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寒武纪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主导的群落生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 何敏 +5 位作者 池祥日 张倩倩 阳磊 杨宇宁 陈飞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已初步构建完成。腕足动物作为这一时期海生底栖群落的重要代表,建立了复杂的多层次生态分层(Tiering)结构。华南寒武纪一些特异埋藏化石群中出现大量单属种腕足动物壳体富集保存的现象,对... 寒武纪大爆发时期,以动物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系统已初步构建完成。腕足动物作为这一时期海生底栖群落的重要代表,建立了复杂的多层次生态分层(Tiering)结构。华南寒武纪一些特异埋藏化石群中出现大量单属种腕足动物壳体富集保存的现象,对当时海洋底质的硬化改造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化发挥了重要意义。黔东剑河革东地区苗板坡、金银山和承多三个剖面的凯里生物群(寒武纪乌溜期)中普遍产出腕足动物化石密集层,其中以舌形贝型亚门(Linguliformea)的伯瑞堂古圆货贝(Palaeobolus bretonensis)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外,密集层中还有较多的古盘虫类三叶虫、少量蠕形动物、软体动物和始海百合等底栖生物共同保存。研究显示,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密集层内的化石保存较好,几乎全部平行于层面保存,壳体大小不一,无明显定向性,判断为生物成因的原地埋藏群落。化石层面和岩石光面显示,除了微弱的水平层理,密集层未见其他强水动力的沉积构造和生物扰动痕迹,指示凯里生物群中以腕足动物为主导的生物群落可能在安静的水体环境中被沉积事件原地掩埋,未遭受流体侵蚀或搬运作用。通过建立生态结构理论模型和对比分析,显示凯里生物群中腕足动物主导的古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空间利用率方面都要高于滇东寒武纪第四期的关山生物群。同时,P.bretonensis壳体上固着有始海百合动物,可能反映密集层中复杂的底栖群落关系,表明寒武纪乌溜期大量繁盛的带壳腕足动物为泥质软基底上的底栖生物提供了更多生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 壳体富集 Palaeobolus bretonensis 古生态 凯里生物群
原文传递
黔中贵阳乌当地区下-中奥陶统的牙形刺生物地层 被引量:1
2
作者 池祥日 杨宇宁 +5 位作者 闫冠州 阳磊 张倩倩 何敏 刘静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2,共20页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生物地层 下–中奥陶统 黔中古陆 贵阳乌当
原文传递
黔北上奥陶统宝塔组头足类的聚爆深度分析及其地质学意义
3
作者 杨宇宁 +1 位作者 王冬梅 池祥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8,共16页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 上奥陶统宝塔组是扬子板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因富含类型多样的头足类化石及发育特殊的网纹状构造而闻名。目前,有关宝塔组沉积时期水体深度的分析都是基于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特征的定性推测,而且争议较大。笔者等在黔北尧龙山地区宝塔组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根据它们的隔壁强度系数(Septal Strength Index,SSI)与聚爆深度的耦合关系,首次对这些头足类生活时的古海水深度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选取符合SSI分析条件的16块Sinoceras和12块Michelinoceras标本,系统分析了SSI分别与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SSI随壳体长度及隔壁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顶角角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与内部构造单一参数的相关性不大,可能受到多个内部构造参数的共同制约。定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共埋出现的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SSI分别为5.564~10.829和11.432~19.532,对应的生态深度大约分别为128~169 m和228~280 m,表明两属头足动物生活时可能已经出现明显的生态分层现象,古生物地理区系也出现一定的差异。不过,两个属内部不同种的生态深度没有明显差别。头足类的生态深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宝塔组沉积时期的水体深度可能大于280 m,远比前人分析的结果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Sinoceras Michelinoceras 隔壁强度系数 生态深度 上奥陶统宝塔组
下载PDF
黔北上奥陶统宝塔组头足类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宇宁 +1 位作者 王冬梅 池祥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9-519,共21页
上奥陶统宝塔组(桑比阶–凯迪阶)是华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以发育特殊的网纹状灰岩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为特征。黔北桐梓县尧龙山地区的宝塔组厚度较大,出露极好,产出数量丰富、保存精美和特征典型的头足类化石。本文在研究区... 上奥陶统宝塔组(桑比阶–凯迪阶)是华南分布广泛的标志性地层单元,以发育特殊的网纹状灰岩并产出大量头足类化石为特征。黔北桐梓县尧龙山地区的宝塔组厚度较大,出露极好,产出数量丰富、保存精美和特征典型的头足类化石。本文在研究区酒店垭、集镇采坑和天域极地3个宝塔组剖面采集到大量原域埋藏的头足类化石,共8属11种及少量属种未定类型,以直形壳或盘形壳、体管很小且适合远洋深水游泳的类型为主,整体上符合扬子台地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s–Disoceras生物相特征。基于壳体扩大率、壳径与体管直径比、气室高与隔壁颈长比、隔壁下凹度、壳径与气室高比等参数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外部特征不显著的情况下,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的直观差别是壳体扩大率,而Michelinoceras属不同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室高与隔壁颈长之比,其他特征的区分度并不明显。层面上单位面积的化石定量统计显示,尧龙山地区宝塔组中头足类的多样性较高,并以Sinoceras和Michelinoceras具有极高的个体丰度为特征。扬子板块在奥陶纪桑比期–凯迪期之交处于高水位的陆表海环境,栖息环境均一化和生态系统复杂化可能是促进该时期头足类动物的复苏和多样性演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奥陶统宝塔组 头足类 生物多样性 原域埋藏 黔北
原文传递
华南寒武纪特异埋藏化石群中古蠕虫类动物的生态学特征
5
作者 杨宇宁 王冬梅 +1 位作者 池祥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共2页
古蠕虫类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中,是早古生代形态多样性最高、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蠕形动物类群。目前,古蠕虫类普遍被认为是一类身体构型特殊的曳鳃动物基干类群(Harvey et al.,2010),以具刺状构造的翻吻、... 古蠕虫类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至志留纪地层中,是早古生代形态多样性最高、地理分布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蠕形动物类群。目前,古蠕虫类普遍被认为是一类身体构型特殊的曳鳃动物基干类群(Harvey et al.,2010),以具刺状构造的翻吻、细长的躯干表面布满环纹且发育形态各异的骨板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蠕虫类 生态学 特异埋藏化石群 寒武纪 华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