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白血病11q23/MLL基因重排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旭平 李承文 +6 位作者 秦爽 代芸 肖继刚 黄琪 贡金英 刘世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98-803,共6页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Rbandingand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 本研究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cytogenetics,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sequentialRbandingandFISH)检测混合系列白血病(mixedlineage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我院白血病患者37例,结果显示11q23+/MLL+患者10例,11q23-/MLL+患者2例(5.4%),11q23+/MLL-患者3例(8.1%),11q23-/MLL-患者22例。部分病例CC与间期FISH方法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对6例患者进行连续R显带后FISH分析后,对照核型和FISH图都能清楚地看到MLL基因易位涉及的染色体。结论:为了给出准确的诊断,在检测11q23/MLL重排时需要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和间期FISH测定并结合两者结果来评定,必要时需做R显带后FISH或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连续R显带后FISH MLL基因重排
下载PDF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衍生9号染色体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承文 +10 位作者 刘旭平 秦爽 代芸 肖继刚 贡金英 黄琪 王四平 李筱梅 杨仁池 王建祥 林冬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 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9,der(9)]部分序列缺失情况,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der(9)部分缺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中国...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mye 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9,der(9)]部分序列缺失情况,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der(9)部分缺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150例CML患者采用不加任何刺激剂的骨髓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果124例C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3例分析失败,121例患者中典型Ph染色体易位97例,变异易位24例,同时伴附加染色体异常19例。150例CML患者均进行了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中27例患者der(9)部分缺失,发生率为18.00%。9例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占典型Ph染色体易位患者的9.27%;12例为变异易位,占变异易位患者的50.00%。变异易位患者中的der(9)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易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CML患者中der(9)部分缺失的发生率约为18.00%,应用双色双融合FISH技术能够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出CML患者der(9)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衍生9号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类肝素寡糖/多糖衍生物抗凝血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荣 刘文广 +2 位作者 李永胜 姚康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9-70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类肝素寡糖以及壳聚糖、透明质酸、软骨素等硫酸 /磺酸化衍生物抗凝血性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一些来源于植物的木聚糖、直链淀粉、纤维素、凝胶多糖硫酸化衍生物用于抗凝血的研究 。
关键词 类肝素寡糖 多糖衍生物 抗凝血材料 研究进展 硫酸 磺酸化
下载PDF
获得性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田萌苏 田鹏 +3 位作者 于成龙 沈琳 杨仁池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5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血浆FⅧ: C低下,抑制物筛选试验阳性,抑制物滴度为... 目的分析总结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5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血浆FⅧ: C低下,抑制物筛选试验阳性,抑制物滴度为2~3 000 Bethesda单位.结论实验室结果对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友病 FⅧ抑制物 抑制物滴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旭平 李承文 +8 位作者 代芸 秦爽 肖继刚 贡金英 王四平 于成龙 范婧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61-964,共4页
本研究总结分析1295份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DC-DF-FISH)检测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结果对比,进一步证实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 本研究总结分析1295份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DC-DF-FISH)检测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结果对比,进一步证实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敏感性及临床应用价值。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回顾分析FISH和核型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539例患者的1295份骨髓标本中FISH阳性结果456份,涉及患者310例,核型正常的18例,核型分析失败的5例。310例FISH阳性病例中典型的DC-DF-FISH信号(2Y1G1R)234例,占75.5%(234/310)。非典型信号患者76例,其中变异信号66例,占FISH阳性病例的21.3%(66/310)。典型变异信号(1Y2G2R)16例,abl/和/或bcr缺失50例。213例多次DC-DF-FISH结果中,治疗后总转阴率为60%(128/213),治疗过程中阴性阳性多次反复的达12例。结论:双色双融合FISH技术可以检测隐匿核型、变异核型、基因序列缺失、微小残留病(MRD),是一个敏感、精确的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有必要同细胞遗传学检查一样作为常规项目,尤其对于治疗后的病例,它在监测微小残留病及监测复发方面更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BCR/ABL 融合基因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成人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大样本对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旭平 竺晓凡 +12 位作者 王建祥 秘营昌 邹尧 陈玉梅 李承文 代芸 秦爽 肖继刚 贡金英 王四平 于成龙 范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399-1404,共6页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 本研究对566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ALL)和586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的细胞遗传学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部分患者进行了FISH检测。结果表明: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aALL中异常核型占62.0%,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t(9;22)(q34;q11)、亚二倍体、超二倍体(47-50)、abn(6q)、abn(9p)、-7等,预后不良的占多数。cALL中异常核型占39.2%,染色体异常较多见的为高超二倍体、亚二倍体、TEL/AML1(+)、+8、超二倍体(47-50)、+21等,预后良好的占多数。其中异常核型、总亚二倍体、总超二倍体(47-50)、t(9;22)(q34;q11)、-7、abn(7q)、abn(14q32)、+Ph在aALL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ALL;cALL正常核型(N)、高超二倍体、+8、+21*2、TEL/AML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ALL。Ph(+)在aALL中的检出率为20.5%,伴有附加异常的占63.8%。Ph(+)aALL附加异常中+Ph、-7、i(9q+)、9p-、+8、+21、+X、6q-、abn(14q32)、+14出现的比例较高。Ph(+)在cALL中的检出率为4.4%,明显低于aALL(p=0.000),伴有附加异常的占42.3%,附加异常中abn(9p)、abn(7p)、-7、17p-、+21出现的比例较高。结论:本组病例染色体数目异常及结构异常几乎涉及到每一条染色体,复杂核型多见。aALL与cALL的染色体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小儿血小板无力症45例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田萌苏 +2 位作者 田鹏 周尧 于成龙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血小板无力症(GT)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方法对1990~200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收治的45例G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治疗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血小板无力症患儿的血... 目的分析总结血小板无力症(GT)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方法对1990~200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收治的45例G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治疗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血小板无力症患儿的血小板对多种诱导聚集剂(ADP、AA、COL ADR等)反应低下或(和)缺如;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结论多种诱导聚集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是诊断GT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无力症 小儿 血小板聚集
原文传递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单体7克隆性演变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英梅 刘旭平 +5 位作者 李承文 贡金英 于成龙 王建祥 郑以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8-692,共5页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单体7(-7)克隆的演变.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81例核型正常的初诊AA患者及46例免疫抑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疗程大于6个月)治疗后AA患者的-7克隆.结果 81例初...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单体7(-7)克隆的演变.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81例核型正常的初诊AA患者及46例免疫抑制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疗程大于6个月)治疗后AA患者的-7克隆.结果 81例初诊AA患者中,11例(13.6%)-7克隆阳性,阳性细胞比例5.4%~7.6%,-7克隆阳性患者疗效及生存率与-7克隆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81和0.865),11例阳性患者(包括5例rhuG-CSF疗程大 于6个月者)治疗后-7比例均下降至正常,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未发现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证据;追踪随访46例AA患者的-7克隆,治疗后3~6个月均为阴性,治疗后12~15个月5例阳性,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FISH共检测到6例-7克隆阳性,均进展为MDS或AML,5例为-7核型.FISH检出阳性克隆的时间较常规核型分析提前3~18个月;应用HSH技术回顾性分析了4例转化为MDS或AML的AA患者初诊时标本,-7克隆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初诊AA患者具有潜在低比例的-7克隆,但与治疗反应及最终进展为克隆性疾病无关;rhuG-CSF可能促进-7克隆扩增,长期应用rhuG-CSF治疗的AA患者需用间期FISH技术密切监测异常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原位杂交 荧光 核型分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原文传递
常规细胞遗传学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4q32/IgH基因重排 被引量:2
9
作者 代芸 刘旭平 +7 位作者 李承文 秦爽 肖继刚 黄琪 贡金英 王建祥 刘世和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C),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血液系统肿瘤患者43例。结果43例患者中14q32+/IgH+患者19例,14q32-/IgH+... 目的比较常规细胞遗传学(CC),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连续R显带后FISH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及间期FISH分析血液系统肿瘤患者43例。结果43例患者中14q32+/IgH+患者19例,14q32-/IgH+患者2例(4.7%),14q32+/IgH-患者3例(7.0%),14q32-/IgH-患者19例。部分病例CC与间期FISH方法检测14q32/IgH基因重排得到了不一致的结果。对5例患者进行连续R显带后FISH分析,对照核型和FISH图,能清楚地看到IgH基因易位涉及的染色体。结论间期FISH可以提高14q32/IgH重排检出率,R显带后FISH可以帮助识别与14q32易位的伙伴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21例伴有der(1;7)(q10;P10)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旭平 +6 位作者 李承文 秦爽 孙万臣 崔雯 秘营昌 杨仁池 王建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伴有der(1;7)(q10;p10)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1例异常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采用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用链霉卵白素-碱性磷酸酶(streptavi...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伴有der(1;7)(q10;p10)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1例异常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采用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用链霉卵白素-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lkaline phosphate,SAP)法检测小巨核细胞;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结果21例伴有der(1;7)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60岁7例、50~59岁7例、40~49岁3例、40岁以下仅4例,中位年龄58岁。单纯der(1;7)(q10;p10)异常患者13例(61.9%),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8例(38.1%)。18例行SAP检测,16例(88.9%)有多形核小巨核细胞,其中10例(55.6%)有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患者病情进展快,对治疗反应差。结论der(1;7)(q10;p10)多见于男性,就诊年龄大,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预后差,der(1;7)(q10;p10)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细胞遗传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介素-6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芳 马凤霞 +4 位作者 李洋 池颖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UC-MSC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实验和细胞表面粒系分化标志CD11b的检测,评价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结果 UC-MSC在体外能够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并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共同应用时存在诱导作用联合增强。白介素(IL)-6Ra中和阻断IL-6作用后可部分逆转UC-MSC的促分化作用,外源性IL-6对NB4细胞发挥促粒系分化作用。结论 UC-MSC通过分泌IL-6可以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且和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同时应用可以达到诱导分化作用联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 分化 白介素-6
下载PDF
二例伴有i(17q-)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继刚 刘旭平 +7 位作者 李承文 代芸 秦爽 贡金英 黄琪 王建祥 刘世和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i(17q-)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经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用PML/RARα和HER-2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 目的探讨伴有i(17q-)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经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用PML/RARα和HER-2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AML-M3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染色体均存在t(15;17)易位及i(17q-),并通过FISH检测加以证实。2例RT-PCR均检测到了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i(17q-)是APL中一种少见的染色体附加异常,其预后意义有待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易位i(17q-)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原文传递
骨髓、脐带及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能力存在差异(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池颖 韩之波 +6 位作者 王有为 冯晓明 陈芳 马凤霞 杜文静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8-594,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来源非常广泛。由于不同组织来源的影响,MSC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脐带、脂肪及骨髓组织来源的M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脐带、脂肪和骨髓分离培养MSC,在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来源非常广泛。由于不同组织来源的影响,MSC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分析比较脐带、脂肪及骨髓组织来源的MSC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从脐带、脂肪和骨髓分离培养MSC,在显微镜下观察这3种来源的MSC的形态(UC-MSC,AD-MSC和BM-MSC),用流式细胞术诱导分化试验及定量荧光PCR分别检测UC-MSC,AD-MSC和BM-MSC的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都是成纤维细胞样;经罗丹明和DAPI染色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的细胞形态类似;这三种来源MSC的免疫表型符合MSC的鉴定标准,而且表达水平一致;这三种来源MSC的成骨分化潜能相似,而成脂分化潜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AD-MSC成脂能力最强,BM-MSC次之,UC-MSC最差。检测脂肪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的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在三种来源MSC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发现PPAR-γmRNA在AD-MSC中最高,在BM-MSC次之,而在UC-MSC中最低,与成脂能力的表现相一致。这表明三种来源MSC成脂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它们PPAR-γ的基础表达水平有关。结论:UC-MSC,AD-MSC和BM-MSC的形态类似;免疫表型符合MSC鉴定标准,表达水平一致;成骨分化能力相似,而成脂分化能力不同;PPAR-γmRNA表达水平不一。关于差异的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潜能 PPAR-Γ
下载PDF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14
作者 池颖 杨少光 +7 位作者 王有为 韩之波 赵钦军 马凤霞 陈芳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0-577,共8页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Yamanaka四因子 诱导多能干细胞
原文传递
应用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
15
作者 李承文 +6 位作者 刘旭平 代芸 秦爽 杨仁池 冯四洲 韩明哲 王建祥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 应用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天津血液病医院行异性间allo-HSCT的32例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不加任何刺激剂的... 目的 应用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天津血液病医院行异性间allo-HSCT的32例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不加任何刺激剂的骨髓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火焰法滴片,R显带.应用X/Y性染色体双色着丝粒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移植后患者的嵌合状态.结果 3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115例次,其中111例次为正常供者核型,1例次受者核型,3例次分析失败,未能检测到混合核型.双色性染色体间期FISH检测163例次,129例次为完全嵌合,34例次为混合嵌合,检测成功率为100%.移植后2~3 w 32.2%患者为混合状态,移植后1 mo 76.7%患者为完全嵌合,移植后半年94.1%患者为完全嵌合.结论 性染色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能够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出异性间allo-HSCT患者移植后的嵌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性染色体嵌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9例伴有3q21q26结构重排的血液病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研究
16
作者 刘旭平 +5 位作者 秦爽 李承文 林冬 秘营昌 刘世和 王建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伴有t(3;3)(q21;q26)或inv(3)(q21q26)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R技术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链霉卵白素-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KP,SAP)法检测小巨核细胞;流式细...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伴有t(3;3)(q21;q26)或inv(3)(q21q26)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标本,R技术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链霉卵白素-碱性磷酸酶(Streptavidin-AKP,SAP)法检测小巨核细胞;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细胞表面抗原,综合分析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9例染色体核型为t(3;3)(q21;q26)或inv(3)(q21q26)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病态造血,对化学治疗反应差,其中1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短期复发。结论3q21q26综合征可见于各型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细胞遗传学 3q21q26综合征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联合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急性白血病患者复杂核型异常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凡 李承文 +7 位作者 魏辉 刘旭平 林冬 贡金英 秦爽 秘营昌 王建祥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常规R显带检测显示具有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的AL患者应用M-FISH技术确定复杂染色体重排和标记染色体的组成...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常规R显带检测显示具有复杂核型异常和标记染色体的AL患者应用M-FISH技术确定复杂染色体重排和标记染色体的组成,识别并确定微小易位和隐匿易位.结果 11例AL患者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技术共检出27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和41种结构异常.CC技术检出的3种染色体增加和9种染色体丢失以及12种结构异常与M-FISH分析结果一致,CC技术检出的15种染色体丢失经M-FISH证实为衍生染色体,M-FISH还检出3种CC检查未发现的染色体数目增加.CC检查所检出的其余29种结构异常(包括17种标记染色体)的性质被M-FISH进一步明确.M-FISH共检出33种结构重排,有6种异常未见文献报道,分别为t(5q-;16)(?q14;q24)、der(9)(Y::9::Y::9)、der(7)(7::8::9)、ins(20;21)、der(11)(11::21::20)和der(3)t(3p-;13)(3p-;q21),这些复杂染色体重排主要由染色体不平衡易位所致.复杂核型异常几乎涉及所有染色体,在AML患者以涉及17、5、7、15和11号染色体的异常较为常见;在ALL患者则以涉及8、9、14和22号染色体的异常较为多见.结论 联合应用CC和M-FISH检查可以提高CC核型分析的分辨率,对伴复杂核型和标记染色体的AL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荧光 多重 白血病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新增加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佳炜 翟卫华 +5 位作者 李承文 张琴 陈晟华 岳锦亚 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allo—HSCT预后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和复发时的染色体核型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相关性分...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恶性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在allo—HSCT预后监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allo—HSCT后复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初诊和复发时的染色体核型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相关性分析。染色体检查采用24h短期培养R显带技术。结果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11例(52.38%)患者allo—HSCT后复发时染色体核型发生改变,多见于1…3612、17、21号等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多同时出现。移植复发时染色体核型出现改变的患者移植复发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短于未出现改变的患者(79d对522d,P=0.027)。出现6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比未出现该改变患者的移植复发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9d对275d,P=0.005)。结论allo—HSCT后患者复发时染色体核型的改变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核型分析 RNA稳定性
原文传递
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19
作者 池颖 戎丽娟 +6 位作者 韩之波 杨少光 王有为 马凤霞 卢士红 韩忠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5期8419-8423,共5页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成脂相关信号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成骨相关信号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高。目的:检测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培养条件下成脂相关信号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成骨相关信号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增高。目的:检测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变化,并对结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成脂诱导体系对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油红O染色法观察成脂现象,茜素红及vonkossa染色观察是否有沉淀形成;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成脂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获得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成功进行了成脂诱导分化。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成脂诱导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水平全都呈升高趋势,但是前者对分化方向的调控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调控
下载PDF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PANCREATIC ISLETS
20
作者 刘义辉 左瑾 +2 位作者 朱国志 福德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95-198,共4页
On the base of the one step, operator independent method which was set up by Christophe A.E., the pancreas was infused with col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UW) solu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 On the base of the one step, operator independent method which was set up by Christophe A.E., the pancreas was infused with col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UW) solu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digested by the collagenase P, circuited with HBSS+5%fetal calf serum(FCS)+10mmol/L Hepes solution, and separated with the stainless steel mesh. The number of the collected islets were 400000~1800000 per pancreas, i.e. about 12150/g pancreas. After purification, the recovery was 350000~1700000 per pancreas, i.e. about 10250/g pancreas, the recovery rate was above 80%, and the purity of the final preparation was above 95%. The insulin secretion in the response to the high concentration glucose (22 mmol/L) stimulation was apparently different on the 1,3,5 day of the cultural islets, which the high level of insulin was three times the low level (5.5 mmol/L) on the 5th day, and the insulin level of the double stimulation under perfusion conditions is apparently higher than low glucose. The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urified islets were functionally alive. Histological studies also show that the shape of islets are complete, and the β cell was specially stained by the dithizone (DTZ). The Trypan Blue staining had shown the living cell was above 90%. In conclusion, the new method was highly practical and yielde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ctive pancreatic isl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cine islets ISOLATION purification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