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作方式对西北旱作农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世举 张候平 +3 位作者 李彤 申兰艳 韩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1-1418,共8页
以9a田间定位试验作为基础,分析深松耕(CPT)、免耕(ZT)和翻耕(PT)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理化指标、细菌丰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特征,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西北旱作麦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免耕处理下土壤水... 以9a田间定位试验作为基础,分析深松耕(CPT)、免耕(ZT)和翻耕(PT)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理化指标、细菌丰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变化特征,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西北旱作麦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免耕处理下土壤水分显著提高了6.5%和9.7%,有机碳质量分数提高了40.5%和31.9%,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了34.9%和34.3%,脲酶活性提高了14.1%和12.8%。pH降低3.4%和2.2%,深松耕和免耕下细菌丰度也显著降低。相较于翻耕,深松耕和免耕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效应并不一致,深松耕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提高了7.6%,而免耕处理下降低了7.6%。因此,深松耕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扰动,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提高作物产量,是西北旱区一种较为合理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旱作麦田 土壤特性 细菌丰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