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磷酸可待因的滥用情况,分析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国7城市MSM人群...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磷酸可待因的滥用情况,分析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国7城市MSM人群的社会人口学、性行为、磷酸可待因及其他药物滥用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 结果 4 492名MSM调查对象中,84名(1.87%)自报近半年内有磷酸可待因滥用经历。滥用者近半年内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3.431,95%CI:2.104~5.593)、肛门出血(AOR=2.052,95%CI:1.243~3.387)、安全套破裂(AOR=2.735,95%CI:1.578~4.741)、群体性行为(AOR=4.573,95%CI:2.454~8.521)、吸食rush(AOR=2.759,95%CI:1.763~3.387)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4.926,95%CI:2.880~8.426)的风险均显著更高。吸食过rush(AOR=1.509,95%CI:1.219~1.869)、肛门出血(AOR=1.595,95%CI:1.246~2.041)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1.689,95%CI:1.192~2.392)与HIV感染呈正相关。未发现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IV感染之间的显著关联性(OR=1.289,95%CI:0.588~2.825)。 结论 尽管MSM群体中磷酸可待因滥用还不普遍,但相关滥用者容易发生与HIV感染相关的各类高危行为,间接增加其HIV感染风险。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关注和监测MSM群体的磷酸可待因滥用情况,控制该人群HIV的流行和扩散。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研究热点、分布及前沿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8—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目的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研究热点、分布及前沿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8—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文献采用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并统计其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文献记录的标识符等词频构成比、增长率等指标来确定研究前沿的热点。结果共检索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788篇,PrEP文献发表量和他引文献频次均呈显著逐年快速增加趋势;被引共现网络显示PrEP研究初期(2008—2013年)以求证PrEP预防效果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究为主;高频词汇分析显示,PrEP研究多以传染病流行病学和药理学领域为主;关键词聚13类显示,第一大类研究热点为男男性行为者(MSM)研究人群,2014年之后国际上PrEP研究转向对药物摄入率、血药浓度、服用方式和接受意愿等研究领域。突现词分析表明PrEP研究伊始便是学术热点,并逐年增加诸多研究分支领域。结论近10年国际上PrEP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其作为新晋预防策略对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比例变化后疫情进展的影响,但最新研究热点偏向HIV免疫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等基础分析,提示今后我国PrEP相关科学研究需关注和参考高危人群PrEP服药依从性、意识、态度与顾虑等方面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磷酸可待因的滥用情况,分析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及相关高危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访谈式问卷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中国7城市MSM人群的社会人口学、性行为、磷酸可待因及其他药物滥用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检测HIV抗体。 结果 4 492名MSM调查对象中,84名(1.87%)自报近半年内有磷酸可待因滥用经历。滥用者近半年内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3.431,95%CI:2.104~5.593)、肛门出血(AOR=2.052,95%CI:1.243~3.387)、安全套破裂(AOR=2.735,95%CI:1.578~4.741)、群体性行为(AOR=4.573,95%CI:2.454~8.521)、吸食rush(AOR=2.759,95%CI:1.763~3.387)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4.926,95%CI:2.880~8.426)的风险均显著更高。吸食过rush(AOR=1.509,95%CI:1.219~1.869)、肛门出血(AOR=1.595,95%CI:1.246~2.041)和存在部分特定性病症状(AOR=1.689,95%CI:1.192~2.392)与HIV感染呈正相关。未发现滥用磷酸可待因与HIV感染之间的显著关联性(OR=1.289,95%CI:0.588~2.825)。 结论 尽管MSM群体中磷酸可待因滥用还不普遍,但相关滥用者容易发生与HIV感染相关的各类高危行为,间接增加其HIV感染风险。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关注和监测MSM群体的磷酸可待因滥用情况,控制该人群HIV的流行和扩散。
文摘目的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研究热点、分布及前沿演进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国内相关研究和防控策略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2008—2017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文献采用关键词系统聚类分析并统计其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文献记录的标识符等词频构成比、增长率等指标来确定研究前沿的热点。结果共检索符合要求的研究文献788篇,PrEP文献发表量和他引文献频次均呈显著逐年快速增加趋势;被引共现网络显示PrEP研究初期(2008—2013年)以求证PrEP预防效果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究为主;高频词汇分析显示,PrEP研究多以传染病流行病学和药理学领域为主;关键词聚13类显示,第一大类研究热点为男男性行为者(MSM)研究人群,2014年之后国际上PrEP研究转向对药物摄入率、血药浓度、服用方式和接受意愿等研究领域。突现词分析表明PrEP研究伊始便是学术热点,并逐年增加诸多研究分支领域。结论近10年国际上PrEP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其作为新晋预防策略对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比例变化后疫情进展的影响,但最新研究热点偏向HIV免疫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等基础分析,提示今后我国PrEP相关科学研究需关注和参考高危人群PrEP服药依从性、意识、态度与顾虑等方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