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北魏元怿墓壁画 被引量:33
1
作者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元怿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2公里,洛孟公路东侧瀍河西岸(图一)。墓上有冢,高约15、直径30米,旧时俗称“青菜冢”,又讹传为司马懿坟。1948年该墓曾被盗,当时出土有一方墓志,志长95.5、宽100厘米,志文32行,满行32字,志载“
关键词 河西 侍中 墓志 北魏 洛阳 出土 壁画
原文传递
先秦两汉花椒的用途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智远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关键词 花椒 文化意义 两汉 先秦 用途 实用功能 开发利用 酿酒原料
下载PDF
浅释洛阳新获战国铜匜上的刻纹图案 被引量:8
3
作者 姚智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1998年,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发现一件民间收藏的战国铜匜,其内壁錾刻有一组复杂、精美图案。铜匜内壁为“祭祖图”和“射礼图”,匜底为“冥府图”,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祭祀图画。
关键词 铜匜 战国 祭祖 图案
原文传递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山西金墓画像雕砖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爱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7,共11页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征集到一批金代雕砖,雕砖内容有门吏、乐伎、孝子故事、花卉、动物、力士等。其中孝子故事砖上有包括孝行排行、孝子姓名等内容的榜题,还有两块花枝童子雕砖。根据文献记载,花枝童子图像应定名为化生图。
关键词 金代雕砖 花枝童子 化生
原文传递
洛阳关林庙宋墓人物持画杂剧雕砖考 被引量:7
5
作者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2,共3页
2009年在洛阳关林庙宋墓中发现三块杂剧雕砖,同样的雕砖早年曾有出土并引起学者的关注、讨论。本文仅对其中的人物持画雕砖略作探讨。根据新发现的关林庙雕砖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物持画雕砖表现的是仅在上寿宴会... 2009年在洛阳关林庙宋墓中发现三块杂剧雕砖,同样的雕砖早年曾有出土并引起学者的关注、讨论。本文仅对其中的人物持画雕砖略作探讨。根据新发现的关林庙雕砖材料,结合文献资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认为人物持画雕砖表现的是仅在上寿宴会上演出的一种杂剧——献香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持画雕砖 献香杂剧
原文传递
洛阳宋代墓葬壁画略论 被引量:4
6
作者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宋代之前 ,壁画的产生首先是宗教、巫术的原因 ,其次是制度原因。而在宋代 ,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 ,平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得到空前发展 ,富裕的阶层逐渐扩大 ,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开始变大。这些影响是全方位的 ,当然也波及丧葬礼俗制度。... 宋代之前 ,壁画的产生首先是宗教、巫术的原因 ,其次是制度原因。而在宋代 ,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 ,平民阶层的经济实力得到空前发展 ,富裕的阶层逐渐扩大 ,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开始变大。这些影响是全方位的 ,当然也波及丧葬礼俗制度。从艺术形式上讲 ,宋墓壁画的直接渊源是唐墓壁画。但由于社会的背景和使用者身份地位的巨大差异 ,两者在艺术风格的表现上很不一致。如果说唐墓壁画的艺术特征是粗犷与雄浑 ,那么宋墓壁画的特征就是精致与典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宋代 墓葬壁画
下载PDF
汉代两京地区部分出土铜量的功能
7
作者 《文物天地》 202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汉代两京地区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一种形状类似勺子的小铜器,考古报告对它的称呼有铜勺、铜量、铜匙、铜撮、药量等。通过考察小铜器在墓中的位置和与之相邻的器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这种小铜器应统称为小铜量。汉代用墨书写时需注水研墨,部... 汉代两京地区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一种形状类似勺子的小铜器,考古报告对它的称呼有铜勺、铜量、铜匙、铜撮、药量等。通过考察小铜器在墓中的位置和与之相邻的器物并结合相关文献,这种小铜器应统称为小铜量。汉代用墨书写时需注水研墨,部分小铜量被用作加水的器具,其功能相当于后世的“书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京地区 汉墓 小铜量 书滴
原文传递
汉代盐豉方合赏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丽霞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赏析 汉代 收藏家 长方体 陶器 洛阳 铭文
原文传递
洛阳出土北魏元熙元纂墓陶俑(上) 被引量:4
9
作者 沈辰 《洛阳考古》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它们制作精美,类型多样,用彩丰富,特别是几种式样新颖、独特的陶俑,在洛阳其他北魏墓中不曾见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两墓陶俑丰富了我们对北魏陶俑的认识,为全面了解北魏陶俑的组合制度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熙 元纂 洛阳 北魏陶俑 镇墓武士俑
原文传递
洛阳出土北魏元熙元纂墓陶俑(下)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辰 《洛阳考古》 2020年第1期70-77,共8页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它们制作精美,类型多样,用彩丰富,特别是几种式样新颖、独特的陶俑,在洛阳其他北魏墓中不曾见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两墓陶俑丰富了我们对北魏陶俑的认识,为全面了解北魏陶俑的组合制度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熙 元纂 洛阳 北魏陶俑 镇墓武士俑
原文传递
《周易》阴阳观与洛阳汉代画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效雷 张金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47,共7页
《周易》阴阳观包括阴阳交易观、阴阳分判观、尊阳抑阴观,它们在洛阳汉代画像中都有体现。汉画像中常出现伏羲、女娲的形象。或伏羲举日、女娲捧月;或伏羲捧月、女娲举日。伏羲举日、女娲捧月反映了《周易》阴阳分判观,而伏羲捧月、女... 《周易》阴阳观包括阴阳交易观、阴阳分判观、尊阳抑阴观,它们在洛阳汉代画像中都有体现。汉画像中常出现伏羲、女娲的形象。或伏羲举日、女娲捧月;或伏羲捧月、女娲举日。伏羲举日、女娲捧月反映了《周易》阴阳分判观,而伏羲捧月、女娲举日则反映了《周易》阴阳交易观。在汉画像材料中,常见马、虎形象。马与虎相处在一块砖上,马比虎画得更大。前人多从"马在当时频繁的战争中和生活中起的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其实,可以从《周易》"尊阳抑阴"观的角度来解读。汉代董仲舒思想流行,董仲舒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专设"阳尊阴卑"章详加论述。从"尊阳抑阴"观的角度解读马、虎汉画材料,也是符合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交易 阴阳分判 尊阳抑阴 墓葬壁画 空心砖画像
原文传递
洛阳偃师后杜楼村西汉画像石椁墓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会霞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4,共19页
1986年,在洛阳偃师发掘了5座石椁墓。椁室用条形石板和方形石柱砌成,平面呈长方形,顶为平顶;墓门和部分椁板上刻有人物、羽人御龙、龙、虎、马、犬、玉璧等画像。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可以断定石椁墓的年代为西汉晚期。
关键词 洛阳 偃师 石椁墓 画像石刻 西汉晚期
原文传递
河洛古代墓葬与壁画艺术的保护与研究——徐婵菲研究员访谈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昊昱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2期1-10,F0002,106,共12页
时间:2018年7月21日地点: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采访人:韦昊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研究生受访人:徐婵菲,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与展陈形式韦昊昱(以下简称韦):徐老师您好... 时间:2018年7月21日地点: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采访人:韦昊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研究生受访人:徐婵菲,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历史沿革与展陈形式韦昊昱(以下简称韦):徐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1988年,您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洛阳古墓博物馆建馆)之初,便入职工作,至今已有30年了。其间贵馆从“洛阳古墓博物馆”更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并增添了“河南古代壁画馆”这一新展馆。您作为博物馆发展变迁的见证人,可否对贵馆的馆史作一梳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葬 壁画艺术 研究员 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保护 博士研究生 古代壁画
下载PDF
伊川县出土的西汉画像空心砖
14
作者 杨立彬 +2 位作者 江敏 高虎(摄) 刘奇(摄) 《洛阳考古》 2022年第4期78-87,共10页
伊川县出土了数十块西汉画像空心砖,其中竖砖数量较多,有些砖的侧面有凸棱,形制特别,砖上画像以阳纹画像为主,画像精致、细腻。1号砖上文吏、武士戴的帻比较少见。根据考古资料可断定伊川画像空心砖的年代为西汉晚期,侧面有凸棱的砖是... 伊川县出土了数十块西汉画像空心砖,其中竖砖数量较多,有些砖的侧面有凸棱,形制特别,砖上画像以阳纹画像为主,画像精致、细腻。1号砖上文吏、武士戴的帻比较少见。根据考古资料可断定伊川画像空心砖的年代为西汉晚期,侧面有凸棱的砖是门框砖或门楣砖。伊川画像空心砖为研究洛阳地区西汉画像空心砖和汉代服饰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川 西汉 画像空心砖 人物画像
原文传递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馆藏精品简介
15
作者 高群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2期I0001-I0004,共4页
西汉卜千秋壁画墓发现于1976年,因墓中出土一牧上面刻有“卜千秋印”四字的铜质印章得名。墓葬主室用体量宏大的空心砖建成,墓顶的形状模仿地面上房屋屋顶的样式,为平脊斜坡顶。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86年~公元前49年之间。卜千秋墓中共有... 西汉卜千秋壁画墓发现于1976年,因墓中出土一牧上面刻有“卜千秋印”四字的铜质印章得名。墓葬主室用体量宏大的空心砖建成,墓顶的形状模仿地面上房屋屋顶的样式,为平脊斜坡顶。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86年~公元前49年之间。卜千秋墓中共有三幅壁画,在其中一幅长4.5米、宽0.32米的升仙壁画中绘出卜千秋夫妇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藏精品 古代艺术 洛阳 壁画墓 公元前 空心砖 墓葬 西汉
下载PDF
洛阳孟津平乐村C8M2249东汉墓
16
作者 李继鹏 +3 位作者 蔡梦珂(照相) 胡瑞(绘图) 高向楠(绘图)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3,135,共5页
2012年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310国道建设工程,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东北发掘一座小型墓葬(编号C8M2249),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枕和盘龙石砚盖非常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 2012年1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310国道建设工程,在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东北发掘一座小型墓葬(编号C8M2249),墓中出土的画像石枕和盘龙石砚盖非常少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出土器物判断墓葬的年代为东汉中晚期。石砚盖上的盘龙画像具有辟邪与招致钱财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东汉墓 画像石枕 盘龙石砚盖
原文传递
见微知著——洛阳西汉阴纹画像空心砖模印技术的痕迹研究
17
作者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65,109-110,共17页
洛阳西汉阴纹画像空心砖上的画像是用木质模具印制而成。本文通过观察存在于画像砖上的印模边框痕迹和画像上的重影、线条断开及错位等细节,对西汉洛阳地区阳纹印模的形制和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探讨,对长方形和三角形砖龙的画像上多... 洛阳西汉阴纹画像空心砖上的画像是用木质模具印制而成。本文通过观察存在于画像砖上的印模边框痕迹和画像上的重影、线条断开及错位等细节,对西汉洛阳地区阳纹印模的形制和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探讨,对长方形和三角形砖龙的画像上多处线条断开及错位现象进行比对,推断出两种砖上龙的图像分别是用同一副印模印制的。该印模由大小、形状不同的四块印模组成,印制龙画像时是按照龙首→龙身→龙尾的顺序分段模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西汉阴纹画像空心砖 问题画像 画像印模
原文传递
洛阳宋金时期墓葬雕砖概述
18
作者 朱世伟 《荣宝斋》 2017年第12期68-87,共20页
约十世纪未至十三世纪的宋金时期,河南、山西、河北等中原地区出现一种形制很特别的墓型。这种墓用小砖建造,一般由前部的墓门甬道和后部的墓室组成,墓室的平面除传统的方形、圆形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
关键词 宋金时期 墓葬 洛阳 中原地区 六角形 墓室 形制
原文传递
流传与解读: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
19
作者 沈辰 《美成在久》 2017年第3期42-59,共18页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 ario Museum,下文简称ROM)中国艺术与文化展厅内陈列着十八件画像空心砖[图一],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河南洛阳。此类出自洛阳的画像空心砖,在ROM还有很多。ROM为何会收藏众多体量巨大、运输不易的画像空...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 ario Museum,下文简称ROM)中国艺术与文化展厅内陈列着十八件画像空心砖[图一],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河南洛阳。此类出自洛阳的画像空心砖,在ROM还有很多。ROM为何会收藏众多体量巨大、运输不易的画像空心砖呢?它们又如何从中原地区远涉重洋来到加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空心砖 ROM 加拿大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画像砖 怀履光
原文传递
河南焦作金代邹(王复)墓复原及线刻“温酒图”诠释
20
作者 《河洛春秋》 2002年第4期56-58,共3页
1973年在河南焦作发掘的邹(王复)墓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极少的金代画像石墓,它对于研究金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和社会生活状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该墓发掘后即被拆迁,建筑构件先保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后几经辗转又先后调拨给河南省博... 1973年在河南焦作发掘的邹(王复)墓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为数极少的金代画像石墓,它对于研究金代的建筑、雕刻、服饰和社会生活状况都有重要的价值。该墓发掘后即被拆迁,建筑构件先保存于焦作市博物馆,后几经辗转又先后调拨给河南省博物馆和河南省石刻艺术馆,最后于1997年调拨给洛阳古墓博物馆,并于1999年复原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画像石墓 邹(王复)墓复 “温酒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