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9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175
1
作者 李术才 许振浩 +7 位作者 黄鑫 林鹏 赵晓成 庆松 杨磊 孙怀凤 潘东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069,共29页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 致灾构造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内在条件和控制因素,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兼具蓄积地下水的自然属性与突水突泥致灾性的社会属性,是地质条件与地下工程活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通过221例突水突泥灾害案例统计分析,将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划分为3类11型,即岩溶类(溶蚀裂隙型、溶洞溶腔型、管道及地下暗河型),断层类(富水断层型、导水断层型、阻水断层型),其他成因类(侵入接触型、层间裂隙型、不整合接触型、差异风化型、特殊条件型),研究不同类型致灾构造的结构特征、赋存规律和地质判识方法,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岩溶类致灾构造突水突泥数量居首(约占48%,105例),断层类次之(约占29%,65例),最后为其他成因类(约占23%,51例)。提出4种典型的隧道突水突泥孕灾模式,即直接揭露型、渐进破坏型、渗透失稳型和间歇破坏型。研究成果为突水突泥灾害的致灾机制与灾害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对隧道安全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突水突泥 致灾构造 结构特征 地质识别 孕灾模式
原文传递
地下工程涌突水注浆止水浆液扩散机制和封堵方法研究 被引量:127
2
作者 李术才 +6 位作者 庆松 孙克国 徐尧 伟杰 李海燕 刘人太 李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77-2396,共20页
涌突水是地下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实践表明,注浆是治理涌突水的有效技术手段,但相关的动水注浆理论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裂隙动水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和封堵机制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准三维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台,进行裂隙岩... 涌突水是地下工程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实践表明,注浆是治理涌突水的有效技术手段,但相关的动水注浆理论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裂隙动水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和封堵机制研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研发准三维裂隙动水注浆模型试验台,进行裂隙岩体涌突水的动水注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200余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浆液的U形扩散规律和水泥浆液的分层分区扩散机制,得到浆液的快速析水沉积原理和沉积留核扩散规律,实现浆液扩散和封堵效果的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浆水流量比为核心控制因素的裂隙涌水注浆封堵方法。室内涌水注浆封堵试验和龙固煤矿高压涌水现场注浆封堵试验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这对发展动水注浆理论和指导工程实践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动水注浆 模型试验 浆液扩散机制 封堵机制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富水断裂带优势劈裂注浆机制及注浆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6
3
作者 李术才 伟杰 +5 位作者 庆松 刘人太 潘光明 李志鹏 车宗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4-752,共9页
注浆是处治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岩体结构多样、结构面发育的富水断裂带,注浆理论及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基于富水断裂带内部岩体结构,建立了注浆概念模型,提出了优势劈裂注浆概念。基于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 注浆是处治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有效手段,但对于岩体结构多样、结构面发育的富水断裂带,注浆理论及控制技术尚不成熟。基于富水断裂带内部岩体结构,建立了注浆概念模型,提出了优势劈裂注浆概念。基于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建立单一平板优势劈裂注浆扩散模型,推导了考虑浆液流变特征的优势劈裂注浆扩散控制方程。由方程可知,注浆速率、注浆压力及浆液黏度是影响注浆扩散的3个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了优势劈裂注浆过程中3个主控因素对注浆扩散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提出优势劈裂注浆控制方法,形成了注浆压力差异控制、控制液动态调节及注浆速率梯度控制3项关键技术,促使浆液在优势结构面内控制性扩散。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江西省某隧道断裂带塌方处治工程中,取得良好治理效果,对隧道断裂带地质灾害控制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断裂带 广义宾汉体浆液 优势劈裂注浆机制 注浆控制方法
下载PDF
水泥浆液裂隙注浆扩散规律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94
4
作者 刘健 刘人太 +1 位作者 李术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45-2452,共8页
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作为岩土工程注浆中最为常用的浆材,其静水与动水条件下的注浆扩散运移规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水泥浆液在静水和动水条件下平面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和验证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作为岩土工程注浆中最为常用的浆材,其静水与动水条件下的注浆扩散运移规律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水泥浆液在静水和动水条件下平面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和验证水泥浆液在地下水影响下的扩散形态及压力场分布特征;通过对比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分析水泥浆液在静水和动水条件下的运移和扩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动水条件下浆液扩散开度和逆水扩散距离存在极限;浆液压力场分布为自注浆孔沿扩散方向迅速衰减,注浆孔附近压力衰减速率最快,逆水方向压力衰减速率明显大于顺水方向。并据此对传统注浆工艺提出改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水泥浆液 注浆扩散形态 压力分布规律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TSP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波反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89
5
作者 许振浩 李术才 +3 位作者 庆松 刘斌 葛颜慧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640-644,716,共6页
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盲目施工常会造成突水、突泥(涌砂)和塌方等安全事故,深入细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高风险岩溶隧道沪蓉西高速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地震波传播理论... 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盲目施工常会造成突水、突泥(涌砂)和塌方等安全事故,深入细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是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高风险岩溶隧道沪蓉西高速齐岳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地震波传播理论和TSP超前地质预报实践,研究了岩溶隧道内断层破碎带,泥夹石充填型、软弱夹泥充填型、地下水充填型和无充填型溶洞,以及富水岩层的地震波反射特性;提出了以深度偏移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反射层图、反射事件表、纵横波速和岩体物性参数分析的预报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TSP对断层破碎带、溶洞、和地下水的超前地质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深度偏移 断层破碎带 溶洞 地下水
下载PDF
基于黏度时变性的水泥–玻璃浆液扩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李术才 刘人太 +3 位作者 庆松 孙子正 朱明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15-2421,共7页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注浆是最常用的方法,浆液的扩散运移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V振弦式黏度计测定水泥–玻璃(C-S)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函数拟合获得黏度函数曲线;采用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推导C-S浆液在单一平... 工程地质灾害治理中,注浆是最常用的方法,浆液的扩散运移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SV振弦式黏度计测定水泥–玻璃(C-S)浆液的黏度时变性,通过函数拟合获得黏度函数曲线;采用广义宾汉流体本构方程,推导C-S浆液在单一平板裂隙中的压力分布方程;通过平板裂隙注浆模拟试验研究,分析定注浆流量条件下的C-S浆液扩散的压力场分布规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定注浆速率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形态及压力场时空变化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分析C-S浆液扩散机制,希望能够为C-S浆液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C-S浆液 黏度时变性 扩散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浆液黏度时空变化的水平裂隙岩体注浆扩散机制 被引量:81
7
作者 庆松 连震 +3 位作者 刘人太 朱明听 郑东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8-1210,共13页
速凝类浆液的双液混合注浆方式及其黏度时变特性导致浆液扩散区内黏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基于此,认为速凝类浆液流型为具有黏度时变性的宾汉流体,研究其在静水条件下水平裂隙中的注浆扩散过程,建立恒定注浆速率条件下考虑浆液黏度时空变... 速凝类浆液的双液混合注浆方式及其黏度时变特性导致浆液扩散区内黏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基于此,认为速凝类浆液流型为具有黏度时变性的宾汉流体,研究其在静水条件下水平裂隙中的注浆扩散过程,建立恒定注浆速率条件下考虑浆液黏度时空变化的水平裂隙注浆扩散理论模型,推导浆液扩散区内的黏度及压力时空分布方程,进而得到注浆压力与注浆时间及浆液扩散半径的关系。通过与不考虑黏度空间不均匀性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考虑黏度空间不均匀的必要性。通过在数值计算模型中预定义黏度空间分布函数,实现了考虑黏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裂隙注浆数值模拟。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三者的对比,验证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的合理性,以期为实际注浆工程中注浆参数的确定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黏度时变性 黏度空间分布不均匀 裂隙注浆 宾汉流体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矿井高压裂隙涌水综合治理方法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62
8
作者 李术才 +4 位作者 庆松 李海燕 武文东 刘人太 林明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4-1318,共5页
结合山东菏泽龙固煤矿辅二运输巷道顶板涌水的现场工程条件,提出了高压裂隙涌水的综合治理方法。该方法以深部集中引排、浅部注浆封堵为治理思路,将地质分析、综合探测、现场连通试验和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其中地质分... 结合山东菏泽龙固煤矿辅二运输巷道顶板涌水的现场工程条件,提出了高压裂隙涌水的综合治理方法。该方法以深部集中引排、浅部注浆封堵为治理思路,将地质分析、综合探测、现场连通试验和实时监测等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其中地质分析可初步判断地层构造及水源补充,综合物理探测技术可有效寻找含水层及过水通道,通过连通试验分析水源连通情况,优选注浆材料,运用实时监测技术掌握围岩变形、控制注浆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龙固煤矿辅二巷道高压涌水治理的现场试验中,不仅成功封堵了巷道涌水,为矿方每年节约近千万元抽排费用,而且对注浆施工期间的安全控制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涌水 动水注浆 连通试验 注浆参数 物理探测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破坏全过程电阻率与声发射响应特征及损伤演化 被引量:63
9
作者 李术才 许新骥 +7 位作者 刘征宇 杨为民 刘斌 王者超 聂利超 李景龙 徐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3,共10页
为了全面、客观地描述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损伤破坏过程和状态,提出利用电阻率和声发射技术对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进行联合测试的试验方法。针对30个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中的电阻率和声发射响应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电阻率... 为了全面、客观地描述单轴压缩条件下砂岩损伤破坏过程和状态,提出利用电阻率和声发射技术对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进行联合测试的试验方法。针对30个砂岩岩样单轴压缩全过程中的电阻率和声发射响应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电阻率和声发射的响应信息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互补性:在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电阻率信息对岩样内部裂隙萌生和发展活动的响应更为敏感,而声发射信号较微弱;岩样破裂瞬间,电阻率和声发射都突然升高,二者相比,声发射的同步性更好,敏感程度更高;岩样破坏完成后,电阻率仍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最终趋于稳定,而声发射又恢复到较低的水平。同时,推导基于电阻率表征的岩样损伤变量的解析表达,并根据其与声发射表征的损伤变量之间的互补性,定义一综合损伤变量,得到典型岩样的损伤演化方程,提出岩样损伤破坏状态的判别标准和破坏前兆特征。通过理论与实际试验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对比发现,综合损伤变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受载岩样的损伤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轴压缩 电阻率 声发射 联合测试 综合损伤变量 损伤演化状态
原文传递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李春密 《物理教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4,共10页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第1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跨学科实践和学业质量,彰显了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评价等方面...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第1次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跨学科实践和学业质量,彰显了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评价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对相关变化内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业质量
原文传递
隧道断层泥注浆加固机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11
作者 庆松 李鹏 +4 位作者 李术才 伟杰 刘建国 于海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4-934,共11页
为研究永莲隧道断层泥注浆加固机制,设计一套由注浆工艺模块、被注介质模块和信息采集模块构成的断层泥注浆加固试验系统,开展断层泥注浆加固体单轴压缩试验、典型浆–岩界面特征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结论如下:注浆后断层泥单轴抗... 为研究永莲隧道断层泥注浆加固机制,设计一套由注浆工艺模块、被注介质模块和信息采集模块构成的断层泥注浆加固试验系统,开展断层泥注浆加固体单轴压缩试验、典型浆–岩界面特征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结论如下:注浆后断层泥单轴抗压强度可提升181%~2 535%,加固体呈现浆脉开裂→界面附近土体破坏→整体破坏特征,断层泥以骨架式加固模式为主,注浆压力是提升加固效果的主控因素;注浆后浆–岩界面黏聚力可提升93%~274%,分析不同注浆压力、材料和初始干密度对浆–岩界面强度的影响,相比双液浆,单液浆可使界面黏聚力提升幅度增加125%~148%;注浆后断层泥由絮状结构转化为密实整体结构,浆–岩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不规则结构体,由胶结面、渗透过渡区及微劈裂过渡区构成,界面附近存在物理力学特征突变区,定义了浆–岩界面的直接及间接加固模式。试验结论对于注浆加固理论的认知和注浆工程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永莲隧道 断层泥 模型试验 注浆加固机制 浆–岩界面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海涛 +2 位作者 吕勇 王立凤 杨震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咖啡因组(n=38)及低剂量咖啡因组(n=40)。两组均采... 目的 分析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78例随机分为高剂量咖啡因组(n=38)及低剂量咖啡因组(n=40)。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枸橼酸咖啡因负荷量20mg/kg治疗,24h后分别给予每日10mg/kg及5mg/kg的维持剂量,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高剂量咖啡因组治疗有效率(71%)高于低剂量咖啡因组(48%)(P<0.05);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咖啡因治疗时间均较低剂量咖啡因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心动过速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效果优于低维持剂量咖啡因,而且未增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和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枸橼酸咖啡因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下载PDF
关键孔注浆方法在高压裂隙水封堵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李术才 +4 位作者 庆松 孙克国 刘人太 韩伟伟 原小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14-1421,共8页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首次提出裂隙岩体高压涌水的关键孔注浆治理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理论,研究关键孔的多因素层次优选方法。在龙固煤矿的辅2巷道高压涌水注浆治理的现场试验中,以地质分析和物理探测为指导,优化钻孔设计,以层次优选法对... 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首次提出裂隙岩体高压涌水的关键孔注浆治理方法,并结合层次分析理论,研究关键孔的多因素层次优选方法。在龙固煤矿的辅2巷道高压涌水注浆治理的现场试验中,以地质分析和物理探测为指导,优化钻孔设计,以层次优选法对钻孔进行质量评价,筛选关键孔,参考连通试验结论对关键孔进行注浆设计,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在类似工程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关键孔 动水注浆 层次分析 连通试验 注浆参数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劈裂注浆机制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李鹏 庆松 +4 位作者 李术才 伟杰 李梦天 王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21-3230,共10页
依托钟家山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设计了一套大比例劈裂注浆模型试验装置,模拟断层破碎带劈裂注浆过程,通过布设监测元件记录,分析注浆过程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开挖充填介质直观揭露浆脉分布特征。试验发现,注浆过程中土体劈裂压力呈现... 依托钟家山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设计了一套大比例劈裂注浆模型试验装置,模拟断层破碎带劈裂注浆过程,通过布设监测元件记录,分析注浆过程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开挖充填介质直观揭露浆脉分布特征。试验发现,注浆过程中土体劈裂压力呈现类似脉冲状变化规律,试验条件下土体启劈压力Po=0.12 MPa,与现有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浆液扩散形式转换、主次生劈裂通道饱和、新劈裂通道形成和后续次劈裂区域饱和4个阶段,分析了土体劈裂压力变化机制,提出了主、次生劈裂压力值界定方法,并对试验条件下7次主劈裂压力值、53次次生劈裂压力值进行了分析,发现主劈裂压力值呈递增规律。结合P-t曲线从能量角度将劈裂过程划分为土体劈裂能量积聚、劈裂和浆液能量转移3个阶段,通过开挖充填介质揭露浆脉的空间分区域分布规律和主、次生浆脉共存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在钟家山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进行现场应用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试验结论对于注浆理论的认知和注浆工程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模型试验 劈裂注浆 劈裂压力 主劈裂 次生劈裂 浆脉分布
下载PDF
岩溶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与突水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庆松 李术才 +3 位作者 韩宏伟 葛颜慧 刘人太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基于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中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的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 基于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中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的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隧道的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和预计涌水量等因素,对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风险进行了分段评价,初步提出了岩溶隧道四级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根据预报情况制定灾害防治措施,该研究对于高风险岩溶隧道的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突水突泥 风险评价 超前地质预报 灾害防治
原文传递
软土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影响数值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丁智 吴云双 +1 位作者 陈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3-671,共9页
为了研究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针对软土地质分别改变两隧道净距与角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既有地铁变形和衬砌内力变化规律及近接分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两隧道净距与角度不同,既有地铁变形与... 为了研究新建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地铁的影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针对软土地质分别改变两隧道净距与角度进行计算,从而得到不同工况下既有地铁变形和衬砌内力变化规律及近接分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两隧道净距与角度不同,既有地铁变形与衬砌内力变化不同,上穿施工较下穿施工更加危险,斜穿施工引起既有地铁变形和衬砌内力发生偏转;得到软土地区近接分区影响范围,当近接区段位于强影响区时需对既有地铁进行加固,进一步将分区研究成果应用于杭州地铁4号线穿越1号线实际工程,实测数据表明分区研究成果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隧道变形 衬砌内力 近接分区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运动性肩袖损伤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疼痛评分探讨 被引量:40
17
作者 樊春亮 刘永红 +3 位作者 郭爱 学龙 刘晶晶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2212-2214,共3页
肩袖又被称之为旋转袖,其属于肱骨头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肩袖的冈上肌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破裂发生率较高,且愈合难度大[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运动性损伤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关节... 肩袖又被称之为旋转袖,其属于肱骨头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肩袖的冈上肌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破裂发生率较高,且愈合难度大[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运动性损伤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发展与完善,其已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手段。就目前而言,肩袖修复术主要分为2种,其一为手法松解后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其二是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再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无统一性标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微创治疗 关节镜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评分 手术治疗 运动性损伤
下载PDF
富水破碎岩体帷幕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伟杰 李术才 +3 位作者 魏久传 庆松 谢道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7-1634,共8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富水破碎岩体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获得注浆扰动下岩体多物理场演化规律:1被注岩体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强烈,历经急剧增长—峰值波动—渐进衰减—趋于稳定的变化阶段;2破碎岩体内部,浆液在... 利用自主研制的三维注浆模型试验系统,开展富水破碎岩体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获得注浆扰动下岩体多物理场演化规律:1被注岩体总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强烈,历经急剧增长—峰值波动—渐进衰减—趋于稳定的变化阶段;2破碎岩体内部,浆液在隧洞拱顶和拱底位置发生优势劈裂扩散,同时引起洞周收敛位移;3注浆作用下破碎岩体压缩释水导致渗透性能显著降低,表现为分序注浆试验中超孔隙水压力激发程度逐次大幅提高。帷幕注浆试验结束后,揭露、分析了加固体内部特征,研究破碎岩体加固范围非均匀变化规律,归纳总结松散破碎岩体及泥质软弱岩体对应的渗透–劈裂型及微劈裂型两类注浆加固模式,揭示了劈裂浆脉形成的多重注浆叠加机制。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固结岩体微观特征,研究表明浆脉–黏土界面具有三维结构,可划分为渗透型和微劈裂型两种类型,网络状微型浆脉的锚固作用增大了界面粗糙度和强度;界面靠近黏土一侧发育损伤裂纹,推测为固结岩体物理力学条件突变位置,为加固岩体潜在破坏环节。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了室内注浆模拟试验方法,探索了多孔分序帷幕注浆试验中浆液扩散规律及注浆加固机理,为类似地质环境下岩体注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破碎岩体 帷幕注浆试验 物理场特征 浆脉–黏土界面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灾变演化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德明 庆松 +2 位作者 王凯 谭英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51-2860,共10页
为研究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扰动作用下突水、突泥灾变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试验系统,以江西永莲隧道F2断层突水、突泥灾害为例,通过大量的材料配比及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测试,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及正常围岩相... 为研究断层破碎带隧道开挖扰动作用下突水、突泥灾变演化过程,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试验系统,以江西永莲隧道F2断层突水、突泥灾害为例,通过大量的材料配比及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测试,研制出适用于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的新型断层及正常围岩相似材料,对隧道突水、突泥灾害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有效地揭示了无支护条件下断层破碎带隧道的洞周位移、渗流压力、应力-应变以及突出物质量等特征参数对时效性的响应规律。随着时间的增长,渗流压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越靠近开挖面其波动范围及幅度越大;突出物质量在发生突水、突泥灾害前出现短时减小后迅速增加;洞周围岩拱顶以竖向位移为主,而拱腰以水平位移为主;在相同相应力状态下,拱腰位置应变比拱顶位置大。将试验灾变特征与现场实际演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较为吻合。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地下工程的模型试验研究,其研究方法及结果对类似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突水突泥 灾变演化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土体非线性压密效应的劈裂注浆机制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连震 李志鹏 +3 位作者 庆松 刘人太 俞文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3-1493,共11页
土体劈裂注浆过程伴随着劈裂通道两侧土体的压缩,而土体的压缩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此,建立描述土体非线性压缩特征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该模型的参数可通过常规试验参数确定;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平面辐射圆,考虑浆... 土体劈裂注浆过程伴随着劈裂通道两侧土体的压缩,而土体的压缩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此,建立描述土体非线性压缩特征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该模型的参数可通过常规试验参数确定;将劈裂注浆扩散过程简化为平面辐射圆,考虑浆液流场与土体应力场耦合作用的影响,建立基于土体非线性压缩?-p模型的劈裂注浆扩散理论模型,推导劈裂通道宽度的空间分布方程,进而得到注浆压力、劈裂通道宽度、浆液扩散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常规土体线性压缩模型所得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考虑土体压缩非线性特征的必要性;开展了劈裂注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浆脉厚度由注浆孔沿扩散半径衰减,最大浆脉厚度计算值与试验测量值处于同一数量级,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劈裂注浆 非线性压缩 劈裂通道宽度 注浆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