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75
1
作者 纪立农 陆菊明 +21 位作者 郭晓蕙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 目的了解现阶段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治疗情况。方法2009、2010年连续2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纯口服药或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治疗、血糖控制和慢性并发症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6.5%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入组143123例患者,平均年龄(59±12)岁,63.8%(91312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10年共人组172199例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54.7%(94193例)至少有一种伴随疾病。2009和2010年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8.0%±2.0%和7.9%±1.8%,达标率分别为20.3%和16.8%,分别有高达79.7%和83.2%的患者HbAlC不达标。在2009年仅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中,平均HbAlC水平为7.7%±1.9%,达标率为23.4%,76.6%的患者HbAlC不达标。2009和2010年,采用单纯口服药治疗方案的调查患者,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案,HbA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平均值均不达标。结论我国T2DM的HbAlc达标率低,应大力普及和推广糖尿病指南,强化综合治疗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 被引量:139
2
作者 高蕾莉 纪立农 +22 位作者 陆菊明 郭晓蕙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 了解近4年我国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治疗情况变化。 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按照... 目的 了解近4年我国T2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治疗情况变化。 方法 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按照《数据采集标准操作流程(SOP)》询问患者。收集了解患者人口学信息、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情况,并填写至《监测网登记表》。以HbAlc〈7.0%为达标。所有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12年参加调研的T2DM患者分别为143123、172199、238656和223114例;至少有1种伴随疾病比例分别为63.8%、54.7%、52.1%和48.6%;平均HbAlc水平分别为7.97%、7.89%、7.85和7.74%;HbAlc达标率分别为35.28%、32.33%、31.77%和30.15。最常见的合并伴随疾病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结论 我国T2DM患者HbAlc总体达标率低;约50%的T2DM患者合并至少1种伴随疾病。因此,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策略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化血红蛋白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91
3
作者 沈亚非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 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 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 素均可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两种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糖尿病分册)2015年版 被引量:95
4
作者 纪立农 陈莉明 +43 位作者 郭晓蕙 郭立新 陆菊明 孙子林 邹大进 高蕾莉 谷伟军 李昂 叶秀利 郑妙艳 张任飞 张征 胡大一 陈璐璐 冯波 郭启煜 姬秋和 匡洪宇 李彩萍 李红(云南) 李红(浙江) 刘建英 刘静 柳洁 刘煜 马建华 潘天荣 彭永德 冉兴无 单忠艳 田浩明 宋光耀 王新军 肖常青 许樟荣 杨立勇 阎胜利 曾龙驿 赵志刚 周智广 周翔海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3-701,共29页
第一章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除 T1DM 起病较急外,T2DM 早期轻度高血糖时常无临床自觉症状。血糖明显升高者可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有时也... 第一章糖尿病的诊断和预防 一、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除 T1DM 起病较急外,T2DM 早期轻度高血糖时常无临床自觉症状。血糖明显升高者可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有时也可表现为反复感染或感染迁延不愈(泌尿系感染、生殖道感染、皮肤疖肿、肺结核等),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反应性低血糖,视力模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 糖尿病 基层医生 泌尿系感染 手册 诊疗 防治 中国
原文传递
2009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标状况调查 被引量:71
5
作者 郭晓蕙 纪立农 +21 位作者 陆菊明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74-478,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及达标现状,重点了解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状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年7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5个城市的400家医院参加本横... 目的了解我国2型糖尿病(T2DM)治疗及达标现状,重点了解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状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于2009年7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5个城市的400家医院参加本横断面研究。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联合/不联合胰岛素治疗的年龄≥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进入研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治疗药物。所有数据均使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共纳入T2DM患者143123例,其中男73544例,女69579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病程6年。在应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最多应用的是预混胰岛素(65.5%,34487/52649),其次是基础胰岛素(24.3%,12794/52649),8.5%(4492/52649)的患者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按照HbAlc〈6.5%计算达标率,总体人群达标率为20.2%(28985/143123)。单纯使用口服药治疗的患者HbAlc达标率(23.4%,21163/90474)高于总体人群,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的患者HbAlc达标率(14.9%,7822/52649)低于总体人群。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接近[基础胰岛素组15.2%(1944/12794),预混胰岛素组14.9%(5150/34487),基础+餐时胰岛素组14.6%(656/4492)]。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各胰岛素治疗方案组达标率均呈降低趋势(均P〈0.05),早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较晚启用胰岛素的患者达标率更高(均P〈0.01)。T2DM患者血压及血脂达标率分别为:血压23.5%(33676/143123),甘油三酯37.4%(53550/143123),总胆固醇41.4%(59320/1431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2%(27418/14312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7%(59671/143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被引量:57
6
作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5-407,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人群 降压药物 糖尿病患 心血管疾病 T2DM 肾脏并发症 普通人群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糖高脂膳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0
7
作者 沈亚非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9期649-650,共2页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膳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 istar雄性大鼠4周,然后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结果: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大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链脲佐菌素注射后大鼠出... 目的:研究高糖高脂膳食和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 istar雄性大鼠4周,然后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结果: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大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链脲佐菌素注射后大鼠出现高血糖症。结论:本研究通过饮食方法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成功制备了2型糖尿病模型,并可作为研究T 2DM及其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闵瑞 刘洁 +8 位作者 代喆 孙家忠 邓浩华 李新 吴玉文 黄芪 孙力 杨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1176,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一种新的β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作为受体侵入细胞导致肺损伤,病情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一种新的β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起,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作为受体侵入细胞导致肺损伤,病情加重与继发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重症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和感染性休克,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大多数药物如巴利替尼、瑞德西韦、氯喹等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无特效药治疗。COVID-19传染性强,可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全球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研究其病原学及发病机制,进而开展对治疗药物和疫苗的临床研究,对及时控制病毒传播,防止病情恶化进展,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现状 被引量:40
9
作者 陆菊明 纪立农 +21 位作者 郭晓蕙 杨文英 翁建平 贾伟平 邹大进 周智广 于德民 柳洁 单忠艳 杨玉芝 胡仁明 朱大龙 杨立勇 陈丽 赵志刚 李启富 田浩明 姬秋和 刘静 葛家璞 时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02-40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口服药治疗模式、血糖控制达标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7月至9月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81个城市的414家医院,入选目前接受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门诊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 目的了解中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口服药治疗模式、血糖控制达标率及相关因素。方法2010年7月至9月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81个城市的414家医院,入选目前接受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的门诊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糖尿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以了解中国城市地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的口服药治疗模式、血糖控制达标率及相关因素。血糖达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纳入97315例T2DM患者,平均年龄(59±11)岁,病程(5±4)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7.7%±1.6%,HbAlc〈7.0%者34154例(35.1%),HbAlc〈6.5%者17380例(17.9%)。调查患者中12748例(13.1%)合并有至少1种大血管病变,14694例(15.1%)合并有至少1种微血管病变,合并有大或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糖达标率分别为27.3%和25.2%,均低于未合并血管并发症组的36.3%和36.9%。口服药治疗方案中,双药(51.3%)、单药(34.5%)治疗较为常见,在单药、双药、3种药物和4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患者中,血糖达标率分别为40.6%、33.7%、27.0%和24.5%;单药治疗中,应用较多的为双胍类(30.8%)、磺脲类(24.6%)和格列奈类(21.1%);联合治疗中双胍类联合磺脲类者为23.7%,双胍类联合格列奈类者为13.6%。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糖尿病病程、口服药物种类数、体质指数、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与HbAlc达标率均呈显著负相关(OR=1.025、0.855、0.868、0.852、0.789、0.698,均P〈0.01)。结论在中国应用口服药的T2DM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率低,应进一步加强糖尿病管理,及时改变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口服降糖药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妍 郭晓蕙 +10 位作者 段文若 罗涌 胡茂清 孙丽荣 王立 卜瑞芳 洪天配 张木勋 刘俊江 包玉倩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 评价既往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非随机、开放、单组治疗达标研究,包括2周筛选期、4周导入期... 目的 评价既往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非随机、开放、单组治疗达标研究,包括2周筛选期、4周导入期和16周治疗期.既往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OAD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每日两次BIAsp30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收集疗效及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93例患者(男154,女139)入选,平均年龄(54.0±9.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8.54±5.49)年,平均体重指数(24.89±3.28)kg/m2,HbA1c 8.16%±0.89%,122例既往使用基础胰岛素类似物,169例使用人中效胰岛素.经16周的治疗,平均HbA1C降幅达1.30%±0.96%(P<0.01);HbA1C达到<7.0%和≤6.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0.4%和38.9%.患者8点血糖谱各点血糖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8点血糖均值由基线时的(10.53±2.58)mmol/L降至(7.79±1.58)mmol/L(P<0.01),降幅为2.76 mmol/L.早餐和晚餐后血糖增幅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1.73 mmol/L(P<0.01)和1.28 mmol/L(P<0.01),而午餐后的血糖增幅未发现显著性降低(-0.09 mmol/L,P=0.734 5).研究治疗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和重度低血糖事件报告,总体低血糖发生率为2.68例/患者年;患者体重平均增加(0.76±0.14)kg(P<0.01).结论 BIAsp30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基础胰岛素联合OAD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门冬胰岛素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当归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韩红 范幼筠 +1 位作者 张克俭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应用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该药在DM并发症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4 6名 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科检查无眼底出血 ,血糖控制稳定后 ,给予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另选 15名...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应用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 ,并探讨该药在DM并发症中的防治作用。方法 :4 6名 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科检查无眼底出血 ,血糖控制稳定后 ,给予 2 5 %当归注射液治疗。另选 15名正常对照 ,检测糖尿病组患者当归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部分指标 ,如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K值方程、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 (P <0 .0 1或P <0 .0 5 ) ,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显著性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且接近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2型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与B测定值的评价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香玖 +2 位作者 唐兰 郝爱珍 朱宜莲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采用逐步回归及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对56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ApoAI、ApoB、Tch、TG、HDL-C、HDL_2-C、HDL_3-C等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多变量判别结果,DM-A组优选指标男性组是ApoAI/ApoB;女性组是ApoAI/ApoB、TG... 采用逐步回归及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对56例Ⅱ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的ApoAI、ApoB、Tch、TG、HDL-C、HDL_2-C、HDL_3-C等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多变量判别结果,DM-A组优选指标男性组是ApoAI/ApoB;女性组是ApoAI/ApoB、TG、HDL_2-C,男、女混合组为ApoAI/ApoB、TG、ApoB、HDL_2-G。三组中优选值都有ApoAI/ApoB,且P值最小,可作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的一项有意义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载脂蛋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代喆 季振中 +2 位作者 王桦 马春薇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18-624,共7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所有患者均空腹测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全面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所有患者均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测量血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和静脉血糖,并监测至少2次完整的7段血糖,计算胰岛细胞B功能指数(HOMA—B)、校正的胰岛素增量反应(CIR)、胰岛素生成指数(IGI)、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日内血糖波动用标准差(SD)进行评估,根据SD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sd—Q4sd);日间血糖波动用通过7段血糖曲线下面积计算出的平均血糖变异系数(MBS—CV)进行评估。根据MBS—CV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Q1me~Q4me)。分析及比较不同的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水平组中各项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二分类变量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Q1sd—Q4sd组患者的病程(4组平均为4.5、6.1、6.7、6.8年,F=4.683,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4组HbAlc平均值分别为8.7%、9.2%、8.9%及9.9%,F=5.043,P〈0.05)和胰岛p细胞功能(4组HOMA—p平均为2.1、7.4、5.2和1.5,F=3.462,P〈0.05)、CIR(4组CIR平均为4.2、5.0、3.1和1.2,F=5.308,P〈0.05)、IGI(4组IGI平均为2.3、0.8、0.6和1.0,F=2.963,P〈0.05)、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血管并发症 p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孙家忠 +4 位作者 朱宜莲 鲁红云 邓浩华 范幼筠 孙苏欣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29-532,共4页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检测 8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39例伴糖尿病肾病 )及 5 7例正常对照组MTHFRC6 77T基因型 ,...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检测 8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39例伴糖尿病肾病 )及 5 7例正常对照组MTHFRC6 77T基因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MTHFR基因TT纯合基因型、CT杂合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 (分别为 2 8 2 1%、5 1 2 8%、5 3 85 % )均明显高于糖尿病不伴肾病组 (分别为 19 5 7%、2 8 2 6 %、33 70 % )及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17 5 4%、2 8 0 7%、31 5 8% )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而MTHFR基因该多态性在不伴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T等位基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OR =2 30 ,95 %可信区间 :1 2 4~ 4 2 6 )。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不伴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中 ,MTHFR基因有C6 77T突变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基因突变者。结论 MTHFR基因C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基因多态性 高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
原文传递
NIDDM患者不同血管并发症ApoE基因型频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向光大 杨香玖 +2 位作者 丁晓华 伍欣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7-200,T013,共4页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NIDDM患者不同血管并发症ApoE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1)并发冠心病(CHD)组∈3/3基因型频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76%(P<0.01);∈4/3基因型频率为...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NIDDM患者不同血管并发症ApoE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1)并发冠心病(CHD)组∈3/3基因型频率为52%,显著低于对照组76%(P<0.01);∈4/3基因型频率为34%,显著高于对照组12%(P<0.01);∈4等位基因频率为21%,显著高于对照组9%(P<0.05),∈3频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86%(P<0.05)。(2)大血管病变组∈3/3、∈4/3、∈4频率分别为56%、30%、20%;∈3/3低于,∈4/3、∈4高于对照组(P<0.05)。(3)高血压组和微血管病变组亦有类似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断,∈4等位基因增加NIDDM患者血管并发症,尤其是CH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 血管病 ApoE 基因型频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hs-CRP、APN和HMG B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许莹 罗松辉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和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各炎性因子间的相关性,对病情监测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324例,其中A组(单纯2型糖尿...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和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变化及各炎性因子间的相关性,对病情监测的指导意义。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324例,其中A组(单纯2型糖尿病)50例;B组(单纯冠心病)64例;C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90例;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等生化指标,应用ELISA法和散射速率比浊法对TNF-α、hs-CRP、APN和HMGB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组和C组患者FPG、GHbA1c、血清hs-CRP、TNF-α、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APN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C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HMGB1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均P<0.01或P<0.05),而APN水平低于A组和B组(均P<0.01);B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HMGB1水平均高于A组,而APN水平低于A组(均P<0.01)。C组患者中,血清FPG、GHbA1c、HMGB1水平分别与TNF-α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APN水平与TNF-α和hs-CRP呈负相关(均P<0.01);Gensini积分与血清HMGB1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hs-CRP、APN和HMGB1均参与了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病情的监测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脂联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或磺脲类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培 +3 位作者 胡元 石小丽 孙力 胡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二线降糖药DPP4抑制剂或磺脲类药物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权威医学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 Man 5.1.4软件进行Meta分...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二线降糖药DPP4抑制剂或磺脲类药物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权威医学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 Man 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13 2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ET+SU组相比,MET+DPP4-I组可更有效地使Hb A1c达标(OR=0.89,95%CI 0.81~0.97,P=0.008),且MET+DPP4-I组可更有效的减轻体重(WMD=-1.82,95%CI-2.46^-1.17,P<0.000 01),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其低血糖及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小,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结论:MET联合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二甲双胍 DPP4抑制剂 磺脲类 META分析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状况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林杰 李慧琼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259例,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NAFLD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并NAFLD...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259例,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NAFLD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并NAFLD组,分析NAFLD流行状况,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59例,T2DM并NAFLD为774例,患病率为61.48%;亚组分析,糖尿病病程<1年,1≤且<5年,5≤且<10年,≥10年NAFLD患病率分别为67.21%、64.40%、63.60%、54.52%;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NAFLD患病率分别为76.5%、64.5%、56.7%;正常体重、超重、肥胖NAFLD患病率分别为42.44%、68.74%、83.27%;有血脂异常、无血脂异常NAFLD患病率分别为67.01%、42.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BMI、ALT、TG、2h血糖是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其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T2DM并NAFLD患病率较高,BMI、ALT、TG、2h血糖是T2DM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是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glitazar,a nove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an-agonist,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 3 trial(CMAP) 被引量:16
19
作者 Linong Ji Weihong Song +29 位作者 Hui Fang Wei Li Jianlin Geng Yangang Wang Lian Guo Hanqing Cai Tao Yang Hongmei Li Gangyi Yang Qifu Li Kuanzhi Liu Shuying Li Yanjun Liu Fuyan Shi Xinsheng Li Xin Gao Haoming Tian Qiuhe Ji Qing Su Zhiguang Zhou Wenbo Wang Zunhai Zhou Xuejun Li Yancheng Xu Zhiqiang Ning Haixiang Cao Desi Pan He Yao Xianping Lu Weiping Jia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1年第15期1571-1580,M0004,共11页
Chiglitazar(Carfloglitazar)is a novel non-thiazolidinedione(TZD)structur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pan-agonist that has shown promising effect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lipid regulation in patien... Chiglitazar(Carfloglitazar)is a novel non-thiazolidinedione(TZD)structure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pan-agonist that has shown promising effect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lipid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previous clinical studies.This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aim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glitazar with placebo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ith insufficient glycemic control by strict diet and exercise alone.Eligib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chiglitazar 32 mg(n=167),chiglitazar 48 mg(n=166),or placebo(n=202)once daily.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he change 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_(1c)(HbA_(1c))at week 24 with superiority of chiglitazar over placeb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higlitazar 32 and 48 mg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and clinically meaningful reductions in HbA_(1c),and placebo-adjusted estimated treatment differences at week 24 for chiglitazar 32 and 48 mg were-0.87%(95%confidential interval(CI):-1.10 to-0.65;P<0.0001)and-1.05%(95%CI:-1.29 to-0.81;P<0.0001),respectively.Secondary efficacy parameters including glycemic control,insulin sensitivity and triglyceride reduct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chiglitazar groups.The overall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and study discontinuation attributable to adverse events were similar among the groups.Low incidences of mild edema and body weight gain were reported in the chiglitazar dose groups.The results from this phase 3 trial demonstrated that the PPAR pan-agonist chiglitazar possesses an overall good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s,thereby providing adequate supporting evidence for using this PPAR pan-agonist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type 2 diab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glitazar Carfloglitazar PPAR pan-agonist
原文传递
异鼠李素对高糖高脂诱导胰岛β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来千惠 熊青 +2 位作者 吴贵军 何光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1-466,共6页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ISO)对高糖高脂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SO预处理MIN6细胞后高糖高脂培养48 h,CCK8法筛选ISO最佳干预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ISO)对高糖高脂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ISO预处理MIN6细胞后高糖高脂培养48 h,CCK8法筛选ISO最佳干预浓度。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损伤模型(M)组(33.3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酸)及ISO预处理(ISO+M)组(10μmol/L ISO+33.3 mmol/L葡萄糖+0.25 mmol/L棕榈酸)。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RT-PCR测定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IκB)激酶β(p-IKKβ)、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凋亡及NO含量M组高于Con组,ISO+M组低于M组(P<0.01)。IL-1β、IL-6、TNF-αmRNA,p-IKKβ、p-IκB、iNOS蛋白与NF-κB p65蛋白表达M组高于Con组,ISO+M组低于M组(P<0.05)。结论ISO可减轻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可能与抑制IκB激酶(IKK)/IκB/NF-κB/iNOS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胰岛Β细胞 核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