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花卉中多酚化合物的种类及其抗氧化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田星 +3 位作者 叶慧洁 王炜 沈建良 刘石峰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作为次级代谢产物,食用花卉中多酚类化合物种类丰富,具有抗氧化、抗炎、预防癌症等生物活性,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简述食用花卉中多酚的种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抗氧化影响因素及协同作用机理,为可食... 作为次级代谢产物,食用花卉中多酚类化合物种类丰富,具有抗氧化、抗炎、预防癌症等生物活性,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简述食用花卉中多酚的种类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抗氧化影响因素及协同作用机理,为可食用花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花卉 多酚 抗氧化活性 协同效应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核桃仁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惠佳如 +2 位作者 吴细文 邓晓磊 孟蕾 《粮油食品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核桃仁中活性成分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筛选得到34种核桃仁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用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A... 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核桃仁中活性成分预防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筛选得到34种核桃仁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用Genecards、OMIM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ASCVD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提取核心靶点。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富集分析发现,核桃仁可调节PPAR信号通路、粘附连接、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中脂解的调节等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关键成分(槲皮素、杨梅素、鞣花酸、山萘酚)与核心靶标(AKT1、EGFR、SRC、CCND1、ERBB2)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核桃仁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与炎症反应参与发挥延缓ASCV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VD 核桃仁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蛋白质组分及味觉特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星 肖淑婷 +4 位作者 李宗军 查杰 任锐 王浩东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8-185,共8页
为研究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味觉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咀嚼前后食团样本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测定其味觉指标。结果表明,咀嚼前后SDS总可溶性蛋白质差异较小,水溶性蛋... 为研究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味觉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咀嚼前后食团样本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测定其味觉指标。结果表明,咀嚼前后SDS总可溶性蛋白质差异较小,水溶性蛋白随着食盐含量增高损失量增多,盐溶性蛋白在咀嚼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口腔加工过程也导致不同溶解性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蛋白条带发生一定变化。咀嚼前鲜味、丰富度、咸味是有效的味觉指标,而咀嚼后各味觉值接近于无味点。推测在口腔加工过程中,干腌肉制品风味变化与蛋白降解关系较小,干腌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产物主要与苦味回味、涩味、涩味回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肉 含盐量 蛋白质组分 电子舌技术 味觉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氧化应激基因构建肝细胞癌预后模型及潜在中药预测分析
4
作者 朱政清 +5 位作者 梁文萱 李霞 李云耀 周颖倩 刘碧源 孟蕾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231-2237,共7页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诊断延迟和不良预后的肿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氧化应激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并探索与该模型相关的中药成分。方法研究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诊断延迟和不良预后的肿瘤。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氧化应激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并探索与该模型相关的中药成分。方法研究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的数据集,鉴定与氧化应激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以及Lasso回归分析,构建一个用于预测HCC患者预后的模型。利用Coremine Medicine数据库预测模型基因潜在的相关中药成分,并进行归经和性味聚类以及分子对接分析。验证试验:采用MTT法检测预测中药马钱子和龙葵水提液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检测马钱子和龙葵水提液对细胞中SCL7A11蛋白水平的调控。结果在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中,EZH2和SLC7A11基因可用于构建预后模型。预测模型模型基因相关的中药主要归肝经、味苦和性寒。分子对接分析表明,龙葵中的5'-甲氧基松脂素和马钱子中的马钱子碱N-氧化物分别与SLC7A11的247号丙氨酸(Affinity=-11.0)和198号赖氨酸(Affinity=-10.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实验证实,马钱子和龙葵水提取物对Hep3B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并减少了Hep3B细胞中SLC7A11蛋白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氧化应激基因的个体化HCC预后模型,并预测了与模型基因相关的潜在中药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肝细胞癌 风险评估模型 数据挖掘 生物标志物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