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乳晕切口及放射状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春春 张露露 +4 位作者 彭德 崔振 王岩岩 王彬彬 董慧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及放射状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均分为环乳晕切口组(环乳晕切口术)和放射状切口组(放射状切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瘢...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及放射状切口术对乳腺纤维瘤的疗效及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均分为环乳晕切口组(环乳晕切口术)和放射状切口组(放射状切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瘢痕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评分、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哺乳率及术后1d、6个月时乳晕区感觉功能变化,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环乳晕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放射状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放射状切口组,而手术瘢痕长度显著短于放射状切口组(P<0.05);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术后瘢痕愈合评分显著低于放射状切口组、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放射状切口组(P<0.05);环乳晕切口组术后1d及6个月时的晕区感觉功能正常占比均显著高于放射状切口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哺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乳晕切口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放射状切口组(75.00%,P<0.05),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50%)显著低于放射状切口组(30.00%,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优于放射状切口手术,对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损伤较小、术后美观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纤维瘤 放射状切口 环乳晕切口 乳晕 感觉神经 哺乳
下载PDF
PDCA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静 石庆平 彭德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2期2095-2097,2101,共4页
目的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配中心药师... 目的探讨PDCA管理循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静配中心药师人员及护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PDCA循环实施前(2016年2月—2017年2月)和PDCA循环实施后(2017年3月—2018年3月)2个时间段。PDCA循环实施前予以常规药物配置质量管理,PDCA循环实施后采用PDCA循环进行药物配置质量管理,对比2组间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率及配置不合理类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实施前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率为0.88%,实施后为0.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实施前后在溶剂选择、药物剂量、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容器选择这4种类型的药物不合理配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中,实施后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效果理想,能降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不合理的发生几率,减少抗肿瘤药物溶剂剂量配置不合理及药物存放条件不合理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质量,值得应用于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置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静脉配置中心 抗肿瘤药物
原文传递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圣应 朱正志 +4 位作者 彭德 张荣新 董慧明 姚廷敬 张晖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1,共4页
背景与目的: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Ⅰ、Ⅱa期)乳腺癌的肿瘤学风险一直存在着争论。本研究比较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与... 背景与目的: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对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Ⅰ、Ⅱa期)乳腺癌的肿瘤学风险一直存在着争论。本研究比较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与传统改良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方法:在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根据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情况、肿块大小和Her-2/neu的表达状态5个变量对42例接受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患者和84例接受传统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按1∶2比例进行配对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保留NAC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传统改良根治组为44个月。保留NAC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为2.44%,传统改良根治组3.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保留NAC组5年远处转移率为5.64%,传统改良根治组为4.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保留NAC组和传统改良根治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0%和9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9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7)。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基础上行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和传统的改良根治术取得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可以增强患者乳房重建的美容效果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改良根治术 乳头乳晕复合体 疗效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6
4
作者 马小开 黄建康 +4 位作者 王万霞 高学云 彭德 陈春春 李玉龙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6-85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7月―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住的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5点周径测量法结合Norman问卷评估上肢淋巴水肿发...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 BCRL)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08年7月―2019年1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收住的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5点周径测量法结合Norman问卷评估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BCRL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2例患者中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2例(35.5%),轻度水肿20例,中度水肿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CRL与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腋窝淋巴结清扫数量、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及手术时间有关(均有P<0.05);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BMI及手术时间是BCR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尤其是对于年龄≥53岁、BMI≥27 kg/m^2及术后时间≥6月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BCR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杏桃 彭德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片、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随机分为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组(A组)、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B组)...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片、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随机分为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组(A组)、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B组)、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C组);观察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B组、C组三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两组的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C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纯四联活菌片治疗;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或持续蓝光照射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故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四联活菌
下载PDF
22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小开 黄建康 +3 位作者 朱博 彭德 周锐 王圣应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0-594,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争议。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PTM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总体预后较好,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存在争议。通过分析患者资料,总结PTMC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在228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中央区淋巴结和(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4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及原发灶数目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二元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是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PTMC虽然肿瘤较小但不等同于淋巴结转移风险小,特别对于男性患者、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4 mm及多中心病灶患者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圣应 朱正志 +1 位作者 彭德 王东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外科处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104例(117侧)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75例,年龄12—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外科处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104例(117侧)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75例,年龄12—79岁,中位年龄39岁。根据术前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临床淋巴结阳性(cN+)和阴性(cN0)两组,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作比较。结果cN+组69侧颈清扫标本中pN+者63侧(91.3%),pN0者6侧(8.7%);cN0组48侧中pN+者25侧(52.1%),pN0者23侧(47.9%)。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Ⅵ区最为常见,为64.1%,其次为Ⅱ、Ⅲ、Ⅳ区,分别为31.6%、44.4%、40.2%,V区较少见为12.0%,Ⅰ区最少见为3.2%;cN+组pN+者86.7%(54/63)为多个分区转移,cN0组pN+者64.0%(16/25)为单个分区转移。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以Ⅱ、Ⅲ、Ⅳ、Ⅵ区为主,尤以Ⅵ区最常见。cN+组以多个分区转移为主,cN0组以单个分区转移为主,二组患者颈淋巴结的外科处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隐匿癌浸润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圣应 彭德 +5 位作者 蔡兆根 张荣新 姚廷敬 张晖 杨明 董慧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AC)隐匿浸润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再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例女性Ⅰ、Ⅱa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详细记录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缘距乳晕边...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AC)隐匿浸润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一期乳房再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例女性Ⅰ、Ⅱa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详细记录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缘距乳晕边缘的距离、乳头和乳腺皮肤有无异常表现、患侧腋窝和锁骨上有无可触及的肿大淋巴结。术中采集手术离体标本的NAC,采用横断多层面取材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本组患者NAC浸润率为13.2%。Ⅰ、Ⅱa期乳腺癌NAC浸润率随肿瘤缘距乳晕边缘距离的增加而下降,腋窝淋巴结有转移时NAC浸润率较无转移时高,HER-2过度表达者NAC浸润率较HER-一2正常表达者高,病灶位于中央区与位于其他象限者NAC浸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TNM分期、乳头临床表现异常也可影响NAC的浸润,患者年龄、病理类型、ER和PR状态并不影响NAC的浸润。结论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NAC癌浸润的主要因素有肿瘤的位置、大小、临床分期、肿瘤缘距乳晕边缘的距离、乳头的临床表现、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乳晕复合体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cN_0期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圣应 朱正志 +1 位作者 彭德 王东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1-562,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建康 王圣应 +8 位作者 宋文华 张荣新 马小开 彭德 朱正志 朱金海 崔振 王岩岩 卢榜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肿块最大6.0cm×3.0cm,最小1.5cm×1.0cm,取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切口,长约2.0cm左右,在腔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进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单侧...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肿块最大6.0cm×3.0cm,最小1.5cm×1.0cm,取胸骨切迹上方两横指处切口,长约2.0cm左右,在腔镜辅助下使用超声刀进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单侧+峡部切除术2例;双侧次全切除术2例,一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次全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10~40mL,平均20mL,术后引流量20~45mL,均于术后第3~4天拔除引流管,术后3~5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4d,术后均未使用止痛药,2例皮肤切缘烧烫伤,余均无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5例为微小癌,其余均为良性病变。32例随访2~7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腔镜辅助微创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较理想,具有易操作性,适用于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辅助 微创 甲状腺 超声刀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2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志军 李玉龙 +1 位作者 彭德 董慧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57-1562,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2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9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2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9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62例TMC患者中,乳头状癌26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术中冷冻切片确诊246例(93.9%);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26例(48.09%),甲状腺腺瘤18例(6.87%),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27例(10.30%),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1.15%)。与BTN患者比较,TMC患者超声显示低回声、沙砾样钙化、血流信号丰富、高TI-RADS分级的比率明显高于BTN组(均P〈0.05);高分辨超声对T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8%、80.50%、91.73%、65.97%。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73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153例,全甲状腺切除术36例。172例进行了淋巴结清扫,其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2例,有45例(27.78%)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功能性颈清扫术10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直径、癌灶数目有关(χ2=6.77、13.11,均P〈0.05);行与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计学意义(χ2=0.09,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结论:TMC以乳头状癌为主,高分辨超声是诊断TMC的重要方法。TMC患者应根据病灶数目、大小在腺叶+峡叶切除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合理选择术式,同时常规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高度怀疑或明确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加做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诊断 甲状腺肿瘤/治疗 乳头状 甲状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正志 王圣应 +5 位作者 张晖 彭德 朱金海 张荣新 姚廷敬 王子岩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并明确DTC手术治疗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均行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并明确DTC手术治疗中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均行含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09例(122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DTC病理资料。根据术前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临床淋巴结阳性(cN+)和阴性(cN0)2组,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22侧颈清扫标本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Ⅱ、Ⅲ及IV,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占65.6%(80/122),其中cN+组阳性占81.2%(56/69),cN0组占45.3%(24/53)。结论D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在DTC外科手术中应常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岩岩 李莉 +2 位作者 彭德 周锐 董慧明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8期1268-1270,128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为PTMC的254例患者,按有无CLNM分成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癌灶数、病灶直径、术前超声提示微钙化和肿大淋巴结情况与PTMC患者发生CLNM的相关性。结果 254例PTMC患者中77例发生CLNM,发生率为30.3%。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单发病灶及无淋巴结肿大患者(均P<0.05)。分析显示术前超声提示有微钙化的PTMC患者CLNM发生率与无微钙化患者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原发病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是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TMC患者为男性、年龄<45岁、病灶最大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颈部超声提示淋巴结肿大的更易发生CLNM。其中男性、原发病灶直径≥5 mm、多发病灶及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59例报告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晖 王圣应 +2 位作者 彭德 朱金海 朱正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1-754,共4页
目的总结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59例患者中成功实施保留NA... 目的总结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验,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结果159例患者中成功实施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41例(88.68%)。术中放弃保留NAC而改变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14例(8.81%),其中4例(2.52%)为术中发现NAC缺血,5例(3.14%)NAC有癌浸润,2例(1.26%)为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1.89%)因术中发现Ⅲ级淋巴结肿大而更改术式;术后乳头完全坏死导致手术失败4例(2.52%)。术后并发症:乳头部分缺血坏死16例(10.06%),皮瓣坏死、感染11例(6.92%),皮下积液10例(6.29%)。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个月)。术后局部复发5例(3.14%),远处转移2例(1.26%),NAC及其基底部未见复发。结论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严格人组条件和手术流程的情况下是安全的术式,导致改变术式的常见原因为NAC癌浸润、NAC缺血坏死及术中分期改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手术后并发症 乳头乳晕复合体
原文传递
经锁骨下切口无充气腔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岩岩 黄建康 +6 位作者 张超 彭德 陈春春 董慧明 李玉龙 王苏杭 金国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切口无充气腔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19例行锁骨下切口入路腔镜手术,2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切口无充气腔镜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其中19例行锁骨下切口入路腔镜手术,20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恶性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美容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开放组(P <0.05),术后3 d疼痛评分高于传统开放组(P <0.05),术后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开放组(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恶性患者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锁骨下切口腔镜甲状腺手术适用于有美容需求且需行双侧甲状腺切除的患者,术后患者切口美容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甲状腺切除术 无充气 腔镜 锁骨下入路 疗效及安全性
下载PDF
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甄卫东 王苏杭 +5 位作者 彭德 陈春春 马小开 李玉龙 钱军 黄建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22-725,730,共5页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腋窝入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腔镜手术35例(腔镜组),开放手术45例(开放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腔镜组平均年...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腋窝入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手术经验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腔镜手术35例(腔镜组),开放手术45例(开放组),比较2组病人围手术期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资料。结果:腔镜组平均年龄较开放组年轻(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量均较开放组多(P<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比开放组少(P<0.01);术后第3天颈部VAS评分腔镜组较开放组低(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较高(P<0.01);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与转移。结论: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当,并具有较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腔镜 腋窝入路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慧明 黄建康 +1 位作者 彭德 李德群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8期1190-1190,1253,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各种的手术术式的疗效,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合理手术切除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蚌医附院收治的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了解不同的外科手术术式及肿...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评估各种的手术术式的疗效,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合理手术切除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蚌医附院收治的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了解不同的外科手术术式及肿瘤病理类型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疗效的影响。结果 4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7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在所有患者中,共3例发生术后肿瘤的局部复发,总复发率为7.5%,无转移及死亡病例。结论熟悉及掌握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叶状肿瘤术前诊断正确率,能为术前选择合理手术术式提供重要参考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余海燕 彭德 彭玉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2005-2009年收治的应用阿托品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65例作为阿托品组,将2007-2011年收治的应用长托宁治疗... 目的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2005-2009年收治的应用阿托品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65例作为阿托品组,将2007-2011年收治的应用长托宁治疗的有机磷农药中毒65例作为长托宁组。2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和使用胆碱酯酶(ChE)复能剂,阿托品组在此基础上单用阿托品治疗,长托宁组轻、中度中毒患者单用长托宁治疗,重度中毒患者采用长托宁与阿托品联合疗法。观察2组阿托品或长托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中毒、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结果 2组阿托品或长托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相同中毒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托品组重度中毒者住院时间长于长托宁组(P<0.05),轻度和中度中毒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品组重度中毒患者阿托品中毒、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长托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长托宁可明显减少阿托品中毒和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使用安全可靠,可作为救治AOPP的首选抗胆碱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阿托品 有机磷中毒 急性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圣应 朱金海 +5 位作者 朱正志 张荣新 彭德 张晖 姚廷敬 王子岩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问隔较近再次手术或甲状腺癌外侵的患者从带状肌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在上纵膈气管食管沟外侧区或入喉处显露喉返神经,...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中喉返神经的显露与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214例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问隔较近再次手术或甲状腺癌外侵的患者从带状肌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在上纵膈气管食管沟外侧区或入喉处显露喉返神经,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从肿大淋巴结旁显露喉返神经;再次手术间隔时间较长、良性或肿瘤未外侵的甲状腺癌从颈前中线显露甲状腺,从甲状腺中静脉平面的侧后方或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喉返神经。结果全组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344条(右侧188条,左侧156条),单侧显露84例,双侧显露130例。喉返神经入喉处显露44条,甲状腺中静脉平面的侧后方显露104条,甲状腺下动脉区显露40条,上纵膈气管食管沟外侧区124条,肿大淋巴结旁32条。其中首次手术于外院,术后当天即声音嘶哑的2例,入院再次手术时发现喉返神经在入喉处被缝线结扎。全组喉返神经分支损伤0.87%(3/344)。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时,熟悉并识别喉返神经正常、变异或病理状况下的解剖,避开粘连、疤痕组织,选择适当的解剖途径显露喉返神经,可降低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再次手术 喉返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乳腺外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现况调查及教学相关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锐 彭德 +5 位作者 王林 王岩岩 张超 董慧明 黄建康 钱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外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因素,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118名2012—2013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临床实习医学生对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因素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方法的看法。结果发放问...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外科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影响因素,提高医患沟通技巧。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118名2012—2013级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临床实习医学生对影响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因素和提高医患沟通技能方法的看法。结果发放问卷118份,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中,90.7%的医学生认为专业知识重要,89.0%认为交际能力重要,86.4%认为心理因素重要,84.7%认为临床经验重要,83.0%认为自信心重要,79.3%认为语言通俗性重要,74.5%认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因素重要,66.9%认为临床工作量重要,61.9%的医学生对沟通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欠缺,37.3%认为沟通态度重要,只有22.0%认为人文知识重要。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的方法按支持率高低为临床带教92.6%,医患沟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85.1%,医患沟通技能理论课82.3%,标准化病人81.9%,提高诊疗水平80.7%。认为最有效提高的方法为临床带教。结论医学生普遍认为影响乳腺外科医患沟通技能的因素众多,但大部分医学生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欠缺,且很少人意识到人文知识和沟通态度的重要性,要加强医学生以上三方面的认识和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关系 临床带教 乳腺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