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爾雅·釋天》歲名疏證——兼論上古紀年方式三種
- 1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中国经学》
2022年第2期203-220,共18页
-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國家起源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批准號:12&ZD133)
“中國道統思想研究”(批准號:17ZDA010)階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爾雅·釋天》關於上古歲名的記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基本上是真實可信的。《爾雅·釋天》所云“唐虞曰載”,“載”字上古音與“茲”相同(之部、精母),意謂草木“一歲一枯榮”。“載”和“年”一樣,都是物候曆的反映。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爾雅·釋天》關於上古四代(虞、夏、商、周)歲名的記載,反映的是上古中國的三類曆法(物候曆、觀象授時、推步曆法),對應的是三種紀年方式(物候紀年、天象紀年、大事紀年),呈現的是“三才”(地、天、人)之道。結合中外歷史、民族知識考察,許多民族與國家都經歷過這三種紀年方式。
-
关键词
《爾雅•釋天》
歲名
物候紀年
天象紀年
大事紀年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葉嘉别傳”:蘇軾與茶文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四川大學古籍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文化》
2019年第2期90-96,共7页
-
基金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巴蜀全書》”(批準號:10@ZH005)
-
文摘
蘇軾是中國文化史上風華絕代的曠世奇才,是中國歷史上百科全書式的多才多藝的絕代天才.其實,蘇軾也是一代茶道專家、品茗高手、茶學高人,與茶文化結下了種種因緣.從茶壺、茶葉、茶水、茶詩、茶文、鬥茶、茶品與人品等角度審視、梳理,可以補充林語堂《蘇東坡傳》的一個缺失:“千古一人”蘇東坡確實是茶道高手、品茗高人.
-
关键词
蘇軾
茶壺
茶葉
茶水
鬥茶
詩文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
- 3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宋代文化研究》
2011年第1期182-198,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批准号:10@ZH005)成果之一
-
文摘
引子:历史长河中的苏氏蜀学博考载籍,'蜀学'一名而含三义:学人、学校、学术。毋庸置疑,'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更是巴蜀文化的灵魂。统观蜀学,峰回路转,在绵绵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三次大高潮,每次都对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关键词
思想
学术
发展
风骨
文化
统观
蜀学
历史长河
三义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宋育仁与近代蜀学
- 4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蜀学》
2010年第1期23-32,共10页
-
文摘
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又字芸岩,号道复,别署问琴阁主,四川富顺县人。近代学者、思想家,四川维新派核心人物。1875年就读于尊经书院,1882年中举人。188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88年散馆,1889年授检讨。1894年,出任英、法、意、比四国参赞。1895年解职回国,参加'强学会'(为都讲),主讲'中国自强之学'。
-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黔南謫居十首》與黄庭堅謫黔心態
- 5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復旦大學中文系
-
出处
《新宋学》
2016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
文摘
緒論《黔南謫居十首》是黄庭堅一組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十首短詩截取自白居易的八首長詩,起先應當作爲書法作品創作和保存。編集時則被當成佐證“詩法”的再創作而收入内集,任淵在作注時就産生了自相矛盾的解釋,而《道山清話》則記録了黄庭堅本人對於這組作品的定位。在當代,錢鍾書先生在《宋詩紀事補正》中認爲這屬於江西後學出於盲信的誤收,張福清則在論證這組作品非集句又非摘句之後。
-
关键词
黔南
創作
詩法
集句
作品
江西
摘句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詩僧可朋:其人及其詩
- 6
-
-
作者
彭華
-
机构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
出处
《蜀学》
2017年第1期19-23,共5页
-
文摘
唐五代僧人,能詩者不少,但著作流傳於世者不多,而寒山、皎然、齊己、貫休、可朋名揚海内外,堪稱一代大詩人。其中,有一位詩僧爲四川丹棱人,此人即吾鄉先賢可朋。關於可朋的生平事迹,我們知之不多。在《唐詩紀事》卷七四、《五代詩話》卷八、《十國春秋》卷五七、《堯山堂外紀》卷四○、《眉州屬志》卷一一等書中,有關於可朋的簡短記載。
-
关键词
竹林寺
中秋月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南宋詩歌的源流
- 7
-
-
作者
傅君勱(美)
彭華(译)
夏麗麗(校)
-
机构
美國加州大學厄灣分校東亞語言與文學系
復旦大學中文系
-
出处
《新宋学》
2016年第1期149-165,共17页
-
文摘
緒論——“風行水上渙”嘉祐四年(1059)十月,蘇軾和弟弟蘇轍(1039—1112)爲母親守孝完畢,在父親的陪伴下,從家鄉四川返回宋都開封。他們先順長江而下,然後轉由陸路抵達開封。在母親去世之前,這對兄弟已經在嘉祐二年(1057)的進士科考試中聲名鵲起,並且被認爲前途無量。如今他們終於又躊躇滿志地回到了京師。回京行程輕鬆閑暇,他們以詩篇記録沿途的景致,並且親自編爲兩個集子,以反映兩段行程。
-
关键词
陸路
無量
進士
母親
家鄉
行程
詩歌
陪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論郭沫若的三本早期詩集
- 8
-
-
作者
彭建華
-
机构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
出处
《蜀学》
201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
文摘
<正>《女神》上海泰東書局,1921年,238頁。本文的研究未能采用詩集《女神》的最初版本。比較往後的一些版本,可發現它們都對原初版本作出了某些修改。由於缺乏原初版本,研究建立某個可信賴的版本是一個問題。本文的研究采用了《郭沫若全集·文學编》第一卷~③所收録的版本。理由是該版本包含了對比原初版本的評論性注釋。這是郭沫若的第一個詩集,它在歷史的角度上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它出版於1921年,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論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及郭沬若的翻譯
- 9
-
-
作者
彭建華
-
机构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
-
出处
《蜀学》
2017年第1期153-170,共18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郭沫若研究)課题重點專案“郭沫若的德語文學的翻譯研究”(GY2013A05)
-
文摘
歌德《浮士德悲劇》第二部(Faust,der Trag(o|¨)die zweiter Teil)是一個拉丁式的五幕詩體悲劇,它較好地平衡了古典與浪漫的美學觀念,主要表現了浮士德個人同外界的關係,將浮士德納入積極的人生。1826年7月歌德在信中寫道:'在地點不變的情況下,描寫了三千年間發生的事情。嚴守了情節一致和地點一致兩條,而在時間跨度上,全憑幻想。
-
关键词
《浮士德》
浮士德博士
-
分类号
I516.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