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生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中外大豆研究态势和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差异,本研究从定量分析中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豆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中国大豆生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中外大豆研究态势和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差异,本研究从定量分析中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豆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和国内大豆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文章被引情况,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探讨中外大豆研究热点差异和国内大豆生产发展前景。结果显示:国内外大豆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增产提质、品种选育、土壤养分、多样化种植对大豆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大豆的应对措施和响应机制等方面,相较而言,国外大豆的研究更侧重品质方面,我国大豆的研究则更关注产量。我国大豆的发展经历了由重点关注基因遗传和品质逐步扩展到大豆农艺特性和气候特征的动态变化,目前大豆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和恶劣天气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北方春大豆的研究多于黄淮海夏大豆,除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外,北方春大豆区更关注土壤肥力,黄淮海夏大豆区更关注水分利用。我国大豆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在2000—2015年呈逐年波动减少态势,自2016年起逐步回升,但单产增加有限,促进单产的提升是增加我国大豆有效供给率的潜在途径。国外大豆研究年均发文量332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大豆年均发文量分别为118和335篇。国际大豆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依次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Food Chemistry,贡献率依次为5.34%、3.64%和3.61%;国内大豆研究载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依次为《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作物学报》,贡献率依次为32.02%、6.17%和4.07%。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豆相关研究尽管已得到较多关�展开更多
【目的】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多方面作用,是一种缓解马铃薯生产限制的高效且简便的技术措施。基于全国数据,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为马铃薯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方法...【目的】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多方面作用,是一种缓解马铃薯生产限制的高效且简便的技术措施。基于全国数据,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为马铃薯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1—2021年在Web of Science和知网公开发表的291篇关于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大田试验文献数据,包括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南方冬作区、中原二作区共4个区域,利用Meta分析方法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年均降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栽培管理措施(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地膜颜色、栽培方式)角度出发,研究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不覆盖相比,地膜覆盖使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9%和28.3%;不同区域地膜增产与提升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不同,依次为:北方一作区(27.2%)、西南混作区(18.1%)、南方冬作区(23.6%)、中原二作区(10.1%)。而水分利用效率只在北方一作区表现明显,提高29.1%。在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受自然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的响应不同。种植密度与栽培方式在各区域的响应一致,即低密度种植与垄作条件下,地膜增产效应最好。在北方一作区,地膜在低等降水量,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低等土壤容重以及低施肥水平,中等种植密度,黑色与垄作条件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好。【结论】地膜覆盖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不同区域的增产效果依次为:北方一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水分利用效率仅在北方一作区有所改善。在降水少、土壤较贫瘠、土壤疏松的自然条�展开更多
文摘中国大豆生产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中外大豆研究态势和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差异,本研究从定量分析中国大豆生产贸易现状入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0—2020年发表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豆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和国内大豆研究的发文量、期刊来源、文章被引情况,利用CiteSpace 5.7.R5软件,探讨中外大豆研究热点差异和国内大豆生产发展前景。结果显示:国内外大豆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增产提质、品种选育、土壤养分、多样化种植对大豆的影响以及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大豆的应对措施和响应机制等方面,相较而言,国外大豆的研究更侧重品质方面,我国大豆的研究则更关注产量。我国大豆的发展经历了由重点关注基因遗传和品质逐步扩展到大豆农艺特性和气候特征的动态变化,目前大豆的研究前沿集中在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和恶劣天气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我国对北方春大豆的研究多于黄淮海夏大豆,除共同关注的研究内容外,北方春大豆区更关注土壤肥力,黄淮海夏大豆区更关注水分利用。我国大豆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在2000—2015年呈逐年波动减少态势,自2016年起逐步回升,但单产增加有限,促进单产的提升是增加我国大豆有效供给率的潜在途径。国外大豆研究年均发文量332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大豆年均发文量分别为118和335篇。国际大豆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依次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Food Chemistry,贡献率依次为5.34%、3.64%和3.61%;国内大豆研究载文量排名前三的期刊依次为《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作物学报》,贡献率依次为32.02%、6.17%和4.07%。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豆相关研究尽管已得到较多关�
文摘【目的】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多方面作用,是一种缓解马铃薯生产限制的高效且简便的技术措施。基于全国数据,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为马铃薯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1—2021年在Web of Science和知网公开发表的291篇关于中国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大田试验文献数据,包括北方一作区、西南混作区、南方冬作区、中原二作区共4个区域,利用Meta分析方法量化地膜对马铃薯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自然条件(年均降水、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栽培管理措施(钾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地膜颜色、栽培方式)角度出发,研究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不覆盖相比,地膜覆盖使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9%和28.3%;不同区域地膜增产与提升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不同,依次为:北方一作区(27.2%)、西南混作区(18.1%)、南方冬作区(23.6%)、中原二作区(10.1%)。而水分利用效率只在北方一作区表现明显,提高29.1%。在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受自然条件与栽培管理措施影响。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地膜提高产量的响应不同。种植密度与栽培方式在各区域的响应一致,即低密度种植与垄作条件下,地膜增产效应最好。在北方一作区,地膜在低等降水量,较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低等土壤容重以及低施肥水平,中等种植密度,黑色与垄作条件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好。【结论】地膜覆盖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不同区域的增产效果依次为:北方一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混作区、中原二作区,水分利用效率仅在北方一作区有所改善。在降水少、土壤较贫瘠、土壤疏松的自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