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术式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杰 +2 位作者 赵鑫 昌亮亮 唐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及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2 cm肾结石的90例患者(每组30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经皮肾镜组手术时间为(54.1±22.7)min,输尿管软镜组为(53.9±27.0)min,短于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的(81.0±28.2)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2±2.1)mL,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5.7±4.5)mL,少于经皮肾镜组的(16.1±17.2)mL,有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2±0.5)d,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1.5±1.7)d,短于经皮肾镜组的(6.4±5.2)d,有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住院费用为(2.3±0.4)万元,少于输尿管软镜组的(2.7±0.4)万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为(2.6±0.7)万元,与其余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尿管软镜组发热发生率为33.3%,高于经皮肾镜组的1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3.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盏撕裂出血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肾盂肾盏黏膜损伤发生率为3.3%,低于经皮肾镜组的26.7%和输尿管软镜组的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肾周血肿发生率为3.3%,输尿管软镜组为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镜组为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皮肾镜组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73.3%,输尿管软镜组为20.0%,智能控压吸引系统联合输尿管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 输尿管软镜 智能控压 吸引系统 肾结石
下载PDF
预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风险:新的预测列线图的开发和评估
2
作者 许巧 张高杰 +3 位作者 王林峰 黄勇 袁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0-754,共5页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线性模型,用于预测影响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因素及概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 目的:开发并验证一种线性模型,用于预测影响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s)术后出现低血压的因素及概率。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膜后肿瘤切除并经过病理学诊断为PPGLs的315例患者,记录每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础疾病、疾病特征、α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24 h尿香草扁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术中资料及术后资料,将血压低于术前30%或者术后需要升压药维持的患者纳入低血压组。而后采用LASSO回归对数据进行特征缩减和筛选,然后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有用性来评估该预测模型的表现。结果:预测模型中包含的预测因子包括24 h尿香草扁杏仁酸、α肾上腺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失血量。该模型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C指数为0.882(95%CI=0.872~0.886),并且具有良好的校准性,ROC值为0.88。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具有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PPGLs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预测,为患者围手术期治疗和术后恢复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低血压 列线图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术期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刘佳渝 +3 位作者 王林峰 蒋立 唐伟 张高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71-977,共7页
目的:探寻不同年龄段之间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术期临床特征,为临床嗜铬细胞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至2022年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13例嗜铬细胞瘤... 目的:探寻不同年龄段之间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术期临床特征,为临床嗜铬细胞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至2022年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1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围术期资料,根据年龄差异分成青年、中年、老年3组。并对3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围术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灶大小、术中出血量、体质指数、术前合并症、入院症状、术中血压波动及病理特征的分布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老年患者病灶直径最大,术后活检病理特征为NSE阳性的比例最高,且术后更易出现营养相关性并发症;青年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Ki-67)阳性率最高,在入院时伴发嗜铬细胞瘤相关症状的比例最高,且易发生高血压危象和术中出血;中年组更易出现术中血压波动,但总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结论:不同年龄段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入院症状、术中血压波动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年龄 临床病理特点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