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道定植菌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彭武君 张文林 +2 位作者 刘君德 魏小森 李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气道定植菌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气管内液进行细菌取样,按照样本中是否有气道定植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4... 目的探讨气道定植菌对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气管内液进行细菌取样,按照样本中是否有气道定植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试验组术前患有气道定植菌,对照组术前检测结果为无气道定植菌。术后对其进行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含量(surfactant protein,SP-D)检测,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采集患者术后咳痰行病原菌分析,并归纳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为25.93%(14/54)高于对照组6.25%(3/48)(P=0.024)。试验组中出现乳糜胸1例,皮下气肿2例,肺栓塞1例,声音嘶哑1例,试验组并发症患者共19例;对照组中出现乳糜胸1例,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并发症患者共5例低于试验组(P=0.032);试验组患者术前血清SP-D水平(32.01±5.98)ng/ml高于对照组(P=0.042)。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革兰阴性菌12株,真菌1株;共检出8株定植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大肠埃希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链球菌1株;白假丝酵母1株;高龄、术前有气道定植菌是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气道定植菌会增加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概率,而高龄是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定植菌 肺癌 术后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肺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彭武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肺鳞癌(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接诊的94例SCC患者纳入SCC组,均行手术治疗,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SCC... 目的探讨肺鳞癌(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接诊的94例SCC患者纳入SCC组,均行手术治疗,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C、IL-6、MMP-2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SCC组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CC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明显高于SCC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IL-6及MMP-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729、0.670,其中VEGF-C的AUC最大;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AUC 0.861)高于VEGF-C(AUC 0.793),即三者联合检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SCC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30d的血清VEGF-C、IL-6、MMP-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VEGF-C、IL-6及MMP-2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动态监测SCC患者血清VEGF-C、IL-6及MMP-2水平有助于预后判断和指导术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白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3
作者 彭武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9-11,共3页
探讨分析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探讨分析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kinase inhibits,EGFR-TKIs)的疗效分析。方法:该次研究从2020年6月开始,至2021年7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的方式,随机在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并实施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的晚期NSCLC患者45例作为入组成员,对患者实施检测之后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有16例(35.56%),其中所含有的敏感突变情况有13例(81.25%),比较少出现的突变L861Q突变情况有1例(6.25%),发生复合突变情况即19del/T790M以及L858R/T790M的情况各占有1例(6.25%),剩下的29例(64.44%)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并没有检测到外周血EGFR突变的情况;外周血EGFR突变的情况与患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有无吸烟史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没有关联性,没有差异(P>0.05);出现外周血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使用EGFR-TKIs药物一个月之后,表现为PR的有5例,表现为SD的患者有5例,其客观缓解率为38.46%(5/13),其疾病控制率为76.92%(10/13)。结论: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检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的方式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联合使用,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出患者使用EGFR-TKI实施治疗的所获得的最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EGFR突变检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腹腔引流在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武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5期676-676,共1页
腹腔引流在腹部外科中应用广泛,可以预防脓液、血液、腹水、肠内容物等在腹腔内积聚,导致脓肿形成或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如何进行安全而有效的腹腔引流常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58例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治疗... 腹腔引流在腹部外科中应用广泛,可以预防脓液、血液、腹水、肠内容物等在腹腔内积聚,导致脓肿形成或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如何进行安全而有效的腹腔引流常是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58例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治疗应用腹腔引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腹腔引流 手术治疗 腹膜炎 临床效果 腹部外科 肠内容物 手术切口
下载PDF
腹股沟疝术中寻找疝囊63例体会
5
作者 彭武君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14期483-483,共1页
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术中寻找疝囊是重要步骤之一,如何快速找到疝囊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野暴露的关键。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患者均采用先手指游离精索后找疝囊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术中寻找疝囊是重要步骤之一,如何快速找到疝囊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野暴露的关键。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患者均采用先手指游离精索后找疝囊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术 疝囊 腹股沟斜疝 手术野暴露 2009年 手术时间 手术效果 直疝
下载PDF
右侧腹壁结核1例
6
作者 彭武君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期110-110,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因"右侧腹壁包块半年,伴破溃,流脓1个月"于2009年5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在右侧下腹壁无意中发现一个条索状包块,包块处无压痛,无皮肤发红,皮温不高,亦不伴潮热盗汗。患者对此未予重视。1个月前包块上外端...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因"右侧腹壁包块半年,伴破溃,流脓1个月"于2009年5月3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在右侧下腹壁无意中发现一个条索状包块,包块处无压痛,无皮肤发红,皮温不高,亦不伴潮热盗汗。患者对此未予重视。1个月前包块上外端处皮肤破溃,按压包块后即有乳白色脓液溢出,量约3~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结核 右侧 腹壁包块 皮肤破溃 2009年 皮肤发红 患者 条索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