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PIR+磁混凝沉淀用于临时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 被引量:3
1
作者 邹静 +7 位作者 石稳民 李思洁 黎斌 刘雯 楚鑫鹏 徐海飞 李进 杨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缓解武汉市东西湖区汉西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采用A/RPIR+磁混凝沉淀工艺,新建2座共计13×10^(4)m^(3)/d的应急临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东西湖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该工程主体构筑物均采用工厂模块化预制... 为缓解武汉市东西湖区汉西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采用A/RPIR+磁混凝沉淀工艺,新建2座共计13×10^(4)m^(3)/d的应急临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东西湖片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该工程主体构筑物均采用工厂模块化预制、现场焊接拼装形式,其中10×10^(4)m^(3)/d污水厂建设周期约120 d,污水处理系统单位占地0.31 m^(2)/(m^(3)·d^(-1)),远低于同规模用地标准推荐值。运行结果显示,该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一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综合运营成本为0.5502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质增效 分散式污水处理 A/RPIR 磁混凝沉淀
原文传递
城市排水箱涵缺陷检测及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石稳民 邹静 +2 位作者 黄林 杨振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1年第6期6-10,共5页
排水箱涵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缺陷进行有效检测和合理评估是开展箱涵修复和维护保养的前提。从箱涵常见缺陷分析入手,总结了混凝土箱涵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类型,对国内外排水箱涵表面质量缺陷检测技术、结构性能检测... 排水箱涵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缺陷进行有效检测和合理评估是开展箱涵修复和维护保养的前提。从箱涵常见缺陷分析入手,总结了混凝土箱涵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类型,对国内外排水箱涵表面质量缺陷检测技术、结构性能检测技术以及渗漏探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各种检测手段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此外还探讨了管道缺陷评估标准方法在排水箱涵缺陷评估方面的不足,需进一步考虑箱涵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国内针对排水箱涵的安全性能评估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箱涵 结构缺陷 检测技术 安全评估
下载PDF
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石稳民 黄文海 +5 位作者 罗金学 邱震寰 薛强 秦雄 梁亚楠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通沟污泥是城市管网养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的特点,其处理处置是城市环境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传统脱水填埋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探索安全高效的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通沟... 通沟污泥是城市管网养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含水率高、成分复杂的特点,其处理处置是城市环境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传统脱水填埋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探索安全高效的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通沟污泥的来源与特性分析入手,总结了国内外通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劣势,重点剖析了"预处理-水力淘洗"、"预处理-回收利用"、"管网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等基于预处理筛分的通沟污泥处置技术的特点,并给出了工艺优化建议。此外,还就通沟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移动式一体化处理系统"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沟污泥 预处理 工艺优化 资源化 一体化系统 污泥减量化
下载PDF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文海 +7 位作者 刘军 陈安明 陈俊 张文 黄林 洪瑛 李传志 朱海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8,共7页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为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而设立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其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均采用"预消毒接触池+化粪池+提升泵站(含粉碎格栅)+调节池+MBBR生化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消毒池"处理工艺。MBBR工...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是为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而设立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其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均采用"预消毒接触池+化粪池+提升泵站(含粉碎格栅)+调节池+MBBR生化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消毒池"处理工艺。MBBR工艺实现了低温下污水中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两级消毒工艺保障了病毒100%消灭,同时污水站地基下方按垃圾填埋场标准铺设HDPE膜,保障雨水污水全收集并进行消毒后排放,污泥经消毒脱水后按危险废物集中清运处理,废气统一收集经除臭消毒后排放,实现雨污水、污泥、废气的全收集和全处理。当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相关出水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其中COD稳定低于50mg/L,氨氮稳定在2 mg/L以下,余氯稳定在13 mg/L附近,污染物去除与消毒效果均十分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神山医院 雷神山医院 污水处理 新冠病毒
原文传递
河道疏浚淤泥资源化制备工程土技术研究:襄阳市护城河清淤工程典型实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文海 闵红 +6 位作者 李岚峰 江东 陈安明 何媛 张文 刘智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以襄阳市护城河清淤工程为例,开展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置制工程土方材料技术研究。淤泥破碎分散后掺入不同掺量固废掺料和水泥固化材料制成不同配方工程土,通过颗粒级配和稠度界限分析可将工程土划分为低液限黏土类。工程土14天养护龄期的... 以襄阳市护城河清淤工程为例,开展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置制工程土方材料技术研究。淤泥破碎分散后掺入不同掺量固废掺料和水泥固化材料制成不同配方工程土,通过颗粒级配和稠度界限分析可将工程土划分为低液限黏土类。工程土14天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到528.2~642.5 Kpa,加州承载比(CBR)可达到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填土要求,固废掺料的加入不会破坏工程土的土力学性能,但会增加工程土颗粒粒径。现场规模碾压试验表明资源化工程土可达到填方材料压实度不小于93.0%的标准,并保持稳定。本研究具备优良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可为疏浚淤泥资源化处置制填方材料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淤泥 资源化利用 工程土 土力学性质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絮凝调理对疏浚底泥絮体特性及污染物释放过程的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文海 闵红 +5 位作者 聂怀军 江东 薛强 王民珉 张文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4期52-58,共7页
考察了典型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清淤底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作用,解析了调理过程中底泥絮体特性的变化特征,探究了絮凝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絮凝剂均可通过增加底泥絮体颗粒粒径和降低底泥表面电荷... 考察了典型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清淤底泥脱水性能的改善作用,解析了调理过程中底泥絮体特性的变化特征,探究了絮凝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絮凝剂均可通过增加底泥絮体颗粒粒径和降低底泥表面电荷而有效改善底泥的脱水性能;不同絮凝剂调理后,余水中氨氮浓度均明显上升,PAM系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而无机絮凝剂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磷的释放。三维荧光光谱分析(3D-EEM)表明,底泥中溶解性有机质以芳香族类蛋白质和色氨酸类蛋白质为主,不同絮凝剂均能去除上清液中的蛋白类物质。PAC去除底泥中蛋白类物质的效能对碱化度的变化不敏感,而PAM系絮凝剂的分子量越大,对蛋白类物质的絮凝去除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疏浚底泥 余水水质 污染物释放
下载PDF
微纳米曝气技术在环保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龙 刘雯 +3 位作者 胡胜华 罗金学 闵红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3期134-136,152,共4页
微纳米曝气技术是一项新兴且应用前景广泛的环境治理技术。与传统曝气技术相比,微纳米曝气技术产生的气泡具有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界面电位高、比表面积大、能自发产生自由基等显著优势,已逐步成为环保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介... 微纳米曝气技术是一项新兴且应用前景广泛的环境治理技术。与传统曝气技术相比,微纳米曝气技术产生的气泡具有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界面电位高、比表面积大、能自发产生自由基等显著优势,已逐步成为环保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发生的常规方法,并系统综述了该技术在污水净化、土壤修复、废气处理、水产养殖、杀菌消毒、卫生清洁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对推动环保行业技术发展和缓解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曝气 臭氧 水环境污染
下载PDF
环境敏感区环保清淤施工技术研究——以襄阳护城河清淤工程为例
8
作者 薛强 胡胜华 +4 位作者 秀达 刘长奇 罗金学 闵红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116-121,共6页
针对国内环境敏感区环保清淤工程实施案例较少、缺乏类似工程实施经验的现状,结合环境敏感区环保清淤的基本特点,以襄阳市护城河清淤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实施中的几大难点,主要体现在施工影响的控制、按期履约、二次污染的防治以及淤泥... 针对国内环境敏感区环保清淤工程实施案例较少、缺乏类似工程实施经验的现状,结合环境敏感区环保清淤的基本特点,以襄阳市护城河清淤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实施中的几大难点,主要体现在施工影响的控制、按期履约、二次污染的防治以及淤泥的消纳4个方面。针对这四大难题,工程中一是通过针对性措施,将工程施工影响降至最低限度;二是通过日均6000m3的绞吸清淤加工厂化模式的淤泥处置,实现按期履约;三是通过环保绞吸头的运用、超磁分离一体化设备的运用及专业化淤泥调理药剂的运用,成功防治了施工中潜在的二次污染风险;四是通过泥饼外运作土壤改良土和外运填埋并用,成功解决工程淤泥消纳难题,同时也通过淤泥资源化中试试验,开发出了泥饼生产工程土和园林绿化土两大工艺副产品,为淤泥的多途径综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区 环保清淤 施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