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育理智德性:教学的使命所在 被引量:5
1
作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
当前教学活动已陷入追逐认知成功的获益与认知结果的拥揽,而漠视认知主体的完善与认知品质的锤炼的困境,突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就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旨归,使认知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认... 当前教学活动已陷入追逐认知成功的获益与认知结果的拥揽,而漠视认知主体的完善与认知品质的锤炼的困境,突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就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教学的本质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旨归,使认知主体在实践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品质的发展。即充分认识学生的理智德性的本质、内涵、结构与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秉持认知自主、思想开放、合理证成、认知公正与批判反思的原则,以培育具有卓越认知品质,履行认知主体义务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主体 理智德性 德性知识论
下载PDF
何以为“家”——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 被引量:1
2
作者 《少年儿童研究》 2023年第5期30-38,共9页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童年哲学 “家”哲学 成-人
下载PDF
四年一贯制全程实践效果的年级分析——以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钱旭升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5,共7页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表明,四年一贯制全程实践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从CBAM模式角度看,随着全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通过体验校园文化、观察学习行为、感受课堂教学和关注教学环节,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某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表明,四年一贯制全程实践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从CBAM模式角度看,随着全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通过体验校园文化、观察学习行为、感受课堂教学和关注教学环节,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不断尝试实际教学,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效果显著。但全程实践仍存在不足之处,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全程实践的实效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师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年一贯制 全程实践 实效性 小学教育 CBAM模式
原文传递
童年的存在论转向及其教育之思
4
作者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29,共7页
童年通常被视为人的未成年时期,这是基于时间论的童年观。由于时间论的演进,童年观也从“疏离”转向“关切”儿童的存在,以突破传统时间观影响下的童年困境,走向真正“有儿童”的童年观,即寻求童年的存在论转向。童年的存在论转向意味... 童年通常被视为人的未成年时期,这是基于时间论的童年观。由于时间论的演进,童年观也从“疏离”转向“关切”儿童的存在,以突破传统时间观影响下的童年困境,走向真正“有儿童”的童年观,即寻求童年的存在论转向。童年的存在论转向意味着对童年的理解从“儿童的时间”变为“时间中的儿童”,重拾淹没于时间之流而被遗忘的儿童性,进而发现童年所具有的存在特性,并对重新理解童年与教育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哲学 存在论 时间论
原文传递
课程价值转变研究: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被引量:4
5
作者 《教育科学论坛》 2017年第4期16-18,共3页
课程价值是整个课程建构的灵魂,渗透并表现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课程价值标准、课程价值主体、课程价值观、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价值实现策略这五方面。进一步剖析课程价值转变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为... 课程价值是整个课程建构的灵魂,渗透并表现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课程价值标准、课程价值主体、课程价值观、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价值实现策略这五方面。进一步剖析课程价值转变的内涵和发展方向,为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实践印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课程价值
下载PDF
重兴人文教育: 面向风险社会的大学教育之省思 被引量:3
6
作者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1,共6页
风险社会已经来临,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把人类推向风险社会。人类面临的风险也由自然的风险(外部风险)转变为人类自己制造的风险(人为风险)。而且,风险向全球范围的加速扩展和“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使风险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风险日趋复杂... 风险社会已经来临,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把人类推向风险社会。人类面临的风险也由自然的风险(外部风险)转变为人类自己制造的风险(人为风险)。而且,风险向全球范围的加速扩展和“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使风险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风险日趋复杂、隐匿与特殊,这些都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挑战。人文教育有助于共同体的联结,可超越现实地思虑未来,并增进人们对他者的理解。因而,人文教育能担当起面向风险社会的人才培养之重任。大学重兴人文教育,可以用文史互联培养世界性关怀,用文艺创作提升未来筹划力,用文学想象扩展人际同感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共同体 世界公民 文学想象 文艺创作 他者 同感心
下载PDF
范例:发展“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新路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教育科学论坛》 2017年第17期57-61,共5页
"学会学习"核心素养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旨在培养终身学习者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审察与透视发现,"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是一类以追求真理为动机,以认知行为为载体,以获得真理为标准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 "学会学习"核心素养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旨在培养终身学习者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审察与透视发现,"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是一类以追求真理为动机,以认知行为为载体,以获得真理为标准的人格品质和关键能力,蕴含着理智德性的本质属性。而培育理智德性的"范例"具有普遍性、经验性、具体性的特征和选取范围广、选取方法易、模仿效果佳的优势,将其应用于改进课堂教学的多方面,为发展"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会学习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范例 德性知识论
下载PDF
我国课程价值研究二十五年
8
作者 李长吉 《课程教学研究》 2016年第7期37-43,共7页
课程理论发展的迷失和教学实践发展的乏力迫切需要对课程价值的澄清。自20世纪末以来,课程价值研究在课程价值的本质与内涵、课程价值的分类、课程价值观、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价值的实现方略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本质... 课程理论发展的迷失和教学实践发展的乏力迫切需要对课程价值的澄清。自20世纪末以来,课程价值研究在课程价值的本质与内涵、课程价值的分类、课程价值观、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价值的实现方略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着本质与内涵认识片面、价值分类混乱、忽视价值观形成机理、价值取向研究深度尚浅、实现方略缺乏统整的不足。因此,课程价值研究仍具有广阔的完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价值 教育价值 课程价值观
原文传递
论儿童哲学“开放性”的遮蔽与澄明
9
作者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共8页
儿童哲学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就在于其具有"开放性"。但当前儿童哲学的开展仍停驻于"开放性问题"上,导致虚假对话、思维停顿、结果导向的实践困境,从而也遮蔽了儿童哲学"爱智"背后所隐含的&qu... 儿童哲学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就在于其具有"开放性"。但当前儿童哲学的开展仍停驻于"开放性问题"上,导致虚假对话、思维停顿、结果导向的实践困境,从而也遮蔽了儿童哲学"爱智"背后所隐含的"爱人"本旨。因此,儿童哲学还应当深入到对儿童"开放的心灵(Open-mindness)"的关照与培育上来。"开放的心灵"是从儿童本有而来,是儿童理智德性的展现,亦推动了儿童的认知进程,是开展儿童哲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目标。深化儿童哲学的"开放性",还需要坚持交还给儿童"质疑"的权力,学会成为"无知的"教师,以及接纳儿童的"不确定性"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开放的心灵 理智德性 天性引领 智性解放
下载PDF
质疑、转换、关联——论台湾儿童哲学教材对自我认识的启迪
10
作者 赵嘉涵 《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末,儿童哲学开始走进台湾。致力于儿童哲学研究的毛毛虫儿童基金会出版了儿童哲学教材,并推广普及,使其广泛应用于台湾的儿童哲学课堂中。台湾儿童哲学教材以对话与探讨、模仿与扮演、观察与想象的形式载体,启迪儿童通过质... 20世纪80年代末,儿童哲学开始走进台湾。致力于儿童哲学研究的毛毛虫儿童基金会出版了儿童哲学教材,并推广普及,使其广泛应用于台湾的儿童哲学课堂中。台湾儿童哲学教材以对话与探讨、模仿与扮演、观察与想象的形式载体,启迪儿童通过质疑的态度,转换的思维方式来探寻物我之间的关联,从而以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认识自我,体现了对哲学所关注的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终极关怀。经过反思值得借鉴的是,应保护儿童质疑的天性,交还儿童说话的权利并构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关系,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教材 儿童哲学 自我认识
原文传递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11
作者 《教育科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59-61,共3页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有知识、技术、社会和人本四种价值取向。"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教育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即知识取向融入实践内容,技术取向凸显教学智慧,社会取向重视精神价值,人本取向关注生存与超... 传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有知识、技术、社会和人本四种价值取向。"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教育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了新的走向,即知识取向融入实践内容,技术取向凸显教学智慧,社会取向重视精神价值,人本取向关注生存与超越。只有根据新的价值取向,更新和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师教育 课程设置 价值取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