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舞蹈教育与舞蹈教师——兼谈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 |
平心
徐熳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
2020 |
5
|
|
2
|
女性主义视角下井陉拉花审美风格变迁研究 |
徐熳
温丽媛
|
《中国舞蹈学》
|
2023 |
0 |
|
3
|
《阿凡达》:电影特效制作的新纪元 |
赵琳
徐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4
|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赫哲族原生态歌舞走进校园为例 |
徐熳
|
《大舞台》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5
|
从文字符号到身体符号——《德寿宫舞谱》复现研究综述 |
徐熳
袁雅菲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3 |
0 |
|
6
|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
徐熳
|
《音乐时空》
|
2014 |
3
|
|
7
|
赫哲族说唱音乐“伊玛堪”的特点及传承教育初探 |
徐熳
张竹岩
孟丹娜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8
|
论汉唐古典舞的袖舞技法与审美气韵 |
李立
徐熳
|
《艺术评鉴》
|
2016 |
2
|
|
9
|
论青龙猴打棒的动作形态特征 |
徐熳
杨阳
|
《艺术评鉴》
|
2017 |
2
|
|
10
|
舞蹈《唐宫夜宴》传统文化内涵探究 |
杨洋
徐熳
|
《当代音乐》
|
2022 |
0 |
|
11
|
世界音乐的声响诠释与变迁 |
徐熳
吐尔洪.斯拉吉丁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2
|
赫哲族与那乃族音乐文化传承模式对比分析 |
徐熳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3
|
赫哲族民间音乐产业化保护路径研究 |
徐熳
张竹岩
|
《音乐大观》
|
2012 |
1
|
|
14
|
空的意象与空的空间——彼得·布鲁克《情人的衣服》叙事模式分析 |
徐熳
赵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2012》特效制作解析 |
赵琳
徐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6
|
跨界民族音乐田野调查工作的思考——以中国赫哲族和俄罗斯那乃族民间音乐为例 |
徐熳
|
《艺术教育》
|
2018 |
0 |
|
17
|
音乐的声响诠释与变迁——2005台北国际民族音乐学术论坛综述 |
徐熳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情人的衣服》戏剧间离效果分析 彼得·布鲁克与布莱希特关于“间离效果”的对话 |
徐熳
赵琳
|
《上海戏剧》
|
2015 |
0 |
|
19
|
大爱无疆——舞蹈《国家的孩子》形式要素解析 |
徐熳
温丽媛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0 |
0 |
|
20
|
浅析舞剧《朱鹮》的非审美维度 |
徐熳
熊珊珊
|
《艺术评鉴》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