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碳氮特征评价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金瑞 宋振伟 +4 位作者 朱平 高洪军 张卫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8-185,共8页
土壤碳氮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阐明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氮特征的综合影响,可为农田地力培育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该研究借助在吉林公主岭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休闲处理与增施有机肥条件下的玉米连作、玉米-大... 土壤碳氮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阐明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氮特征的综合影响,可为农田地力培育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该研究借助在吉林公主岭建立的长期定位试验,选择休闲处理与增施有机肥条件下的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大豆连作等处理,系统评价了种植模式对土壤不同形态碳氮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经过21 a的增施有机肥,玉米连作、玉米-大豆轮作、大豆连作3个处理的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氮比休闲处理分别提高23.5%-46.8%、4.9%-64.3%和35.4%-121.9%,其中以玉米连作处理最高(P〈0.05);有机碳与全氮、有效氮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表明较高的有机碳会促进氮素有效性。玉米连作处理的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玉米-大豆轮作和大豆连作处理高23.1%和41.4%,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则分别高37.8%和135.3%,差异显著(P〈0.05)。玉米连作处理下耕层〉2 000μm、≥250-2 000μm、≥53-250μm以及〈53μm的土壤团聚体结合有机碳均为最高(P〈0.05)。此外,玉米连作处理的高活性有机碳组分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其化学活性指数也显著(P〈0.05)高于玉米-大豆轮作处理,表明玉米连作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上述研究表明,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长期玉米连作可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促进土壤氮素有效性,但应配合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以降低有机碳分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有机碳 氮素 连作 有机肥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