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国际经验研究:基于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视角
1
作者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际教育枢纽因能够统筹发展学生枢纽、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而被广泛接受。从国际教育枢纽理论出发,以卡塔尔、新加坡以及日本为案例,探索三者在建设国际教育枢纽过程中“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从目标上,尽管从学生枢纽到高技能人才枢纽,再到知识和创新枢纽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高技能人才枢纽以及知识和创新枢纽往往以学生枢纽为基础;在战略上,三种枢纽往往需要不同的总体规划、实施项目以及支持政策;在政策部门上,三种枢纽建设既需要总体负责机构,又需要不同部门的协作;在参与者方面,本土和国外的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往往会产生附加价值。借鉴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经验,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应该:将一体化推进的横向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的纵向目标相结合;采用总体规划、项目设计、支持政策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交叉立体的组织领导结构;培育境内外的互联、互动以及合作的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 国际教育枢纽 学生枢纽 高技能人才枢纽 知识和创新枢纽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2,共11页
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搭建跨境高等教育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促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重要举措。规模和影响范围、参与者以及实现路径是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素。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背景,我国应... 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搭建跨境高等教育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及促进知识生产和创新的重要举措。规模和影响范围、参与者以及实现路径是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三个核心要素。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背景,我国应综合考虑国际教育枢纽的划定范围和辐射范围,参与者范围的广泛性、开放性和连接性,运用好功能方法、组织方法和政治方法。具体来说,我国应该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高等教育高地以及雄安新区和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两个增长点为重点,打造面向东亚、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教育枢纽;以跨境高等教育为抓手,以融合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为手段,汇聚本土和国际参与者;以国际学生枢纽为基础,实现高技能人才枢纽及知识和创新枢纽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国际教育枢纽 高等教育区域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学生枢纽 高技能人才枢纽 知识和创新枢纽
下载PDF
在地国际化何以重新建立“流动性”?——基于知识的流动和微证书项目的实施 被引量:1
3
作者 饶从满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2,共9页
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和逆全球化现象给长期以来以学生流动为特征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国际化成为补充传统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然而,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国际化人才培养功能和“去流动性”的在地国... 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反全球化运动和逆全球化现象给长期以来以学生流动为特征的教育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国际化成为补充传统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新理念和模式。然而,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国际化人才培养功能和“去流动性”的在地国际化无法摆脱高等教育国际化目的国家化的工具理性的危机。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流动模式。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学术承认以及质量保障,会导致在地国际化无法纳入民族国家和国际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之中,从而影响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因此,在地国际化需要新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在知识视角下,在地国际化本质上是知识生产和传播中心的建设,建立分散性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国际化新模式有助于在地国际化实现新的流动方式;将在地国际化与微证书项目相结合有助于建立学术承认和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在地国际化的后续“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 微证书 质量保障 学术承认
下载PDF
跨境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4
作者 饶从满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1,共8页
在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教育输出国高等院校较为成熟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到跨境高等教育项目之中被认为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将"外生"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教育输入国一直以来都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 在跨境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将教育输出国高等院校较为成熟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到跨境高等教育项目之中被认为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何将"外生"的制度成功地移植到教育输入国一直以来都是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难题。综合运用制度移植理论、组织战略跨国传播模型以及全球融合和本土适应策略理论可知,跨境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制度移植的影响因素存在于教育输出国和教育输入国之间宏观社会环境、中观组织环境和微观个人环境之中,其中社会环境中的制度距离和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组织环境中的质量文化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程度以及个体环境中的关系质量和移植能力会对质量保障制度移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制度移植 影响因素 全球融合和本土适应
下载PDF
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中美跨境高等教育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饶从满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6,共8页
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与教育输出国和教育输入国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构的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理清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策略对于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双重制度... 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面临与教育输出国和教育输入国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构的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理清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策略对于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双重制度嵌入性理论,运用文档分析和访谈法,对中国N大学和美国R大学共同设立的W学院进行了研究,发现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质量保障主体建设方面存在学术性与行政性之间的张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结果导向与投入导向之间的张力;质量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存在基于学生学习结果评估和基于“依法办学”的质量评价机制之间的张力。W学院采用了时序型双元、结构型双元以及情境型双元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有效地应对了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对于跨境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双重制度嵌入性压力 双元策略
下载PDF
美国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R大学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饶从满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71,共10页
伴随跨境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资质、学生录取标准以及学术标准低的问题逐渐凸显,质量保障被提上议事日程。以文档分析为主、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从内外两个维度对美国R大学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个案解剖。研究发现:... 伴随跨境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资质、学生录取标准以及学术标准低的问题逐渐凸显,质量保障被提上议事日程。以文档分析为主、访谈为辅的研究方法,从内外两个维度对美国R大学的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个案解剖。研究发现:从外部来看,质量同等性的目标定位和输出国高校承担质量保障完全责任的要求避免了质量监管真空的出现,捆绑认证与分类管理制度确立了质量保障的基本机制;从内部来看,质量标准体系的统一性是质量保障的基础,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实质性输出是质量保障的重要支撑。借鉴美国经验并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境外办学应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境外办学的目标定位和责任范围;以质量同等性为理念,加快我国境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优化相关配套制度,为教育资源的全方位实质性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高等教育 质量保障主体 质量标准体系 质量评价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