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问题取决于希望--《希望的原理》前言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恩斯特.布洛赫
梦海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6,共8页
-
文摘
恩斯特.布洛赫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三卷既是20世纪一部"人类希望与梦想的百科全书",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它所阐述的"未来的预先推定"、"向前的梦"、"具体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中的寒流和暖流"等主题思想不仅激起了国际学界非同寻常的科学思维,而且深深打动了整整一代人的生活感情和生存意识。文章是恩斯特.布洛赫于1959—1960年间为其三卷本《希望的原理》(法兰克福/美因河畔,祖尔坎普出版社,1959年)撰写的《前言》。《希望的原理》中译本第一卷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经该出版社同意,先行发表该书《前言》部分,以期学界对全书基本内容有个梗概了解:"思维就意味着超越";"更美好生活的梦"。
-
关键词
希望
未来的预先推定
向前的梦
具体的乌托邦
-
分类号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089.1
-
-
题名艺术的继承
- 2
-
-
作者
恩斯特.布洛赫
汉斯.艾斯勒
王宽信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4期90-92,共3页
-
文摘
K(一位艺术爱好者):从关于遗产问题的辩论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运动竭力比以往更负责、更活跃地在对待文化问题。毫无疑问,这样可使社会主义运动从历史中得到借鉴;让那些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作为我们事业的证人。但在继(?)遗产时人们并非总是乐而无忧的。因为在获得伟大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危险,即在看待现代艺术时有些人的目光会变得狭窄,会笼统地贬低新的艺术流派。记得在卢卡奇②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说法:每部最新出现的机器虽然总是最好的,但每件最新出现的艺术作品却只不过是进一步表现出没落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是不可救药罢了。按照这种观点。
-
关键词
艺术家
文化遗产
贝多芬
作曲家
汉斯力克
音乐
艺术作品
社会主义运动
古典主义
古典作品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将世界改造到可理解的程度》(1974)
- 3
-
-
作者
恩斯特·布洛赫
金寿铁
-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德国哲学》
2015年第1期206-272,共67页
-
文摘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做出创新的人物。布洛赫的独特魅力在于,他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又是一位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布洛赫一生都在写作,晚年92岁高龄的他仍在坚持工作,直到1977年全集问世,它成就了他的一生,他的著作先后被译成包括斯拉夫文、波斯文、阿拉伯文、日文和韩文在内的多种文字。布洛赫于1977年8月4日逝世,这是他生前所接受的最后一次重要访谈,是对自身学术思想和政治活动的总结性回顾,内容涉及面很广,几乎涵盖他的所有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20世纪20年代求学时期、30年代自由作家时期、40年代美国流亡时期、50年代莱比锡大学执教时期、60~70年代图宾根大学执教时期等等,堪称20世纪一部内容丰富的哲学史、思想史文献。
-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青年时代
流亡
莱比锡岁月
图宾根岁月
-
Keywords
Ernst Bloch
Youth
Exile
Years in Leipzig
Years in TuBingen
-
分类号
B516.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