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Ⅰ-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世桦 杨承栋 +5 位作者 董玉红 李贻铨 徐清彦 自主 陈新初 李华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对首个轮伐期内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速生期叶片养分年平均适宜范围值:N(2.98%3.37%)>Ca(2.26%2.95%)>K(0.65%0.73%)>Mg(0.35%0.46%)>P(0.11%0.13)%),属喜N、Ga树种。(2)速生期叶片养分的年、月变异... 对首个轮伐期内I-69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速生期叶片养分年平均适宜范围值:N(2.98%3.37%)>Ca(2.26%2.95%)>K(0.65%0.73%)>Mg(0.35%0.46%)>P(0.11%0.13)%),属喜N、Ga树种。(2)速生期叶片养分的年、月变异极显著,林木生长规律一致,叶片对养分吸收、积累、分配与转移的动态变化反映了体内养分循环的特性。林木生物量分配顺序各年都相同:干>枝>侧根>主根>干皮>主根皮,叶随林龄增加递减;养分分配速生期为:侧根>枝>干>干皮>主根>主根皮,后期枝、干大于侧根,叶随林龄增加递减,但养分分配比叶高于干。生物养分量的积累与分配与林木生长一致。(3)该森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速率:生长前期为0.47,后期为0.28;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前期生产1t干物质需要的主要养分量分别为:N:7.6 kg,Ca:4.97 kg,K:1.89 kg,Mg:0.84 kg,P;0.26 kg,后期则为N:4.3 kg,Ca:6.34 kg,K:1.39 kg,Mg:1.14 kg,P:0.18 kg。人工林采伐后年平均移出养分量占土壤相应年平均速效养分量为:N:36.80%,P:52.8%,K:19.73%。支出较大。但是土壤养分供给水准较高,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以林木和土壤为主导的养分循环仍处于动态平衡的良性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69杨 生长规律 生物养分量 动态平衡 养分循环
下载PDF
南方型杨树害虫及其防治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自主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2-44,共3页
湖南地区现在共发现杨树害虫6个目,36个科,137种。其中叶部害虫115种,蛀杆害虫22种(含根部害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有10余种、这些害虫,危害日趋严重,不仅对杨树生长量与材质有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死亡,已成为... 湖南地区现在共发现杨树害虫6个目,36个科,137种。其中叶部害虫115种,蛀杆害虫22种(含根部害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有10余种、这些害虫,危害日趋严重,不仅对杨树生长量与材质有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死亡,已成为发展杨树的最大障碍。本文介绍了主要害虫云斑天牛、桑天牛、扁蝠蛾、杨小舟蛾、分目扇舟蛾、杨扇舟蛾、兰目天蛾、杨黄卷叶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害虫 防治 湖南
下载PDF
Ⅰ-69杨人工林生长规律与营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世桦 徐清彦 +3 位作者 李贻铨 自主 李维义 陈新初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3,共6页
1982年以来在湖南省汉寿进行了Ⅰ-69杨人工林生长规律与营养特性的定位研究。前三年(1982~1984年)结果表明,当地的气候、土壤生态因子适于Ⅰ-69杨生长,胸径生长年、月变异极显著。第一年生长慢,8月为高峰期;第三年较第二年次之,6月为... 1982年以来在湖南省汉寿进行了Ⅰ-69杨人工林生长规律与营养特性的定位研究。前三年(1982~1984年)结果表明,当地的气候、土壤生态因子适于Ⅰ-69杨生长,胸径生长年、月变异极显著。第一年生长慢,8月为高峰期;第三年较第二年次之,6月为高峰期。三年胸径年平均增长4.78 cm。主要营养元素(除Mg外)的月变异极显著,与胸径生长规律一致。年变化无显著差异,年平均含量较高,N为3.25%~3.31%,P_2O_5为0.58%~0.59%,K_2O为1.59%~1.61%,CaO为3.17%~3.28%,MgO为0.54%~0.70%,反映了Ⅰ-69杨生长与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以及土壤养分的供给,处于动态平衡的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69杨 生长规律 营养特性 速生丰产林 人工林
下载PDF
双牌县杉木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自主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7,共5页
作者1982年以前在双牌县工作,时间长达24年。其中在五星岭林场工作18年,参与营造杉、松等林13万余亩;在县采育场工作6年,参与营造杉、松等林5万余亩(保存3万余亩)。对于这两个场的立地条件与杉木生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基本了如指掌。此外... 作者1982年以前在双牌县工作,时间长达24年。其中在五星岭林场工作18年,参与营造杉、松等林13万余亩;在县采育场工作6年,参与营造杉、松等林5万余亩(保存3万余亩)。对于这两个场的立地条件与杉木生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基本了如指掌。此外,还曾深入全县林区作过多次调查。因此文中数据除小部分系引用外,大部分是作者长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并经反复核对的第一手资料,真实性、可靠性大。本文当时只初步整理,后因工作调动搁置,此次才修改定稿。现在双牌县行政区划、森林消长等情况已有变化,由于路远无暇,未能补充近期材料,这是一个缺憾。但以其内容仍不失现实性和客观性,且有供鉴价值,故仍将一得之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生长 立地条件 双牌县 杉木林 杉木人工林 工作调动 西北坡 年生长量 坡位 森林蓄积量
下载PDF
关于洞庭湖区杨树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自主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1-44,共4页
洞庭湖区系由冲积平原、滨湖阶地、环湖低丘组合而成,地势平坦,田土集中,地域辽阔,水陆交错,素为鱼米之乡。1977年汉寿县林科所引入黑杨派3个无性系Ⅰ—63杨、Ⅰ—69杨、Ⅰ—72杨,由于其惊人速生特性引人注目,目前已广泛用于营造片林、... 洞庭湖区系由冲积平原、滨湖阶地、环湖低丘组合而成,地势平坦,田土集中,地域辽阔,水陆交错,素为鱼米之乡。1977年汉寿县林科所引入黑杨派3个无性系Ⅰ—63杨、Ⅰ—69杨、Ⅰ—72杨,由于其惊人速生特性引人注目,目前已广泛用于营造片林、村庄林、行道林、防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属 杨树 洞庭湖 区域 发展
下载PDF
云斑天牛生活史观察和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自主 胡章桃 +3 位作者 张了公 田颜生 依华 梅运跃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34,共4页
汉寿县林科所自1933年以来,对云斑天牛生活史及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观察,对抗性品系进行了探索。对防治技术和药剂进行了试验筛选,经有关专家查定,效果与材料相符,比较全面系统,有新的发现和见解。协作培育的中汉22无性系,在抗性上明显... 汉寿县林科所自1933年以来,对云斑天牛生活史及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观察,对抗性品系进行了探索。对防治技术和药剂进行了试验筛选,经有关专家查定,效果与材料相符,比较全面系统,有新的发现和见解。协作培育的中汉22无性系,在抗性上明显高于其它无性系。选择配制的特效药剂和22226杀虫剂,在使用方便、安全和成本方面,优于磷化锌毒签。取得了防治杨树蛀干害虫的又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生活史 蛀干害虫 磷化锌 无性系 林科所 试验研究 羽化孔 抗性品种 风折
下载PDF
杨树优良无性系区域栽培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彦 朱湘渝 +5 位作者 黄东森 王瑞玲 向玉英 自主 李维义 黄经举 《广东林业科技》 1993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美洲黑杨后代I-69和I-63号作杂交组合,从杂种中选育出87个优良无性系在江汉平原进行适应性试验,并在4个不同气候和4种不同立地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中汉17号表现最优,在中心区试验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I-72号大55.2%... 采用美洲黑杨后代I-69和I-63号作杂交组合,从杂种中选育出87个优良无性系在江汉平原进行适应性试验,并在4个不同气候和4种不同立地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中汉17号表现最优,在中心区试验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I-72号大55.2%,比亲本大57%以上;在区域栽培试验中,单株材积比亲本大14%~45%,比对照种大17%~29%,表现出其速生的特性.适宜在河南、安徽南部以南,广东中部、广西北部以北广大平原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栽培
下载PDF
美洲黑杨4个杂交新无性系的选育试验研究报告
8
作者 自主 李维义 +4 位作者 黄经举 朱湘瑜 胡长玲 李凡阶 毛亚明 《湖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9,共5页
杨树作为栽培树种,在我国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但这些杨树多系北方型品种,分布于纬度较高的地区,在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平原,北方型品种则不宜安家落户,故有“南桉北杨”之说。1977年湖南省汉寿县林科所开始黑杨派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从中筛... 杨树作为栽培树种,在我国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但这些杨树多系北方型品种,分布于纬度较高的地区,在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平原,北方型品种则不宜安家落户,故有“南桉北杨”之说。1977年湖南省汉寿县林科所开始黑杨派无性系引种栽培试验,从中筛选出三个优良无性系I—63、I—69、I—72。其中I—63、I—69杨属美洲黑杨杂交种菱枝杨,原产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河谷冲积平原;I—72杨系欧美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杂交种 无性系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