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被引量:351
1
作者 杨桂山 马荣华 +4 位作者 张路 姜加虎 姚书春 张民 曾海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9-810,共12页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现状 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184
2
作者 范成新 杨龙元 张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9-366,共8页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 (NH+4 N)、磷酸根磷 (PO3- 4 P)和二价铁 (Fe(Ⅱ ) )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太湖近表层 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 对太湖主要湖区柱状样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及其间隙水铵态氮 (NH+4 N)、磷酸根磷 (PO3- 4 P)和二价铁 (Fe(Ⅱ ) )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对底泥和间隙水中相应物质含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太湖近表层 10cm内底泥TN、TP赋存含量较之下层高 12 %— 2 0 %左右 ,间隙水中PO3- 4 P和NH+4 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大致呈上升趋势 ,表层未见高浓度层存在 .各湖区底泥间隙水中PO3- 4 P和NH4 + N浓度与底泥中TP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但间隙水中Fe(Ⅱ )含量与NH+4 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92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太湖 间隙小 底泥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99
3
作者 秦伯强 杨柳燕 +3 位作者 陈非洲 朱广伟 张路 陈宜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857-1866,共10页
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 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自然条件下湖泊也有可能富营养化,特别是浅水湖泊更容易富营养化.推断其原因可能与洪水有关.浅水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悬浮,致使沉积物中大量的营养盐释放出来并进入上覆水,为生物生长所利用,这是浅水湖泊内源污染负荷较深水湖泊重的原因所在.蓝藻水华暴发是湖泊富营养化之后生态系统的一种异常响应,其发生的原因与湖泊物理环境如光照(或透明度)、温度和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有关,也与湖泊化学环境,如氮、磷浓度及其氮、磷比值等有关,还有形成水华的蓝藻本身的某些生理特性有关,如伪空泡及抗拒紫外伤害的能力,从而在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等特性,这种竞争优势在浅水湖泊中尤为明显.而浅水湖泊“水浅”的特性,也使得营养盐负荷和蓝藻水华的控制难度加大.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对于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控制,既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机械的方法和生物的办法,甚至是仿水生植物的方法.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就是把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化为草型生态系统.要实现这样的改变,必须首先改善环境条件.在现阶段,把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水生植物种植上是有盲目性的,而应该放在环境改善上.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因此,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营养本底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治理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与水相磷的关系 被引量:162
4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2 位作者 高光 张路 范成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水相磷含量等水质特征.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连续提取分析发现,自然粒度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0%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很...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22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水相磷含量等水质特征.对沉积物中磷形态的连续提取分析发现,自然粒度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0%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很小.而在严重污染的城市湖泊中,活性磷含量则可以占到总磷的35%以上.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的高低与总磷含量并不一致.水草的存在对水相磷含量及沉积物中磷的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水相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交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铁磷比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沉积物地球化学性质、水体营养盐含量及浅水湖泊生态类型之间存在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物 水体污染 环境保护 连续提取法 富营养化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被引量:152
5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3 位作者 秦伯强 王苏民 胡维平 张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0-768,共9页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结果表明: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结果表明: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主的释磷作用对太湖水体磷负荷的贡献为0.44t/a,因生物矿化作用为主的磷衰减对水体磷负荷的贡献量约425.8t/a,占太湖外源入湖总量的15.0%,约为河道SRP入湖量的4.7~7.5倍,因此是太湖内源动态释放量的最主要来源,在风浪影响相同情况下,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磷含量及其生物可转化性是决定湖体内源动态负荷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悬浮态颗粒物 磷释放 生物矿化作用 风速 可溶性活性磷 生物矿化作用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4
6
作者 朱广伟 高光 +2 位作者 秦伯强 张路 罗潋葱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4-719,共6页
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 对太湖不同污染状况和生态系统状况的湖区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磷的化学形态一般都在表层下深5~15cm发生明显的转折;草型湖区、藻型湖区、开阔湖面的大湖区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间隙水中的磷浓度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东太湖沉积物间隙水磷浓度和交换态磷含量都显著低于其他湖区;风浪扰动相对剧烈的开阔湖面湖区沉积物中磷的沉积规律也不同于梅梁湾藻型湖区和东太湖草型湖区。研究表明,浅水湖泊中水生生物状况、风浪扰动状况对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沉积物 地球化学 富营养化 太湖
下载PDF
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133
7
作者 范成新 朱育新 +2 位作者 吉志军 张路 杨龙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用ICP方法分析了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以太湖宜溧河口下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 ,用均方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综合指数计算 ,并根据划分的污染等级对宜溧河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 :宜... 用ICP方法分析了太湖宜溧河水系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含量 ,以太湖宜溧河口下层沉积物作背景样品 ,用均方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综合指数计算 ,并根据划分的污染等级对宜溧河水系沉积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果表明 :宜溧河及其入湖口沉积物平均呈轻污染状态 ,北部支流未受污染 ,南部支流和太湖沿岸呈轻污染 ,干流河段污染最为严重 ,呈偏中度污染水平 ,在个别测点综合评价已达到重度污染状态 .全水系Cu、Zn、Cd和Pb的污染指数略高 ,其中仅有Cd含量高出我国土壤一级自然背景值 ,表现为Cd污染型 ,其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水泥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的污染排放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重金属评价 镉污染 宜溧河 太湖
下载PDF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13
8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1 位作者 秦伯强 杨龙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 ,研究了太湖水 -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 ,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 ,模拟高强度扰动后 ,出现一个相对较强... 利用恒温震荡器构筑的模拟扰动环境 ,研究了太湖水 -沉积物界面的磷释放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的磷酸盐释放作用在模拟扰动条件下并不十分明显 ,在低强度的扰动条件下未观察到释放现象 ,模拟高强度扰动后 ,出现一个相对较强的释放过程 .最大释放时沉积物上覆水浓度约为低强度扰动时的 3倍 .最大释放时间 (Tmax)可能受磷酸盐形态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比较而言 ,磷酸盐的吸附作用表现得十分明显且迅速 ,沉积物上覆水磷酸盐浓度在 0 .5h后分别由 0 .2 2 9mg/L和 0 .2 15mg/L下降为 0 .0 5mg/L和 0 .0 13mg/L .可以看出当上覆水磷酸盐浓度较高时 ,吸附作用的强度远大于释放作用 .在 2 5℃ ,模拟中等强度 ( 10 0rpm)的模拟扰动条件下 ,当初始磷酸盐浓度为 1.0 1mg/L时 ,梅梁湾和五里湖的表层沉积物吸附容量分别为每克干重吸附0 .0 4 2mg和 0 .0 50mg磷酸盐 .这种较高的吸附能力对浅水湖泊的磷酸盐缓冲作用能起到积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再悬浮 太湖 表层沉积物 模拟扰动条件 释放作用 吸附作用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模拟 被引量:117
9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2 位作者 杨龙元 黄文钰 许朋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8,共9页
在对骆马湖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物化性质、空间分布等分析基础上 ,在实验室控制的恒温静态条件下 ,模拟了软性富泥区柱状芯样在不同季节温度下的沉积物 水界面氮、磷交换过程。根据模拟不同温度下的柱状沉积物氮、磷释放速率及其代表时段... 在对骆马湖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物化性质、空间分布等分析基础上 ,在实验室控制的恒温静态条件下 ,模拟了软性富泥区柱状芯样在不同季节温度下的沉积物 水界面氮、磷交换过程。根据模拟不同温度下的柱状沉积物氮、磷释放速率及其代表时段下的物质释放量计算 ,以及应用孔隙水物质扩散模型进行的计算 ,全湖内源氮、磷负荷分别约为 ( 1 1 1 3.2± 71 .3)t/a和 ( 1 2 .5 0± 0 .95 )t/a,分别占骆马湖年氮、磷入湖量的 7.4%和 1 .2 %。沉积物中氮、磷含量差异大及铁含量较高可能是氮释放通量偏高和磷释放通量较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内源负荷 骆马湖 沉积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InSAR分析的西部山区滑坡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以四川丹巴为例 被引量:129
10
作者 张路 廖明生 +2 位作者 董杰 许强 龚健雅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39-2049,共11页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山区则是世界上滑坡灾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广域范围内滑坡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重复轨道观测的时间...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山区则是世界上滑坡灾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广域范围内滑坡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重复轨道观测的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以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为代表的传统时序InSAR方法在西部山区应用中往往受到植被覆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探测识别的可靠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以大渡河上游丹巴县为例,采用自主研发的相干散射体时序InSAR(coherent scatterer InSAR,CSI)方法,从历史存档的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集中成功识别出了17处持续变形中的不稳定坡体,通过与外部观测数据比对和实地调查核实等手段验证了CSI方法探测结果的有效性和优势,并探讨了影响时序InSAR方法滑坡监测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未来的优先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时间序列InSAR 形变测量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 被引量:114
11
作者 秦伯强 朱广伟 +3 位作者 张路 罗潋葱 高光 Gu Binghe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33-44,共12页
在新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完善了有关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湖内源释放的估算方法。通过在太湖开展室内释放模拟实验和风浪期间底泥悬浮及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野外观测,提出了静态... 在新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完善了有关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湖内源释放的估算方法。通过在太湖开展室内释放模拟实验和风浪期间底泥悬浮及上覆水中营养盐浓度变化的野外观测,提出了静态与动态二种浅水湖泊内源释放模式。静态情况下,营养盐主要通过浓度梯度扩散从沉积物进入上覆水,其释放强度受控于沉积物~水界面的温度,氧化还原环境及营养盐浓度差;动态条件下,沉积物由于动力扰动而发生悬浮,沉积物中溶解性及颗粒态的营养盐随着沉积物的悬浮而释放。虽然动态情况下总的营养盐释放较静态条件下大,但由于湍流导致水体及水土界面充氧,铁,锰等金属元素因氧化而吸附溶解性营养盐(特别是活性磷SRP)的能力增强,所以动力扰动仅引起总的营养盐释放,而不一定导致溶解性营养盐的释放。因此,在动态条件下,营养盐总释放量受控于动力扰动强度,底泥可悬浮量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含量;对于可溶性的营养盐,特别是SRP,其释放还受控于动力复氧的强度,沉积物中铁的含量及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的浓度差。在此基础上,分别估算了静态和动态二种情况下沉积物内源释放量。根据实验室模拟结果,静态条件下太湖全湖一年NH_4^+-N释放量达1万吨左右,PO_4^(3-)-P释放量达900 t左右;结合太湖2001年的风场观测记录,把太湖野外风浪过程分为风平浪静,小风浪,大风浪三种情况,分别占全年总日数的12%,82%,6%在“风平浪静”条件下,其释放量根据实验室的静态释放试验来估算,而“小风浪”和“大风浪”条件下,其释放量则根据室内水槽试验得到的释放通量来估算。结果显示太湖全年释放量为总氮8.1万吨,总磷为2.1万吨;分别为外源氮磷年输入量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内源负荷 沉积物 营养盐 水动力
原文传递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2.磷释放的热力学机制及源-汇转换 被引量:117
12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4 位作者 包先明 尤本胜 钟继承 王建军 丁士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15个湖区柱状沉积物磷酸根释放,分析了相应表层沉积物形态磷,以及梅梁湾间隙水中相关离子Al(Ⅲ)、Fe(Ⅱ)、Ca(Ⅱ)和PO43-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受陆源影响较大的泥区通常是太湖内源磷的稳定源;而在开敞... 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15个湖区柱状沉积物磷酸根释放,分析了相应表层沉积物形态磷,以及梅梁湾间隙水中相关离子Al(Ⅲ)、Fe(Ⅱ)、Ca(Ⅱ)和PO43-含量的季节变化.研究表明,受陆源影响较大的泥区通常是太湖内源磷的稳定源;而在开敞度较大的湖区,由于表层沉积物胶体的物化吸附,使得温度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作用减弱,并易产生磷的“内汇”现象;在梅梁湾区成汇区,还加上春夏季藻类的局部超负荷需磷这一控制因素,从而使得太湖大部分泥区在一年中至少发生一次源-汇转换过程.化学热力学分析揭示,Al-P较之Fe-P和Ca-P更易在界面发生溶解可能是太湖表层沉积物Al-P与PO43-P释放速率呈显著相关(r=0.3858>r1-0.01,n=45)的内在原因.虽然沉积物中Fe-P有较高的释磷潜力,但浅水湖所营造的沉积物表层氧化层和广泛覆盖的无机胶体及粘土矿物的强吸附介质,可能是抑制沉积物中Fe-P释放成为优势的主要因素.估算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磷的净通量为899.4±573.6 t/a,约占太湖磷入湖量的1/4-1/2,其中成汇通量约为-91.2±42.4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释放 内汇 源-汇转换 铁磷 铝磷 化学热力学 太湖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生源要素迁移机制及定量化——1.铵态氮释放速率的空间差异及源-汇通量 被引量:97
13
作者 范成新 张路 +3 位作者 秦伯强 胡维平 高光 王建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20,共11页
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沉积物铵态氮释放.结果表明,经面积加权,5℃、15℃和25℃下氮的交换速率分别为-16.0±17.6mg/穴m2·d雪、12.6±6.9mg/穴m2·d雪和34.1±20.8mg/穴m2·d雪,不同湖区其... 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不同温度下太湖沉积物铵态氮释放.结果表明,经面积加权,5℃、15℃和25℃下氮的交换速率分别为-16.0±17.6mg/穴m2·d雪、12.6±6.9mg/穴m2·d雪和34.1±20.8mg/穴m2·d雪,不同湖区其释放速率差异极大.受外源污染影响较大的水域,氮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受死亡残体沉降和分解影响明显的草藻型湖区,氮的年释放通量较大.全太湖沉积物-水界面NH4+-N的年净通量为9960.3±4960.0t,其中成汇的通量值约为-911±637.9t/a,大部分泥区在一年中至少经过了一次的源-汇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 通量 太湖 沉积物-水界面 迁移机制 定量化 生源要素
下载PDF
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沉积磷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99
14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2 位作者 池俏俏 王建军 秦伯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3-432,共10页
选择了我国第三大浅水湖泊——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进行沉积磷形态的连续提取研究。太湖湖区沉积磷中不稳态磷(LP)及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很低,其余形态磷为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rg-P)。河流沉积物中有机... 选择了我国第三大浅水湖泊——太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进行沉积磷形态的连续提取研究。太湖湖区沉积磷中不稳态磷(LP)及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很低,其余形态磷为铁结合态磷(Fe-P)<钙结合态磷(Ca-P)<有机磷(Org-P)。河流沉积物中有机磷的相对含量高于湖泊沉积物,绝对含量平均值约为湖泊沉积物的3.9倍,铁结合态磷的绝对含量约为湖泊沉积物的3/4,湖区沉积物Fe-P含量与水体中PO3-4、Chl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与间隙水的氧化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太湖各湖区沉积物的磷形态表现为空间差异较大,活性组分的差异性要大于活性较差的组分。总的来说北部湖区沉积物中Fe-P和Org-P含量高于其他湖区,这与太湖北部湖区水体高营养级和藻类爆发关系密切。湖区沉积磷的垂直分布规律较复杂,既有随深度增加的,也有随深度降低的,河流沉积物同样如此。这与太湖及河流生态条件、污染物排放以及沉积动力学条件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形态分布 入湖河流 太湖
下载PDF
软件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101
15
作者 梅宏 王千祥 +1 位作者 张路 王戟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97-1710,共14页
软件分析技术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相关成果也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同活动所需要的软件分析技术既不完全相同,又有许多交叠,且不同的分析技术之间互相影响.文章在讨论了软件分析的基本概念之后,主... 软件分析技术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相关成果也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软件生命周期中不同活动所需要的软件分析技术既不完全相同,又有许多交叠,且不同的分析技术之间互相影响.文章在讨论了软件分析的基本概念之后,主要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个方面介绍了一些主要的软件分析技术以及部分相关分析工具.结合软件的质量问题,文章还探讨了一些分析技术与软件质量属性的相关性,以便于人们在分析特定的软件质量属性时,选取合适的技术与工具.最后,文章展望了软件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分析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软件质量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 被引量:102
16
作者 欧阳志云 张路 +4 位作者 吴炳方 李晓松 徐卫华 肖燚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遥感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已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数据要求每一数据集都要有相应的地物分类体系与之匹配,这也造成不同遥感数据及分类体系之间相互独立。虽然体系间多有联系和相似之处...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遥感数据作为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的基础已成为宏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遥感数据要求每一数据集都要有相应的地物分类体系与之匹配,这也造成不同遥感数据及分类体系之间相互独立。虽然体系间多有联系和相似之处,但不同数据集的分类体系难以直接使用或替换,制约了多元数据在生态系统评价中的使用效果。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多源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提出了一套基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这套体系共有9个一级类、21个二级类、46个三级类,该体系主要依据类别内生态系统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了气候、地形等因素。最后以海南岛、内蒙古和甘肃3个省为例,探讨了以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区域生态系统构成分析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该分类体系有较好的生态学依据,可以支持更加深入的生态系统评估。但分类体系中还存在遥感数据与生态因子数据尺度不匹配、不能满足小尺度研究中对三级类进一步细分的要求以及当前数据质量和模拟技术不足以完全支持植被覆盖率反演精度要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分类体系 生态系统评价
下载PDF
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4
17
作者 邓建明 蔡永久 +1 位作者 陈宇炜 张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研究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月(枯水期)及7月(丰水期)在洪湖进行采样分析.两次采样共鉴定有浮游植物6门46属95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00×10^5-284×10^5eells/L.硅藻为两个季节绝对... 为研究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月(枯水期)及7月(丰水期)在洪湖进行采样分析.两次采样共鉴定有浮游植物6门46属95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00×10^5-284×10^5eells/L.硅藻为两个季节绝对优势门类,其次为绿藻及蓝藻;主要种属为直链藻、脆杆藻、栅藻等.丰水期与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较大;在枯水期由于硅藻对水温和光照较好的适应能力使其处于优势门类;丰水期由于其他藻类对营养盐的竞争及水体中硅含量充足使得绿藻等生长同时硅藻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洪湖富营养化水平及水体中离子类型、水体中物质组成和污染程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三类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溶解氧及悬浮物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太湖底泥悬浮中营养盐释放的波浪水槽试验 被引量:81
18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5 位作者 张路 罗潋葱 孙小静 洪大林 高亚军 谢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8,共8页
波浪水槽中研究了小波掀沙(波高8.77cm,波周期0.8s)和大波掀沙(波高12.31cm和13.29cm,波周期1.0s)对太湖沉积物悬浮及N、P营养盐释放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小波掀沙时,底泥并未发生大量悬浮,SS浓度最高时仅13.6mg/L;大波掀沙时,底泥大规... 波浪水槽中研究了小波掀沙(波高8.77cm,波周期0.8s)和大波掀沙(波高12.31cm和13.29cm,波周期1.0s)对太湖沉积物悬浮及N、P营养盐释放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小波掀沙时,底泥并未发生大量悬浮,SS浓度最高时仅13.6mg/L;大波掀沙时,底泥大规模悬浮,SS浓度最高达达245.2mg/L水体悬浮物、营养盐浓度变化滞后波高变化1h以上.当波高改变1h后,水体悬浮物、N、P营养盐浓度才改变到相应的平衡浓度.除总磷浓度显著提高外,小波掀沙对水体N、P浓度的影响很小,大波掀沙则显著提高了水体总氮、总溶解氮、总磷、总溶解磷、氨氮(NH4+-N)、溶解性活性磷(SRP),其中NH4+-N、SRP最大增幅达30%和20%.小波和大波掀沙过程中,水体溶解氧浓度均持续增加,掀沙2h后增高2mg/L,溶解性有机碳持续下降,2h后下降33%-51%.试验结果表明,掀沙过程中水体充氧及颗粒物的絮凝、吸附作用可能是限制NH4+-N、SRP浓度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水体 总磷 太湖 悬浮物 营养盐浓度 溶解氧浓度 释放 解磷 磷浓度
下载PDF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内容及解读 被引量:83
19
作者 王治国 费阳 +5 位作者 康凤凤 王薇 张路 何法霖 钟堃 陈文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77-781,共5页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它可用于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通过量化各个阶段的质量水平,继而有针对性地持...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它可用于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通过量化各个阶段的质量水平,继而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发布了包含检验全过程的15项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科学 质量指标 卫生保健 实验室 医院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滇池福保湾底泥内源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估算 被引量:80
20
作者 李宝 丁士明 +4 位作者 范成新 钟继承 赵斌 尹洪斌 张路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 在滇池福保湾采集柱状芯样,室内静态模拟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结果表明,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2.941-163.117 mg·(m^2·d)^-1和0.90-2.06 mg·(m^2·d)^-1,不同区域释放速率差异极大.相对较低的释放速率与湖湾接纳高浓度污水使上覆水与沉积物孔隙水间浓度势减弱有关.通过Peeper(原位渗析膜采样器)法获取间隙水-上覆水剖面样品分析,并根据Fick扩散定律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2.85-81.96 mg·(m^2·d)^-1和0.118-0.265 mg·(m^2·d)^-1.比较2种方法,利用Fick定律计算出的界面氮磷释放通量明显小于柱样模拟方法.经面积加权,按静态释放计算出福保湾底泥NH4^+-N和PO4^3--P的年释放通量分别为(49.9±8.8)t和(0.79±0.5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界面 交换通量 Fick定律 Peeper 滇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