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气藏水锁伤害及解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林光荣 邵创国 +2 位作者 王小林 王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7-118,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层是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属于细孔微孔型,非均质性强,具有强水锁性(平均伤害程度83.6%)。通过水锁伤害实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是:水锁的伤害程度与渗透率明显呈负相关关系,渗透率越大伤害越小;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较...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层是典型的低渗透储集层,属于细孔微孔型,非均质性强,具有强水锁性(平均伤害程度83.6%)。通过水锁伤害实验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是:水锁的伤害程度与渗透率明显呈负相关关系,渗透率越大伤害越小;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但总的趋势是孔隙度越大伤害越小;伊利石、泥质含量越高的储集层水锁伤害越大;与原始含水饱和度呈负相关关系,与束缚水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对17块样品进行的室内返排实验表明,返排水量与储集层物性、排驱压力和排驱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改善储集层渗流能力可以减轻水锁伤害。对低渗透气藏实施压裂改造,不仅能增产,还有助于减轻水锁和其他敏感性对储集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气层 低渗透气藏 水锁 伤害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 被引量:65
2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7 位作者 殷睿 熊莉 王海鹏 王滨 张艳 彭艳君 陈青松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9-539,共11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数据库,分析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精确地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常数(k)及其相关变量,分析探讨地理因素(纬度、经度和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凋落叶质量(氮、磷、钾、木质素、木质素:氮和碳氮比)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尺度上,k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氮、磷和钾的增加而增加,随纬度、经度、海拔、碳氮比、木质素和木质素:氮的增大而减小,叶特性对k的影响不显著。气候与地理因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纬度)能解释k值变异的34.1%,凋落叶质量(氮、钾、木质素和木质素:氮)能解释k值变异的21.7%,它们能共同解释k值变异的74.4%。了解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在国家尺度上的格局和主控因素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相关模型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素 分解速率 叶凋落物 凋落叶质量 地理因素
原文传递
模拟根系分泌物C:N化学计量特征对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碳动态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梁儒彪 梁进 +3 位作者 乔明 刘庆 尹华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6-476,共11页
目前有关森林根系分泌物及其诱导的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主要关注根系碳(C)源输入,而极少关注根系分泌物氮(N)源输入及其伴随的C:N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研... 目前有关森林根系分泌物及其诱导的土壤生态学效应研究主要关注根系碳(C)源输入,而极少关注根系分泌物氮(N)源输入及其伴随的C:N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森林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机制的深入认识。该研究以川西亚高山天然林和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土壤为对象,模拟配制不同C:N化学计量特征(只有N、C:N=10、C:N=50、C:N=100和只有C处理)的根系分泌物溶液进行人工添加试验,以探究根系分泌物化学计量特征对两种林分土壤碳动态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模拟根系分泌物C添加总体促进了两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而降低了土壤总碳(TC)含量,而N添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种林分土壤TC含量的降低幅度,且C添加导致天然林土壤TC含量的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土壤N有效性更低的人工林。几种根系分泌物添加处理对两种林分土壤活性和惰性碳库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另外,根系分泌物C添加总体降低了天然林土壤微生物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PLFA含量,而总体增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PLFA含量,并诱导两种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真菌相对丰度)也发生了各自不同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森林根系分泌物N源输入和土壤N有效性共同调控根系C源输入对土壤有机质分解激发效应的方向和幅度。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典型森林根系分泌物化学计量特征对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微生物群落 根系分泌物 土壤碳 亚高山针叶林
原文传递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武启骞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何伟 何敏 赵野逸 朱剑霄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季节性雪被可能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产生重要影响,但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0–2012年雪被覆盖下几个关键时期(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以及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 季节性雪被可能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产生重要影响,但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于2010–2012年雪被覆盖下几个关键时期(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以及生长季节,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叶在不同厚度冬季雪被下的分解动态。经过两年的分解,不同雪被覆盖下岷江冷杉凋落物分解率为33.98%–39.55%,红桦为46.49%–48.22%,四川红杉为42.30%–44.93%,方枝柏为40.34%–43.84%。相对于无雪被覆盖环境,厚型雪被覆盖均小幅提高了4种凋落物两年的失重率(1.57%–5.57%)。3个针叶树种(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Olson凋落物分解系数k均以厚型雪被覆盖最大,薄型雪被覆盖最小,而阔叶树种红桦分解系数k则表现为无雪被>薄型雪被>较厚型雪被>厚型雪被>中型雪被。尽管在第二年生长季中雪被对红桦凋落物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雪被覆盖明显促进了两年各个关键时期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物的分解。第一年雪被期凋落物分解对当年分解总量的贡献达42.5%–65.5%,季节性雪被变化明显改变了凋落物冬季分解格局,对深冻期凋落物分解过程影响尤为显著。综上所述,当前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季雪被的减少可能减缓该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但相对于易分解的阔叶凋落物,针叶凋落物的响应特征可能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 雪被
原文传递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杨玉莲 吴福忠 +4 位作者 刘洋 杨万勤 谭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9-1816,共8页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冬季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原始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以及可培养细菌和真...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冬季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原始冷杉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以及可培养细菌和真菌数量,但土壤微生物在雪被覆盖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在雪被去除处理下,土壤有机层MBC和MBN在雪被形成初期和雪被融化前期显著降低,而在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后期显著增加;在雪被形成初期至雪被覆盖期,可培养细菌数量都显著降低,但可培养真菌数量都显著增加.雪被融化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土壤有机层MBC和可培养真菌数量,显著增加可培养细菌数量,对MBN无显著影响.矿质土壤层MBC、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在雪被去除下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层基本一致,但波动较小.雪被去除还改变了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微生物类群比,提高了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的冬季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冻融循环 微生物生物量 可培养微生物 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32
6
作者 谭波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张健 刘洋 苟小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8-1124,共7页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3、8、14、31和40年生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4045只,隶属57科.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且这种趋势随林龄的增... 于2011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长江上游地区3、8、14、31和40年生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4045只,隶属57科.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且这种趋势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差异较大,且土壤节肢动物的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差异显著.与其他林龄相比,造林3年的马尾松林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显著,群落相似度低.马尾松林的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量及生物多样性在8年生阶段最高,此后,随林龄的增加明显降低.马尾松林地力可能随林龄的增加而衰退,对马尾松人工林的植被调控和改造宜在8年生阶段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林 地力衰退 土壤节肢动物 生物多样性 马尾松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洋 张健 +3 位作者 闫帮国 黄旭 吴福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 为了了解青藏高原东缘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研究了米亚罗鹧鸪山原始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疏灌丛和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季节动态对MBC、MBN和微生物数量都有显著影响。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在各植被类型间分布有差异,植物生长季初期和生长季中期,树线以上群落的MBC高于树线下的群落,而到生长季末期恰恰相反,暗针叶林、林线和树线的MBC显著升高,各植被之间MBC的差异减小;微生物数量基本上也是以树线为界,树线以下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低于树线以上群落,其中密灌丛的细菌数量最高;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生长季末期>生长季初期>生长季中期。生长季末期真菌数量显著增加,且MBC/MBN最高。统计分析表明,MBN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MBC仅与真菌数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植物生长季末期大量的凋落物输入和雪被覆盖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外在因素,而土壤微生物和高山植物对有效氮的竞争可能是微生物季节变异的内在因素。植物生长季初期对氮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生长季末期对氮的固定加强了高山生态系统对氮的利用。气候变暖可能会延长高山植物的生长季,增加高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进而改变高山土壤碳的固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森林-苔原交错带 季节动态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三种优势树种不同根序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4 位作者 熊莉 殷睿 王海鹏 张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3-369,共7页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 采用Pregitzer的方法对细根进行分级,测定川西亚高山红桦、岷江冷杉和粗枝云杉3种优势树种1~5级细根(直径〈2 mm)碳(C)、氮(N)和磷(P)浓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3种优势树种的细根的C浓度、C/N和C/P随根序的升高而升高,N和P浓度随根序的升高而降低,而N/P在不同根序间变化不显著.细根C、N和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3个物种之间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随细根根序的不同而变化.3种树种的细根C、N、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根序 粗枝云杉 岷江冷杉 红桦
原文传递
西峰油田长_8层注水现状及投注措施效果 被引量:30
9
作者 王小琳 武平仓 +3 位作者 韩亚萍 林光荣 邵创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4-348,共5页
为了查明西峰油田长8层注水井注水初期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过快的原因,对其储集层物性、水敏性、润湿性、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注入水水质进行了室内分析与实验。储集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微和油层的中性弱亲油特性是导致水井注水初期压... 为了查明西峰油田长8层注水井注水初期压力高、注水压力上升速度过快的原因,对其储集层物性、水敏性、润湿性、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注入水水质进行了室内分析与实验。储集层致密、孔隙喉道细微和油层的中性弱亲油特性是导致水井注水初期压力较高的主要因素。岩心注水实验表明,中等程度水敏及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BaSO4、CaCO3结垢是造成地层伤害、注水压力升高过快的主要原因。统计和分析了油田注水井不同完井工艺及投注措施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认为对长8层而言,保障注水质量、以射孔+水力压裂复合工艺完井、注水前用复配以防垢剂和黏土稳定剂的活性水洗井并对地层进行挤注活性水段塞处理(防膨及解堵措施处理半径应大于4 m)、同层污水回注等措施均有利于预防和减轻地层结垢和水敏伤害,保持注水压力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注水压力 注入水水质 水敏伤害 地层结垢 投注措施 射孔-水力压裂工艺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地上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被引量:27
10
作者 熊莉 +5 位作者 杨万勤 殷睿 唐仕姗 王滨 李亚 常晨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678-4686,共9页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对川西亚高山典型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去除和对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去除处理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并呈现一致的动... 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仪对川西亚高山典型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去除和对照)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凋落物去除处理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动态变化,并呈现一致的动态特征,变动范围分别为0.35—4.39μmol m-2s-1和0.40—5.15μmol m-2s-1。整个观测期间,凋落物去除对土壤温度、水分以及土壤呼吸速率产生的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去除分别使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水分平均下降了14.21%和4.95%。两种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指数相关,与土壤水分呈显著线性相关。凋落物去除和对照的土壤温度敏感性(Q10)分别为3.84和4.09。凋落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贡献率为14.93%,且存在明显季节动态。可见,地表凋落物是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 粗枝云杉人工林 凋落物 土壤呼吸 Q10值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玉莲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刘洋 康丽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7045-7052,共8页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原始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冬季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了雪被形成初期至... 为了解气候变暖情景下雪被减少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人工遮雪的方法,研究了雪被去除对川西高山原始冷杉林(Abies faxoniana)冬季有机层和矿质层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被去除显著降低了雪被形成初期至雪被融化后土壤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受土壤温度和冻融交替的影响,土壤转化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雪被形成初期和雪被融化后期有所提高,但不同土层的土壤酶对雪被去除的响应存在差异。雪被处理、土壤层次和采样时间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酶的活性。此外,川西高山冷杉林有机层土壤转化酶与土壤温度和冻融循环次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土壤温度关系密切,中性磷酸酶受土壤冻融循环影响较大,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温度和冻融循环的关系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暖所引起的雪被减少及冻融变化将改变土壤酶活性特征,进而影响到与C、N和P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全球变暖 冻融循环 土壤水解酶 高山冷杉林
下载PDF
岷江上游华山松林冬季土壤呼吸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27
12
作者 熊沛 +1 位作者 林波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69-1376,共8页
冬季的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更为敏感。该文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土壤增温,研究了岷江上游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人工林冬季的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及无机氮库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 冬季的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更为敏感。该文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土壤增温,研究了岷江上游华山松(Pinus armandii)人工林冬季的土壤呼吸、微生物生物量及无机氮库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冬季(2009年11月–翌年3月),模拟增温往往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增幅达31.4%;同样模拟增温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别增加23.2%和22.7%,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没有影响,温度升高显著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但没有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增温样地土壤的NO3–-N和NH4+-N浓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8.5%和12.3%,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可溶性无机氮含量。综上所述,该区针叶林冬季土壤呼吸、微生物生长和养分矿化对未来气候变暖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无机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华山松林 冬季土壤呼吸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不同时期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特征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志萍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苟小林 熊莉 殷睿 黄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19-3925,共7页
为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 为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林窗对不同时期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根据温度动态过程,对比研究了生长季节(土壤完全融化期、生长季节前期和生长季节后期)与非生长季节(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林窗中心、林缘和林下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林窗不同区域中,土壤有机层转化酶活性均高于矿质土壤层;在生长季节,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转化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下>林缘,而脲酶活性表现为:林窗中心>林缘>林下。冻结初期和深冻期林窗中心土壤转化酶活性均高于林缘和林下,而在融化期林下转化酶活性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冻结初期和融化期林下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林窗中心和林缘,而在深冻期林窗不同区域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林窗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对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响应有着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中心 林缘 土壤转化酶 土壤脲酶 亚高山森林 林下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森林土壤活性氮库及净氮矿化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22
14
作者 殷睿 +5 位作者 吴福忠 杨万勤 熊莉 肖洒 马志良 李志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47-3353,共7页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研究了川西理县毕棚沟不同海拔梯度(3600 m、3300 m和3000 m)森林群落土壤活性氮库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土壤活性氮库(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及净氮矿化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但不同形态土壤活性氮库的季节动态有一定差异.4个采样时期(非生长季与生长季初期、中期及末期)各海拔土壤硝态氮浓度(8.38~89.60 mg·kg-1)均显著高于铵态氮浓度(0.44~8.43 mg·kg-1).生长季初期各海拔梯度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均表现为负值(-0.77^-0.56 mg·kg-1·d-1),而非生长季、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均为正值.除硝态氮外,不同海拔的土壤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浓度的差异极显著,海拔对它们的影响与季节变化有关.该区土壤净氮矿化以硝化为主,且氮矿化过程不受海拔梯度的影响.冬季土壤净氮矿化明显(0.42~0.99 mg·kg-1·d-1),早春高的土壤无机氮可能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也可能通过淋溶方式从系统中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森林 土壤活性氮库 生长季 非生长季 川西
原文传递
中国森林凋落叶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1
15
作者 唐仕姗 杨万勤 +3 位作者 王海鹏 熊莉 聂富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数据库,分析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氮(N)、磷(P)浓度及其相关变量,探讨地理... 建立中国森林凋落叶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数据库,分析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预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已报道的中国森林凋落叶氮(N)、磷(P)浓度及其相关变量,探讨地理因素(纬度,LAT)、气候因素(年平均气温,MAT和年平均降水量,MAP)和叶特性(常绿与落叶、阔叶与针叶)对中国森林凋落叶N、P和N/P的影响.结果显示,N浓度和N/P随LAT的升高而降低,P浓度随LAT的升高而升高;N浓度和N/P随MAT和MAP的升高而升高,而P浓度随MAT和MAP的升高而降低;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N浓度差异不显著,落叶树种P浓度比常绿树种高53%,而N/P比常绿树种低57%;相反,阔叶树种N浓度比针叶树种的高37%,而P浓度和N/P在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中国森林凋落叶N、P及N/P受环境因素和叶特性综合影响,特别是气候因素对凋落叶P浓度和N/P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为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物质循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化学计量比 地理因素 气候因素 叶特性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几种天然林下苔藓层的持水特性 被引量:21
16
作者 胡庭兴 +3 位作者 张远彬 王开运 张力 鲜骏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12-116,共5页
苔鲜层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上的主要功能层之一,其在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下苔鲜层的水文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PP)、方枝柏林(SS)、冷杉+云杉混交林(AF+PP)和冷杉+... 苔鲜层是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上的主要功能层之一,其在保持水土,调节径流和改良土壤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下苔鲜层的水文功能,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林(PP)、方枝柏林(SS)、冷杉+云杉混交林(AF+PP)和冷杉+桦木混交林(AF+BP)林下苔藓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结果表明:AF+BP苔藓层的蓄积量最大(11.35 t/hm2),其次是AF+PP(9.85 t/hm2)和PP(7.58 t/hm2),SS(3.32 t/hm2)最小。苔藓层持水量呈现AF+BP>AF+PP>PP>SS。AF+BP、AF+PP、PP和SS林下苔藓层最大持水率分别为739.3%、709.6%、588.9%和279.4%。林下苔藓层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规律遵循对数方程(Q=klnt+p)。4种林分中AF+BP、AF+PP和PP在各浸泡时间的吸水速率基本一致,而SS较小,各类林分下苔藓层的吸水速率随着浸泡时间增加按方程V=ktb的趋势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苔藓层 持水特性 天然林
下载PDF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灌草物种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 被引量:21
17
作者 朱亮 顾国军 +5 位作者 游成铭 牟凌 丁爽 曾欣 吴福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7-1285,共9页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认识植物养分利用与分配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表征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适应策略,但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如乔灌草)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且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为认识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主要乔灌... 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认识植物养分利用与分配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表征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适应策略,但不同生活型的物种(如乔灌草)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且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为认识四川盆地北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中主要乔灌草物种的氮磷利用特征,以9个乔木树种、3个灌木物种和4个草本物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物种叶、枝、皮、茎和根等器官的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草本植物的氮和磷的含量大于乔木和灌木,但乔木物种的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均大于灌木和草本,表明乔木植物相较于灌木和草本植物可能具有更加高效的氮磷利用效率;不同器官氮含量表现为叶>枝>皮>根>茎,但磷含量表现为叶>枝>皮>茎>根;碳氮比表现为茎>根>皮>枝>叶,碳磷比表现为茎>皮>根>枝>叶,而氮磷比表现为皮>叶>根>枝>茎.3类生活型植物同一器官的氮和磷含量、碳氮比、碳磷比以及氮磷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乔木叶片的氮磷比小于16大于14,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片的氮磷比均小于14,表明灌木和草本植物受到氮的限制作用可能较大.这些结果意味着该区域林下植物养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受到氮限制作用更为强烈,可为相似常绿阔叶林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图5表1参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生活型 植物器官 养分利用 养分限制
原文传递
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瑞龙 李维民 +4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王文君 吴福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54-3360,共7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亚高山森林代表性植物康定柳、方枝柏、红桦和岷江冷杉凋落物在分解第一年(2011年11月—2012年10月)不同关键时期质量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凋落物第一年的分解过程中,不同物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康定柳>红桦>岷江冷杉>方枝柏,且均为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P fau)为方枝柏(26.7%)>岷江冷杉(18.8%)>红桦(15.7%)>康定柳(13.2%),其中康定柳和方枝柏的P fau在生长季节大于冻融季节,而红桦和岷江冷杉的P fau为冻融季节大于生长季节.冻融季节土壤动物的作用与凋落物初始C、P和N/P显著相关,而生长季节则与N、C/N、木质素、木质素/纤维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高山 亚高山森林 凋落物 质量损失率
原文传递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糙皮桦和岷江冷杉幼苗物候与生长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9
19
作者 胡庭兴 +2 位作者 张远彬 鲜骏仁 王开运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071,共11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物候及生长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岷江冷杉幼苗芽开放时...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模拟增温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糙皮桦(Betula util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物候及生长特性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使岷江冷杉幼苗芽开放时间显著提前(15.2d);糙皮桦春季芽物候期变化不显著,而落叶时间明显推迟(19.7d),叶寿命延长(22.8d)。与对照(CK)相比,OTC内糙皮桦叶面积和岷江冷杉叶片长度及两者侧枝生长速率都显著加快。模拟增温对两物种基径相对生长速率都表现为正效应,增温对两物种枝叶特性及分布格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效应、负效应或无影响。不同功能型两物种对模拟增温响应方式存在一定程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线交错带 糙皮桦 岷江冷杉 物候 生长 开项式生长室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格局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苟小林 吴福忠 +5 位作者 杨万勤 谭波 刘金铃 李志萍 黄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9-448,共10页
气候变化情景下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导致寒冷生物区土壤氮的淋溶损失,从而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和森林溪流的水体环境.因此,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循环及其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氮淋溶损失的影响,于2010年5月到2012年4月期间,采用土柱培养实验,利用... 气候变化情景下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导致寒冷生物区土壤氮的淋溶损失,从而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和森林溪流的水体环境.因此,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循环及其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氮淋溶损失的影响,于2010年5月到2012年4月期间,采用土柱培养实验,利用海拔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过程,将高山森林(海拔3600 m)土壤分别培养在海拔3600 m(A1)、3300 m(A2)和3000 m(A3)的森林地表,研究了生长季节与冻融季节不同关键时期的土壤氮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其损失量为(1.85±0.39)kg·hm-2·a-1(A3)<(1.87±0.34)kg·hm-2·a-1(A2)<(2.94±0.73)kg·hm-2·a-1(A1),其中,62%以上的氮损失发生在季节性冻融期间.冻融季节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流失的主要形式为铵态氮和硝态氮,且铵态氮的淋溶损失量高于硝态氮,而生长季节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式是可溶性有机氮.这意味着冻融循环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特征,未来气候变暖可能降低高寒森林土壤氮素肥力,增加森林溪流中的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氮淋溶 森林土壤 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