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陶广华 随随 +2 位作者 朱玲钰 李卫 刘文值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5020-5023,共4页
目的:了解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乌司他丁在胰腺炎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胰腺的坏死、水肿... 目的:了解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乌司他丁在胰腺炎的治疗中可有效减少胰腺的坏死、水肿,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胰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可减轻患者组织、脏器损伤,抑制脾细胞凋亡,提高脓毒血症患者整体生存率;在休克的治疗中可改善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有助于控制休克状态的持续进展;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中可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及钙内流,调整钙离子的平衡,阻断钙超载导致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及蓄积,通过增加一氧化氮浓度及水解酶活性等机制发挥器官保护作用;在心肺脑复苏的治疗中可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达到脑保护作用;在肺损伤的治疗中可通过抑制炎症启动的相关因子起到肺保护作用;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可改善轻/中度患者的相关肝功能指标和凝血功能,缩短住院周期,但对重度患者则无明显治疗作用;在心肺转流等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可显著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水平,对其他组织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炎症反应 器官保护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大鼠肺内自噬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召锟 荆忍 +2 位作者 戴惠军 随随 潘灵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VT)机械通气(MV)与大鼠肺内自噬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5组(n=24),依次给予0(自主呼吸)、10、20、30、40 mL/kg VT进行MV;各组再按照通气时间分为1、2、3、4 h 4个亚... 目的探讨不同潮气量(VT)机械通气(MV)与大鼠肺内自噬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5组(n=24),依次给予0(自主呼吸)、10、20、30、40 mL/kg VT进行MV;各组再按照通气时间分为1、2、3、4 h 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收集各组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体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AMs)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或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Ⅱ(LC3B -Ⅱ)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的mRNA及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肺组织自噬体形成情况;并检测三磷酸腺苷(ATP)、活性氧簇(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从而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通气1 h各组间肺组织LC3B -Ⅱ、p62、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通气时间延长,MV各组LC3B -Ⅱ、p62、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2~3 h达峰值,以30 mL/kg VT组升高更为显著,与自主呼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气2 h:LC3B -ⅡmRNA(2^-ΔΔCt)为2.44±0.24比1.12±0.04,LC3B -Ⅱ/LC3B -Ⅰ为1.42±0.16比0.57±0.03,p62 mRNA(2^-ΔΔCt)为2.96±0.14比1.14±0.02,Beclin1 mRNA(2^-ΔΔCt)为2.80±0.13比1.14±0.02;通气3 h:p62/β-actin为1.14±0.15比0.55±0.04,Beclin1/β-actin为1.27±0.06比0.87±0.04,均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显示,30 mL/kg VT通气2 h可在AECⅡ中观察到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而在AECⅠ中均未观察到。与自主呼吸组比较,30 mL/kg VT通气2 h AMs内ATP合成明显下降(A值:0.82±0.05比1.00±0.00,P<0.05),AMs和AECⅡ中ROS累积明显增加〔AMs中ROS:(33.83±4.00)%比(6.90±0.62)%,AECⅡ中ROS:(80.68±0.90)%比(2.16±0.19)%,均P<0.05〕;且随着VT增加及通气时间延长,AMs和AECⅡ中ATP、ROS水平逐渐下降,40 mL/kg VT通气4 h AMs中ATP(A值)为0.41±0.05,AMs中ROS为(12.95±0.88)%,AECⅡ中ROS为(40.43±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线粒体损伤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自噬相关基因p62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
原文传递
乙醇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随随 刘月 +5 位作者 朱宏 闵新栩 周颖 陈安琪 薛雨晨 王丹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观察乙醇和丙泊酚(propofol,PP)联合应用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乙醇(20%)组(ET组)、丙泊酚(40mg·kg^-1)组(PP组),乙醇(20%)+丙泊酚(40mg·kg^-1)组... 目的观察乙醇和丙泊酚(propofol,PP)联合应用对小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Ns组)、乙醇(20%)组(ET组)、丙泊酚(40mg·kg^-1)组(PP组),乙醇(20%)+丙泊酚(40mg·kg^-1)组(EP组),每组10只。用避暗实验分别观察小鼠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PP组和EP组潜伏期比Ns组缩短(P〈0.05),EP组错误次数比Ns组增多(P〈0.01)。EP组错误次数比ET组和PP组增多(P〈0.01或P〈0.05)。结论乙醇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对小鼠的记忆损害强于二者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丙泊酚 避暗实验 记忆
下载PDF
肩部减压支架设计原理及应用分析
4
作者 随随 李艳艳 茂棠 《科技风》 2022年第6期1-3,共3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仍存在肩膀扛重物的工人。为解决肩部背负过程中压力分布不合理及受损问题做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人们的需求,提出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分散肩部压力,使搬运工...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但仍存在肩膀扛重物的工人。为解决肩部背负过程中压力分布不合理及受损问题做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人们的需求,提出一种合理的设计方案,分散肩部压力,使搬运工人的肩膀得到保护。此产品符合绿色设计的理念,不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本文重点论述了产品材质的选择、功能的优化设计以及对肩部减压与保护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 减压 减震 设计
下载PDF
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新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为例
5
作者 随随 范昌育 +5 位作者 王德英 陈磊 王启明 王震亮 王飞龙 闫昕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 我国油气勘探正向页岩油气领域挺进,富含有机质页岩中普遍发育超压,页岩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的不足制约着页岩油气的研究。分析了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基于密度与声速数据对生烃增压及欠压实增压的差异化响应,建立了一种利用声速、密度数据分别计算页岩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最终实现页岩孔隙压力预测的新方法——声速回弹法。选取生烃条件优越的渤东凹陷作为研究实例,首先利用综合泥岩压实曲线、加载-卸载曲线、声速-密度图解,综合判别了超压的成因,而后利用声速回弹法定量计算了单井欠压实、生烃作用的增压量以及地层孔隙压力,并将其与数值模拟及常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以LD21-A井为例,页岩超压成因为生烃增压与欠压实复合成因;压力预测结果显示:非烃源岩层段超压由欠压实增压贡献;烃源岩层段超压由生烃增压与欠压实贡献,其中生烃增压量主要分布在5~15 MPa之间(占比约35%~65%),实测压力点生烃增压量为11.09 MPa(占比45%)。新方法可行性较数值模拟更高,与Eaton法相比,不受各层段、区域生烃增压量及欠压实增压量占比不一致的影响。新方法在页岩油气领域及常规油气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回弹法 生烃增压 欠压实 超压 超压成因 压力预测 页岩孔隙 渤东凹陷
下载PDF
强挤压型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重建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刚 范昌育 +2 位作者 李子龙 吴双 随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8,共10页
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研究是超压成因判别、地层压力预测、剥蚀厚度恢复及油气运聚研究的基础。强挤压型盆地后期经历的强挤压和强剥蚀强烈地改造了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对于认识和预测超压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 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研究是超压成因判别、地层压力预测、剥蚀厚度恢复及油气运聚研究的基础。强挤压型盆地后期经历的强挤压和强剥蚀强烈地改造了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规律,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对于认识和预测超压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揭示最大埋深期泥岩的压实规律,以典型强挤压型盆地——库车前陆盆地为例,根据库车前陆盆地内克拉苏冲断带和南部斜坡带新近系物源相同、泥岩类型相似以及构造变形强弱不同的典型地质特征,重建强挤压型盆地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模型,恢复强挤压区克拉苏冲断带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过程,并探讨泥岩压实重建对流体压力定量评价、超压成因判别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强挤压型盆地中弱挤压区/弱剥蚀区(山前坳陷、斜坡带)沉积的与强挤压区相似的泥岩可以作为重建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模型;(2)利用弱挤压区/弱剥蚀区泥岩重建的最大埋深期泥岩压实曲线评价强挤压盆地最大埋深期流体压力更精确,误差更小;(3)强挤压盆地中,重建的最大埋深期加载曲线能够较准确地判别超压成因,反映真实的超压演化与油气成藏过程,体现了多成因超压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挤压型盆地 最大埋深期 泥岩压实 重建 超压成因 加载曲线 超压气藏 库车前陆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