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宗教法治化建设 被引量:7
1
作者 彭瑞 李锋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宗教法治化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宗教中国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宗教法治化建设的新阶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宗教法治化建设成... 宗教法治化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持宗教中国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宗教法治化建设的新阶段,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我国宗教法治化建设成就斐然,《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民法典》颁布,地方性宗教事务条例、宗教规章和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和实施,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宗教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宗教事务条例 法治化 宗教政策
原文传递
浅论宗教活动场所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六个维度
2
作者 彭瑞 张世方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3,共2页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信仰,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包括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2023年9月1日生效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第3条明确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第30条规定,... 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信仰,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包括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和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2023年9月1日生效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第3条明确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第30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之一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贯彻落实《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应充分发挥宗教活动场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中国化 六个维度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贯彻落实 坚持
原文传递
2023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及相关问题思考
3
作者 彭瑞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7,共3页
2023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共出台1个部门规章、4个地方性法规、1个自治条例、多部地方规范性文件。其中部门规章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黑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 2023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突出进展,共出台1个部门规章、4个地方性法规、1个自治条例、多部地方规范性文件。其中部门规章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黑龙江省宗教事务条例》《辽宁省宗教事务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自治条例有《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山东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江苏省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广东省宗教事务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事务条例 自治条例 部门规章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宗教活动场所 信息服务管理 地方性法规 宗教工作法治化
原文传递
浅议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0-45,共6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 佛教传入中国后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接受本土法律的规制,佛教教义和戒律逐步刻上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烙印。同时,佛教教义和戒律中的众生平等、慈悲报应、地狱、忍辱和合等思想也日益影响着传统法律思想,改变或强化着帝王贵族、氏族官僚以及普通百姓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观念。究其原因,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桥梁影响传统法律思想、佛教受世俗法律的特殊规范、佛教戒律与法律的相通与互补等因素使佛教影响传统法律思想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法律思想 戒律 影响
下载PDF
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瑞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 "菩萨二十四戒"有多种说法,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大方等陀罗尼经》、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都涉及"菩萨二十四戒"。虽然同属大乘戒律,但三部经之间的关系却存在诸多疑问,敦煌本《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套用《大方等陀罗尼经》的首尾部分内容和语言模式,添加了内容不同的二十四条戒文,编撰的痕迹非常明显,应属伪托之作。而敦煌本《菩萨二十四戒》残本仅存独特的六戒内容,与《佛说善信菩萨二十四戒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从其内容分析亦出自中国人之手。敦煌发现的这两部大乘戒经反映了隋唐时期大乘戒律在敦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流传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二十四戒 善信菩萨二十四戒 敦煌
下载PDF
浅议佛教戒律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5-60,66,共7页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 佛教戒律是佛教弟子的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法律之间关系密切,在社会控制功能上具有相同之处,但戒律的持守更注重于内心的自律。戒律的制定有两个目的,一是约束和指导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二是维护僧团的和合共处。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宗旨主要通过戒律予以实现,戒律中包含着许多具有现代价值的思想观念,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菩萨戒思想将佛教"扬善"的精神发扬光大,禅宗"无相戒"思想化他律为自律,"六和敬"是僧团共处的基本原则。这些积极的戒律思想不仅在佛教自身发展中意义重大,使戒律成为佛教的根本生命力,其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对法律、道德的建设亦具有补充和借鉴价值,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值得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法律 道德 现代价值
下载PDF
论天台宗与菩萨戒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瑞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54,共6页
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著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观持戒、假观持戒、中观持戒,... 菩萨戒的广泛流传与天台宗的弘扬关系密切,天台宗祖师通过撰写菩萨戒著述、完善菩萨戒仪、担任菩萨戒师、广传菩萨戒等方式弘扬菩萨戒。天台智顗从一心三观出发,以持戒为止观初缘,提出观心持戒理念,强调空观持戒、假观持戒、中观持戒,成为天台宗弘扬菩萨戒的思想根源。受其影响,菩萨戒得到广泛认可和弘传,成为与传统小乘戒律并行流传的戒律体系。鉴真东渡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日僧最澄在比叡山进行戒律改革,使菩萨戒最终成为日本佛教戒律的主体,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菩萨戒 智顗 鉴真 最澄
原文传递
论律宗与菩萨戒及大小乘戒律的融合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9,共5页
在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律宗实际创始人道宣以“四分通大乘”确立了大小乘戒律的地位,形成声闻戒为主体、菩萨戒为补充,两者并行流传的历史传统。但自道宣之后,不少律宗高僧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兼弘菩萨戒,尝试对大小乘戒律进行融合... 在中国佛教戒律发展史上,律宗实际创始人道宣以“四分通大乘”确立了大小乘戒律的地位,形成声闻戒为主体、菩萨戒为补充,两者并行流传的历史传统。但自道宣之后,不少律宗高僧在弘扬《四分律》的同时兼弘菩萨戒,尝试对大小乘戒律进行融合,唐朝鉴真、宋朝元照、辽代法均、明清时期的读体见月等人都是典型代表,他们既继承了道宣弘扬《四分律》的传统,又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理论阐释和实践奉行中促进声闻戒和菩萨戒的融合。三坛大戒制度创立,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置于同坛同期授受,标志着大小乘戒律最终走向融合,影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宗 菩萨戒 三坛大戒道宣
原文传递
慧远与中国佛教僧制建设
9
作者 彭瑞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15,共5页
慧远大师是中国早期佛教界的杰出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庐山僧团成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的中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慧远继承和发扬道安创设的僧制建设,以僧制管理僧团成员,使整个僧团戒行清净、和合共处,成为模范僧团,为后世僧团内部管理提供... 慧远大师是中国早期佛教界的杰出领袖。在他的领导下,庐山僧团成为东晋时期南方佛教的中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慧远继承和发扬道安创设的僧制建设,以僧制管理僧团成员,使整个僧团戒行清净、和合共处,成为模范僧团,为后世僧团内部管理提供了成功范本。僧制不同于戒律,制定者主体具有多元性,内容上既参照了戒律条文,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命力,一经开创便广为发展,成为各大宗派竞相效仿的僧团管理模式。慧远进行的僧制建设解决了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问题,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僧制 戒律 僧团
下载PDF
从“狼往生”的故事论佛教神迹
10
作者 彭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39-42,共4页
神迹作为一种信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宗教,佛经也是由大量的神迹故事勾画出来的。佛教神迹虽然在佛教中不居主流地位,却对佛教的传播和弘扬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佛教神迹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发生在终南山圣寿寺... 神迹作为一种信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宗教,佛经也是由大量的神迹故事勾画出来的。佛教神迹虽然在佛教中不居主流地位,却对佛教的传播和弘扬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技日益进步的现代社会,佛教神迹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发生在终南山圣寿寺的"狼往生"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分析这一神迹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宗教神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神迹 狼往生 宗教体验
下载PDF
菩萨戒东传日本研究
11
作者 彭瑞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49-53,共5页
戒律东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 戒律东传是唐朝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菩萨戒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还经海上丝绸之路流传至韩国、日本。中日两国僧侣在菩萨戒传入日本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鉴真东渡缘于弘扬戒律,不仅成功创建日本律宗,成为律宗初祖,还广授菩萨戒,将菩萨戒正式传入日本。最澄入唐求法,回国后创建日本天台宗,一生致力于弘扬菩萨戒,不仅促成大乘戒坛的建立,还明确提出大乘律宗概念,设计出天台宗菩萨戒的师资传承谱系,使菩萨戒在日本得以兴盛,进而改变了日本的戒律传统和佛教发展方向,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鉴真 最澄 日本
下载PDF
论我国宗教平等的法律保护
12
作者 彭瑞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8,共4页
宗教平等在我国宗教法治建设中意义重大,国家已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宗教法律体系,以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教派之间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由于宗教事务的复杂性,还存在立法标准... 宗教平等在我国宗教法治建设中意义重大,国家已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宗教法律体系,以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教派之间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由于宗教事务的复杂性,还存在立法标准不统一、法律责任模糊、自由裁量权过大等不足,仍然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各个层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平等 法律责任 法律保护
下载PDF
2022年我国的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及相关问题思考
13
作者 彭瑞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5,共3页
一、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的成绩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推进,共出台2个地方性法规、2个部门规章、7个地方规范性文件,以及为贯彻落实宗教法规规章而制定的近20个宗教工作文件。其中地方性法规有《河北省宗教事... 一、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取得的成绩2022年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推进,共出台2个地方性法规、2个部门规章、7个地方规范性文件,以及为贯彻落实宗教法规规章而制定的近20个宗教工作文件。其中地方性法规有《河北省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宗教事务条例》,部门规章有《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山东省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单位信息审核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宗教团体管理办法》《河南省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民族宗教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江苏省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程序规定(试行)》《江苏省宗教教职人员备案程序规定(试行)》《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接受捐赠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事务条例 宗教教职人员 裁量基准 行政处罚 财务管理办法 宗教活动场所 信息服务管理 工作文件
原文传递
论禅宗四祖道信与菩萨戒
14
作者 彭瑞 《法音》 2022年第8期34-38,共5页
禅宗四祖道信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人常将其与五祖弘忍相提并论。道信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和《菩萨戒法》,将禅法和菩萨戒法相结合,提倡禅戒合一,为后来禅宗形成独特的菩萨戒思... 禅宗四祖道信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人常将其与五祖弘忍相提并论。道信一生以禅为本,以戒严身,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和《菩萨戒法》,将禅法和菩萨戒法相结合,提倡禅戒合一,为后来禅宗形成独特的菩萨戒思想奠定了基础。道信重视戒律在禅修中的重要性,他对菩萨戒的态度应是受到天台宗祖师智顗的影响,也与当时帝王们推崇菩萨戒有关,为禅宗提出“无相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戒 中国禅宗 无相戒 智顗 天台宗 戒律 道信 发展史
原文传递
佛教孝戒思想研究
15
作者 彭瑞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39-43,共5页
佛教孝戒思想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出家不孝的质疑和批评后,主动吸收、融合儒家孝道思想以论证和标榜佛教重孝,进而构建佛教孝道伦理体系的理论成果。《梵网经》提出“孝名为戒”,不仅将孝提升至戒律的高度加以重视,还以孝为宗,作为贯... 佛教孝戒思想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出家不孝的质疑和批评后,主动吸收、融合儒家孝道思想以论证和标榜佛教重孝,进而构建佛教孝道伦理体系的理论成果。《梵网经》提出“孝名为戒”,不仅将孝提升至戒律的高度加以重视,还以孝为宗,作为贯穿十重四十八轻戒的总纲,将孝和戒融为一体,成为佛教孝戒思想形成的标志。佛教孝戒思想的形成,构建了独特的佛教孝道伦理体系,消除了儒佛两家在孝道问题上的争论和冲突,有力推动了佛教中国化进程,成为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案例,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戒思想 孝道 孝名为戒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菩萨戒
16
作者 彭瑞 《法音》 2019年第7期27-30,共4页
佛教自传入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中国化进程,戒律中国化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形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菩萨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但形成于西域和中国内地,是佛教戒律中国化的产物。菩萨戒在中国源远流... 佛教自传入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中国化进程,戒律中国化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形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菩萨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但形成于西域和中国内地,是佛教戒律中国化的产物。菩萨戒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的菩萨戒文本在东汉时传入中国内地,早于声闻戒。菩萨戒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形成完整的体系并逐渐流行,因为得到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和支持,发展迅速,影响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中国化 菩萨戒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戒律 中国内地 大乘佛教 帝王将相 印度
原文传递
论辽代菩萨戒的流行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瑞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5,共6页
菩萨戒在辽代的流行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受持的戒律。辽代菩萨戒主要流行《发菩提心戒》,该戒本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共有五个版本,现仅存房山石经辽刻《发菩提心戒》。从内容上看,《发菩提心戒》与唐... 菩萨戒在辽代的流行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受持的戒律。辽代菩萨戒主要流行《发菩提心戒》,该戒本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共有五个版本,现仅存房山石经辽刻《发菩提心戒》。从内容上看,《发菩提心戒》与唐代密教高僧不空撰《受菩提心戒仪》关系密切,是对《受菩提心戒仪》进行密教化改造后形成。辽代皇帝热衷于受菩萨戒,辽道宗御制《发菩提心戒本》颁行全国,规范授戒仪轨。辽代各宗菩萨戒师纷纷开坛传戒,促成菩萨戒在整个辽代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菩萨戒 发菩提心戒 道宗
原文传递
坚持系统观念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要义
18
作者 彭瑞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7,共4页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开启了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新征程,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在宗教工作领域的贯彻...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开启了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新征程,为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部署在宗教工作领域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根本遵循 全面深化改革 宗教中国化 战略部署 核心要义 新征程 贯彻落实
原文传递
宗教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彭瑞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3,共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爱国情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对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为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教职人员 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路径 教育法 宗教团体 宗教活动场所 法治意识 爱国情感
原文传递
论敦煌“菩萨守戒十二誓愿”戒律画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瑞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25,共5页
敦煌石窟有三铺"菩萨守戒十二誓愿"戒律画,一铺绘于莫高窟323窟,根据《大般涅槃经》所作,绘于初唐,另外两铺分别绘于榆林窟32窟和莫高窟454窟,均据《梵网经》所作,绘于五代,不同时期的壁画对每一誓愿内容的表现和刻画皆大不相... 敦煌石窟有三铺"菩萨守戒十二誓愿"戒律画,一铺绘于莫高窟323窟,根据《大般涅槃经》所作,绘于初唐,另外两铺分别绘于榆林窟32窟和莫高窟454窟,均据《梵网经》所作,绘于五代,不同时期的壁画对每一誓愿内容的表现和刻画皆大不相同,反映出不同时期世人对于僧尼守戒的态度以及佛教戒律思想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律画 菩萨戒 十二誓愿 梵网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