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54
1
作者 徐明 李冬初 +3 位作者 李菊梅 秦道珠 八木一行 宝川靖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133-3139,共7页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南方双季稻地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下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效应。【方法】在湖南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土发育的稻田上进行连续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氮肥(PK)、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有机肥(猪粪,M)、化肥(NPK,氮肥为尿素)及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NPKM,化肥有机肥氮各占一半)水稻地上部养分吸收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结果】化肥有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12.2t·ha-1·a-1)最高,比不施氮肥对照的产量(7.3t·ha-1·a-1)增加68%;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水稻中后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化肥有机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6.3%,土壤有机质含量5年提高了18.5%,均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南方水稻田简单易行的环境保护性施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有机肥 养分吸收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我国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249
2
作者 徐明 于荣 +3 位作者 孙小凤 刘骅 王伯仁 李菊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对我国重点农区的6种典型土壤—红壤、灰漠土、垆土、潮土、褐土、黑土长期耕作施肥后的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进行了研究,探讨施肥对不同土壤活性有机质和CMI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用KMnO4氧化法测定,采用3种浓度KMnO4(3... 对我国重点农区的6种典型土壤—红壤、灰漠土、垆土、潮土、褐土、黑土长期耕作施肥后的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MI)进行了研究,探讨施肥对不同土壤活性有机质和CMI的影响。土壤活性有机质用KMnO4氧化法测定,采用3种浓度KMnO4(33、167、333mmol/L)将土壤活性有机质分为高活性有机质、中活性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3部分。结果表明,只耕作不施肥(CK)10年后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降低,CMI下降11.1~63.6,其中垆土、褐土下降幅度最大、黑土最小。施用化肥也使土壤活性有机质下降,其中单施氮(N)的潮土活性有机质下降最大,达31.3%;化肥配合施用(NPK)的红壤活性有机质下降最大,其余土壤相对较小。施肥使土壤活性有机质和总有机质含量增加,高于初始土壤和CK。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配施化肥,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和CMI均显著增加,CMI以红壤上升最大,达91.4,潮土最小,仅为4.6。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数量及CMI变幅大于土壤总有机质的变化幅度,以CMI变化为大,说明CMI是评价施肥耕作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最好指标。土壤活性有机质分组结果表明,红壤活性有机质组成以高活性有机质为主;垆土、灰漠土活性有机质以高活性和中活性两部分为主;潮土以中活性有机质为主。施肥对红壤、灰漠土活性有机质组分影响明显,对垆土、潮土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垆土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CMI)
下载PDF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2
3
作者 李菊梅 徐明 +3 位作者 秦道珠 李冬初 宝川靖和 八木一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地降低稻田氨挥发,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单施化肥(尿素),其氨挥发损失达37.8%,... 在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等氮、磷、钾量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地降低稻田氨挥发,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单施化肥(尿素),其氨挥发损失达37.8%,而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氨挥发损失分别为0.7%-1.0%和7.2%-18.2%。田间氨挥发持续的时间,早稻约在施肥后20d,晚稻为9-10d。虽然有机无机肥各半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与单施化肥的相近,均比对照提高约70%,但前者的氮损失少,其氮肥利用率为34.9%,高于化肥处理(33.2%)和有机肥处理(28.0%)。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和降低氮肥环境负效应的综合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化肥 氨挥发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活性有机质与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被引量:192
4
作者 徐明 于荣 王伯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3-729,共7页
对长期不同施肥5 a和10 a后红壤活性有机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耕作10 a不施肥或仅施化肥(CK、N、NP、NK、PK、NPK)的土壤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都明显下降,最大下降(CK)分别为40.5%和48.1;而有机肥或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 对长期不同施肥5 a和10 a后红壤活性有机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耕作10 a不施肥或仅施化肥(CK、N、NP、NK、PK、NPK)的土壤活性有机质(LOM)及碳库管理指数(CMI)都明显下降,最大下降(CK)分别为40.5%和48.1;而有机肥或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M、MNPK、1.5MNPK),LOM和CMI则显著升高,最大升高(1.5MNPK)分别为183%和195;秸秆还田(SNPK)处理LOM和CMI先下降后增加,5 a分别下降25.2%和31,10 a又分别上升17.9%和13。说明化肥主要提高非活性有机质,有机肥则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质量,秸秆还田对提高红壤有机质质量比有机肥慢。用33 mmol L-1、167 mmol L-13、33 mmol L-1KMnO4测定的三种活性有机质(本文分别称其为高活性有机质HLOM、中活性有机质MLOM和活性有机质LOM)的含量依次增加,分别占总有机质的5.6%、9.6%和14.5%。三种活性有机质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HLOM与MLOM相关系数为0.478*,HLOM与LOM为0.592**,MLOM与LOM为0.716**。作物产量只与MLOM和LOM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602**,而和总有机质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LOM及CMI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钾、交换性钙、盐基总量、微量元素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总有机质与上述土壤化学指标相关性差。这些结果暗示LOM和CMI比总有机质更能客观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应该成为描述土壤质量和评价土壤管理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活性有机质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2
5
作者 高菊生 徐明 +5 位作者 董春华 黄晶 曹卫东 曾希柏 文石林 聂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3-349,共7页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布置了冬种紫云英(T1)、油菜(T2)、黑麦草(T3)翻压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长期轮作制度定位试验。3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冬闲(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促进水稻增产,其平均增产效果和年均增产率为:T1>T2>T3,且其增产稳定性较好;(2)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T1处理下活性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最大;(3)与T4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加速土壤矿化,促进水稻对磷素和钾素吸收,其中,T1处理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和T3处理显著高于T4处理,T1处理比T2和T3处理更能促进土壤磷素释放与吸收,致使T1处理土壤全磷累积相对缓慢,也更需要补充外界钾素;(4)稻-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绿肥 水稻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2
6
作者 徐明 于荣 王伯仁 《土壤肥料》 CSCD 2000年第6期3-7,共5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包括活性有机质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活性有机质与土壤养分供应。
关键词 活性有机质 测定方法 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被引量:172
7
作者 高菊生 黄晶 +3 位作者 董春华 徐明 曾希柏 文石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水稻产量 土壤有效养分 土壤养分平衡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5
8
作者 蔡泽江 孙楠 +3 位作者 王伯仁 徐明 黄晶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pH降低主要发生在施肥的前8-10年,当pH下降到4.5时,其下降速度趋于缓慢并相对稳定。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土壤pH保持稳定或较试验开始有所升高,以单施有机肥处理pH升幅最大,升高1.0个单位。不施肥和施用化学氮肥的作物产量随着施肥年限均显著降低,其中小麦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1-104kg/hm2,玉米产量平均每年下降24-210kg/hm2;而施用有机肥的作物产量保持稳定或稳定增加,其中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的玉米产量平均每年增加101kg/hm2。施用化学氮肥处理(除氮磷钾配施处理的玉米外)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土壤p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pH降低是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红壤酸度,尤其是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能获得持续高产,是红壤区的最佳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PH 作物产量 养分吸收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 被引量:146
9
作者 孟红旗 刘景 +6 位作者 徐明 吕家珑 周宝库 彭畅 石孝均 黄庆海 王伯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9-1116,共8页
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为进一步揭示农田土壤酸化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收集了我国典型农田6个长期(18~30a)施肥试验(祁阳红壤、进贤红壤、重庆紫色土、公主岭黑土、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 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为进一步揭示农田土壤酸化的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收集了我国典型农田6个长期(18~30a)施肥试验(祁阳红壤、进贤红壤、重庆紫色土、公主岭黑土、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的历史观测资料,对耕层土壤pH在不同试验阶段(每6a)和施肥措施(对照不施肥(CK)、单施化学氮肥(N)、磷钾配施氮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NPKM))间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计算土壤酸化速率。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对照CK处理的耕层pH略有降低,平均土壤酸化速率为0.013pHa-1;N处理的1~6a,祁阳红壤、公主岭黑土和哈尔滨黑土常量施肥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32~0.55个单位,至最近6a,所有试验的耕层pH较对照显著降低0.64~1.46个单位;NPK处理的耕层pH在试验1~12a明显低于N处理;NPKM处理的耕层pH却较NPK处理高0.30~0.53个单位,pH变化趋势与NPK相似。处理间成对T检验表明,长期施肥农田的土壤酸化速率大小顺序为:N〉NPK〉NPKM—CK,N和NPK处理的土壤酸化速率分别为对照的4.6倍和3.2倍。基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排水良好的旱作或水旱轮作农田分析了农田土壤酸化过程。尽管存在地域差异性,长期施肥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存在对施肥措施的共性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pH演变 长期施肥 共性响应 地域差异性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9
10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2 位作者 徐明 高菊生 谷思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3-551,共9页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施肥 水稻产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6
11
作者 周世伟 徐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43-3050,共8页
从研究方法、反应机理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综述了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分析和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目前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化学形态提取法、化学平衡形... 从研究方法、反应机理以及风险评价等方面综述了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分析和讨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目前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化学形态提取法、化学平衡形态模型法和光谱及显微镜技术,各个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应该结合使用并探索新方法。磷酸盐稳定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主要有3个:磷酸盐诱导重金属吸附、磷酸盐和重金属生成沉淀或矿物和磷酸盐表面吸附重金属,但磷酸盐与重金属反应的机理十分复杂,人们尚不完全清楚,因此难以有效区分和评价诱导吸附机理和沉淀机理或其它固定机理,相应地对磷酸盐修复重金属的长期稳定性难以预测。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由于其较高的施用量可能会造成磷的积聚从而引发一些环境风险,如磷淋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营养失衡造成作物必需的中量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土壤酸化等。所以应该谨慎选择磷肥种类和用量,最好是水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配合、磷肥与石灰物质等配合施用。今后应着重研究磷酸盐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机理区分和评价;关注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存在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加强植物长期不断吸收磷或其它环境条件变化致使土壤磷素持续减少过程中稳定的重金属溶解性和移动性的研究,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长期田间实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重金属 修复 稳定/固定 污染土壤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4
12
作者 孙凤霞 张伟华 +3 位作者 徐明 张文菊 李兆强 张敬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92-2798,共7页
采集湖南省祁阳县红壤长期定位施肥19年的土壤样品,分析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率,以揭示长期施肥对红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19年后,有机肥单施或与化肥配合施用均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 采集湖南省祁阳县红壤长期定位施肥19年的土壤样品,分析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率,以揭示长期施肥对红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19年后,有机肥单施或与化肥配合施用均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率.单施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为231和81mg·kg-1,化肥有机肥配施分别为148和73mg·kg-1,均显著高于化肥配施秸秆、不施肥和单施化肥;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秸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占全氮的比例平均为6.0%,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Biolog-ECO分析中,平均吸光值(AWCD)的大小为:化肥有机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对照>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秸秆.单施有机肥或与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了红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聚合物、酚类和胺类的碳源利用率;化肥配施有机肥的红壤微生物对聚合物类碳源利用率最高,化肥配施秸秆的红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最高.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红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提高红壤肥力,保持作物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氮 微生物碳源利用率 红壤
原文传递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7
13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2 位作者 徐明 申华平 王伯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总吸氮量的 4 0 %和 2 4 %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一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 ;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 ,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 5 5 %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 ,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别高出 2 1% ,4 6 %和 32 % ;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晚稻的磷钾养分 (尤其是磷素 )利用效率比早稻高 ,晚稻吸收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多的稻谷。相关分析表明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与稻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中后期的磷钾吸收多为奢侈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吸收特性 产量 早稻 晚稻 相关性 氮肥 磷肥 钾肥
下载PDF
有机肥的碱度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 被引量:115
14
作者 孟红旗 吕家珑 +2 位作者 徐明 蔡泽江 王伯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3-1160,共8页
采用元素分析法计算了我国主要有机肥种类的平均碱度,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讨论了有机肥碱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有机肥碱度范围为58.1~372.8 cmol/kg,碳酸钙当量为29.0~186.4 g/kg,其大小顺序为... 采用元素分析法计算了我国主要有机肥种类的平均碱度,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讨论了有机肥碱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有机肥碱度范围为58.1~372.8 cmol/kg,碳酸钙当量为29.0~186.4 g/kg,其大小顺序为谷物秸秆<豆科秸秆≈绿肥≈新鲜粪便≈普通堆肥<高温堆肥≈厩肥。有机肥的碱度与其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P<0.001,n=32),与其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01,n=32),主要取决于其中有机酸盐的当量浓度。农产品移除和有机肥投入对于农田土壤酸化是互逆的两个过程,长期有机肥投入可弥补农产品移除引起的土壤盐基矿物损失。施用碱度较高的有机肥(如高温堆肥或厩肥)可有效控制农田土壤酸化,并可节约施用成本,提高有机肥的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碱度 土壤酸化 资源利用率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种草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87
15
作者 徐明 文石林 高菊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7-80,共4页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 研究探讨了红壤丘陵区将牧草纳入不同利用方式后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种植牧草能明显地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 ,截留雨水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降低高温干旱期地表温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培肥土壤。然而 ,梯田果园区种植暖季型禾本科牧草将在高温干旱期影响果树生长 ,果园牧草应以根系浅的豆科牧草罗顿豆或夏季枯死的冷季型牧草为主。在梯田作物区的梯边上种植牧草不仅没有产生明显的水土保持效果 ,而且引起牧草和作物竞争而减产 ,因而不宜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牧草 利用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种草模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0
16
作者 张璐 张文菊 +4 位作者 徐明 蔡泽江 彭畅 王伯仁 刘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6-1655,共10页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化。【结果】16年后,不施肥(CK)灰漠土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1.7%和34.9%,且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5.4个百分点;长期施用氮肥(N)3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其中黑土下降幅度高达9.5个百分点;化肥配施(NP,NPK)后,黑土和灰漠土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仍显著下降,红壤则略呈上升趋势;有机无机配施(NPKM、1.5NPKM),3种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均显著提高,其中红壤上升幅度最大,NPKM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80.6%、146.2%和7.5个百分点,其次是灰漠土,分别提高了64.4%、138.0%和5.0个百分点;实施秸秆还田(NPKS)后,红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1.6%、59.0%和7.5个百分点,黑土和灰漠土则相对较稳定。【结论】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对施肥措施反应敏感,长期不施肥或只施氮肥多数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下降,有机无机配施能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且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优于化肥(NPK)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黑土 灰漠土 红壤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旱地红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5
17
作者 王伯仁 徐明 文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0,144,共5页
通过对红壤旱地连续13年定位监测研究,发现在红壤旱地长期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从开始的11.5g/kg上升到24.3g/kg,增加的有机质以易氧化的有机质为主,稳定性高的有机质较少。红壤长期施用... 通过对红壤旱地连续13年定位监测研究,发现在红壤旱地长期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从开始的11.5g/kg上升到24.3g/kg,增加的有机质以易氧化的有机质为主,稳定性高的有机质较少。红壤长期施用化学磷,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供磷性能大为改善,施用有机肥料能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红壤长期施用单一化学肥料,土壤明显酸化,土壤交换性氢铝显著增加,作物生长变差,产量降低。施用有机肥料,明显降低土壤交换性氢铝含量,增加土壤养分,保持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 作物生长 有机肥料 长期施用 旱地 施肥 酸化 有机质 定位监测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1
18
作者 于荣 徐明 王伯仁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用 16种化学方法对红壤、黑土、垆土、褐土、灰漠土五个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333mmol/LKMnO4常温振荡 1h的方法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小 ,重现性好 ,且操作简便快速 ,可作为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的基本方法。虽然不同方法测... 用 16种化学方法对红壤、黑土、垆土、褐土、灰漠土五个典型土壤活性有机质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333mmol/LKMnO4常温振荡 1h的方法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小 ,重现性好 ,且操作简便快速 ,可作为土壤活性有机质测定的基本方法。虽然不同方法测定的活性有机质数量不同 ,但它们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质 测定方法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 被引量:91
19
作者 周晓阳 徐明 +1 位作者 周世伟 Colinet Gilles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5-1621,共7页
【目的】阐明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为合理施肥缓解农田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一水稻土和红壤上设置的32个长期监测点10年间的土壤pH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水... 【目的】阐明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为合理施肥缓解农田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一水稻土和红壤上设置的32个长期监测点10年间的土壤pH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水稻土在长期施肥下未呈现明显酸化;在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水稻土出现显著酸化,其pH平均下降速率为每年0.076是持续种稻模式的10倍。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是水旱轮作下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肥的施用对水稻土酸化无显著影响。红壤在常规施肥10 a期间pH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施肥4-6 a与1-3a相比土壤pH下降了0.19个单位显著酸化;持续施肥至7-10 a红壤pH保持相对稳定。起始pH相对较高(pH〉6)的红壤长期施肥下出现极显著酸化,pH平均下降速率为每年0.075,与化肥氮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H相对较低(pH 4-5)的红壤长期施肥下未显著酸化。【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长期施肥下,与持续种稻模式相比水旱轮作模式加速了水稻土的酸化,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是导致其酸化的重要原因;起始pH相对较高(pH〉6)的红壤显著酸化化学氮肥用量增加导致其显著酸化。因此,控制和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是防止水旱轮作模式下土壤及红壤旱地进一步酸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酸化 PH 水稻土 红壤
下载PDF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3
20
作者 高菊生 徐明 +3 位作者 王伯仁 秦道珠 文石林 申华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211-214,259,共5页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表现 土壤肥力 施肥方法 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