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沉淀法回收化学镀镍废水中镍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施银燕 玉福 胡献国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6,共3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从化学镀镍废水中回收镍,通过实验优化了NaOH处理含镍废水的工艺参数,并对沉渣镍盐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2O230 mL/L,NaOH 15.67 g/L,絮凝剂聚丙烯酰胺4g/L。用硫酸处理沉... 采用化学沉淀法从化学镀镍废水中回收镍,通过实验优化了NaOH处理含镍废水的工艺参数,并对沉渣镍盐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2O230 mL/L,NaOH 15.67 g/L,絮凝剂聚丙烯酰胺4g/L。用硫酸处理沉淀物后镍的回收率可达9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废水 化学沉淀 镍回收
下载PDF
小球藻粉水热催化液化制备生物油 被引量:13
2
作者 玉福 俞辉强 +3 位作者 朱利华 王开朝 崔征 胡献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4-199,共6页
为探索新型生物质燃油的开发,该文以小球藻粉为原料,采用水热催化液化方法制备生物油。研究了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液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液化率为指标,探讨了生物油优化的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 为探索新型生物质燃油的开发,该文以小球藻粉为原料,采用水热催化液化方法制备生物油。研究了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液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液化率为指标,探讨了生物油优化的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小球藻粉生物油的基团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小球藻粉优化的液化反应条件为:采用质量分数5%的Ce/HZSM-5为催化剂,在300°C水热条件下催化液化20min,小球藻粉和溶剂料液比为1:10g/mL,液化率达39.87%。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小球藻粉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为醇类,酯类以及部分碳氢化合物,热值达26.09MJ/kg。和传统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相比,小球藻粉制备的生物油成分更接近传统化石燃油且热值更高,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微藻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生物油 近红外光谱 小球藻粉 催化液化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碳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天霞 胡恩柱 +3 位作者 金涛 玉福 俞辉强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用自制碳烟捕集装置收集了生物质燃油碳烟(Bio-fuel soot,简称BS),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BS对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简称LP)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 用自制碳烟捕集装置收集了生物质燃油碳烟(Bio-fuel soot,简称BS),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BS对液体石蜡(Liquid paraffin,简称LP)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BS的组成、结构及摩擦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BS由平均粒径约40 nm的球形颗粒组成链状团聚体,主要成分为无定型碳和氧,并含少量石墨烯微晶,且其氧含量高于柴油碳烟.随着BS在LP中添加质量百分数的增大,最大无卡咬负荷先增大后减小,钢球平均磨斑直径呈线性增大,而平均摩擦系数先稍有减小后趋于增大.就摩擦学作用机理而言,一方面,BS中的含氧官能团使BS在摩擦过程中易于吸附到摩擦表面,影响边界润滑膜的作用;另一方面,BS引起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使得摩擦表面的金属氧化膜在摩擦过程中易脱落成磨粒,从而加剧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碳烟 结构 组成 摩擦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形态的二硫化钼润滑剂在离子液体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坤宏 +1 位作者 玉福 胡献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以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基础油,考察了不同形态二硫化钼(Mo S2)微粒的摩擦学性能.低载低速下,空心球形Mo S2(空心球)与片状纳米Mo S2(纳米片)均能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片状微米Mo S2(微米片)不仅不具备减摩性能,... 以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基础油,考察了不同形态二硫化钼(Mo S2)微粒的摩擦学性能.低载低速下,空心球形Mo S2(空心球)与片状纳米Mo S2(纳米片)均能改善基础油的减摩抗磨性能,片状微米Mo S2(微米片)不仅不具备减摩性能,还会增加磨损;高载高速下,空心球仍保持着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微米片也表现出一定的减摩抗磨能力,而纳米片易导致润滑失效.纯离子液体润滑时钢球表面出现了一定的疲劳磨损,添加空心球与纳米片后,疲劳磨损消失,磨损量下降.空心球与纳米片润滑时,Mo S2能转移到摩擦表面,少部分仍以Mo S2形式存在,其余Mo S2与基础油及摩擦副材料等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由Mo O3、Mo S2、Fe PO4、Fe SO4、Fe F2及含N与S的有机物组成的复合润滑膜;微米片润滑时,很少Mo S2参与了转移膜的形成,因而对基础油改性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离子液体 润滑膜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陈金思 汪向洋 +4 位作者 胡恩柱 玉福 胡献国 潘丽军 姜绍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1-304,共4页
以棉籽油甲酯、乙酯生物柴油及其与石化柴油形成的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turm试验方法,考察了生物柴油及其调和油的生物降解特点。研究表明:在有氧的水环境中生物降解28d,棉籽乙酯生物柴油与甲酯生物柴油生物降解率分别达99.7%和... 以棉籽油甲酯、乙酯生物柴油及其与石化柴油形成的调和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Sturm试验方法,考察了生物柴油及其调和油的生物降解特点。研究表明:在有氧的水环境中生物降解28d,棉籽乙酯生物柴油与甲酯生物柴油生物降解率分别达99.7%和99.1%;对甲酯生物柴油而言,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50%和20%的调和油的28d生物降解率分别为93.8%和80.8%,而乙酯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50%和20%的调和油的28d生物降解率分别95.7%和81.9%,但在相同条件下,0#柴油生物降解率仅49.9%;生物柴油在调和油中体积比越大,调和油的生物降解速度越快,生物柴油对石化柴油的生物降解具有促进作用。该文对认识棉籽油生物柴油在环境中的消解规律,控制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生物柴油 生物化学 棉籽油 甲酯 乙酯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摩擦磨损特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琼杰 玉福 +1 位作者 胡献国 朱锡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8-192,共5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解液化方法制备的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借助SEM,XPS,GC-MS,TGA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摩擦磨损实验后的摩擦副磨痕表面形貌,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摩擦磨损实验前后生物质燃油的主要化学成...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热解液化方法制备的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借助SEM,XPS,GC-MS,TGA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摩擦磨损实验后的摩擦副磨痕表面形貌,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结合状态,摩擦磨损实验前后生物质燃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热化学物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为392N,在196N和294N压力,生物质燃油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083和0.097,磨痕表面呈带状犁沟;磨痕表面出现了含-OH、-COOH基团的有机物和FeS、FeSO4的能谱吸收峰;摩擦磨损实验后生物质燃油的醛酸类物质含量明显变化。生物质燃油的摩擦磨损机理归因于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含FeS、FeSO4等的化学反应膜以及含有-OH、-COOH等极性基团的有机物的吸附油膜的存在,使钢球摩擦副之间保持了良好的边界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磨损 摩擦 生物质燃油 生物质
下载PDF
POM基MoS2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真空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坤宏 孙晓军 +2 位作者 玉福 Mehari Salomon 胡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19,共5页
分别用前驱体分解法与剥层重堆法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MoS2)与聚甲醛/二硫化钼夹层化合物(MoS2-IC),再利用制备的nano-MoS2、MoS2-IC与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作为原料制备出POM/MoS2复合材料。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 分别用前驱体分解法与剥层重堆法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球(nano-MoS2)与聚甲醛/二硫化钼夹层化合物(MoS2-IC),再利用制备的nano-MoS2、MoS2-IC与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作为原料制备出POM/MoS2复合材料。在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POM/nano-MoS2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摩擦学性能,POM/MoS2-IC复合材料次之,而POM/micro-MoS2复合材料性能与POM比没有改善;SEM分析显示,POM及其复合材料主要发生的是疲劳磨损,POM/nano-MoS2的疲劳磨损最轻,POM/MoS2-IC疲劳磨损最严重,POM与POM/micro-MoS2除了疲劳磨损外,还存在明显的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聚甲醛 复合材料 真空摩擦学
下载PDF
空间润滑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程亚洲 胡献国 +1 位作者 玉福 孙晓军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空间环境中高真空、高低温、强辐射、原子氧和微重力等恶劣因素对空间润滑脂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为了满足空间运动部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要求,需要改善空间润滑脂的性能。文章主要从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这3个方面介绍和分... 空间环境中高真空、高低温、强辐射、原子氧和微重力等恶劣因素对空间润滑脂的结构和性能提出了特殊要求。为了满足空间运动部件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要求,需要改善空间润滑脂的性能。文章主要从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这3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空间润滑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润滑 航天器 润滑脂 摩擦学
下载PDF
纳米二硫化钼在聚-α-烯烃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程亚洲 胡坤宏 +2 位作者 玉福 胡献国 孙晓军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MQ-800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二硫化钼和微米二硫化钼在聚-α-烯烃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硫化钼的减摩抗磨性能优于微米二硫化钼。这是因为纳米二硫化钼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吸附膜,提高了润滑脂的减摩抗磨性能。
关键词 纳米二硫化钼 聚-α-烯烃(PAO) 润滑脂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二硫化钼催化加氢生物质油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文东 玉福 胡献国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11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和纳米二硫化钼(nano-MoS2)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250℃)和一定压力(2MPa)下,在间歇反应釜中进行生物质油的催化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二硫化钼对生物质油催化加氢效果以及它们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与生... 以微米二硫化钼(micro-MoS2)和纳米二硫化钼(nano-MoS2)为催化剂,在一定温度(250℃)和一定压力(2MPa)下,在间歇反应釜中进行生物质油的催化加氢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二硫化钼对生物质油催化加氢效果以及它们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与生物质油催化加氢常用催化剂(Pd/C)进行对比,以期获得较佳的加氢催化剂。结果表明,在此温度条件下,nano-MoS2催化获得的精制油具有相对较高的H/C比值,由初始生物质原油的2.35增加到3.38;而Pd/C和micro-MoS2催化所得精制油具有相对较高的产率,分别为58.1%和5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油 催化加氢 催化剂 MOS2
下载PDF
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琪 玉福 +3 位作者 何红波 姚日生 邓胜松 何葆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文章综述了淀粉、纤维素及右旋糖苷等3类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共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微乳-溶剂挥发法及全水相法等,其中不使用有害溶剂的全水相... 文章综述了淀粉、纤维素及右旋糖苷等3类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多糖类微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共沉淀法、反相微乳液法、微乳-溶剂挥发法及全水相法等,其中不使用有害溶剂的全水相法最具发展潜力。多糖类微凝胶在药物缓控释、降低药物毒害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均显示出优势,已成功应用于胰岛素、布洛芬等多种药物的包载与缓控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淀粉 纤维素 右旋糖苷 微凝胶 缓控释给药系统
下载PDF
燃油碳烟颗粒的表面特性与润滑油黏度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天霞 宋汝鸿 +2 位作者 胡恩柱 玉福 胡献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23-4130,共8页
发动机燃油碳烟颗粒不可避免地会进入润滑油中,引起润滑油黏度的增长,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润滑特性和使用性能。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全自动微孔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分析仪、光学法接触角/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等仪... 发动机燃油碳烟颗粒不可避免地会进入润滑油中,引起润滑油黏度的增长,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润滑特性和使用性能。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全自动微孔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分析仪、光学法接触角/界面张力仪、Zeta电位仪等仪器,对比分析了生物质燃油碳烟颗粒(BS)和0#柴油碳烟颗粒(DS)的表面特性,探讨了BS和DS对液体石蜡(LP,润滑油基础油的模拟物)和碳烟分散体系的黏度的影响及碳烟表面特性对黏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40℃时油品的相对黏度随碳烟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并且相同碳烟浓度下DS污染的油品相对黏度更大,高浓度碳烟污染的油品呈明显剪切稀化行为,DS污染的LP的黏度受剪切转速的影响更大。BS和DS表面主要元素是碳和氧,且BS氧含量高于DS,表面均带有一些含氧官能团。表面特性分析显示,DS的比表面积大于BS,表面能高于BS,亲油性弱于BS,致使DS在LP中比BS更易团聚成大颗粒,这是DS对润滑油黏度的影响大于BS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 碳烟 表面特性 润滑油 黏度
下载PDF
生物油对发动机缸套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玉福 胡献国 +3 位作者 俞辉强 张丹阳 薛腾 魏小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521,共8页
以生物油为研究对象,利用乳化技术对生物油进行提质改性,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提质前后生物油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发动机缸套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化学元素状态,探讨... 以生物油为研究对象,利用乳化技术对生物油进行提质改性,在发动机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提质前后生物油的摩擦学性能.利用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发动机缸套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及化学元素状态,探讨了相关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小球藻生物油比稻壳生物油对缸套-活塞环具有更好的减摩抗磨性能;通过乳化提质方法,可以快速提升生物油的性能;生物油的减摩润滑作用归因于油品中的有机物在缸套表面吸附、摩擦挤压及摩擦沉积形成润滑油膜,局部摩擦熔融形成的"微滚珠",以及在摩擦表面生成的Fe2O3及FeOOH氧化膜.此外,小球藻生物油能在摩擦副表面形成含N有机保护膜,这是其具有更好摩擦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发动机 缸套-活塞环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发动机喷嘴内部空化初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沃恒洲 姚智华 +3 位作者 张亚芳 王国丰 玉福 胡献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071-2075,共5页
采用全空化模型研究了具有不同物性(黏性、饱和蒸汽压和表面张力)的流体在不同几何形状(入口圆角半径和长径比)喷嘴中的空化现象,用临界空化压力和临界空化数对不同条件下空化的初生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流体的黏性越大,饱和蒸... 采用全空化模型研究了具有不同物性(黏性、饱和蒸汽压和表面张力)的流体在不同几何形状(入口圆角半径和长径比)喷嘴中的空化现象,用临界空化压力和临界空化数对不同条件下空化的初生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流体的黏性越大,饱和蒸汽压越小,空化初生的临界压力就越大,而表面张力对临界空化压力没有影响;在入口圆角半径较大和喷嘴长径比较大的喷嘴中,临界空化压力较大,在流体黏性和喷嘴几何形状相同的情况下,虽然临界空化压力会随着流体饱和蒸汽压的变化而变化,但临界空化数基本保持不变;由于喷嘴几何形状的改变造成了流体方向的变化和流体与孔壁之间摩擦损耗的变化,而流体物性的变化影响了流体内部的连续性,因此,喷嘴几何形状和流体物性是影响临界空化压力和临界空化数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初生 喷嘴 数值模拟 流体物性
下载PDF
流体物性对空化气泡溃灭过程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坤 沃恒洲 +1 位作者 玉福 胡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5-1297,1312,共4页
文章采用VOF模型,模拟近壁面气泡在流场中的溃灭过程,研究了流体的不同物性(黏性和表面张力)对气泡溃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壁面,空泡将形成非对称溃灭;因水锤作用,引发高速射流在壁面产生高压而形成空蚀破坏;流体的黏度越大,气... 文章采用VOF模型,模拟近壁面气泡在流场中的溃灭过程,研究了流体的不同物性(黏性和表面张力)对气泡溃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壁面,空泡将形成非对称溃灭;因水锤作用,引发高速射流在壁面产生高压而形成空蚀破坏;流体的黏度越大,气泡的溃灭周期越大,射流压强越小;空泡溃灭的周期随液体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射流压强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溃灭 黏性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喷嘴内部的空化流动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献国 王国丰 +1 位作者 沃恒洲 玉福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105,共7页
运用混合均相流模型加完全空化模型对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喷嘴内部的空化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WINKLHOFER的试验验证所选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尖角入口和圆角入口两种喷嘴反应入口形状对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喷嘴内部空化流动特... 运用混合均相流模型加完全空化模型对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喷嘴内部的空化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WINKLHOFER的试验验证所选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尖角入口和圆角入口两种喷嘴反应入口形状对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在喷嘴内部空化流动特性的影响,同时将结果与0号柴油进行对比。引入量纲一参数雷诺数(Re),空化参数(K),韦伯数(We),流量系数(Cd)等分析喷嘴的内部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空化发生后,燃油的出流质量流量,量纲一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出口截面的速度分布均与空化前不同;相比于柴油,微乳化生物质燃油开始空化和达到超空化需要较高的喷射压力;喷嘴入口圆角的存在削弱了空化,不利于出口燃油的喷雾。此外,所选模型预测的结果也与Nurick理论关系式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化生物质燃油 柴油机喷嘴 空化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玉福 王琼杰 +1 位作者 胡献国 朱锡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9期53-56,85,共5页
采用自制HLB5.9的SP乳化剂,将生物质燃油分散在柴油中,制备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基本理化性能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测试了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检... 采用自制HLB5.9的SP乳化剂,将生物质燃油分散在柴油中,制备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研究了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基本理化性能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SEM、EDS测试了高频往复摩擦磨损试验后磨痕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与含量,借助表面粗糙度仪检测了磨痕的犁沟深度及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微乳化生物质燃油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3,校正磨痕直径为284μm,平均油膜形成百分数为47%,磨痕的深度达3.75μm,表面粗糙度为0.172μm。摩擦磨损的机理可归于,在摩擦过程中,生物质燃油微小液滴被磨损破坏,其中的极性基团和氧元素促使其在摩擦副表面沉积,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对摩擦副表面的腐蚀,使得在减摩的同时增加了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柴油 微乳化 润滑性能
下载PDF
典型微藻生物油的润滑性能和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玉福 胡献国 +1 位作者 俞辉强 胡立人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6,共6页
鉴于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典型微藻生物油添加到CD 15W-40柴油机油中实现部分替代.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生物油的润滑性能,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油有很好的润滑效果;随柴油机油中... 鉴于对生物质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典型微藻生物油添加到CD 15W-40柴油机油中实现部分替代.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生物油的润滑性能,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微藻生物油有很好的润滑效果;随柴油机油中生物油添加量的增大,摩擦系数逐渐降低、钢球磨斑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当生物油的添加质量百分数为10%时,柴油机油的摩擦学性能较优.其中,利用La2O3催化液化制备的生物油的润滑性能优于直接液化制备的生物油,能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和钢球磨斑直径.就润滑机理而言,润滑油中的含C、N有机物在摩擦副接触表面吸附、沉积形成润滑膜,同时摩擦副滑动表面经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由Fe2O3和FeN组成的保护膜,从而起到良好的润滑防护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可望为拓展生物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油 润滑性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发动机喷嘴内部空化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沃恒洲 姚智华 +2 位作者 王国丰 玉福 胡献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1-654,670,共5页
文章研究不同流体在尖角喷嘴内部空化流动现象,采用全空化模型对水和柴油2种不同物性的流体进行数值模拟,用空化数、流量系数和喷射率等指标对喷嘴内部空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定量的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的临界空化压力为0.3 MPa,柴... 文章研究不同流体在尖角喷嘴内部空化流动现象,采用全空化模型对水和柴油2种不同物性的流体进行数值模拟,用空化数、流量系数和喷射率等指标对喷嘴内部空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定量的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的临界空化压力为0.3 MPa,柴油的临界空化压力为0.31 MPa,水的临界空化压力较柴油稍低;随着喷嘴喷射压力的提高,2种流体的空化有相似的模式,但在喷射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柴油的空化程度比水轻。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推断2种流体在尖角喷嘴内部空化形成和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流体饱和蒸汽压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化 喷嘴 数值模拟 流体物性
下载PDF
MoS_2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空间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献国 胡坤宏 +1 位作者 孙晓军 玉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0年第1期50-53,4,共4页
在模拟空间原子氧与高真空条件下,分别对微米MoS2、MoS2纳米球与MoS2-IC3种复合润滑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MoS2纳米球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抗磨性能,MoS2-IC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次之,微米MoS2复合材料最差。3种复合材料的... 在模拟空间原子氧与高真空条件下,分别对微米MoS2、MoS2纳米球与MoS2-IC3种复合润滑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MoS2纳米球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抗磨性能,MoS2-IC复合材料的抗磨性能次之,微米MoS2复合材料最差。3种复合材料的减摩性能相差较小,MoS2纳米球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仅比其他两种复合材料略低。MoS2-IC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摩擦过程中发生转移并形成转移润滑膜,从而具有较优的抗磨性能,MoS2纳米球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与其独特的球形封闭结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空间摩擦学 自润滑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