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透析患者的五行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便秘的治疗体会
1
作者 张鹏 郑玮楠 +1 位作者 杨奕芳 林雅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641-164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五行体质分布特点;以补肾祛毒汤为蓝本方,通过辨质加减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4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18例,进行五行体质辨识;探讨五行体质特点及其与便秘的...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五行体质分布特点;以补肾祛毒汤为蓝本方,通过辨质加减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体会。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4年4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患者218例,进行五行体质辨识;探讨五行体质特点及其与便秘的相关性,并对便秘患者88例,随机分组。西药对照组以乳果糖,15 ml,口服,bid;中药对照组以补肾祛毒汤,50 ml,口服,bid;中药治疗组以补肾祛毒汤为蓝本方,根据优势五行体质辨质加味治疗;观察各组治疗便秘的效果。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土行人最多,占比32.5%;五色五态体质分类中排名前三位的有土1木2、木1木2、土1土2型;不同优势五行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药治疗组便秘评分改善平均下降68.83%,中药对照组平均下降57.21%,西药对照组平均下降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 血液透析患者五行体质差异可能与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通过五行体质辨质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能明显增加疗效。2) 补肾祛毒汤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便秘效果与乳果糖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体质 血液透析 便秘 补肾祛毒汤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鹏 石伟荣 +4 位作者 吴强 游涛 魏仲南 陈华光 何东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1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证型结构,以及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其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术后血瘀证的基础上按照气血阴阳... 目的观察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证型结构,以及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其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术后血瘀证的基础上按照气血阴阳虚损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组辨证使用中药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以及不同证型患者之间术后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结果内瘘手术患者证型结构特点:血虚>阴虚>气虚>气虚血虚>血虚阴虚>阳虚>血虚阳虚>气虚阴虚>具有三种证型者>阴虚阳虚;治疗组平均内瘘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平均内瘘血流量:血虚阴虚>血虚>阴虚>气虚血虚>气虚>具有三种证型者>气虚阴虚>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手术成功率:气虚血虚>血虚阴虚>血虚>气虚>阴虚>气虚阴虚>三种证型>血虚阳虚>阳虚>阴虚阳虚。结论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是影响术后血流量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活血化瘀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能显著改善内瘘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内瘘血流量 活血化瘀法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补肾祛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强 唐娟 +3 位作者 林武 张鹏 何东娟 杨晓凌 《医学诊断》 2021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0... 目的:观察补肾祛毒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 IL-10)的影响,客观评价其有效性,方法:将48例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祛毒丸(院内制剂,闽药制字Z05104024)口服治疗,每次5 g,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hs-CRP、IL-6、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肾祛毒丸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祛毒丸 血液透析 微炎症
下载PDF
代脉新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岳沛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3-1414,共2页
代脉的含义历代医家争论不休。根据古今文献及临床资料结合现代心电图学,提出代脉的含义:①代脉是脾的正常脉象;②代有止义;③代有求代之义;④代有更代之义。代脉应该重新定义。明确提出代脉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关键词 代脉 含义 主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证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敏 唐娟 +3 位作者 张鹏 魏仲南 吴宽裕 赵钟文 《中医药通报》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位病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未合并周围神经并变组,对两组患者病位、病性积分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位积分由高到低为:肝、肾、脾、...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位病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未合并周围神经并变组,对两组患者病位、病性积分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位积分由高到低为:肝、肾、脾、胃、经络、筋骨、心神;病性积分由高到低为:阴虚、血虚、气虚、湿、阳虚、血瘀、热、气滞、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肝、筋骨及血瘀积分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位在肝肾脾胃及经络,病性为阴阳气血亏虚、湿热血瘀等夹杂;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在病位肝、筋骨、经络及病性血瘀方面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证素 病位 病性
下载PDF
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体质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鹏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2期780-784,共5页
基于目前中医体质理论研究现状,创造性地提出基础体质与获得体质的概念。将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体质理论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管理及治疗。对血液透析病人的阴阳二十五人体质分型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体质 血液透析 初探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包皮环切术后瘀血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煎剂辅助治疗包皮环切术后阴茎龟头及皮下瘀血的疗效。方法:常规行包皮环切术后出现瘀血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不接受血府逐瘀汤口服治疗。随访并观察比... 目的:探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煎剂辅助治疗包皮环切术后阴茎龟头及皮下瘀血的疗效。方法:常规行包皮环切术后出现瘀血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煎剂口服治疗;对照组38例,不接受血府逐瘀汤口服治疗。随访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阴茎术后瘀血消退时间。结果:80例患者术后瘀血均治愈。但瘀血消退时间有差别,治疗组瘀血消退时间平均为5.5天,无合并感染。对照组瘀血消退时间平均为7.8天,其中4例随访2周仍有不同程度瘀血,1例瘀血合并感染。结论: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煎剂辅助治疗包皮环切术后阴茎瘀血有明显疗效,为促进术后瘀血消退,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包皮环切 瘀血
下载PDF
扩大端侧吻合口配合中医辨治对小口径血管内瘘术后血流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鹏 吴强 +4 位作者 魏仲南 游涛 石伟荣 陈华光 何东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0期3495-3497,共3页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扩大端侧吻合口配合活血化淤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小口径血管患者,按照是否扩...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及扩大端侧吻合口配合活血化淤法结合气血阴阳虚损辨治对小口径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后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实施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小口径血管患者,按照是否扩大端侧吻合口、是否使用中药干预随机分为4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内瘘血流量以及手术成功率。结果:(1)小口径血管的内瘘手术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最多,单证型以阴虚、血虚居多。(2)42例小口径血管内瘘手术患者平均内瘘血流量(439.65±327.63)ml/min,中药干预对术后内瘘血流量、扩大端侧吻合口、两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之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扩大端侧吻合口中药干预组最大,常规端侧吻合口无中药干预组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干预及扩大端侧吻合口对改善内瘘术后血流量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均有显著作用,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但在显著性方面,扩大吻合口的作用强于中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血管内瘘成形术 内瘘血流量 扩大端侧吻合口 活血化淤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