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喜 梁冰 +6 位作者 宋瑞捧 王海生 陈立文 侯竞远 刘俊华 任丽君 袁启东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45例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在西药治...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药治疗组45例采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在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血清丙二醛(MDA)、谷氨酰转肽酶(GGT)、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降低,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升高,中西结合组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机体血脂代谢,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桃红四物汤 氧化应激 血脂 血液流变学 神经传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喜 方宏超 +2 位作者 崔明哲 任利君 袁启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805-80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糖、血尿酸、血脂、血压,同时用高频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糖、血尿酸、血脂、血压,同时用高频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按照c IMT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同时设置同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IMT为1.1~1.3mm的患者16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 4组患者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正常组的甘油三酯(TG)、血糖(GLU)、UA和c IMT水平均低于另外3组(P<0.05);管腔狭窄组c IMT及UA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A、TG水平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尿酸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治疗后短期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生 陈立文 +3 位作者 梁冰 李朝红 彭喜 袁启东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05例APE患者,以APE患者12个月内是否复发分组,即病例组46例APE患者治疗后短期复发,对照组359例APE患者治疗后未短...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405例APE患者,以APE患者12个月内是否复发分组,即病例组46例APE患者治疗后短期复发,对照组359例APE患者治疗后未短期复发,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E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APE治疗后短期复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与校准曲线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质量指数、饮酒、高密度脂蛋白(HDL)、脑钠肽(BNP)、肌钙蛋白、严重肺部疾病、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免疫疾病、特发性肺栓塞(iPE)、右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症、D-二聚体持续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95%CI:1.638~9.209,P=0.002)、免疫疾病(95%CI:1.403~9.749,P=0.008)、右心功能不全(95%CI:1.466~5.429,P=0.002)、D-二聚体持续异常(95%CI:1.152~7.022,P=0.023)为APE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48~0.809);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L拟合优度检验χ^(2)=2.239,P=0.327。结论:基于恶性肿瘤、免疫疾病、右心功能不全、D-二聚体持续异常4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APE治疗后短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短期复发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栓弹力图及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梁冰 彭喜 +2 位作者 王海生 侯竞远 陈立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3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06~2020-11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观察组42例联合机械碎栓,对比两... 目的:分析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06~2020-11收治的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观察组42例联合机械碎栓,对比两组疗效、血栓弹力图及细胞黏附分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血清Pecam-1、血清Vcam-1、D-D、Fib、FD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机械碎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效果好,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内血流动力,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接触性溶栓 机械碎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1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喜 袁启东 +1 位作者 方宏超 崔明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总结诊治经验,比较行股动脉切开取栓与插管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总结诊治经验,比较行股动脉切开取栓与插管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中髂股动脉血栓7例,股浅动脉血栓3例,腘动脉血栓5例,缺血时间12 h^30 d;其中行开放手术组4例(单纯股动脉切开取栓术2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并股深动脉扩大成形2例),介入手术组7例(插管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4例,插管溶栓后单纯行球囊扩张3例),杂交手术组4例(插管溶栓后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并单纯球囊扩张术1例,插管溶栓后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开放手术组1例术后3 d内行下肢截肢术,另外3例均术后症状消失,血管彩超复查提示血管通畅;介入手术组5例术后恢复良好,36个月随访下肢症状良好,2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12个月后截肢,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杂交手术组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再次血栓形成,10 d后行截肢术。结论下肢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应当与动脉栓塞相鉴别,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变时间及病变位置来选择,对于髂股动脉血栓形成可分期处理。术中应当充分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切开取栓 球囊扩张
下载PDF
microRNA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磊 袁启东 +4 位作者 彭喜 朱瑾 彭俊才 何长海 付利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176,共8页
miRNA是一类内源性RNA分子,长度通常为19~25个核苷酸,通过识别同源序列并介入转录、翻译或表观遗传过程,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miRNA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静脉腔内的... miRNA是一类内源性RNA分子,长度通常为19~25个核苷酸,通过识别同源序列并介入转录、翻译或表观遗传过程,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miRNA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静脉腔内的血液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见于下肢,血栓脱落入肺可引起死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RNA在DVT中的多元化作用机制。鉴于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调节miRNA的表达可能对DVT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还详细讨论了miRNA在DVT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DVT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MIRNA 作用机制 生物标志物 治疗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证治规律
7
作者 彭俊才 包宇 +2 位作者 胡玉波 彭喜 袁启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4期4446-4453,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收集并提取其中的中药复方组成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计算...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收集并提取其中的中药复方组成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TCMICS V3.0)软件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并总结出核心处方。结果:共纳入205首处方,包括中医证型10种,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血瘀证、肾气亏虚兼血瘀证;涉及中药155味,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为主;多归肝、肾经;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单味药使用频次最高的为牛膝,其次为黄芪、丹参、山茱萸、泽泻、茯苓、山药等;常用药对依次为:“山茱萸-泽泻”“黄芪-丹参”“泽泻-牡丹皮”“泽泻-山药”“山药-牡丹皮”;关联规则显示以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牡丹皮、泽泻、黄芪、丹参、天麻、杜仲、牛膝为药物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化裁方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基本方;聚类分析发现5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具有滋阴补肾、平肝息风活血、补气活血、温阳活血、燥湿化痰息风之功效,可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兼血瘀、肾气亏虚兼血瘀、肾阳亏虚兼血瘀、脾虚生痰夹风的病因病机分而治之。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多属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基本病机,病久可因虚致实,出现血瘀,痰浊,阴虚及阳之证。补肾、平肝、活血为基本治法,随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中医药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海生 彭喜 +1 位作者 梁冰 袁启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9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9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独CDT治疗,观察组在CDT基础上联合PM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d后溶栓效果、治疗7 d后患肢消肿率、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溶栓有效率(88.89%)和Ⅲ级占比(84.4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溶栓有效率(62.22%)和Ⅲ级占比(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小腿消肿率和大腿消肿率高于对照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联合CDT治疗LEDVT患者能提高溶栓效果,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加快下肢消肿,效果优于单用CD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清除率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风险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冰 彭喜 +2 位作者 王海生 侯竞远 陈立文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抑郁、焦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5例,基础资料调查表调查其人口学和临床相关资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其社会支持情况,医院焦虑...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抑郁、焦虑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25例,基础资料调查表调查其人口学和临床相关资料,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其社会支持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析其抑郁、焦虑水平。结果125例患者焦虑发生率44.00%(55/125),SAS总分(45.74±12.18)分;抑郁发生率49.60%(62/125),SDS总分(46.51±12.71)分,其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及婚姻状况患者间抑郁、焦虑评分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疼痛情况、疾病分期、病程及社会支持患者间抑郁、焦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有间接跛行、坏疽、疼痛等情况,病程半年以内且获得社会支持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焦虑情绪(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病程半年以内、社会支持较少,且合并有疼痛及跛行坏疽等病情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抑郁、焦虑风险,需对相应特征患者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聚多卡醇联合无水乙醇序流灌注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瑾 彭喜 +3 位作者 刁青蕊 梁冰 彭俊才 袁启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524-1526,共3页
腘窝囊肿又称Back's囊肿,已在1840年被Adams首次描述[1]。肿大的滑囊通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的下方,通过瓣膜与关节相通,在成年人和儿童中常见[2-3]。5%~32%的膝关节疾病存在此类囊肿,儿童好发于4~7岁,成年人好发于35~70岁[4]。腘窝... 腘窝囊肿又称Back's囊肿,已在1840年被Adams首次描述[1]。肿大的滑囊通常位于腓肠肌内侧头的下方,通过瓣膜与关节相通,在成年人和儿童中常见[2-3]。5%~32%的膝关节疾病存在此类囊肿,儿童好发于4~7岁,成年人好发于35~70岁[4]。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临床多采用腘窝区做S型或Z型切口的腘窝囊肿剥离术,但该术式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易复发,易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推广,泡沫硬化剂治疗技术的应用日益娴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旨在探讨在超声引导下采用聚多卡醇联合乙醇序流灌注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卡醇 无水乙醇 腘窝囊肿 超声
下载PDF
腔内血管成形术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喜 梁冰 +1 位作者 王海生 袁启东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363-1364,共2页
目的探讨PTA对老年下肢ASO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直三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ASO患者,其中20例采用ABG治疗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PTA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12... 目的探讨PTA对老年下肢ASO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直三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ASO患者,其中20例采用ABG治疗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PTA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内再狭窄率、通畅率、保肢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VAS评分、SNCV、MNCV,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内两组通畅率、再狭窄率、保肢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的足背血流量均增多,血流峰速、SNCV、MNCV均加快,动脉内径均增宽,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与ABG治疗老年下肢ASO的效果相当,均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但PTA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血管成形术 神经传导速度 疼痛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梁冰 彭喜 +2 位作者 王海生 侯竞远 陈立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方法:纳入ASO患者8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动脉内膜剥夺术,观察组41例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 目的:探究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ASO)应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价值。方法:纳入ASO患者82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动脉内膜剥夺术,观察组41例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比手术后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较对照组73.17%高(P<0.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反应蛋白(hs-CRP)及VEGF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应用经皮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抑制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下载PDF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松 彭喜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可摘普通义齿修复,研究组采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观察、分析治疗6个月后... 目的:探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可摘普通义齿修复,研究组采用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观察、分析治疗6个月后的牙周指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D、GI、SB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牙齿美观度、舒适度、语言功能、固定强度、咀嚼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治疗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可改善患者牙周状况,提高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形套筒冠义齿基牙修复 慢性牙周炎 牙列缺损
下载PDF
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57例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喜 袁启东 +1 位作者 李长江 乔晨晖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3期151-152,共2页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常温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经验。方法 57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吸引出血并回输右心房辅助直视下完成。下腔静脉单隔膜6例;双隔膜7例;隔膜合并远侧血栓11例;下腔静脉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18例;合并肝静脉狭窄... 目的总结一种新的常温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经验。方法 57例均在常温体外循环吸引出血并回输右心房辅助直视下完成。下腔静脉单隔膜6例;双隔膜7例;隔膜合并远侧血栓11例;下腔静脉闭塞合并肝静脉闭塞18例;合并肝静脉狭窄7例;下腔静脉狭窄合并肝静脉闭塞8例。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均未输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于可疑肺栓塞,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其余病例术后症状消退,5例复发。结论该根治术能很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野显露充分清晰,有利于从容彻底清除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体外循环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逆行穿刺技术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术中应用研究
15
作者 刘莹 彭喜 +2 位作者 王春荣 张永祥 王海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逆行穿刺技术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8—2019-05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腔内治疗的33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顺行开通失败后,于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闭塞血管远端,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逆行穿刺技术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介入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8—2019-05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行腔内治疗的33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顺行开通失败后,于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闭塞血管远端,然后采用逆行开通技术治疗。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靶血管一期通畅率。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穿刺时间5 min(2~13 min),穿刺次数(1.5±0.3)次、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8.79%,总穿刺成功率为100.00%。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患者术后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90%%、72.73%。结论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技术安全、有效,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逆行开通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股浅动脉 介入治疗 逆行开通
下载PDF
贯穿导丝在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中的应用
16
作者 彭喜 袁启东 +1 位作者 方宏超 崔明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0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贯穿导丝在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均在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髂股静脉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均在导丝贯穿法引导下行下腔静脉及髂股静脉成形术,手术顺利,成功率... 目的探讨贯穿导丝在深静脉血栓后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患者均在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髂股静脉成形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均在导丝贯穿法引导下行下腔静脉及髂股静脉成形术,手术顺利,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后给予华法林口服,国际化标准比值控制于2~3,维持口服2年,坚持穿弹力袜行快速行走或慢跑运动。5年随访无一例出现再次血栓阻塞,仅1例患者因下肢动脉狭窄而出现行走时疼痛。结论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髂股静脉成形术成功率高,术后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贯穿导丝引导 效果
下载PDF
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效果
17
作者 彭喜 王海生 +1 位作者 梁冰 袁启东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 目的:观察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aO_(2)、PaO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导管碎栓联合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碎栓 低剂量 静脉溶栓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血气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