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低温辐照大麦种子及热冲击后处理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1 位作者 俞申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量分别提高13kR和30kR;2.M_2代的突变率随照射量升高而增加(r=0.9922^(··)),而与不同温度条件没有关系;3.在极低温条件下用50kR辐照及用60—65kR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与常温条件下用35—40kR辐照相比,没有加重M_1代的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率则显著增加,其诱变效率分别平均提高30%和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种子 极低温 辐照 诱变效应
下载PDF
大麦品种浙原18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秋泉 杨建明 +4 位作者 符锦康 陈世明 黎侠 杨文新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29-230,共2页
浙原18系用137Csγ射线辐照(朝日19×G11)选育而成。1996年经浙江省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具有半矮秆耐肥抗倒、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等... 浙原18系用137Csγ射线辐照(朝日19×G11)选育而成。1996年经浙江省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为二棱皮大麦,全生育期170天左右,具有半矮秆耐肥抗倒、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穗大粒多、品质优良等特点;株高87.8cm,各级试验分析每666.7m2有效穗为33.3万,每穗实粒数27.7粒,千粒重40.2g,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14%;中抗赤霉病、黄花叶病和网斑病,耐湿耐寒性好,较耐盐碱;大面积种植一般产量250~300kg。浙原18已在浙江省推广种植2万余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浙原18 特征 特性 栽培
下载PDF
大麦育种的新途径──体细胞突变育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世明 +1 位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大麦科学》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大麦 体细胞杂交 突变 育种
下载PDF
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的轮回选择育种 被引量:1
4
作者 沈秋泉 俞申平 +2 位作者 陈世明 杨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52-157,共6页
选用浙麦1号等5个带有Ta_1不育基因的农艺亲本和苏麦3号等15个赤霉病抗源,组建成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在对其进行二次表型轮回选择后,通过抗扩展性的改进,群体病穗的感病小穗率降低了9.55%,R和MR抗性级个体的频率分别提高... 选用浙麦1号等5个带有Ta_1不育基因的农艺亲本和苏麦3号等15个赤霉病抗源,组建成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在对其进行二次表型轮回选择后,通过抗扩展性的改进,群体病穗的感病小穗率降低了9.55%,R和MR抗性级个体的频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2.8%,同时原群体的株高水平逐步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株高与抗性间的不良连锁关系。从群体中选择的优良单株育成了120个纯系,经抗性鉴定,获得了23份抗赤霉病品系,其中2个品系的抗性超过了苏麦3号。本文还提出了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1基因 赤霉病 轮回选择
下载PDF
大麦离体诱变后代中一个早熟突变的发生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世明 +1 位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大麦科学》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利用大麦品种秀四为原始亲本,通过辐射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诱发并获得了抽穗期比原始亲本提早22天的早熟突变体、并对该早熟性状的突变机理及遗传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不存在嵌合体,突变体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不受遗... 利用大麦品种秀四为原始亲本,通过辐射与离体培养相结合的途径,诱发并获得了抽穗期比原始亲本提早22天的早熟突变体、并对该早熟性状的突变机理及遗传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不存在嵌合体,突变体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不受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该突变系单个基因位点的隐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早熟突变 遗传分析 诱变育种
下载PDF
大麦离体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秋泉 +2 位作者 陈世明 俞申平 杨建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07-213,共7页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变技术(300Gy γ射线辐照干种子)分别提高33.9%—82.1%和32.7%—229.6%;比离体培养技术分别提高84.0%—150.3%和82.4%—352.9%,而且仍可维持相对较好的培养反应。用30Gy辐照幼胚的诱变效果则可提高9—13倍,但严重抑制了离体培养物的再生能力,并导致了MR_1代严重的生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诱变育种 诱变效应 Γ射线
下载PDF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若干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秋泉 陈世明 +2 位作者 俞申平 杨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12-117,共6页
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存在着广泛的性状变异,一... 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存在着广泛的性状变异,一般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而在株系内个体间的表型差异性上,可出现高度纯合、一致和不一致3种情况。按株系统计,8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频率为65.39%,其中稳定变异为48.65%,分离变异为16.75%。以抽穗期、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和穗长的变异频率较高,达80%以上,其次为株高和单株穗数,各为40.74%和29.63%;结实率的变异频率为最低,仅14.81%。各农艺性状均具有明显的变异趋向,般表现为抽穗期延迟,植株变矮,穗数增加,穗变长,穗颈变短,叶片变大,结实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体细胞无性系 农艺性状 变异
下载PDF
早熟矮秆小麦新品种钱江2号
8
作者 沈秋泉 +1 位作者 俞申平 陈世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06-209,共4页
钱江2号由浙江省农科院和杭州市农科所以具有显性矮秆基因的大姆指矮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用浙麦1号多次回交育成。其保留了轮回亲本浙麦1号的大部份优良性状,而显著地降低了植株高度,增强了耐肥抗倒性。经多年区试及在全省各地试种推广。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早熟 矮秆 钱江2号
下载PDF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基因型效应
9
作者 沈秋泉 陈世明 +2 位作者 俞申平 杨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4,共4页
对普通大麦(H.vulgare)5种类型103个基因型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并对幼胚诱导培养反应的遗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及基因型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后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平均出愈率为88.4%;分比率为9.1%:得苗率为6.2%,有22%的基因... 对普通大麦(H.vulgare)5种类型103个基因型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并对幼胚诱导培养反应的遗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及基因型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后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平均出愈率为88.4%;分比率为9.1%:得苗率为6.2%,有22%的基因型未能分化出再生株。不同大麦类型及基因型间在培养反应上有较大差异,分化率是影响培养效率的主要因素。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且不受细胞质效应及母体效应的影响,控制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产率的基因为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离体培养 基因型 效应
下载PDF
大麦不同基因型体细胞无性系二代的性状变异
10
作者 陈世明 沈秋泉 +2 位作者 俞申平 杨建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7-282,共6页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为7.61%和6.51%,大部分为晚抽穗和矮秆变异,不同基因型间性状的变异频率有显著差异,如叶绿素缺失变异频率从1.02%到10.33%,抽穗期从2.09%到20.46%,株高从1.88%到13.43%;而不同基因型在叶绿素缺失的类型及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趋向上亦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说明基因型对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性状的变异频率与趋向均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基因型 体细胞 性状变异
下载PDF
大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
11
作者 俞申平 +1 位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62-264,共3页
通过植物各种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无论是直接产生的体细胞变异,或是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变因素产生的突变,都能成为植物育种的一类丰富的新变异来源,因此成了目前国内外的一项新兴课题,已在许多植物上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大麦方... 通过植物各种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无论是直接产生的体细胞变异,或是在培养过程中添加诱变因素产生的突变,都能成为植物育种的一类丰富的新变异来源,因此成了目前国内外的一项新兴课题,已在许多植物上进行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在大麦方面,体细胞离体培养的研究开始较晚,所见报道较少,且以往研究所获得的再生株频率都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未成熟胚 离体培养
下载PDF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发生及遗传
12
作者 沈秋泉 陈世明 +2 位作者 俞申平 杨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A09期30-3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大麦86个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析表明,R_1代突变株是一个由突变穗与非突变穗组成的嵌合体,整个R_1穗由一个原基细胞分化而成,不存在穗水平的嵌合体。各种叶绿素缺失均系核基因突变所致,浅绿和黄化受单个位点的... 本文通过对大麦86个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析表明,R_1代突变株是一个由突变穗与非突变穗组成的嵌合体,整个R_1穗由一个原基细胞分化而成,不存在穗水平的嵌合体。各种叶绿素缺失均系核基因突变所致,浅绿和黄化受单个位点的隐性基因所控制,而白化则受两对互作基因作用,其中一个位点的显性基因对另一个位点的显性白化基因的表达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体细胞无性系 遗传
下载PDF
湘湖涵古韵 萧山诗赋新
13
作者 曹福亘 蒋仲骏 +33 位作者 吴咏芳 王为民 吴容 荣春 陈品富 龚家骅 尹子骏 卜曹元 俞之光 道柏 高卓 卜列卡 陈棣华 王镇邦 莫雪元 沈敏华 楼永祥 巫凌霄 於小海 李友泉 郑祝贤 傅展 傅志刚 蒋荫焱 何汉翊 尹子林 贾祥校 童方圭 沈浩 沈世忠 袁修涛 楼晋楚 赵泛野 《诗词月刊》 2020年第9期58-61,共4页
原文传递
母体效应对大麦辐射M_1代生理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杨建明 沈秋泉 +1 位作者 陈世明 《大麦科学》 1996年第2期8-10,共3页
对二套组合各16个家系的分析表明,母体效应对大麦辐射风代生理损伤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大的品种组成的组合Ⅰ中,其母体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作用,F1代正交组合的辐射损伤极显著低于反交组合... 对二套组合各16个家系的分析表明,母体效应对大麦辐射风代生理损伤有极显著的影响。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大的品种组成的组合Ⅰ中,其母体加性效应和母体显性效应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向作用,F1代正交组合的辐射损伤极显著低于反交组合,在回交世代中,由F1代作母本的反交组合的辐射损伤极显著低于正交组合。在由辐射敏感性差异较小的品种组成的组合Ⅱ中,母体效应主要表现为极显著的母体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正反交差异 母体效应 大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