度、高水平渗透率特征,层理缝是否存在是影响非常规沉积储层油气大规模聚集的基本条件之一;(2)地震反演法、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识别法,以及裂缝相关主控因素预测法、地质参数建模及数值模拟预测法是目前识别与预测裂缝常用的方法,但仍存在精确度低、成本高、方法不成熟的局限性;扫描电镜、全自动矿物定量分析、纳米及微米CT扫描和数字岩心等技术的应用使层理缝的研究逐渐进入微观化、可视化和定量化水平;(3)层理缝的形成是沉积成岩、构造、超压和结晶应力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沉积岩和层理类型、岩石的矿物组成和TOC含量等是影响层理缝发育的主要内因;断层和褶皱发育程度、到断层核和褶皱轴的距离、地层埋深和抬升剥蚀强度等,是影响层理缝发育的主要外因。【结论与展望】目前对于不同类型沉积岩和层理形成层理缝的综合机制、不同类型层理缝的精细识别和量化预测模型的建立、层理缝与油气“运移”或“聚集”具体关系的确定等,尚缺乏全面、系统及定量化的研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裂缝型油气储层的勘探和开发进展,也是未来层理缝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缝 识别与预测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运移和聚集
下载PDF
基于测井资料的古地貌-不整合识别及控藏特征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三边地区中生界为例
19
作者 刘广林 孙同文 +3 位作者 闫百泉 胡明 张忠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02-2513,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边地区三叠系顶不整合对下部延长组和上部延安组的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查明该不整合的发育规模、与古地貌的关系及对成藏的贡献,利用测井方法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和不整合结构定量划分,并分析了不同古地貌单元不整... 鄂尔多斯盆地三边地区三叠系顶不整合对下部延长组和上部延安组的油气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查明该不整合的发育规模、与古地貌的关系及对成藏的贡献,利用测井方法进行了古地貌恢复和不整合结构定量划分,并分析了不同古地貌单元不整合结构及其控藏特征.结果表明:(1)三叠系古地貌分为河谷、河间丘、坡嘴、斜坡带和高地共5个单元,风化黏土层主要在坡嘴和斜坡发育,风化淋滤带主要在河谷和高地发育,其次是斜坡和坡嘴;(2)建立了不整合结构测井定量划分的标准,风化黏土层:PC_(1)≥250,PC_(2)≤90,风化淋滤带:PC_(1)≤250,PC_(2)≤90或PC_(1)≥250,PC_(2)≥90;未风化原岩:PC_(1)≤250,PC_(2)≥90;(3)三叠系顶不整合作为“中转站”,与上部延9-延10段、下部长21-长23未风化岩石层之间形成具有“竞争”关系的3个含油气层,油气分布呈“互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三叠系顶不整合 控藏作用 三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小断层识别技术在鄂托克前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琦 刘池洋 +4 位作者 刘显阳 冯保周 聂建委 赵红格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2-1520,共9页
鄂托克前旗地区发育的小断层在以往勘探过程中常被忽略,导致钻探成功率普遍较低.本文首次对该地区小断层进行识别研究,为提高小断层解释精度,建立了一套二、三维地震联合解释的小断层识别技术,包括:建立正演模型提供理论指导;优选多种... 鄂托克前旗地区发育的小断层在以往勘探过程中常被忽略,导致钻探成功率普遍较低.本文首次对该地区小断层进行识别研究,为提高小断层解释精度,建立了一套二、三维地震联合解释的小断层识别技术,包括:建立正演模型提供理论指导;优选多种属性提高小断层识别精度;以三维解释成果和地质认识为指导,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层拉平技术进行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应用上述技术在鄂前旗地区共解释断层56条,小断层走向分为NEE(近E-W)、NE、NNE三组,多呈高角度或近直立,垂直断距小于30 m.高产气井和小断层位置匹配较好,分析认为小断层沟通源储、为天然气运移提供通道,同时改善砂体储层孔渗物性,从而控制气藏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型 地震属性 二、三维地震联合解释技术 断层特征 鄂托克前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