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镇定剂残留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素玲 +2 位作者 王冠杰 张春晓 华子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环境水和血液样品中镇静剂残留浓度低,且基质复杂,干扰严重,需经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分离。采用C_(18)微柱离心萃取解吸的新型微萃取模式,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环境水和血样中三唑仑、安定和唑吡坦3种镇静剂残留的... 环境水和血液样品中镇静剂残留浓度低,且基质复杂,干扰严重,需经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对目标物进行富集分离。采用C_(18)微柱离心萃取解吸的新型微萃取模式,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环境水和血样中三唑仑、安定和唑吡坦3种镇静剂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35 g/mL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在最佳条件下,3种镇定剂在20~2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三唑仑、安定和唑吡坦的检出限分别为2.51μg/L,2.67μg/L和3.36μg/L。用于河水和血液样品中镇定剂残留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高于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剂 C18微柱 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中试处理某树脂制造企业VOCs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克萍 +4 位作者 成卓韦 叶杰旭 张士汉 陈建孟 陈东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6-1975,共10页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树脂制造厂污水站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现场处理。将活性污泥和1,2-二氯乙烷降解菌Starkeya sp.T2接种至中试规模的生物滴滤塔中,以处理该厂污水站产生的含甲缩醛(DMM)和1,2-二氯乙烷(1,2-DCA)混合废气。在生物滴滤... 采用生物滴滤工艺对某树脂制造厂污水站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现场处理。将活性污泥和1,2-二氯乙烷降解菌Starkeya sp.T2接种至中试规模的生物滴滤塔中,以处理该厂污水站产生的含甲缩醛(DMM)和1,2-二氯乙烷(1,2-DCA)混合废气。在生物滴滤塔运行40 d后,系统仍能稳定运行,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和82%以上。随着进气负荷不断增加,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的去除负荷最大分别可达9.0和6.8 g·(m^(3)·h)^(-1),表明工艺对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效果较好。通过对反应器内氯离子浓度的监测发现,循环液中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侧面说明了工艺对1,2-二氯乙烷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试验前期和末期的压力损失p_(1)、p_(2)与气体流速v均存在线性关系,且试验末期的压力损失均大于前期。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在甲缩醛和1,2-二氯乙烷去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分枝杆菌属和生丝微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甲缩醛 二氯乙烷 混合废气 中试试验
原文传递
两相分配体系中硅酮母粒对氯苯降解菌Delftia sp. LW26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瑾璟 +3 位作者 阮静雯 邢波 叶潞洁 陈东之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0-1435,共6页
将硅酮母粒作为两相分配体系中的固态非水相(SNAP)来处理氯苯废气,从细胞表面疏水性(CSH)、菌体表面胞外多聚物(EPS)和电子传递体系(ETS)来探究硅酮母粒的加入对微生物特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在1 h内可捕集70%左右的氯苯,... 将硅酮母粒作为两相分配体系中的固态非水相(SNAP)来处理氯苯废气,从细胞表面疏水性(CSH)、菌体表面胞外多聚物(EPS)和电子传递体系(ETS)来探究硅酮母粒的加入对微生物特性以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酮母粒在1 h内可捕集70%左右的氯苯,5次回收再利用的硅酮母粒在两相体系中对氯苯的去除率仍在99%以上;在较高的初始氯苯浓度下(10 mmol·L^-1),两相体系中的ETS活性可达到112 mg·g^-1·h^-1,而在单相体系中未检测到ETS活性;两相体系中EPS量较于单相体系也有所提高,并且EPS中的蛋白质与多糖的比值是单相体系的2.3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CSH,使菌体更趋向于粘附在固/液界面,提高了传质效率;CSH总体上随硅酮母粒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在20%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酮母粒 两相分配 有机废气 氯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