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百事通 中国的京剧脸谱艺术
1
作者 《琴童》 2001年第8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京剧 脸谱艺术 家庭教育 音乐教育
原文传递
小小泥塑家
2
作者 《父母必读》 2010年第11期94-95,共2页
一块小小的橡皮泥,魔力大无边。让宝宝在橡皮泥的世界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动动小手,玩个开心吧!
关键词 泥塑 橡皮泥 想象力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坡耕地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龙山 张青峰 +2 位作者 曹伟鹏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7-322,共6页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再现坡耕地地表形态,利用其派生的微坡度、微坡向数据可作为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重要因子;微坡度分布特征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对于人工锄耕(CH)和人工掏挖(TW)措施,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等高耕作(DG)措施下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而增大;TW,CH和DG坡面微坡向的栅格统计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坡度对微坡向的分布影响明显;利用微DEM计算的地表侵蚀量能够反映出坡面侵蚀的大小。为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进一步研究微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特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形 黄土坡耕地 耕作措施 微地形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黄土坡耕地耕作方式不同时微地形分布特征及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龙山 宋向阳 +2 位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2期64-70,共7页
利用GIS技术模拟黄土坡耕地微地形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水土保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CK),和CK相比,人工锄耕与人工掏挖微地形呈随机相间的坑洼特征,等高耕... 利用GIS技术模拟黄土坡耕地微地形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水土保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CK),和CK相比,人工锄耕与人工掏挖微地形呈随机相间的坑洼特征,等高耕作呈沟垄相间的空间特征;雨后CK、人工锄耕、人工掏挖与等高耕作方式下地表高程平均分别降低0.015、0.014、0.018和0.015 m。2)除CK地表填洼量为增大外,其余方式均为减小;地表产流时间依次为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3)产流量随降雨时间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过程。4)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产流量分别减小38.17%、17.88%和9.43%。5)产沙量随降雨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产沙量分别减小65.6%、36.3%和23.4%。6)坡度对产流产沙的影响主要是坡度越大,产流时间越早,产流产沙量也越大。因此,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保持效应与其形成的地表微地形空间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人工降雨 地表糙度 黄土
下载PDF
基于M-DEM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青峰 王健 +2 位作者 赵龙山 宋向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9-153,共5页
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文中在1.0 mm/min雨强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条件下,采用微地形激光扫描测量方法获取5°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相对高程,并进行拟合模型参数验证,进而构建了能反映真实地... 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文中在1.0 mm/min雨强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条件下,采用微地形激光扫描测量方法获取5°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相对高程,并进行拟合模型参数验证,进而构建了能反映真实地表情况的高精度M-DEM,并在ArcGIS中对其特征参量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人工锄耕坡面微地形起伏较小,整体属于凸形斜坡;虽在某些区域容易形成地表径流,但径流变化比较平缓,不容易形成较大的水流;微地形水系分维能较好地反映复杂微地形特征。论文可为在微地形层面进一步揭示黄土耕作坡面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M-DEM 微地形 耕作措施 ARCGIS
原文传递
地表糙度与径流水力学参数响应规律模拟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龙山 +1 位作者 吴佳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3-131,共9页
为了明确地表糙度与坡面径流特征及其水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和对照组直型坡等4种不同糙度的地表,在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对不同糙度坡面上的径流特征和水力学参数(雷诺数、弗劳德数、阻力系数... 为了明确地表糙度与坡面径流特征及其水力学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和对照组直型坡等4种不同糙度的地表,在室内模拟降雨条件下,对不同糙度坡面上的径流特征和水力学参数(雷诺数、弗劳德数、阻力系数和水流剪切力)以及降雨前后地表糙度的变化进行了测量与计算。结果表明,雨前雨后各措施坡面的地表糙度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相同雨强和降雨历时下,不同糙度坡面其径流特征差异显著。初始地表糙度越大的坡面,径流越容易稳定在层流状态;反之,径流越倾向于往紊流发展。对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来说,在相同雨强和降雨历时下,初始糙度越大的坡面,其断面流量、径流量和产沙量越小。坡面初始地表糙度越大,径流阻力系数也越大,但坡面径流的雷诺数、弗劳德数和径流剪切力则越小,径流对地表糙度具有减小作用,雷诺数和水流剪切力越大,径流对地表糙度的减小作用越弱。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坡面地表糙度与其水文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模拟 降雨 地表糙度 径流流态 水力学参数 糙度变化率
下载PDF
裸地雨滴溅蚀对坡面微地形的影响与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龙山 +1 位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71-77,共7页
为了探讨溅蚀作用与坡面微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坡耕地无植被条件下雨滴对坡面微地形的溅蚀作用与变化特征。微地形由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形成,包括锄耕措施、掏挖措施和等高耕作措施,以平整坡面为... 为了探讨溅蚀作用与坡面微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区坡耕地无植被条件下雨滴对坡面微地形的溅蚀作用与变化特征。微地形由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形成,包括锄耕措施、掏挖措施和等高耕作措施,以平整坡面为对照措施。降雨强度分别为60,90和120mm/h。试验小区大小为0.5m2。用溅蚀板测定坡面向下和向上2个方向的溅蚀量。利用激光扫描仪测定微地形,并结合GIS技术建立大比例DEM(分辨率2cm)。结果表明,在耕作管理条件下,坡面微地形具有降低坡面溅蚀量的作用。微地形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微坡度的变化,而微坡向对溅蚀作用的变化不敏感。因此,微坡度可以作为研究雨滴溅蚀作用与微地形变化的一个反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降雨 微地形 溅蚀 坡耕地 地表糙度
下载PDF
模拟条件下不同耕作措施和雨强对地表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龙山 +1 位作者 吴佳 吴发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840-4849,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下地表高程和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雨前后二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影响。[方法]人工降雨条件下,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和对照组直型坡,...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下地表高程和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雨前后二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耕作措施和降雨强度对坡耕地地表糙度的影响。[方法]人工降雨条件下,模拟人工锄耕、人工掏挖、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和对照组直型坡,测量、计算并分析了各坡面高程信息和地表糙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雨前后二者的变化。[结果]降雨前坡面的高程空间分布在不同耕作措施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直型坡高程的统计方差最小,高程分布最集中;与直型坡相比,等高耕作坡面高程的统计方差最大,高程分布最离散;其次是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坡面。雨前地表糙度大小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降雨能显著改变地表糙度值的大小,并呈现同一耕作措施随雨强增大地表糙度值改变越多的规律。降雨后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这3种措施的地表糙度均呈减小趋势,同一雨强下,等高耕作糙度减小最多,人工掏挖次之,人工锄耕糙度减小最少。直型坡的地表糙度在雨后却有所增加,在60、90和120 mm·h-1雨强下,直型坡雨后糙度分别增加了10.9%、22.5%和36.5%。雨后各措施地表糙度值均改变,但仍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型坡。[结论]耕作措施是形成坡耕地地表糙度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耕作方式造成地表起伏状态的差异,使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地表糙度具有空间异质性。降雨作用会减小各耕作坡面的地表糙度,增加对照组的地表糙度,且随降雨强度增大,地表糙度变化越剧烈。耕作措施造成的地表初始糙度越大,降雨对糙度的减小作用越显著。但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3种耕作措施对地表糙度的影响大于降雨对地表糙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高程 地表糙度 耕作措施 降雨强度
下载PDF
基于Moran's Ⅰ指标的黄土坡耕地填洼量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龙山 张青峰 +1 位作者 吴发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6-452,共7页
在ArcGIS9.3和SPSS16.0平台的支持下,通过Moran’sⅠ指标对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措施下坡面填洼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此2种耕作措施下坡面填洼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全局Moran’sⅠ小于或等于0,基本呈弱的负空间... 在ArcGIS9.3和SPSS16.0平台的支持下,通过Moran’sⅠ指标对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措施下坡面填洼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此2种耕作措施下坡面填洼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全局Moran’sⅠ小于或等于0,基本呈弱的负空间自相关;坡度对填洼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不明显;填洼量的空间自相关性与填洼量大小有关。因此,填洼量空间格局呈大小交错,空间异质性较强的分布特征,但其所受填洼量大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微DEM 填洼量 异质性 坡耕地 黄土
下载PDF
基于DEM的黄土坡耕地地表糙度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龙山 +2 位作者 张青峰 兰敏 吴发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89,9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测定地表糙度的方法,并对其测算的地表糙度与链条法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地表糙度具有离散度小、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等特点,而且对地表结构不会造成破坏;在高精度DEM的支撑下,测定的地表糙度更... 提出了一种基于DEM的测定地表糙度的方法,并对其测算的地表糙度与链条法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的地表糙度具有离散度小、可操作性强、效率高等特点,而且对地表结构不会造成破坏;在高精度DEM的支撑下,测定的地表糙度更能反映地表实际状况。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地表糙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糙度 链条法 耕作措施 微地形 黄土
下载PDF
油松苗木活力与相对电导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月玲 吴发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3,共3页
对不同晾晒失水时间的油松苗木进行含水量、生根潜力、相对电导率及晾晒后造林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苗木根系含水量越高,苗木活力越强,其造林成活率越高.经过0~7 d的晾晒,相对含水量从51.04%下降到17.40%,苗木平均相对电导率... 对不同晾晒失水时间的油松苗木进行含水量、生根潜力、相对电导率及晾晒后造林成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苗木根系含水量越高,苗木活力越强,其造林成活率越高.经过0~7 d的晾晒,相对含水量从51.04%下降到17.40%,苗木平均相对电导率从17.40%增加到49.0%,平均新根生长点数从24.3个·株-1下降到2.3个·株-1,造林成活率从77.78%降低到33.33%.在起苗、贮藏、运输过程中应作好苗木保护,特别是根系水分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苗木活力 含水量 相对电导率
下载PDF
人工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地表糙度的时空变异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树静 赵龙山 +2 位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6,249,共6页
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变化研究,特别是微地表条件下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土壤侵蚀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目前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农耕地土壤进行固定坡度和雨强下不同耕作措施的... 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变化研究,特别是微地表条件下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的研究是土壤侵蚀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目前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农耕地土壤进行固定坡度和雨强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室内人工降雨试验,建立微地形条件下高精度的DEM并进行分析,探讨地表糙度在水蚀过程中的时空变异分布。结果表明:(1)人为耕作对坡面地表糙度的整体分布状态和坡面高程空间分布状况的影响显著;(2)降雨对等高耕作、人工锄耕、人工掏挖耕作措施的高程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高程变化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坡面的下部;(3)在降雨侵蚀的产流前后,坡面糙度的空间变化最大,而产流后糙度的空间变化趋于平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微地表条件下地表糙度的时空变异状况,并可为进一步分析不同坡度、不同雨强条件下地表糙度的综合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糙度 地统计 DEM 耕作措施
下载PDF
黄土坡耕地耕作方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龙山 +2 位作者 高树静 张青峰 吴发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91,共3页
通过人工模拟降水试验,对黄土坡耕地常用的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与人工锄耕等措施下地表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降水初期的25 min内,3种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截流减沙效果,但是随着降水的继续,截流效果减弱;②产流量随降... 通过人工模拟降水试验,对黄土坡耕地常用的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与人工锄耕等措施下地表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降水初期的25 min内,3种耕作方式具有明显的截流减沙效果,但是随着降水的继续,截流效果减弱;②产流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流量分别减小38.17%、17.88%和9.43%;③产沙量随降水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且随坡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CK相比,等高耕作、人工掏挖和人工锄耕产沙量分别减小65.6%、36.3%和23.4%;④地表开始产流依次为CK、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糙度 产流产沙 耕作方式 坡耕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耕作侵蚀对不同坡度下紫色土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宁 王勇 +2 位作者 赵虎 张校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5-505,共11页
川中丘陵紫色土在长期耕作侵蚀与水蚀的交互作用下侵蚀严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紫色土耕作侵蚀坡面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以及水力学特征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本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紫色土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10 m^(2)土槽坡... 川中丘陵紫色土在长期耕作侵蚀与水蚀的交互作用下侵蚀严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紫色土耕作侵蚀坡面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以及水力学特征随坡度的变化规律尚不明晰。本文选取四川盆地典型紫色土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10 m^(2)土槽坡面坡顶裸露2 m^(2)母岩代表受耕作侵蚀严重的坡面(TE),以坡顶未发生母岩裸露作为对照坡面(CG),设计5种不同坡度(5°、10°、15°、20°和25°)坡面,在室内人工降雨大厅进行60 min强度为90 mm·h^(-1)的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当坡度从5°逐渐增加到25°时,TE坡面较CG坡面累计产沙量分别增加了17.73%、49.91%、83.95%、57.70%、29.56%,在坡度为15°时增长比例最大。(2)TE和CG坡面平均流速和弗劳德数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阻力系数和雷诺数随着坡度增加而减小。与CG相比,TE坡面的流速、弗劳德数和雷诺数均显著增加,而阻力系数在10°~20°坡面显著减小。(3)在TE和CG坡面上,产沙速率和流速、弗劳德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产沙速率和阻力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产沙速率与雷诺数相关性不明显,拟合结果表明平均流速可以很好地预测坡面产沙速率和水力学变化趋势。研究显示不同坡度条件下耕作侵蚀均加剧了坡面水蚀的发生,15°可能是耕作-水复合侵蚀坡面产沙的临界坡度。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耕作侵蚀对水蚀影响的理论,也为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度 模拟降雨 产流产沙 水力学参数 四川盆地
下载PDF
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斌 马先果 +2 位作者 杨克润 邓正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选用钛酸锂(Li4Ti5O12)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对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改性。通过交流阻抗谱(EI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i4Ti5O12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i4Ti5O12的... 选用钛酸锂(Li4Ti5O12)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对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进行改性。通过交流阻抗谱(EIS),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i4Ti5O12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i4Ti5O12的加入减小了聚合物的结晶度,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增加了聚合物中得载流子数,PEO16/LiClO4/15%Li4Ti5O12体系30℃电导率达到5.31×10-5S/cm,并初步研究了以此膜为电解质的复合锂硫电池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PEO LI4TI5O12 锂硫电池
下载PDF
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熹 张杰豪 +3 位作者 罗婷 周俊宇 任文杰 《水资源研究》 2017年第3期215-220,共6页
水力发电改变了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电站的运行将使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给水生生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关于河流生态需水量确定方法的研究,是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的翔实调查与总结... 水力发电改变了流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电站的运行将使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给水生生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关于河流生态需水量确定方法的研究,是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的翔实调查与总结,本文对生态需水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水资源 生态修复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微DEM条件下黄土高原人工掏挖地填洼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龙山 +2 位作者 高树静 张青峰 吴发启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52,56,共5页
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程,结合GIS技术模拟了黄土坡耕地人工掏挖措施下1.72×0.78 m^2大小的地表微地形模型,分辨率达0.002 m,坡度分别为5°,12°,15°,20°与25°。利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工具对模型下地表填... 利用激光扫描仪获取高程,结合GIS技术模拟了黄土坡耕地人工掏挖措施下1.72×0.78 m^2大小的地表微地形模型,分辨率达0.002 m,坡度分别为5°,12°,15°,20°与25°。利用ArcGIS软件水文分析工具对模型下地表填洼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坑洼空间分布比较随机,填洼量主要分布在1×10^-5-1×10^-4m^3之间;随坡度的增大,地表单个坑洼的填洼量和总填洼量逐渐减小;填洼量与坑洼深度和坑洼面积(包括坑洼投影面积和坑洼表面积)密切相关,其变化规律可用二次抛物线描述;地表填洼量大小对径流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洼量 耕作措施 DEM 黄土
下载PDF
坡耕地地表起伏对坡面漫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志刚 +2 位作者 黄洪粮 李和谋 赵小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77,85,共8页
为揭示微尺度条件下地表起伏对坡面漫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相同降雨历时下,分析了60,90,120mm/h雨强下单凸起、单凹陷2种单式起伏和凹凸相连、凹凸相间2种复式起伏以及对照组5种微地形对坡面漫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3... 为揭示微尺度条件下地表起伏对坡面漫流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相同降雨历时下,分析了60,90,120mm/h雨强下单凸起、单凹陷2种单式起伏和凹凸相连、凹凸相间2种复式起伏以及对照组5种微地形对坡面漫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雨强下,与光滑组相比,凸起、凹陷以及凹凸组合均会延迟地表初始产流时间,具体表现为对照组<凸起组<凹陷组<凹凸相间组<凹凸相连组的趋势;(2)凸起和凹陷的存在均会减小坡面漫流的平均流速,其中凹凸相连坡面平均流速最小;(3)3种雨强下,5种微地形的坡面漫流汇水形态共有3种(树枝状、平行状和羽毛状),其中对照组和凹凸相间组汇水形态均为树枝状;凸起组和凹陷组汇水形态均为羽毛状和树枝状,其中凸起组以羽毛状为主,凹陷组以树枝状为主;凹凸相连组汇水形态以平行状为主,兼有另外2种;(4)3种雨强下,5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光滑组和凸起组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其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凹陷组及凹凸组合组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且5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与径流频度在90mm/h雨强下的差异性最小。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起伏类型对坡耕地坡面漫流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土壤侵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凹陷 凹凸组合 产流过程 坡面漫流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和谋 +3 位作者 赵小东 金洪杰 吴荣文 陈宇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4,共6页
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 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3种雨强下,5种地形的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单凹陷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凹凸相连地表,且产流越早的地表其产流量和径流系数也越高;(2)在3种雨强下,5种地表的次降雨产沙量和产沙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凹凸相连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单凹陷地表<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产沙强度越大的地表其产沙过程越不稳定;(3)与光滑地表相比,地表凸起会加剧土壤流失,地表凹陷会减轻土壤流失,且凸起和凹陷组合的地表其减轻土壤流失的效应更显著;(4)降雨强度的增大会削弱不同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表起伏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有重要影响,光滑地表最易产生径流,凸起地表土壤流失最严重,凹凸相连地表蓄水保土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凹陷 凹凸并存 产流过程 产沙过程
下载PDF
基于JavaWeb的乡村智慧旅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泉州市蟳埔村为例
20
作者 苑荣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24期88-94,共7页
该研究以泉州市蟳埔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乡村智慧旅游系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发现,蟳埔村旅游业虽受非遗文化簪花的推动而发展迅速,但存在路标不清晰、游客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互联网+... 该研究以泉州市蟳埔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了乡村智慧旅游系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发现,蟳埔村旅游业虽受非遗文化簪花的推动而发展迅速,但存在路标不清晰、游客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互联网+”理念,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乡村智慧旅游系统,旨在优化游客体验、景区管理,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系统采用Web三层架构,包含用户端和管理员端功能模块,通过实体-联系模型设计数据库。开发的原型系统在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为乡村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旅游 非遗文化 乡村振兴 系统设计 WEB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