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连作田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继平 李敏权 +3 位作者 娜娜 王立 马永强 漆永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 作物长期连作后出现土壤肥力不平衡,病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断累积,表现出严重的连作障碍。连作障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土壤微生物作为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病原菌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深入研究土传病原真菌与马铃薯连作的关系,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残渣分离法研究了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病原真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马铃薯的主要土传病原真菌为镰孢菌、轮枝菌和立枯丝核菌;3种病菌主要分布于0~10cm土壤层,10~20和20~30cm土壤层则较少,其中0~10cm土壤层中每克土壤中的菌落数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镰孢菌(Fusariumspp.)为3 900,900,2 100和5 900个/g土,轮枝菌(Verticilliumspp.)为200,400,600和1 600个/g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7.80,9.58,20.60和22.40个/10g土;建议通过翻耕或药剂处理重点防治表层土传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壤 连作 病原真菌 种群动态
下载PDF
2种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黑痣病防效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永强 李继平 +3 位作者 娜娜 李建军 王立 周天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及相应的4种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高度、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和产量较空白对照影响...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及相应的4种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植株高度、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和产量较空白对照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103.66%、104.13%,植株高度分别为84.53、82.20 cm,增产率分别为39.12%、37.56%,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51.29%、48.47%。25%嘧菌酯悬浮剂的2种施药方式对马铃薯的出苗率和植株高度较空白对照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相对出苗率分别为98.42%、102.98%;植株高度分别为74.53、75.20 cm,增产率分别为33.18%、37.25%,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分别达68.98%、6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菌腈 马铃薯 嘧菌酯 立枯丝核菌 出苗率 株高 产量 防效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及其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大为 娜娜 +3 位作者 王立 李继平 朱小琼 国立耘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4-188,共5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 为了明确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与对甲霜灵的抗药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2007-2012年采集标样中分离到186株致病疫霉菌进行甲霜灵抗药性测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对147株代表性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由A1、A2、A1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组成,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1.20%、20.40%、2.10%、16.30%;186株致病疫霉中28.50%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0%表现中抗,55.90%表现高抗。甘肃省马铃薯致病疫霉交配型组成复杂,各采集地组成差异较大,对甲霜灵表现抗药性的菌株普遍存在各采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交配型 甲霜灵
下载PDF
壳寡糖诱导和TMV侵染烟草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娜娜 郭成瑾 +1 位作者 商文静 商鸿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了明确壳寡糖诱导烟草对TMV的抗病作用机理,以普通烟为供试材料,用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后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系统研究了壳寡糖处理对烟草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喷雾处理普通烟草24 ... 为了明确壳寡糖诱导烟草对TMV的抗病作用机理,以普通烟为供试材料,用壳寡糖(Chito-oligosaccharide)喷雾处理烟草叶片后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系统研究了壳寡糖处理对烟草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喷雾处理普通烟草24 h后再接种TMV,烟草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增加,最高活性高峰分别为空白对照的162.3%,118.4%,265.4%,162.3%,其中CAT和SOD峰值提前。壳寡糖处理后,随着酶活性增强,对TMV的系统诱导抗病性得到表达,其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烟草花叶病毒 防御酶 诱导抗病性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马铃薯干腐病放线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牛世全 李渭娟 +2 位作者 李海云 娜娜 龙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发酵滤液复筛抑菌率为54.45%,发酵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扩散,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为65.45%.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菌 放线菌 盐碱土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甘肃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周天旺 娜娜 王立 张新瑞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64-66,共3页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 中药材是甘肃省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为了保证药材的优质、安全、无公害、无污染,提供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国家科技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都在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的实施和基地建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药材病虫害课题组为了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病虫害防治 技术规程 黄芪 中药材产业 国家科技部 特色产业 生产管理
下载PDF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的敏感性 被引量:9
7
作者 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李青青 王立 李建军 马永强 周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 检测了2007—2009年在甘肃省采集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79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69株为A1交配型,4株为A2交配型,6株为自育型;117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检测结果为:60.68%的菌株对甲霜灵表现高抗,11.97%表现中抗,27.35%表现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甲霜灵 敏感性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麻口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8
作者 娜娜 马永强 +2 位作者 王立 李继平 陈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9-202,共4页
为了明确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生长量的影响及对麻口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剂在当归移栽时拌细干土穴施对当归生长量(出苗、株高、叶片数、冠幅)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 为了明确淡紫拟青霉、厚垣轮枝菌生防菌剂对当归生长量的影响及对麻口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防菌剂在当归移栽时拌细干土穴施对当归生长量(出苗、株高、叶片数、冠幅)有一定的影响;但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kg/hm2处理组防效最高,为63.43%,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对当归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增产率为25.78%~63.01%,其中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5.00kg/hm2处理增产率最高,为63.01%,其次为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处理,增产率为61.67%;菌剂各处理相比对照可明显提高特等归比例。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1.25、45.00kg/hm2和厚垣轮枝菌微粒剂33.75kg/hm2穴施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提高当归产量,可用于生产上防治当归麻口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厚垣轮枝菌 当归 生长量 腐烂茎线虫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甘肃省定西市当归“水烂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祝邦 李敏权 +5 位作者 娜娜 王立 漆永红 马永强 苓强 李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9,共5页
水烂病是甘肃省当归上发生的一种病害。本试验对水烂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比对,发现该病原菌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monas fluorescens... 水烂病是甘肃省当归上发生的一种病害。本试验对水烂病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和相似性比对,发现该病原菌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型Ⅱ)的序列相似性达99%,其片段大小为1 445bp,编号为ZB1。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岷归2号’(新繁品种)致病力最强,‘岷归1号’(主栽品种)次之,对‘朝鲜当归’(引进品种)的致病力最弱。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荧光假单胞杆菌第2生物型能引起当归水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水烂病 病原菌形态鉴定 16S rDNA鉴定 致病性测定
下载PDF
土壤中马铃薯粉痂病菌的简易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娜娜 李继平 +4 位作者 王立 马永强 李建军 周天旺 李青青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5X期80-82,共3页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 通过番茄幼苗诱饵法检测马铃薯重茬土壤和蚕豆田土壤中的马铃薯粉痂病菌繁殖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茬口的土壤中含有粉痂病菌繁殖体,其土壤培育的番茄苗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根系肿大、有瘤状物,镜检为马铃薯粉痂病菌休眠孢子囊;一年茬、两年茬、三年茬土壤培育的番茄粉痂病病株率分别为82.35%、100.00%、100.00%,而蚕豆茬土壤培育的番茄苗生长正常,镜检未发现粉痂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番茄 马铃薯粉痂病菌 检测
下载PDF
不同支抗条件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病例治疗前后平面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智伟 罗晶 +2 位作者 孙聪 娜娜 金钫(指导)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病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分别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矫治后其平面和下颌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并通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的患者40例,年龄18~30岁;微种植钉支抗组(G1... 目的:研究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病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分别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矫治后其平面和下颌平面的变化。方法: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并通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后的患者40例,年龄18~30岁;微种植钉支抗组(G1)和传统支抗组(G2)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G1组矫治前后相比:G1组矫治前后,U1-PP压低了(0.62±0.62)mm(P<0.05),SNA角减小了(0.93±1.09)°(P<0.05)。G2组矫治前后相比:U1-PP伸长(0.94±1.27)mm(P<0.05),U6-PP伸长了(1.41±1.00)mm(P<0.05),U6-SV近中移动了(2.56±1.46)mm(P<0.05),OP-SN角增加了(2.40±1.48)°(P<0.05),SNA角减小了(0.85±0.74)°(P<0.05),SNB角减小了(1.23±0.88)°(P<0.05),Y轴角增加了(1.20±1.36)°(P<0.05),下颌平面角(MP-SN、Go Gn-SN)分别增加了(1.18±1.03)°、(1.00±0.99)°(P<0.05)。其他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通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治疗的患者利用微种植钉支抗关闭拔牙间隙时,对颌平面及下颌平面的控制与传统支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平面 [牙合]平面 支抗 微种植体 高角
下载PDF
蚕豆赤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生彪 王立 +5 位作者 蒋晶晶 冶晓燕 吕昭龙 李继平 郑果 娜娜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4-1732,共9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 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蚕豆葡萄孢特异性引物G3PDHfor/G3PDHrev进行基因组DNA扩增与序列分析,对甘肃省渭源县蚕豆赤斑病的致病菌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病原菌与GenBank已报道的蚕豆葡萄孢属聚为一类。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乳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8,对光照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蚕豆赤斑病 蚕豆葡萄孢 RDNA-ITS G3PDH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黑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建军 刘世海 +2 位作者 娜娜 王立 李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1-183,共3页
本试验通过药剂浸种法,研究了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浸种对马铃薯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效,两处理的防效均... 本试验通过药剂浸种法,研究了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前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浸种对马铃薯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效,两处理的防效均在75%以上。通过药剂浸种能有效降低黑胫病菌对马铃薯薯块的侵染,提高出苗率,降低田间病株率,对马铃薯黑胫病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黑胫病 浸种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马永强 李继平 +3 位作者 王立 李建军 娜娜 周天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0-22,共3页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20%丁香菌酯悬浮剂及1.6%噻霉酮水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毒力。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0 g/L氟硅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25%吡唑嘧菌酯乳油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15 11μg/mL、0.031 83μg/mL、0.090 88μg/mL,而常用药剂20%丁香菌酯悬浮剂和1.6%噻霉酮水剂的抑菌效果相对较弱,EC50分别为17.351 52μg/mL和1.991 6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杀菌剂 化学防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立 娜娜 +5 位作者 李建军 马永强 周天旺 李继平 朱小琼 国立耘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X期70-74,共5页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和R11的频率在80%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豌豆对马铃薯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建军 刘世海 +3 位作者 娜娜 马永强 王立 李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140,共4页
在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了其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双垄全膜栽培条件下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都较露地有所提前。在病害方面,覆膜使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加重,但对晚疫病的发生有很好... 在双垄全膜马铃薯套种针叶豌豆的栽培模式下,研究了其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在双垄全膜栽培条件下出苗、现蕾、开花及成熟都较露地有所提前。在病害方面,覆膜使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加重,但对晚疫病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垄全膜 马铃薯 针叶豌豆 生育期
下载PDF
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新瑞 李继平 +3 位作者 李建军 周天旺 娜娜 王志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142,152,共7页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 为明确黄芪麻口病的成因,在甘肃陇西县多年种植的黄芪田进行调查、采样和防治试验。通过对黄芪根腐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结线虫的分离,明确了根腐病菌不是黄芪麻口病的致病菌,在供试的麻口病株上未分离到线虫。经过回接地下害虫试验,确认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almicus Desbrochers)幼虫的取食为害,是造成黄芪麻口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经中科院动物所专家鉴定该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芪移栽前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kg/hm2土壤处理,用15%阿维·毒乳油30kg/hm2灌根,防治效果良好,一次灌根的防治效果达87.51%,挽回92.14%的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麻口病 根腐病 线虫 黄芪根瘤象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形态学指标影响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成 张小杰 +4 位作者 徐生军 娜娜 张新瑞 王春明 周天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株悬浮液处理玉米种子,研究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10^6CFU/m L处理对玉米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和根鲜重呈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促... 采用不同浓度长枝木霉菌株悬浮液处理玉米种子,研究长枝木霉菌株GAAS L3-1-0.8对玉米的促生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10^6CFU/m L处理对玉米发芽率、芽长、根长、根数和根鲜重呈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促生作用。菌株GAAS L3-1-0.8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菌丝最适宜扩展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25℃;菌落在p H值为5.0-10.0的培养基上能够迅速扩展,菌丝最适扩展的pH值为6.0-9.0,产孢最适酸碱度为6.0-7.0;营养生长较好的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适宜菌丝扩展的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在含有葡萄糖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营养生长和产孢量最适氮源为酵母膏;24 h黑暗条件下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枝木霉 形态学指标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黄芪麻口病发生原因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建军 李继平 +3 位作者 周天旺 娜娜 王立 张新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2-117,共6页
为明确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病原线虫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田间地下害虫回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口病标样上未检测到病原线虫,分离到的病原菌以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为主,发现引起"... 为明确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病原线虫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田间地下害虫回接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麻口病标样上未检测到病原线虫,分离到的病原菌以茄病镰孢、尖孢镰孢为主,发现引起"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是黄芪根瘤象幼虫为害黄芪根部。说明黄芪根瘤象为害黄芪根部是造成黄芪麻口病的主要原因。并且黄芪根瘤象是首次在中国发现,为中国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麻口病 地下害虫 黄芪根瘤象
下载PDF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继平 苓强 +3 位作者 李敏权 娜娜 漆永红 樊廷录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县零星发病,在临洮县部分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20%;2012年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等地田间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为5%-40%,严重田块病叶率达20%-40%,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叶斑病菌 叶点霉 生物学特性 伊利诺斯州 安大略省 田间发生 玉米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