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萧云 万里飞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试验组给予托吡酯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神经元放电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萘洛尔口服,试验组给予托吡酯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8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疼痛程度。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脑电图变化、颅底动脉血流流速、脑白质变性情况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α频率变慢、δ波增多及θ波增多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能够改善神经性偏头痛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且不影响脑血流,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偏头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儒钦 陈成志 +1 位作者 韦海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2-16,共5页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 目的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CTA)相结合方式进行临床诊断,评估该诊断方式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以临床治疗后NIHSS评分为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4分, 52例)和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4分, 48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NIHSS评分以及CT血管成像显示阻塞情况,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1±1.5)分、(2.4±0.5)分、(0.67±0.12),预后不良组分别为(11.8±2.3)分、(6.8±1.3)分、(0.46±0.19)。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基线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更低,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基线NIHSS评分及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占比明显偏低(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高、CT血管成像显示血管阻塞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ROC分析可知,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模型预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基线NIHSS评分模型和CT血管成像模型。结论 NIHSS评分结合CT血管成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能力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CT血管成像 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闭塞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覃小霞 梁增冰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12期136-138,162,共4页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5例使用桂哌齐特与...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联合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45例使用桂哌齐特与血塞通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哌齐特与血塞通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桂哌齐特 血塞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彭铁生 黎才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3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以依达拉奉、疏血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床单双号分组,对照组37例(基础治疗+依达拉奉)... 目的:分析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以依达拉奉、疏血通联合治疗的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床单双号分组,对照组37例(基础治疗+依达拉奉)、观察组38例(加用疏血通),评估不同药物治疗脑梗死疗效差异,对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以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上升,观察组MMSE、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对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选择疏血通、依达拉奉联合用药,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患者认知、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疏血通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抑郁与焦虑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彭铁生 万里飞 +1 位作者 黎才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20期3309-3310,共2页
目的分析讨论对脑卒中后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使用认知行... 目的分析讨论对脑卒中后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6、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评分、改良爱丁堡量表(EPD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观察组HAM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PD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西酞普兰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抑郁程度,提高运动能力,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疗法 西酞普兰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萧云 陈煜森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均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3D-DSA,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剂...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小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均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3D-DSA,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动脉瘤检出情况对比剂用量、辐射剂量等。结果:62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共存在68个动脉瘤,而3D-DSA检出率明显高于2D-DSA(P<0.05);3D-DSA对动脉瘤瘤颈显示清晰度优于2D-DSA(P<0.05);3D-DSA检查使用的对比剂量及辐射剂量均低于2D-DSA(P<0.05)。结论:对于颅内小动脉应用3D-DSA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有助于判断患者动脉瘤的夹闭与栓塞程度,便于医师更为准确的评估治疗方案有效性,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颅内小动脉瘤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萧云 万里飞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醒脑静...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其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GCS评分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84%),P<0.01;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意识状态,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炎症反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7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据此评估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为(13.2±2.3)分,低于对照组的(17.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高于同期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中出现便秘比例(2.0%)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西酞普兰 汗密顿抑郁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萧云 万里飞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8-59,4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检查后,再使用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以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明确诊断的最终标准。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诊... 目的探讨分析DSA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46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检查后,再使用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以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明确诊断的最终标准。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诊断,46例患者中,4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数量为50枚。三维DS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皆为100%;二维DS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6%(40/41)、66.7%(2/3)、91.3%(42/46)。三维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率100%、清晰显示瘤颈率100%、清晰显示与载瘤动脉率96.0%皆明显高于二维DSA的84.0%、48.0%、44.0%(P<0.05),皮肤剂量(99.8±9.5) m Gy与造影剂用量(54.2±7.2) m L皆明显低于二维DSA检查的(178.2±17.4) m Gy与造影剂用量(74.6±11.8) m L(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上,DSA三维重建技术相比于二维DSA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与完整性,在放射防护的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三维重建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
11
作者 陈一鸣 李上华 +1 位作者 黎才源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28期3999-4001,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来高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球囊成形支架置... 目的探讨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9月来高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内科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缺血性卒中再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动脉残余狭窄率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缺血性卒中再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半年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升高、NIHSS评分及缺血性卒中再发生率均降低,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缺血性卒中再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15.39%)(P<0.05)。经半年随访,对照组患者中存在3次发作;观察组不存在再次发作症状,再狭窄率为3.85%。观察者患者手术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下降显著,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结论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缺血性卒中再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