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宽体探测器CT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3 位作者 帅桃 赵瑾 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脑血管CTA扫描患者的图像,根据扫描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n=32)注射1次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立即行头颈部CTA扫描;B组(n=41)注射... 目的探讨采用宽体探测器CT进行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接受心脑血管CTA扫描患者的图像,根据扫描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n=32)注射1次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后立即行头颈部CTA扫描;B组(n=41)注射2次对比剂分别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比较其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结果 A组和B组CTA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且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CTA中,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CTA的噪声和CNR、头颈部CTA的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1.00±6.69)ml和(105.41±14.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宽体探测器CT应用于心脑血管CTA"一站式"扫描时,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且能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颈动脉 脑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宽体探测器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和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艳 余建群 +3 位作者 朱洪基 曾涵江 张丽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及与其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22例中2例合并肺癌,5例同时有肺外累及。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及与其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和临床资料。22例中2例合并肺癌,5例同时有肺外累及。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12例、喘憋7例、发热4例、胸痛2例、咯血2例、盗汗2例,有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22例的主要表现可分为2型,实变型16例(16/22,73%),肿块/结节型7例(7/22,32%)。病灶密度均匀15例(15/22,68%),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可见血管造影征;病灶边缘均可见晕征,空气支气管征19例(19/22,86%),伴支气管扩张15例(15/22,68%)。其它表现包括肺内多发小结节14例(64%),磨玻璃影11例(50%),树芽征4例(18%),胸腔积液9例(41%),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6例(27%)。合并肺癌者CT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伴周围明显间质性浸润。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其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瘤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延迟强化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洪 余建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1276,共6页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延迟强化(LGE)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华西医院确诊为HCM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MR图像。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呼... 目的:探讨3.0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延迟强化(LGE)序列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6年7月在华西医院确诊为HCM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MR图像。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和心脏杂音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等纳入分析。采用心脏功能分析软件对CMRI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左心室壁最大厚度(LVMWT)、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左室壁17节段分析方法,对121例患者的2057个心肌节段进行评价。比较有LGE组和无LGE组的临床资料及CMRI参数的差异,评价LGE节段数与LVMWT和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21例HCM患者中LGE(+)91例(75.2%)共456个节段(456/2057);LGE(+)最常见于节段2和8,分别占11.6%(53/456)和11.4%(52/456)。LGE形态:表现为局限性强化70例(70/91),弥漫性强化21例(21/91)。LGE(+)组较LGE(-)组患者的年龄偏小[分别为(48.59±14.80)和(58.93±12.79)岁]、胸痛症状出现率更低(分别为22.0%和27.3%)、LVMWT值更大[分别为(2.42±0.64)和(2.05±0.3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GE(+)节段数与LVMWT、NYHA、LVMM和LVESV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7、0.544、0.267和0.245,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和0.007),与患者年龄、LVEF和R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1、-0.244和-0.184,P值分别为0.011、0.007和0.043)。结论:3.0T心脏MRI有助于HCM患者的诊断和心功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扫描 心肌病 肥厚性 心功能
下载PDF
未成年人与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及CT表现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洪 高靳 +2 位作者 周瀚 余建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17-120,123,共5页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急性阑尾炎(MAA)与成人急性阑尾炎(AAA)的临床及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7例MAA与112例AAA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双源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 MAA与AAA在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急性阑尾炎(MAA)与成人急性阑尾炎(AAA)的临床及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7例MAA与112例AAA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病理及双源CT表现特点,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 MAA与AAA在白细胞计数,是否有发热、呕吐和腹部肌紧张,急性阑尾炎类型,阑尾的显示,有无阑尾增粗、腔内粪石、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腹腔或盆腔积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男女比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无腹痛、压痛、反跳痛、回盲部肠壁肿胀、腹膜增厚、阑尾腔内积气积液及腔外气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A相对AAA有更重的全身症状和体征,其阑尾在CT图像上显示率低,但更易出现阑尾粪石、阑尾周围脓肿、肠系膜淋巴结增大以及腹腔或盆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未成年人 成年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鹏 黄尧 +7 位作者 胡佳 肖正华 贾邦盛 张洪伟 沈嘉渝 杨建 张尔永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术后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目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及影像分析软件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EVAR)后支架远端主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术后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TEVAR手术的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数据,结合既往Criadol分区原则将主动脉归纳分为胸降主动脉区、肾上腹主动脉区、肾下腹主动脉区及髂动脉区,评估不同区域主动脉真假腔形态及破口分布情况。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完整收集216例于我院进行定期随访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3.9±2.1)年,随访期内47例(21.8%)患者支架远端主动脉出现负性重塑。单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壁结构异常(马凡综合征病史)和假腔持续通畅(远端破口存在、假腔血栓化不全)是本组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比值比(OR)=1.36, 95%可信区间(CI):1.12-1.58,P=0.005)]以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OR=0.49, 95%CI:0.22-0.71,P<0.001)是患者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壁结构异常、假腔持续通畅、胸降主动脉区破口多及肾下腹主动脉区破口少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支架远端主动脉负性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主动脉重塑 破口
原文传递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洪基 余建群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双源CT(D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7例小儿(14岁以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97例中,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58例,阑...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双源CT(D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7例小儿(14岁以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特点。结果 97例中,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58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CT图像上显示小儿阑尾位置:28例阑尾显示不清;其余69例中盆位阑尾20例(29.0%),回肠前位15例(21.7%),回肠后位11例(15.9%),盲肠后位12例(17.4%),盲肠下位3例(4.3%),盲肠外侧位1例(1.5%),其他位置7例(10.2%)。小儿阑尾炎CT平扫及三维重建的影像表现为阑尾增粗、肿胀,阑尾腔内粪石影,阑尾周围脂肪密度升高,邻近腹膜增厚,相邻回盲部增厚,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周围脓肿形成,腹腔和(或)盆腔积液。CT对小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85.7%(6/7),化脓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80.0%(16/20),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为100%(58/58),阑尾脓肿的确诊率为100%(12/12),总确诊率为94.8%(92/97)。结论 DSCT能较好地显示小儿阑尾的解剖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强有力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阑尾位置 儿童 双源CT
原文传递
老年人正常阑尾及急性阑尾炎阑尾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友兴 +3 位作者 张笑 黄子星 余建群 张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 分析老年人正常阑尾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阑尾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探讨MDCT在评价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0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DCT扫描后24 h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66例老年患者... 目的 分析老年人正常阑尾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阑尾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探讨MDCT在评价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0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DCT扫描后24 h内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66例老年患者,以及2016年9-10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非腹痛原因而行MDCT检查的40例无阑尾病变患者的MDCT资料。观察内容包括:阑尾的位置、直径、壁厚度、腔内内容物及阑尾周围结构改变。结果 1阑尾显示率。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MDCT阑尾显示率为95.5%(63/66),正常阑尾组为95.0%(38/40)。2组MDCT阑尾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阑尾位置。急性阑尾炎组:盆位22例,回肠前位2例,回肠后位10例,盲肠下位25例,盲肠后位4例;正常阑尾组:盆位15例,回肠前位3例,回肠后位7例,盲肠下位5例,盲肠后位8例。2组的阑尾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组的阑尾主要分布在盆位和盲肠下位,正常阑尾组的阑尾主要分布于盆位。3阑尾直径及阑尾壁厚。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阑尾直径为(11.4±4.2)mm(6.2-21.9)mm,阑尾壁厚为(4.3±2.2)mm(1.1-8.6)mm;正常阑尾组患者的阑尾直径为(6.1±1.4)mm(3.7-8.6)mm,阑尾壁厚为(1.7±0.8)mm(0.5-3.2)mm。急性阑尾炎组的阑尾直径及壁厚均大于正常阑尾组(P〈0.05)。4阑尾腔内内容物。急性阑尾炎组:阑尾腔内表现为积液伴少许积气14例,全部积液36例,高密度粪石伴腔内积液13例。正常阑尾组:阑尾腔内全部气体15例,大部分气体伴稍高密度粪影13例,无内容物10例。急性阑尾炎组的阑尾腔内容物以积液为主,正常阑尾组以气体为主。5阑尾周围情况。急性阑尾炎组:脂肪条带征57例,邻近壁腹膜增厚56例,阑尾周围局限性积液18例,脓肿2例,腹腔游离气体8例,阑尾系膜淋巴结肿大3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多层螺旋CT 价值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袁红梅 余建群 +1 位作者 褚志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50个乳腺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基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对50个乳腺病灶进行动态增强MRI、超声及X射线检查的影像资料,基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别判定病变的良、恶性,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Z检验比较三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对比分析三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44例患者50个乳腺病灶,26个恶性病灶,24个良性病灶。基于BI-RADS,X射线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判定结果为5类5个,4类7个,3类6个,2类3个,1类1个,0类4个;24个良性病灶判定结果为4类1个,3类3个,2类4个,1类13个,0类3个。超声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7个,4类4个,3类1个,2类1个,1类3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1个,4类2个,3类4个,2类14个,1类2个,0类1个。MRI对26个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5类6个,4类18个,3类1个,1类1个;24个良性病灶的诊断结果为1类20个,2类3个,3类1个。MRI、超声、X射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7、0.835、0.764,MRI与超声、X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21、P=0.025),超声与X射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结论动态增强MRI是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一种准确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超声和X射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RI 超声 X射线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心电门控双源CTPA评价急性肺栓塞及其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洪基 余建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6期955-95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及其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4例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CTPA检查后,经图像后处理并进行重建,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分布、程度并计算肺栓塞指数,分析心功能。根据栓塞...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在评价急性肺栓塞(APE)及其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4例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下CTPA检查后,经图像后处理并进行重建,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分布、程度并计算肺栓塞指数,分析心功能。根据栓塞位置分为两组,中央型与周围型。比较有无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参数组间差异;对比不同栓塞程度及栓塞部位组间心功能参数差异性。结果肺栓塞组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及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无栓塞组高,右室射血分数(RVEF)值较无栓塞组减低(P<0.05),右室每搏量较无栓塞组减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栓塞程度加重,RVEF逐渐减低,且三组间RVEF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较周围型、无栓塞组RVEF明显减低,RVEF在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可准确地评价肺栓塞分布、程度及栓塞指数,评价的心功能对临床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双源CT 肺栓塞 心功能
下载PDF
鼻的结外Rosai—Dorfman病十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艳梅 杨群培 +7 位作者 高立敏 于建渤 廖殿英 杨文秀 李珀 刘卫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4-845,共2页
Rosai—Dorfman病(RDD)是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该疾病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且鼻的结外RDD组织学表现随病程进展变异性增大,故易误诊或漏诊。我们对10例鼻的结外RDD病例回顾性研究... Rosai—Dorfman病(RDD)是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该疾病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且鼻的结外RDD组织学表现随病程进展变异性增大,故易误诊或漏诊。我们对10例鼻的结外RDD病例回顾性研究,讨论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复习 病理观察 结外 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 临床 淋巴结肿大 地区发病率
原文传递
探讨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舒意 陈新月 +1 位作者 程巍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于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行双能冠脉DECTA扫描的患者25例,收集斑块共35个。记录斑块去钙化前和去钙化后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位置、狭窄率、斑块成分... 目的探讨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于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行双能冠脉DECTA扫描的患者25例,收集斑块共35个。记录斑块去钙化前和去钙化后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位置、狭窄率、斑块成分和双能去钙化伪影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及图像的诊断质量。结果钙化去除后图像对于斑块的诊断无影响,伪影的发生率没有差异;钙化去除前后血管的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去除后血管的狭窄率变化与其位置及斑块成分无相关性。结论双能去钙化的应用可以减少钙化斑块在CT成像下伪影对于狭窄程度评估的影响,提高冠脉斑块患者其狭窄程度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双能CT成像 去钙化伪影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文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双源CT血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图像均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及分析,观察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分型、范围,并对腹...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接受双源CT血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图像均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及分析,观察腹主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分型、范围,并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分型及相关测量。结果:33例腹主动脉瘤中,5例为近肾型,28例为肾下型。双源CT对瘤体长度、大小,近端及远端瘤颈长度、直径,近端瘤颈与动脉瘤长轴夹角测量准确。结论:双源CT可准确诊断腹主动脉瘤,并且可以提供详细而准确术前信息,是腹主动脉瘤术前诊断和术前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轻链型淀粉样变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银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8期702-706,共5页
轻链型淀粉样变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轻链聚集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在组织及器官中沉积并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系统性疾病,心脏受累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心脏受累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至关重要... 轻链型淀粉样变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轻链聚集形成的淀粉样原纤维在组织及器官中沉积并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系统性疾病,心脏受累是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心脏受累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至关重要。电影成像、灌注成像、延迟强化、T1 mapping等不同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从多个方面评估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心脏受累程度,为患者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提供重要价值。现就心脏磁共振在轻链型淀粉样变患者的预后评估及风险分层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链型淀粉样变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预后 风险分层
下载PDF
70kV颅脑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万江 张凯 +1 位作者 李真林 《华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探讨70 k V管电压技术对颅脑CT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2月拟行CT灌注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分为A、B两组。所有的患者采用西门子128层双源CT进行扫描。分别从每组中筛选出15例经CT检查无颅脑疾病患者... 目的探讨70 k V管电压技术对颅脑CT灌注参数及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2月拟行CT灌注检查的患者,按检查时间分为A、B两组。所有的患者采用西门子128层双源CT进行扫描。分别从每组中筛选出15例经CT检查无颅脑疾病患者的图像数据进行研究。在A、B两组患者的额叶室旁、尾状核、壳、丘脑、颞枕叶放置面积为80 mm2的感兴趣区进行测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比较两组图像丘脑和额叶室旁脑白质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请2位高年资神经影像学诊断医生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5分=最好,1分=最差)。记录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来评价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感兴趣区内的灌注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较A组患者均降低了35%。结论使用西门子第2代双源CT最新70 k V管电压技术行颅脑CT灌注检查,对颅脑灌注参数值和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而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扫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红梅 余建群 +1 位作者 褚志刚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扫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的各项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乳腺患者44例,共50个乳腺病灶,其中良性24个,恶性26个,所有病灶均在术前一周行双乳动态增强MR...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扫描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的各项指标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乳腺患者44例,共50个乳腺病灶,其中良性24个,恶性26个,所有病灶均在术前一周行双乳动态增强MRI扫描,在图像病灶的ROI区绘制TIC,并对比分析良恶性肿瘤的TIC曲线形态、Tpeak、Epeak、Slopei、E1、E2、Wpeak-7、Wpeak-9,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 TIC曲线形态、Tpeak、Slopei、E1、E2、Wpeak-9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eak、Wpeak-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曲线形态、Tpeak、Slopei、E1、E2、Wpeak-9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2.3%、95.83%、80.77%、61.53%、69.23%、69.23%,特异性分别为87.5%、92.3%、95.8%、87.5%、79.17%、79.17%。其中TIC曲线形态、Tpeak、Slopei较E1、E2、Wpeak-9对良恶性乳腺病灶有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的TIC曲线形态、Tpeak、Slopei、E1、E2、Wpeak-9有助于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其中TIC曲线形态、Tpeak、Slope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曲线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纵隔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思诗 邵恒 +3 位作者 杨志刚 邓雯 陈静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6,共4页
对45例未治疗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5例患者中,80%增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38%形成"多房样"征象。增大淋巴结的中心部分的△CT(增强时... 对45例未治疗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及解剖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5例患者中,80%增大淋巴结呈环形强化,38%形成"多房样"征象。增大淋巴结的中心部分的△CT(增强时的CT值-平扫时的CT值)平均为(15±12)HU,边缘部分的△CT平均为(27±16)HU,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的累及4R(87%)、2R(76%)、7(73%)、10R(62%)、4L(51%)。MSCT能显示其强化特征及优势解剖分布,对纵隔淋巴结结核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局灶型Castleman病的MDCT和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学明 余建群 +3 位作者 陈冬冬 罗艺 褚志刚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96,共6页
为了探讨局灶型Castleman病(CD)的多层螺旋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MDCT和MRI表现特征。所有患者均行MDCT平扫,11例行MDCT增强扫描,而另外2例行MRI平扫和... 为了探讨局灶型Castleman病(CD)的多层螺旋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MDCT和MRI表现特征。所有患者均行MDCT平扫,11例行MDCT增强扫描,而另外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3例患者共有14个病灶且均为透明血管型,MDCT平扫病灶均为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4个病灶中心有钙化,其中斑点状钙化2个,分支放射状钙化及分支放射状钙化伴病灶边缘弧形钙化各1个。MDCT增强扫描均有明显强化,其中均匀强化11个,另外3个为不均匀强化,表现为中心有星芒状低密度无强化区2个,局灶性无强化影1个;病灶周围显示较多迂曲血管影8个。行MRI扫描者T1WI信号稍高于肌肉,T2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亦有明显强化;同时右肩部病灶中心显示流空血管影,增强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周边许多小血管影。总之,局灶透明血管型CD在MDCT或MRI上多表现为孤立性软组织肿块,以明显均匀强化为主、少数伴有不规则钙化或星芒状瘢痕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症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在评价主动脉缩窄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志刚 +3 位作者 余建群 禇志刚 陈冬冬 罗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评价主动脉缩窄(CoA)中的临床价值。对23例临床怀疑CoA的患者行DS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将手术结作为金标准。经手术证实23例病例均有主动脉缩,其中12例患者为局限性狭窄,11例为管状缩窄;1... 探讨心电门控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评价主动脉缩窄(CoA)中的临床价值。对23例临床怀疑CoA的患者行DS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将手术结作为金标准。经手术证实23例病例均有主动脉缩,其中12例患者为局限性狭窄,11例为管状缩窄;19例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主动脉弓发育不良5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10例,二叶主动脉瓣2例,合并侧枝循环形成4例,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2例,残存左上腔静脉2例。23例CoA最窄处直径约(7.0±3.7)mm;9例管状缩窄患者,缩窄段直径约(6.2±7.3)mm,长度约(29.2±5.9)mm。DSCTA和TTE对CoA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100%和91.3%(P>0.05)。本研究结果证明心电门控DSCTA可以准确评价CoA及合并心血管畸形,为术前提供详细的解剖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支架血栓的双源CT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笑 +2 位作者 黄子星 余建群 方之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TIPS)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行TIPS治疗后肝硬变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三维CT血管成像。记录TIPS术后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TIPS)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表现,并分析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行TIPS治疗后肝硬变患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三维CT血管成像。记录TIPS术后支架血栓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可能引起血栓形成的原因。评价内容:是否存在血栓、血栓位置、血栓量以及支架出口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结果本组TIPS术后患者血栓发生率为19.0%(27/142)。支架血栓可见于支架上端周围(7.4%)、下端周围(18.6%)以及支架腔内(74.0%),不同位置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血栓可表现为支架腔内少量附壁血栓,伴管腔轻度狭窄(12/27,44.4%)、大量血栓致管腔中~重度狭窄(3/27,11.1%)以及支架腔内完全充满血栓致管腔闭塞(12/27,44.4%),不同血栓量支架血栓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栓和无血栓病例支架上端多位于肝右静脉,有血栓病例组出口血管大多数明显细小或狭窄(88.9%)。结论 TIPS术后支架血栓较常见,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明确TIPS支架血栓特征。支架上端出口血管狭窄可能与支架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高压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血栓
原文传递
肺不同分区结节及其大小、密度对人工智能检出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罗艺 余建群 +1 位作者 张文钊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对肺不同分区的结节及其大小、密度对AI检出结节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20例胸部CT图像,由2名高级影像诊断医师确定的真性结节数与AI检出的结节数进行比较,按照肺不同分区、不同最大径和不同密度记录真阳性结节数、...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对肺不同分区的结节及其大小、密度对AI检出结节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20例胸部CT图像,由2名高级影像诊断医师确定的真性结节数与AI检出的结节数进行比较,按照肺不同分区、不同最大径和不同密度记录真阳性结节数、假阳性结节数和假阴性结节数,并计算真阳性结节检出率(TPNDR)、假阳性结节检出率(FPNDR)、假阴性结节漏检率(FNNMR),并对以上不同分组间AI检出结节的TPNDR、FPNDR、FNNM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I在肺不同分区的TPNDR、FPNDR和FNNMR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在胸膜下区的TPNDR(97.1%)、胸膜粘连区的FPNDR(31.6%)和肺门区的FNNMR(19.8%)显著高于同组其他肺分区(P<0.05)。②AI在不同最大径分组的TPNDR、FPNDR和FNNM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结节最大径分组中,TPNDR、FNNM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最大径≤10 mm组和10 mm<最大径≤30 mm组的FPND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对不同大小结节的TPNDR在胸膜下区的较高,对较大结节(最大径≥5 mm)的FPNDR在胸膜粘连区较高。③AI在不同结节密度分组的TPNDR、FPNDR和FNNM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结节密度分组中,TPNDR、FPNDR和FNNMR在各肺分区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对磨玻璃结节的TPNDR在肺门区最高(96.3%,P=0.011),FPNDR和FNNMR在胸膜粘连区最高(62.5%,P=0.000;18.2%,P=0.011)。AI对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的TPNDR均在胸膜下区最高(94.0%,P=0.035;99.7%,P=0.000),FNNMR均在肺门区最高(19.0%,P=0.035;27.6%,P=0.000),对部分实性结节的FPNDR在中央区最高(28.8%,P=0.016),对实性结节的FPNDR在胸膜粘连区最高(27.4%,P=0.002)。结论结节位置对AI检出结节效果存在影响,结节的大小、密度对AI检出结节效果不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T 肺结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