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21
1
作者 王佳蕾 李进 +12 位作者 秦叔逵 程颖 张清媛 刘天舒 杨春康 叶正宝 郑磊贞 胡春宏 张沂平 陶敏 于志坚 庄志祥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 目的前瞻性比较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214例,随机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雷替曲塞3mg/m2静滴,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对照组: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第1~5天;氟尿嘧啶375mg/m2静滴,第1~5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第1天。两方案均3周为1周期。每3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能耐受,最多治疗6周期。结果全组203例可评价疗效,214例可评价毒副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9.1%(30/103)和17.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7.7%和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7)。试验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8.7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36,P=0.045)。试验组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48.2%vs.29.4%,P=0.005)和转氨酶升高(49.1%vs.35.3%,P=0.04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61.8%vs.40.2%,P=0.0002)。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案,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毒副反应可耐受且用药方便,不用亚叶酸钙增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邓晶 何江娟 +1 位作者 钟林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 3.0生活质量问卷中文版对112名罹患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化疗期间90.2%、82.1%、74.1%、69.6%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 3.0生活质量问卷中文版对112名罹患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化疗期间90.2%、82.1%、74.1%、69.6%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处于好和非常好的状态。而30.4%和32.1%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评分处于差和非常差的等级。就各项躯体症状而言,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疲乏和疼痛。60.7%的患者有中、重度的睡眠障碍和(或)食欲减退。辅助化疗组在整体健康状态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状态评分上,高于姑息化疗组(P=0.006,0.014,0.043,0.006);在症状评分、疲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方面,辅助化疗组优于姑息化疗组(P=0.033,0.04,0.001,0.014);<60岁和≥60岁年龄组在生活质量总体评分、功能评分和症状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癌症化疗期间患者的认知、情绪、角色、躯体功能大部分处于良好状态,其总体健康状况和社会功能受损,疲乏和疼痛是癌症患者的普遍症状。辅助化疗组在整体健康状态和主要功能症状方面皆优于姑息治疗组;<60岁组与≥60岁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疗法 生活质量 问卷
下载PDF
中国人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岩 建明 +9 位作者 沈琳 王金万 焦顺昌 张京生 宋三泰 李健 包悍英 杨林 李方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VT-11)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LV)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毒性与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UGT1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VT-11)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LV)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毒性与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UGT1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基因多态性,并与毒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O%(14/70);2~4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22.9%(16/70),其中3-4度迟发性腹泻率仅为5.7%(4/70)。UGT1A1*28的野生基因型TA6/6患者的2-4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15.7%,低于TA6/7和TA7/7基因型的患者(P=0.027)。健康人群和大肠癌患者UGT1A基因家族中各个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无差别。结论UGT1A1*28的野生基因型TA6/6在中国人中分布频率较高,这也是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较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原文传递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比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岩 刘云鹏 +20 位作者 周建英 李宝兰 伍钢 方健 李凯 刘晓睛 刘巍 卢铀 王孟昭 刘文超 梁后杰 张沂平 黄诚 王顺金 王雅杰 于世英 常建华 王哲海 胡志皇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76-5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仍是含铂两药方案,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晚期非鳞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拟评估国产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NS... 背景与目的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仍是含铂两药方案,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在晚期非鳞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拟评估国产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入组患者按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PC组)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C组)治疗,21天为一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主要包括1年生存率、客观缓解率、无3度或4度毒性生存期及其安全性。结果全国20家研究中心共纳入288例患者(各组144例),基于全分析集进行分析,PC组与GC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68天(5.6个月)和140天(4.7个月)(P=0.16);1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54.9%(P=0.47);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4.4%和14.2%(P=0.06);无3度/4度毒性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和8.1个月(P=0.23)。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PC组明显低于GC组(81.95%vs93.75%,P=0.003)。结论两种含铂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具有相似的疗效,但PC方案不良反应更轻,有望成为晚期非鳞NSCLC一线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培美曲塞 吉西他滨 顺铂 化学疗法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REACT) 被引量:33
5
作者 秦叔逵 邓艳红 +13 位作者 毕锋 刘天舒 刘云鹏 张苏展 建明 束永前 吴昌平 王新 钟海均 冯继锋 何裕隆 杨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73,共9页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 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 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 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 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 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患者 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 安全性/有效性
下载PDF
长春瑞宾(诺维本)单药治疗乳腺癌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天峰 刘淑俊 +6 位作者 张力建 宋恕平 祝浩强 唐桂棣 张沂平 崔树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评价长春瑞宾 (诺维本 )单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 2 0例 ,长春瑞宾 30mg/m2 第 1、5日静点 ,每 2 8天为一周期 ,每一患者 2周期。静注恩丹西酮 +地塞米松预防呕吐。结果 :OR6 4.8... 目的 :评价长春瑞宾 (诺维本 )单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 2 0例 ,长春瑞宾 30mg/m2 第 1、5日静点 ,每 2 8天为一周期 ,每一患者 2周期。静注恩丹西酮 +地塞米松预防呕吐。结果 :OR6 4.8% ,其中CR10 .5 %。初次化疗患者OR高达 91.7% ,CR达 16 .7% ;再次化疗患者仅有PR2 8.6 %。乳腺原发灶OR83.3% ,CR16 .7% ;转移灶OR6 3.3% ,CR9.1% ,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灶OR6 2 .5 % ,CR12 .5 %。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低下和呕吐最为常见 ,发生率分别为 89.7%和 5 1.3% ;其中Ⅲ度以上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低下的发生率分别达 2 8.3%和 2 3.1%。Ⅲ度以上便秘的发生率为 13.2 %。结论 :长春瑞宾单药治疗初发乳腺癌疗效较突出 ,耐受性亦较好 ,重度骨髓抑制和便秘需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春瑞宾 毒副反应 药物疗法
下载PDF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岩 葛飞娇 +6 位作者 林莉 郝光涛 沈琳 王金万 焦顺昌 建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961-96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结直肠癌患者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分布,评价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CPT-11为主的FOL-FIRI方案(CPT-11 180mg/m2)和IFL方案(CPT-11 125mg/m2)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检测患者的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化疗毒性、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92例患者,189例行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检测,野生型占37.6%,1个位点变异型占43.9%,2个位点突变异型占18.5%。183例可评价毒副反应,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26.6%(51/183);3~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5.1%(29/183)。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26.5%vs.9.0%,P=0.021)。UGT1A1*28野生型、杂合突变型、纯合突变型的2~4级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29.6%、37.5%和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UGT1A1*28纯合突变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3.3%,高于UGT1A1*28野生型的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是2~4级迟发性腹泻的影响因素。CPT-11剂量高者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OR=5.666,95%CI:2.088~15.377,P=0.001)和2~4级迟发性腹泻(OR=4.481,95%CI:1.568~12.807,P=0.005)发生率也显著升高。158例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30例、SD 91例、PD 34例,总有效率为20.9%。2个位点变异患者的有效率为33.3%,高于野生型的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时间在6周以下者疾病进展的风险显著增加(OR=6.106,95%CI:1.680~22.197,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治疗时间及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预后无关。结论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2个位点变异的患者应用CPT-11为主方案化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疗效较好,由不良反应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转移性结直肠癌 伊立替康
下载PDF
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4例和乳腺癌62例的疗效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佳蕾 洪小南 +7 位作者 印季良 杜敏琼 周彩存 熊建萍 陈颖波 许立功 侯惠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135 mg·m^(-2),d 1给予,每3 wk重复一次,共2个疗程。... 目的:比较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紫杉醇脂质体或紫杉醇135 mg·m^(-2),d 1给予,每3 wk重复一次,共2个疗程。非小细胞肺癌2组均联合顺铂75 mg·m^(-2),d 1给予,乳腺癌2组均联合表柔比星60 mg·m^(-2),d 1给予。结果:入组126例病人中,120例病人完成疗程,可评价疗效,非小细胞肺癌试验组有效率27%,对照组有效率17%。乳腺癌试验组有效率43%,对照组有效率37%,2组间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3例(5%)系因Ⅲ度过敏反应而退出,试验组无过敏反应。结论:紫杉醇脂质体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非小细胞肺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紫杉醇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董梅 冯奉仪 +13 位作者 张阳 谢广茹 王雅洁 刘基巍 宋三泰 周清华 任军 焦顺昌 李进 王秀问 陈强 王哲海 冯继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mm]的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 骨痛 骨吸收标记物
原文传递
背侧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8
10
作者 倪红联 +3 位作者 李旱雨 祝军峰 朱康祥 金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15例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患者通过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 - 72岁,平均41.5岁...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对15例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患者通过背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 - 72岁,平均41.5岁.骨折AO分型:B3型1例,C2型12例,C3型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X线片评估骨折复位,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 18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价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3例,良2例.良2例均是腕掌屈缺陷<30°伴偶尔疼痛.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通过良好的背侧显露,微型锁定钢板可有效完成复位和固定并支持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关节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不适合5-FU/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全国多中心Ⅳ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秦叔逵 杨柳青 +11 位作者 李进 刘云鹏 程颖 叶正宝 建明 白玉贤 梁军 黄建瑾 郑磊贞 于丁 王哲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开展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全国多... 目的开展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上市后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和评价雷替曲塞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者不适合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单臂、全国多中心的Ⅳ期临床研究设计。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21天为1个周期。治疗持续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目的是安全性评价,采用NCI CTC 3.0版标准。次要目的为有效性评价,客观疗效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疾病控制率(DCR)、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共入组215例患者,其中205例患者进入安全分析集(SS),204例患者进入全分析集(FAS)。在研究过程中,92例患者发生394例次的不良事件(AEs),其中1~2级占94.4%,3~4级仅占5.3%;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为5.8%。最常见的AEs是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恶心和疼痛。治疗过程中,监测肝酶水平发现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在第1周期雷替曲塞治疗后开始升高,在第2或第3周期时达到峰值,第4周期恢复至基线水平。与此同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水平未见明显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13.7%。最常见的消化道AEs包括恶心(8.3%)、腹泻(4.4%)和呕吐(3.9%)。心电图异常罕见。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二线、三线治疗的DCR分别为49.5%和37.3%,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和8.9个月。结论国产雷替曲塞(赛维健)单药治疗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者不适合5-FU/CF治疗的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良好,同时其疗效确切,且与5-FU不存在完全交叉耐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雷替曲塞 不良事件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下载PDF
以去甲长春花碱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菊芬 +4 位作者 钟海均 张沂平 范云 余新民 孙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观察以去甲长春花碱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去甲长春花碱(NVB) 、丝裂霉素(MMC)、顺氯氨铂(DDP) 组成的M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 例。结果:37 例可评价疗效和... 目的:观察以去甲长春花碱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去甲长春花碱(NVB) 、丝裂霉素(MMC)、顺氯氨铂(DDP) 组成的M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 例。结果:37 例可评价疗效和毒性。总有效率为486% 。结论:去甲长春花碱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联合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应用于草浆造纸清洁生产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江丽 +1 位作者 施汉昌 钱易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6-339,共4页
在错流流速5m.s-1、压力0.3MPa、温度20℃条件下,用0.2、0.5、0.8μm无机陶瓷膜对草浆造纸黑液进行了膜滤研究.考察了无机陶瓷膜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探索膜的清洗与膜分离技术用于草浆造纸废液循环回用的途径.
关键词 膜分离装置 无机膜 造纸黑液 膜清洗
下载PDF
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天峰 刘淑俊 +8 位作者 张力建 宋恕平 祝浩强 唐桂棣 张沂平 崔树德 张京泰 光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评价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 5 9例 ,应用长春瑞滨 2 5mg/m2 d1、d5静滴 ,表阿霉素 70mg/m2 d1静注 ,每 2 8d为 1周期 ,每个患者 2周期。静注恩丹西酮±地... 目的 :评价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乳腺癌患者 5 9例 ,应用长春瑞滨 2 5mg/m2 d1、d5静滴 ,表阿霉素 70mg/m2 d1静注 ,每 2 8d为 1周期 ,每个患者 2周期。静注恩丹西酮±地塞米松预防呕吐。结果 :全组总缓解率 (OR) 6 9 5 % ,其中完全缓解率 (CR) 8 5 %。初次化疗患者OR 76 7% ,CR 13 3% ;再次化疗患者OR 6 2 1% ,CR 3 5 %。乳腺原发灶OR 77 4% ,CR 16 1% ;转移灶OR6 1 3% ,CR 6 5 % ,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灶OR 6 8 0 % ,CR 8 0 % ;肝、肺转移灶各部分缓解 (PR) 5 0 0 %。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低下和呕吐最为常见 ,其发生率分别为 95 8%和 87 3 %。其中Ⅲ°和Ⅳ°白细胞低下发生率分别高达37 3%和 17 0 % ,Ⅲ°和Ⅳ°中性粒细胞低下的发生率分为 18 6 %和 19 5 % ,32例患者需治疗性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Ⅲ°血小板低下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和 2 5 %。Ⅲ°脱发的发生率为 14 4% ,Ⅳ°便秘的发生率为0 8%。结论 :长春瑞滨联合表阿霉素化疗对初治与复发乳腺癌均有较高疗效 ,但其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春瑞滨 联合用药 表阿霉素
下载PDF
中国易瑞沙扩大用药项目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龙芸 钟巍 +15 位作者 廖美琳 陈黎 韩宝惠 管忠震 于世英 刘叙仪 吴一龙 蒋国梁 建明 陈嘉 陶敏 罗荣城 李为民 赵肖 王孟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2-339,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中国易瑞沙(吉非替尼、ZD1839)扩大用药(EAP)项目开始于2001年,旨在为标准治疗失败后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本研究主要评估仍在EAP组长期生存者的... 背景与目的中国易瑞沙(吉非替尼、ZD1839)扩大用药(EAP)项目开始于2001年,旨在为标准治疗失败后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提供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本研究主要评估仍在EAP组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肿瘤控制情况、服药安全性、临床特点及基因测定。次要目标为探讨长期生存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这是一项描述性观察研究,数据收集依据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于仍在EAP组中的患者,数据将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于已从EAP组中退出的长期生存者和快速进展者,数据以回顾性方式收集。结果在EAP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934例,其中59例为服用吉非替尼>3年的长期生存者,包括25例仍在EAP组,34例已退出EAP组,875例为快速进展者。59例长期生存者来自中国的15个临床中心。仍在EAP组的长期生存者,中位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FACT-L)、试验结果系数(trial outcome index,TOI)和肺癌量表(lung cancer subscale,LCS)分值分别为64.5、37和12.5,91.6%患者的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为0分-1分,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和中位有效持续时间分别为37.5%、87.5%和68个月。在59例长期生存者中,没有发现严重或新的不良反应;其中<65岁者68.5%,腺癌81.4%,女性55.9%,从不吸烟者71%。与快速进展者比较,长期生存者中女性比例稍高(P=0.02)。本研究收集了3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其中1例EGFR突变阳性;2例Ki-67蛋白表达阳性,这2例患者生存期都超过73个月。同时收集了22例血浆标本,1例EGFR突变阳性。结论部分晚期NSCLC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可获3年以上长期生存,并为长期生存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满意的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吉非替尼 中国易瑞沙扩大用药 长期生存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及相关预测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慧龙 张小田 +9 位作者 建明 沈琳 宋三泰 王金万 梁军 白玉贤 王杰军 凌焱 李玉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疗效相关生物标志进行研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予以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具体用法:西妥昔单抗起始剂量400mg/m2,静滴,第1天,随后每周250mg... 目的:对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疗效相关生物标志进行研究。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2例晚期胃癌患者予以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具体用法:西妥昔单抗起始剂量400mg/m2,静滴,第1天,随后每周250mg/m2;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卡培他滨2 000mg/(m2.d),分早、晚口服,第1~14天,21天为1个周期。采用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同时对EGFR基因拷贝数与表达、血清TGF-α与EGF表达、K-ras突变等生物标志进行检测分析,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47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为53.2%,疾病控制率85.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23个月。出现0~1级与2~3级皮疹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0.0%和76.5%(P=0.016),其TTP分别为3.6个月和6.5个月(P=0.006)。4例EGFR基因扩增者中3例PR,1例SD。PR+CR组患者血清TGF-α明显高于SD+PD组(36.6ng/Lvs.26.0 ng/L,P=0.048),TGF-α高表达患者TTP较低表达长(6.1个月vs.2.7个月,P=0.044)。EGF高表达患者TTP较低表达长(5.9个月vs.2.9个月,P=0.050)。EGFR高表达与重度皮疹相关(P=0.001)。检测49例患者均未发现K-ras突变。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顺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耐受性良好;EGFR基因拷贝数、血清EGF及TGF-α可能是预测本方案治疗获益的生物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西妥昔单抗 生物标志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胃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瑾 高源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147-1152,共6页
胃癌是东亚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6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多数患者需要内科药物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特有靶点的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胃癌异质性强等原因,有关胃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以一概全”的... 胃癌是东亚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6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多数患者需要内科药物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特有靶点的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胃癌异质性强等原因,有关胃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成功的少、失败的多。“以一概全”的传统治疗方法显然不能满足个体化精准治疗的要求,基于合适的分子标志选择患者人群可能是研究成功的关键。全文就胃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和未来的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RRM1和BRCA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临润 张国兵 +5 位作者 陈建 李菌 李敏伟 汪洋 申屠建中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外周血中表达及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关系。方法通...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外周血中表达及与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4例NSCLC肺癌患者外周血中RRM1和BRCA1 mRNA表达水平,并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吉西他滨联合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及χ2检验,总体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法分析。结果在外周血中RRM1和BRCA1 mRNA表达水平之间无线性相关(P=0.19);RRM1和BRCA1在不同的临床分期(ⅢB和Ⅳ)和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腺癌)中表达均无差异;在肿瘤化疗反应中,RRM1低表达组有效率(52.9%)高于高表达组(5.9%),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7)。而BRCA1的表达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259);RRM1低表达组的生存期(15.5月)明显长于高表达组(11.8月)(P=0.045),而BRCA1的表达水平对生存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中,RRM1的低表达对化疗反应的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有助于选择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的一线方案的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 吉西他滨 RRM1 BRCA1
原文传递
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阿霉素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蔡菊芬 孙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5一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ADM)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42例胃癌患者接受HCPT10mg静滴,第1~5天;5-FU750mg,静滴第1~3天;ADM50mg静滴第1天的联合化疗。每3周为一疗程。结果可评...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5一氟尿嘧啶(5-FU)和阿霉素(ADM)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42例胃癌患者接受HCPT10mg静滴,第1~5天;5-FU750mg,静滴第1~3天;ADM50mg静滴第1天的联合化疗。每3周为一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患者24例,总缓解率41.7%(10/24),完全缓解率(CR)8.3%(3/24),部分缓解率(PR)33.3%(8/24)。可评价毒性患者42例,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8%(3~4度仅4.7%),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分别为19%和28.5%。脱发为100%。其他毒副反应少见。结论以HCPT为主组成的FAHCPT方案治疗胃癌有一定疗效,且毒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羟基喜树碱 药物疗法 5-氟尿嘧啶 阿霉素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秋一 牟海波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55-359,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含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原发耐药,而对TKI治疗敏感的患者最终无法避免继发耐药导致肿瘤进展,其主要分子机制是T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含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原发耐药,而对TKI治疗敏感的患者最终无法避免继发耐药导致肿瘤进展,其主要分子机制是T790M突变和MET扩增。研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及联合应用药物克服耐药是目前临床科研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药物疗法 抗药性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