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薛印軒和他的《文華樓唤醒票中子弟文》
1
作者 志峰 關瑾華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8年第2期259-279,共21页
新發現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薛仍《文華樓唤醒票中子弟文》,是關於清道光時票友組織、制度的重要資料,對了解清代中後期京師戲曲生態有重要意義。今爲之作校録、箋注,以便讀者利用。
关键词 票友 薛仍 薛印軒 雅樂先聲 文華樓
下载PDF
秦腔與山陝梆子、河北梆子的嬗變
2
作者 志峰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13-233,共21页
乾隆時出現的“山陝梆子”一詞,是“東路秦腔”的代名詞。早期山西梆子,係同州梆子的東傳。以山西籍藝人爲主的東路秦腔,通過不斷努力,使山西梆子腔逐漸被京師劇壇認可,開始與皮黄争勝。山西梆子爲了更好地争取京师觀衆,始改方音爲京朝... 乾隆時出現的“山陝梆子”一詞,是“東路秦腔”的代名詞。早期山西梆子,係同州梆子的東傳。以山西籍藝人爲主的東路秦腔,通過不斷努力,使山西梆子腔逐漸被京師劇壇認可,開始與皮黄争勝。山西梆子爲了更好地争取京师觀衆,始改方音爲京朝音,且隨着大量直隸梆子藝人興起,河北梆子應運而生,最終在梆黄競争中居於上風。但是因受晚清多變時局影響,不久河北梆子便再次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山陝梆子 河北梆子 東路秦腔
下载PDF
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治療小兒腸套疊的療效觀察
3
作者 李峻 林寧 +5 位作者 梁樹民 梁繼飛 楊波 蔡曉琳 志峰 馬林峰 《镜湖医学》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討全麻超聲監測下鹽水灌腸對小兒腸套疊復位的療效。方法回顧分析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107例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105例復位成功,成功率98.1%,所用壓力7~12kpa,注入水量450~1000ml,復位時間2~10分鐘,未... 目的探討全麻超聲監測下鹽水灌腸對小兒腸套疊復位的療效。方法回顧分析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107例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105例復位成功,成功率98.1%,所用壓力7~12kpa,注入水量450~1000ml,復位時間2~10分鐘,未出現穿孔等併發症。結論全麻超聲監視下鹽水灌腸復位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並使患兒免受放射線的傷害,可以作為小兒腸套疊治療的首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腸套疊 超聲 全麻 鹽水灌腸 復位
下载PDF
小兒腸套疊的超聲診斷及治療價值
4
作者 林寧 李峻 +2 位作者 楊波 蔡曉琳 志峰 《镜湖医学》 2015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討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及水灌腸復位治療腸套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超聲診斷的暫時性小兒腸套疊及回盲型(或結腸型)腸套疊的病例113例,其中超聲監視下水灌腸復位治療回盲型(或結腸型)腸套疊86例,總結小兒腸套疊超聲... 目的探討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及水灌腸復位治療腸套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超聲診斷的暫時性小兒腸套疊及回盲型(或結腸型)腸套疊的病例113例,其中超聲監視下水灌腸復位治療回盲型(或結腸型)腸套疊86例,總結小兒腸套疊超聲圖像特點及分析超聲監視下水灌腸復位治療的效果。結果113例腸套疊中,小腸套疊19例,全部12小時內自行復位;回盲型(或結腸型)腸套疊94例,誤診4例,診斷正確的90例中經手術復位2例,麻醉後自行復位2例,超聲監視下水灌腸復位86例。結論超聲可以作為診斷小兒腸套疊的首選方法;超聲監視下水灌腸復位可以作為治療小兒腸套疊的首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聲 腸套疊 治療 診斷
下载PDF
從老郎神演變論前後秦腔
5
作者 志峰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72-190,共19页
伶人所謂喜神廟和老郎廟都是戲神廟,'老郎神'係由現實中的話本藝人神格化爲戲神,前後經歷過三次重要的變化。第一次轉變爲二郎神;第二次轉變爲唐玄宗,在唐玄宗符號下隱藏的是易代之際,伶工對崇禎父子的同情和深沉的故國之思;第... 伶人所謂喜神廟和老郎廟都是戲神廟,'老郎神'係由現實中的話本藝人神格化爲戲神,前後經歷過三次重要的變化。第一次轉變爲二郎神;第二次轉變爲唐玄宗,在唐玄宗符號下隱藏的是易代之際,伶工對崇禎父子的同情和深沉的故國之思;第三次轉變爲翼宿星君。秦腔莊王會即老郎會,不可據字面曲解,以1807年爲界,分秦腔爲前後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郎 老郎廟 喜神廟 莊王會 秦腔 二黄
下载PDF
宫調變遷考
6
作者 志峰 孫紅瑀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60-76,共17页
先秦時期,中國已有成熟的五音十二律理論。彼時亦有七聲音階,但因東周末年禮崩樂壞,七聲音階逐漸失傳。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七聲音階經龜兹傳入中國,對中國聲樂系統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隋代産生了八聲音階理論,至宋代進一步發... 先秦時期,中國已有成熟的五音十二律理論。彼時亦有七聲音階,但因東周末年禮崩樂壞,七聲音階逐漸失傳。至遲在南北朝時期,七聲音階經龜兹傳入中國,對中國聲樂系統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隋代産生了八聲音階理論,至宋代進一步發展出九聲音階、十聲音階理論。燕樂所用宫調,晚唐及宋人稱爲"燕樂二十八調",金元時實際使用六宫十一調。據筆者考察,這些調式多同調異名,其核心即十二律。不過因燕樂不使用中管五宫(即西方音樂樂理上的升調),所以實際使用僅有七宫(即七個調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調 律吕 燕樂 二十八調 十二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