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普通地方高校如何打造“金课”——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
魏建
彭冠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0
|
|
2
|
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连接——论语文教材编排与传统文化教育 |
李怡
彭冠龙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3
|
《中国抗战文艺史》与田仲济学术思想的发展——兼谈山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传统 |
周循
彭冠龙
|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
2023 |
0 |
|
4
|
郭沫若海洋体验与《女神》中“海的精神” |
彭冠龙
|
《郭沫若学刊》
|
2014 |
3
|
|
5
|
《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吗?——从接受史角度重审《女神》的文学史形象 |
彭冠龙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6
|
“革命人做出东西来,才是革命文学”——托洛茨基文论对鲁迅文学思想的影响 |
彭冠龙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新世纪贵州诗歌抒情主体变迁探析 |
颜同林
彭冠龙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2
|
|
8
|
“正传”:游民的梦想与绝望——《阿Q正传》的社会文化视角解读 |
彭冠龙
周循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9
|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1936年鲁迅的处境与心态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 |
彭冠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思想相遇与观点误读——从前期思想的角度看鲁迅如何接受“同路人”概念 |
彭冠龙
周循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19 |
1
|
|
11
|
古雅的哀愁——蹇先艾诗作浅析 |
颜同林
彭冠龙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2
|
历史清理中的追问——读李怡主编《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 |
彭冠龙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3
|
评魏建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主流·历史档案书系》 |
彭冠龙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故事为何新编?——简析《故事新编》的创作缘由 |
彭冠龙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从两份土地法文件看1946-1952年土改小说创作 |
彭冠龙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6
|
谈对鲁迅内心非理性因素的把握之必要性 |
彭冠龙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7
|
对一种精神记忆的历史探寻——评颜同林《方言入诗的现代轨辙》 |
彭冠龙
|
《学术评论》
|
2020 |
0 |
|
18
|
“我们才是真的弱者”——游民文化意识与创造社批评话语的建构 |
彭冠龙
周循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9
|
论出版传媒对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诗歌的影响 |
彭冠龙
颜同林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20
|
从《前茅》到《恢复》:“戎马”生涯“书生”气 |
彭冠龙
|
《励耘学刊》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