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隧道技术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岳辉 +6 位作者 何锋坚 邵兰 刘素英 王伟飞 魏清柱 芊芊 李清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年第7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隧道技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胃镜疑诊为胃异位胰腺并强烈要求内镜切除的患者40例住院接受ESD或STER,切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随访...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隧道技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胃镜疑诊为胃异位胰腺并强烈要求内镜切除的患者40例住院接受ESD或STER,切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胃异位胰腺25例,其中位于胃窦20例,胃底体交界3例,胃体2例;胰腺组织成团块状20例,散在分布状5例;25例中21例施行ESD术,4例行STER术,完整切除率88%(22/25),余3例剥离后有少许组织残留。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4%),予多枚钛铗止血成功无需另加手术,无术中及术后穿孔。术后随访1~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ESD能完整大块的切除病变组织,不仅能提供标本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同时起到微创治疗的作用,是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内镜隧道剥离切除术可能为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超声内镜 隧道技术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高度可疑结直肠癌或癌前病变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邵兰 岳辉 +6 位作者 李清峰 徐胜浩 何锋坚 王伟飞 龙沛琪 陈培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整块活检病理与内镜活检病理对早期癌诊断意义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于内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整块活检病理与内镜活检病理对早期癌诊断意义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于内镜下高度可疑早期结直肠癌或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19例患者行ESD治疗,术后评价ESD治疗相关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后整块病理与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符合率;在术后随访时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1、3个月)以指导活检并观察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19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4.7%(18/19),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84.2%(16/19);病变平均大小(2.3±0.5)cm,平均手术时间(70±19.4)min;术后腹痛2例,延迟性出血1例,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其余病例未发生急性或延迟性出血以及穿孔;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例,癌前病变10例,黏膜下癌2例,其中2例黏膜下癌均进一步补充开腹手术,术后切除病变肠段未发现癌组织残留和周边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4.6±8.0)个月,局部未见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其中7例黏膜内癌ESD术后1、3个月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以指导活检进行随访未见癌组织残留及复发。19处病灶ESD术后大块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而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57.9%,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SD具有较高一次性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和诊断高度可疑或早期结直肠癌病变或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能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反复核酸阳性超过3个月2例报告
3
作者 黄艳霞 邬小 +5 位作者 陈秋波 汪金根 鞠蔚华 王莉 陈宏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核酸反复阳性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新冠复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诊断为新冠轻型和普通型,前期经过干扰素α-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核酸反复阳性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新冠复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分别诊断为新冠轻型和普通型,前期经过干扰素α-2b抗病毒、调节免疫、中药等药物治疗后,鼻咽拭子核酸结果显示反复阳性,时间超过3个月。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治疗,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2周及6周后病毒核酸转阴,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可为治疗新冠长时间复阳患者提供一种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聚乙二醇干扰素 复阳 治疗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免疫效果的真实世界研究
4
作者 张志成 +12 位作者 张丹 饶建锋 王莉 李雪 鞠蔚华 涂相林 王淑梅 罗达亚 刘卓琦 黄艳霞 敖琴芳 周亚岚 陈宏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 目的 研究完成3剂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简称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的免疫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完成3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于接种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和第3剂后4周,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IgG和IgM抗体。结果 共纳入参与者874例,男316例,女558例。第1剂后3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第3剂后4周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6.2%、86.6%、74.2%、78.2%、98.1%;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93.2%、59.3%、45.7%、96.8%。中和抗体定量及IgG抗体定量在第2剂后4周、16周、32周及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3周(P<0.0001);第2剂后16周、32周均明显低于第2剂后4周(P <0.0001);第3剂后4周均明显高于第1剂后4周(P <0.0001)。结论 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可以产生较多数量的中和抗体和IgG抗体以发挥免疫效果,增加第3剂加强针后可以明显升高二者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中和抗体 IGG 免疫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在伺机性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岳辉 刘燕兵 +5 位作者 李清峰 邵兰 龙沛琪 王伟飞 戴文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1-72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的价值,从而寻找新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背靠背"的检查方案筛查...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的价值,从而寻找新的大肠癌癌前病变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背靠背"的检查方案筛查直肠异常隐窝灶,每例患者随机取1块异常隐窝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8例患者中,高清(HD)模式发现异常隐窝灶数目553个,平均(1.29±2.423)个;HD+i-scan模式发现异常隐窝灶1024个,平均(2.39±3.984)个,HD和HD+i-scan模式异常隐窝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05,P<0.01)。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预判异型性直肠异常隐窝灶的灵敏度为47.1%,特异度为96.8%,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吻合系数κ=0.490(P<0.001)。结论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能清晰识别人直肠异常隐窝灶,并能通过iscan功能较好地预判其性质,在大肠癌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隐窝灶 高分辨率数字染色内镜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