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弃疾“沉郁顿挫”词风生成机制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文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底蕴内涵。南归北望,“追忆”“梦回”,遥想青年时代北方沙场壮举,浮现“西北”“神州”“长安”镜像,内心涌动深沉绵长的家国情怀等要素,是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形成基础;缅怀追寻,感慨兴亡,架起其沉郁顿挫的情绪支点,辐射出咏史怀古,今昔对比时的悲凉沉郁情韵。稼轩投闲置散,旷逸闲适中,依然存有避世与愤世的矛盾。在由北到南,仕途起落,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辛弃疾的“接受观”“家国观”“古今观”“仕隐观”共同构成了他“沉郁顿挫”词风生成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沉郁顿挫 生成机制
下载PDF
开阖排宕,抑扬纵横——论杜甫排律的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文凡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141,共6页
杜甫排律在诗歌史上占据冠冕地位。诗人自觉精研声律规范,重视诗法,突出体现在作品篇章句法的布置锤炼,用韵炼句等方面。第一,作品章法层次铺陈排宕,起伏开阖,结构纵横,对“过脉”的处理巧妙自然,构架连贯,脉络清晰。第二,以古诗之法进... 杜甫排律在诗歌史上占据冠冕地位。诗人自觉精研声律规范,重视诗法,突出体现在作品篇章句法的布置锤炼,用韵炼句等方面。第一,作品章法层次铺陈排宕,起伏开阖,结构纵横,对“过脉”的处理巧妙自然,构架连贯,脉络清晰。第二,以古诗之法进行长篇律体创作,在兼顾律诗句法骈俪与整饬的基础上,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展开叙述,运古入律,以骈偶律句铺排事件,起结有致,转折自然。诗人充分利用排律诗体铺陈排比的艺术特质发挥叙事功能,营造画面感。兼顾古体疏宕与律体整密,篇章节奏变化回环,顺逆互照,严整有法。第三,注重律体作品的韵脚选择及句法锤炼,长篇排律往往一韵到底,履险如平,既能保持句式整齐,骈俪精工,又能使句法、对仗形式灵活多变。杜甫排律在初盛唐基础上开拓诗法,为后代创作导夫先路,立乎范式,示以津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排律 诗法 开阖排宕 运古入律
下载PDF
调和偕适:白居易诗歌的儒禅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文凡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221,240,共11页
佛教东传,与传统儒学交织碰撞,始终处于矛盾与调和之中。至中唐时期,士人群体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儒禅思想矛盾对立的倾向。白居易作为崇佛文人的典型,礼敬佛教诸宗,却同时执着于儒家的济世怀抱,致力讽喻,对佛教有违王化处激烈批判;追求禅... 佛教东传,与传统儒学交织碰撞,始终处于矛盾与调和之中。至中唐时期,士人群体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儒禅思想矛盾对立的倾向。白居易作为崇佛文人的典型,礼敬佛教诸宗,却同时执着于儒家的济世怀抱,致力讽喻,对佛教有违王化处激烈批判;追求禅境的超脱拔俗,又尽享世俗之乐,重生惧死,充满人生焦虑;遭遇贬谪,流露出厌倦官场的避世之志,亦不加掩饰地表达对官阶及富贵的倾心,明确提出仕隐两全的“中隐”概念。白居易诗歌的仕隐矛盾正是中唐吏隐互融、佛隐交涉现象的文化体现。其“中隐”观暗合了大乘佛法的超越精神,圆融巧妙地迎合了渴望功名又不甚得志之士大夫的自尊与怀抱。面对人生焦虑、生死困惑,儒禅二道在“知命”观念上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学儒问禅均系白氏解惑“在欲行禅”矛盾表现的方式。白居易儒禅相契,以实用主义态度调和儒禅矛盾,适应了社会和自我需求,呼应了中唐农禅(洪州宗)“平常心是道”的理念与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诗 儒禅观 “中隐”思想 洪州宗
原文传递
霍松林先生学术思想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文凡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2-37,共6页
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治学从教七十余载,著述等身。主编著述百余种,皆造诣鸿深,总领众流。在文艺理论、鉴赏批评、诗歌创作等领域,皆是开山伐树,导水为池之耆宿。其所撰诗词,才雄格俊,绪密思清,更兼善管毫翰墨,恣意挥洒,逸... 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治学从教七十余载,著述等身。主编著述百余种,皆造诣鸿深,总领众流。在文艺理论、鉴赏批评、诗歌创作等领域,皆是开山伐树,导水为池之耆宿。其所撰诗词,才雄格俊,绪密思清,更兼善管毫翰墨,恣意挥洒,逸然不群。霍老不辞耽溺一世痴心,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育诸弟子,渊源虽一,于古典文学诸领域则各漱其芳,皆卓然而有示范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松林 文艺理论 文学鉴赏 创作理念 教学理念
下载PDF
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综述
5
作者 沈文凡 《杜甫研究学刊》 2016年第4期97-101,共5页
杜甫文化接受与传播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于2016年10月15日,在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隆重召开。
关键词 全国学术研讨会 文化接受 四川省 杜甫 年会综述 学会 传播 第十八届年会
下载PDF
司空图隐逸文化的韩国接受
6
作者 沈文凡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515-533,共19页
司空图明哲保身、退隐山林的隐逸哲学思想体现出儒释道相融的人生智慧,是晚唐隐逸群体中的特殊存在。韩国文人将司空图与中国古代的高义隐者并誉为"忠烈"、"高贤",其不仕二朝、绝仕殉唐之举已成为韩国诗家精神追求... 司空图明哲保身、退隐山林的隐逸哲学思想体现出儒释道相融的人生智慧,是晚唐隐逸群体中的特殊存在。韩国文人将司空图与中国古代的高义隐者并誉为"忠烈"、"高贤",其不仕二朝、绝仕殉唐之举已成为韩国诗家精神追求的高标,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时有体现。司空图隐居地王官谷的山水文化内化,演变升华为韩国隐逸之士避世隐居的理想桃源,韩国汉诗文献中频频可见赞美与向往。唐代以来,园林别业逐渐兴起,亭园记文不断繁盛,而寄托着司空图审美意识与生命意识的《休休亭记》,从亭园命名、志意表达、亭记行文方式等不同层面深入影响了东亚韩国的文人雅士,被创造性地接受运用,创作出与中国传统隐逸哲学核心精神一脉相承的文学作品。司空图的隐逸文化融合其诗学审美理论,辐射进东亚日韩文人的文学创作、批评理论及文化观念中,形成了司空图隐逸文化东亚传播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隐逸文化 东亚韩国 创作接受
原文传递
杜甫韵文域外创作接受研究之文献学建构——沈文凡教授《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怀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丁酉岁初,恰逢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如火如茶开展进行时,沈文凡教授《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书成付梓(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兹书缉录韩国中世、近世、近代时期汉诗接受杜甫创作之原始稀见文献。是书广搜博徵,校阅... 丁酉岁初,恰逢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如火如茶开展进行时,沈文凡教授《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书成付梓(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兹书缉录韩国中世、近世、近代时期汉诗接受杜甫创作之原始稀见文献。是书广搜博徵,校阅缉考,凡录诗人五百余,诗作近四千,今成稿煌煌八十五万字,乃杜甫韵文韩国汉诗接受文献缉考与研究之巨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杜甫 汉诗 韩国 学术贡献 创作 吉林大学 出版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