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时撬棒电路设计与阻值选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9-242,共4页
针对传统撬棒电路(Crowbar)在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时给电网带来无功负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rowbar保护电路,介绍了新型Crowbar的设计与阻值选定,并在PSCAD环境下搭建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FIG)模型,分析比较了无Crowbar保护电路、带有传统... 针对传统撬棒电路(Crowbar)在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时给电网带来无功负担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rowbar保护电路,介绍了新型Crowbar的设计与阻值选定,并在PSCAD环境下搭建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FIG)模型,分析比较了无Crowbar保护电路、带有传统Crowbar保护电路和新型Crowbar保护电路时DFIG在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新型的Crowbar在有效保护风电场的同时减少了电网的无功负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Crowbar带来的电网无功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棒电路 双馈式感应发电机 电压跌落 低电压穿越
下载PDF
适用于弱电网中大功率整流器次同步振荡抑制的新型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祖勇 +1 位作者 朱丹 雷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7-210,共4页
在弱电网中,由于电网的阻抗特性较大,线路中阻抗参数改变了整流器控制的关键参数,影响了整流器的整体性能,可能会导致整流器输出不稳定,使输出呈现次同步振荡特性。为此,在不增加硬件补偿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次同步振... 在弱电网中,由于电网的阻抗特性较大,线路中阻抗参数改变了整流器控制的关键参数,影响了整流器的整体性能,可能会导致整流器输出不稳定,使输出呈现次同步振荡特性。为此,在不增加硬件补偿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控制策略,该抑制策略从数学模型角度出发,通过低频滤波器提取出次同步振荡交流电流分量,进行d/q变换后,将该次同步振荡的d/q电流分量进行PI闭环控制,次同步振荡分量的PI调节器输出值进行解耦补偿后乘以补偿系数得到电压的d/q补偿分量,对原电流内环的输出进行补偿。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抑制策略有效、可行,能够有效抑制次同步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低频提取 抑制控制策略
下载PDF
基于Boost-Buck新型储能式有轨电车充电装置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陶正华 +1 位作者 田炜 孙祖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38,共3页
研制了一款适用于750 V牵引系统的有轨电车充电装置,整个装置采用Boost-Buck两级级联方式,为了提高整个充电装置的转换效率,降低整个系统输出的纹波系数,采用两相交错并联的方式,Boost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Buck采用恒压/... 研制了一款适用于750 V牵引系统的有轨电车充电装置,整个装置采用Boost-Buck两级级联方式,为了提高整个充电装置的转换效率,降低整个系统输出的纹波系数,采用两相交错并联的方式,Boost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Buck采用恒压/恒流切换控制,同时给出了两侧电感感值的选取方法。在PSCAD中进行模型搭建,通过仿真分析其原理的可行性,同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装置 两级级联 双闭环控制
下载PDF
风电弱电网次同步振荡吸收装置的研究
4
作者 洪威 陶正华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2-95,共4页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经验表明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些特性会导致所电网功率快速变化。由于风电机组所接入的电网绝大多数为弱电网,电网的特性较弱,电网的波动与风电机组间由于机电... 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以及并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经验表明风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这些特性会导致所电网功率快速变化。由于风电机组所接入的电网绝大多数为弱电网,电网的特性较弱,电网的波动与风电机组间由于机电耦合作用可能会导致风电机组产生振荡。为此研究了一种可以吸收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SSO)的装置,该装置由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型电力电子变流器和超级电容构成,通过采用相应的控制策略对风电机组的SSO分量进行吸收补偿,采用两种吸收治理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研究比较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下载PDF
30 kW隔离移相全桥二次侧多回路串联充电机模块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盼盼 《电气应用》 2018年第22期82-84,共3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功率不断扩大,阐述了一种30kW大功率IGBT隔离移相全桥电路。为了减少二次侧二极管的电压关断尖峰,降低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二次侧采用多回路串联整流二极管电路,并将此用于充电机中。基于DS...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功率不断扩大,阐述了一种30kW大功率IGBT隔离移相全桥电路。为了减少二次侧二极管的电压关断尖峰,降低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二次侧采用多回路串联整流二极管电路,并将此用于充电机中。基于DSP平台,对其可行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IGBT 移相 全桥 二次侧多回路串联
下载PDF
基于直流三电平多模块并联充电装置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祖勇 +1 位作者 朱丹 林婵娟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此处介绍了一种基于降压式直流三电平的新型有轨电车多模块并联的充电装置研究,采用多并联移相交错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输出电流纹波,并对多并联模块的飞跨电容电压均压控制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有效控制技术提高了多模块并联的均流性。在PSCA... 此处介绍了一种基于降压式直流三电平的新型有轨电车多模块并联的充电装置研究,采用多并联移相交错技术可有效地降低输出电流纹波,并对多并联模块的飞跨电容电压均压控制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有效控制技术提高了多模块并联的均流性。在PSCAD中搭建仿真模型,对多模块并联时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装置 多模块并联 输出电流纹波
下载PDF
基于Buck的新型控制策略的仿真与研究
7
作者 封阿明 +1 位作者 田炜 孙祖勇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18,共3页
讲述了一种基于Buck模型的新型控制策略的研究。该控制策略可以在直流侧输入电源存在波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输出侧的稳定性,同时有效降低输出电流的纹波值,该控制测量分为两个部分,主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传统控制方案,副环采用... 讲述了一种基于Buck模型的新型控制策略的研究。该控制策略可以在直流侧输入电源存在波动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输出侧的稳定性,同时有效降低输出电流的纹波值,该控制测量分为两个部分,主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传统控制方案,副环采用纹波误差比较后通过比例积分(PI)计算对主环的电流内环输出侧进行补偿。在PSCAD中进行模型搭建,主回路设计成四相交错并联方案,通过对比有无副环控制下的输出电流纹波大小,以及在输入源扰动情况下,验证有副环控制时Buck具有更好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环控制 纹波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下载PDF
间歇式工作的大功率有轨电车充电模块热设计
8
作者 雷磊 陶正华 +1 位作者 林婵娟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1,116,共4页
随着新型储能式有轨电车的推广,大功率充电装置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为解决间歇式工作模式下充电模块散热系统评估手段缺乏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间歇工作模式下大功率有轨电车充电模块的散热系统设计方法。通过计算充电模块工作的功率损耗... 随着新型储能式有轨电车的推广,大功率充电装置的功率密度越来越高,为解决间歇式工作模式下充电模块散热系统评估手段缺乏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间歇工作模式下大功率有轨电车充电模块的散热系统设计方法。通过计算充电模块工作的功率损耗、热阻需求来进行风扇和散热器选型,阐述了针对间歇式工作的大功率充电模块的散热系统设计方法,采用Flotherm软件进行了热仿真,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热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模块 间歇工作 热仿真
下载PDF
隔离型快速直流充电机的研制
9
作者 张文波 《电气应用》 2018年第14期73-76,共4页
研制了一款快速直流充电机,交流侧采用三电平SVPWM技术的整流模块,直流侧采用隔离型移相全桥形式的直流模块。由于整流侧采用三电平SVPWM,交流侧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低,更接近正弦波,直流侧采用超前臂ZVS移相全桥电路,大大地降低了电力... 研制了一款快速直流充电机,交流侧采用三电平SVPWM技术的整流模块,直流侧采用隔离型移相全桥形式的直流模块。由于整流侧采用三电平SVPWM,交流侧电压、电流谐波含量低,更接近正弦波,直流侧采用超前臂ZVS移相全桥电路,大大地降低了电力电子器件由于开关带来的开关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直流充电 三电平SVPWM 隔离型移相全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