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寺儿堡等地青銅短劍与大伙房石棺墓 被引量:28
1
作者 孙守道 《考古》 1964年第6期277-285,7-8,共11页
丁字形青铜短剑,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化遗物。达种劍分布极广,类型很多,其形状与制法颇多不同。现将解放以来在辽宁省锦西寺儿堡、海城大屯、辽阳亮甲山三地发现的青铜短劍资料加以介绍。抚顺大伙房的石棺墓出土... 丁字形青铜短剑,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化遗物。达种劍分布极广,类型很多,其形状与制法颇多不同。现将解放以来在辽宁省锦西寺儿堡、海城大屯、辽阳亮甲山三地发现的青铜短劍资料加以介绍。抚顺大伙房的石棺墓出土器物与达种青铜短劍文化有些关系,也在这里说明一下。试再联系已知的另外几处发现,从类型上作一些分析比较,提出几个问题略加探讨。劍上的某些部件,有的原无名称或套用旧名不合适的,为了说明方便起见,我们给予暂用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棺墓 大伙房 青铜短剑 青铜文化 甲山 大屯 辽宁省 出土器物 我国古代 原始文化
原文传递
横簇箭与射柳仪 被引量:8
2
作者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4期127-129,共3页
辽代有一种平头铁簇,簇身扁平,如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或者前端的刃线略呈弧形,因此也有称之为扇面形铁簇的。这类箭镞在辽墓时有发现。法库辽基所出者长约11.6厘米,头宽4.5厘米。出土时单贮一箛中,似专有其用途。我们认为,这很可能... 辽代有一种平头铁簇,簇身扁平,如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或者前端的刃线略呈弧形,因此也有称之为扇面形铁簇的。这类箭镞在辽墓时有发现。法库辽基所出者长约11.6厘米,头宽4.5厘米。出土时单贮一箛中,似专有其用途。我们认为,这很可能就是契丹族射柳用的“横簇箭”。射柳是辽代一种重要的礼仪,又名瑟瑟礼。《辽史·国语解》说:“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遥辇苏可汗制。”其仪式《辽史》、《金史》都有详细的记述。《金史·礼志八·拜天》:“……行射柳、击毬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凡重五日拜天礼毕,插柳毬场为两行,当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柳 辽史 辽代 契丹族 射礼 礼仪 中原地区 西域 北方游牧民族 国语
下载PDF
步摇與慕容鮮卑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共31页
步摇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慕容鮮卑是鮮卑族系中一個有影響的部族,在十六國時期的中國北部大地上先後建立過幾個"燕"國。本文從步摇、步摇冠的考古實物研究出發,結合文獻記載和其他資料信息,討論一些有關步摇、慕容等古... 步摇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慕容鮮卑是鮮卑族系中一個有影響的部族,在十六國時期的中國北部大地上先後建立過幾個"燕"國。本文從步摇、步摇冠的考古實物研究出發,結合文獻記載和其他資料信息,討論一些有關步摇、慕容等古代的文化交流問題和民俗現象。内容大致有幾個方面:中國步摇的起源、名稱;金步摇、步摇冠從中西亞向中國傳入及發展的情况;服飾等生活用品和鮮卑等北方民族某些名號的關係;少數民族和漢人語音的相互影響以及語音"訛變"問題,等等。最後,探討了有關歷史年代的幾個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摇 慕容鲜卑 音讹 《资治通监》胡注
下载PDF
说“阳安”布 被引量:3
4
作者 《中国钱币》 1985年第1期6-10,共5页
铭文左“易”右“■”方足布,就其形制特点和出土地域来看,应为燕国货币。“易”释阳,“■”释安、当读“阳安”,地望在辽西建平一带。
关键词 方足布 阳安 古代货币 古玺 钱文 此布 布钱 玺文 币文 背文
原文传递
辽阳鹅房汉代墓地1954年、195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信 +19 位作者 孙守道 李庆发 冯永谦 王宝善 李英 靳源恒 傅雪筠 黄景廉 夏淑金 王增新 张颜儒 王金炉 陈大为 卢治萍 柏艺萌 图旭刚(摄影) 刘潼 李冬 林力(摄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52,共17页
1954年、1955年东北文物工作队对辽宁省辽阳市郊区鹅房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年清理墓葬54座,除2座墓为明代外,其余皆为汉墓。墓葬形制包括土坑墓、砖室墓和石筑墓三类,代表了辽宁地区的中小型汉墓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 1954年、1955年东北文物工作队对辽宁省辽阳市郊区鹅房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两年清理墓葬54座,除2座墓为明代外,其余皆为汉墓。墓葬形制包括土坑墓、砖室墓和石筑墓三类,代表了辽宁地区的中小型汉墓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选取典型墓例-M19、M13、M53与M24进行介绍。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19的时代为西汉早期,M13为西汉早中期,M53、M24为东汉中晚期。鹅房墓地的发掘为探讨辽阳地区汉代平民墓葬提供了宝贵资料,丰富了对汉代辽东郡丧葬习俗、社会生活、物质文化和礼仪观念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阳 鹅房墓地 汉墓 土坑墓 砖石墓
原文传递
契丹族的猎具 被引量:1
6
作者 《社会科学辑刊》 197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契丹是起自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犹汉人之劭农,生生之资于是乎出”。天赞三年十月,阿保机猎于寓乐山,“获野兽数千,以充军食”。至十一月,“六百余里行且猎,日有鲜食,军上皆给”。说明狩猎在辽初经济中所占的... 契丹是起自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朔漠以畜牧射猎为业,犹汉人之劭农,生生之资于是乎出”。天赞三年十月,阿保机猎于寓乐山,“获野兽数千,以充军食”。至十一月,“六百余里行且猎,日有鲜食,军上皆给”。说明狩猎在辽初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其后社会经济虽然渐趋封建化,但契丹族始终保持着他们游牧、渔猎的生产、生活习惯。统治阶级酷爱游猎,“国主见汉使强袭衣冠,事既竟,即幅巾杂番骑射猎矣”。一部《辽史》,有关渔猎方面的记载不胜其数。解放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族 猎具 契丹人 始终保持 辽史 辽代文物 少数民族 游牧民族 扁鼓 统治阶级
下载PDF
北燕的一枚佛珰与东北早期的佛教 被引量:1
7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一件鍱有佛像的山形金珰,这是佛教传入东北最早的一个实物见证,它反映了佛教在中国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也说明了当时佛教和统治阶层的密切关系。而珰身满缀圆形摇叶,又是佛教文化和慕容鲜卑文化相结合的一件...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一件鍱有佛像的山形金珰,这是佛教传入东北最早的一个实物见证,它反映了佛教在中国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也说明了当时佛教和统治阶层的密切关系。而珰身满缀圆形摇叶,又是佛教文化和慕容鲜卑文化相结合的一件特殊的艺术品。此后这种作为冠题、饰有摇叶的耸肩山形珰的工艺,还随金步摇类饰品一起东传,并在朝鲜半岛的考古发现中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素弗墓 金珰 佛教
原文传递
郝浴的一封书信和他的“致知格物之堂”——郝浴《致友人佚札》读后
8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08年第1期558-560,共3页
一段时间以来,我曾困惑于郝浴'致知格物之堂'的命名。因为按照儒家三纲1八目的说法,'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彼此之间是因果关系,前一目是后一目的前提。'欲正其心者... 一段时间以来,我曾困惑于郝浴'致知格物之堂'的命名。因为按照儒家三纲1八目的说法,'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彼此之间是因果关系,前一目是后一目的前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等等。其先后顺序是不容变动的,格与致的关系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即格物是致知的方法和手段,格物的目的是致知。儒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叫'格致之学',即格物致知之学。而郝浴却颠倒言之,曰'致知格物',将重点放在'格物”上,他儿子郝林的一首诗也说:“堂名格物细翻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物格 目的 变动 八目 格物 读后
原文传递
冯素弗墓的发现所引发的思考
9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0年第1期20-40,共21页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大动乱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晋室积弱,尤其八王乱后,王室衰微,于是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蜂起,逐鹿中原,互争雄长。处于东北的慕容鲜卑的崛起也适逢其时。这些少数民族虽然地处边陲,但对中原却向慕已久。他们要学习...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大动乱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当时晋室积弱,尤其八王乱后,王室衰微,于是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蜂起,逐鹿中原,互争雄长。处于东北的慕容鲜卑的崛起也适逢其时。这些少数民族虽然地处边陲,但对中原却向慕已久。他们要学习中原的制度文化以及生产方式,用先进的汉人的封建制度来建立、发展和强大他们各自的政权。这是历史的要求。在竞相学习中原的这些民族中,慕容鲜卑是起步较早而又学得相当认真的一个。冯氏北燕承慕容诸燕的余绪,加之冯氏兄弟本是汉人出身,来自中原,推行中原式的制度文化与生产,自然更加积极。提倡农桑,加强儒学等等,都见于史籍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争雄长 王室 制度 中原 文化 民族 少数民族 汉人 鲜卑
原文传递
纪念阎万章先生
10
作者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22年第1期3-6,共4页
时光真快,不知不觉,阎万章先生已去世二十多年,今年已是他100周年诞辰。阎先生是东北博物馆建馆的元老之一。他本来在北京大学学的是中文,研究中国戏曲史。毕业后先在长白师范学院任教,1949年到东北文物处工作,旋调东北博物馆参加建馆... 时光真快,不知不觉,阎万章先生已去世二十多年,今年已是他100周年诞辰。阎先生是东北博物馆建馆的元老之一。他本来在北京大学学的是中文,研究中国戏曲史。毕业后先在长白师范学院任教,1949年到东北文物处工作,旋调东北博物馆参加建馆。当时参与建馆工作的主要业务人员只有李文信、阎万章等几个人,工作的繁重可想而知。其他业务人员都是后来调入的。我1950年到馆,当时阎先生和胡文效先生二人共在博物馆后院西北角的一间小平房内办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史 李文信 业务人员 万章 博物馆 100周年诞辰 北京大学 师范学院
原文传递
东博忆往(续一)
11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前接《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8—2019)》第8页)3.组织机构1950年的东北博物馆还不是一个机构完整的个体,只是东北文物处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文物处下管理着几个单位:东北博物馆、东北图书馆、沈阳故宫陈列所。博、图两馆与故宫均不另... (前接《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8—2019)》第8页)3.组织机构1950年的东北博物馆还不是一个机构完整的个体,只是东北文物处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文物处下管理着几个单位:东北博物馆、东北图书馆、沈阳故宫陈列所。博、图两馆与故宫均不另任馆长、所长,即由处长王修兼任。下属单位只设秘书管事(博、图两馆秘书分别是张拙之、赵奇),自己无人事权和财权,在文物处内设人事科(科长魏国满)和总务科(科长李之樸),一切花销都要拿到处里报销。人员(主要是后勤和杂务人员)可以在处属单位内互相调动。1953年文物处撤销,下属单位划由沈阳市文化局领导,博、图两馆后来划回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故宫留沈阳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 “文化大革命” 齐白石 沈阳故宫
原文传递
东博忆往(续二)
12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前接《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0)》第8页)6.工作和生活环境1950年,东博内的业务科室只有两个:研究室和保管科。研究室设在陈列大楼东侧的一间近乎方形的宽大平房里,室主任杨孟雄和几位研究人员每人一张桌子,室内还是显得很空旷。研究人... (前接《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0)》第8页)6.工作和生活环境1950年,东博内的业务科室只有两个:研究室和保管科。研究室设在陈列大楼东侧的一间近乎方形的宽大平房里,室主任杨孟雄和几位研究人员每人一张桌子,室内还是显得很空旷。研究人员除看书研究之外,还可以聊聊天。保管科办公室则在前院西南角一间房子里,后来改名保管部。总务管理人员广永昌的办公室在前大门内西侧,与东面的售票处兼收发室相对,房子较大,里面还有一个套间,他有时就在那里住,我初来馆时,也住在那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务管理 业务科室 保管部 办公室 收发室 博物馆馆刊 辽宁省
原文传递
东博忆往
13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东北博物馆位于沈阳和平区三经街十纬路,1949年7月7日建成开馆,是解放后第一座建成开放的博物馆。隶属于原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业内简称"东博",与故宫(故宫博物院)、历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博(上海博物馆)、革博(中国革命... 东北博物馆位于沈阳和平区三经街十纬路,1949年7月7日建成开馆,是解放后第一座建成开放的博物馆。隶属于原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业内简称"东博",与故宫(故宫博物院)、历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博(上海博物馆)、革博(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博(南京博物院)一起,皆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几座大博物馆之一。1953年曾一度改属沈阳市文化局,时约半年,1954年初东北大区撤销,成立东北行政委员会,复归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领导。1959年更名辽宁省博物馆。至2019年,建馆已70年。我于1950年8月入馆,至今已69年。目睹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新人辈出,十分欣慰。谨将当年所经历与所知闻者作一简单的记述,以供研究馆史者参考,所记述的是我馆筚路蓝缕的一段时光,也是我在这里度过的青年时代的一些记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只为记事,不免拖沓重复,拉拉杂杂,未暇整理,加之岁月既久,记忆或有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馆史 和平区
原文传递
记溥心畬自书诗卷——心畬诗讥溥仪
14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1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号西山逸士,中国著名书画家,清道光帝重孙,恭亲王奕之孙。当光绪帝去世,甄选皇位继承人时,曾与溥仪同列候选人,后溥仪继位。心畬早年曾居北京西山,从湘僧海印法师研习五言诗和书法,后还居恭王府后之萃锦园,启... 溥儒(1896—1963)字心畬,号西山逸士,中国著名书画家,清道光帝重孙,恭亲王奕之孙。当光绪帝去世,甄选皇位继承人时,曾与溥仪同列候选人,后溥仪继位。心畬早年曾居北京西山,从湘僧海印法师研习五言诗和书法,后还居恭王府后之萃锦园,启功先生曾从请益。1949年5月,心畬去台湾。1959年,启先生于市肆见心畬自书诗一卷,认为是心畬'精力弥满时之得意笔',倾囊购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溥仪 东北 方向 玉树花 王乔 自书诗
原文传递
纪念李文信先生
15
作者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06年第1期502-505,共4页
辽宁省博物馆已经走过了50年。现在,政通人和,是可以大展鸿图,再创辉煌业绩的时候了。而回顾这50年不寻常的历程,人们不禁要深深怀念当年为本馆的创建和发展而倾注了大量的,甚至是毕生心血的一些老同志们。首先,是李文信先生。先生字公... 辽宁省博物馆已经走过了50年。现在,政通人和,是可以大展鸿图,再创辉煌业绩的时候了。而回顾这50年不寻常的历程,人们不禁要深深怀念当年为本馆的创建和发展而倾注了大量的,甚至是毕生心血的一些老同志们。首先,是李文信先生。先生字公符,辽宁复县人,自幼贫苦,在吉林省吉林市长大。后曾在美术学校学习美术,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由于热爱考古工作,早在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即对吉林龙潭山等地遗迹作过多次调查。这在东北是时间最早的考古工作。1938年到沈阳,从此成为专业的博物馆考古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博物馆 考古 业绩 先生 政通人和 美术 工作
原文传递
悼念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
16
作者 杨仁恺 阎万章 《考古》 1983年第2期192-192,共1页
李文信先生于1903年出生在辽宁复县一个贫苦的农家,十几岁就随父兄到吉林省谋生。他刻苦自学,后来有机会在美术学校学习,出校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约在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初期,
关键词 考古学家 文博事业 三十年代 东北地区 辽宁省 吉林省 美术学校 六十年代 教育工作 历史地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