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4 位作者 王芳 洪永聪 郑瑜丹 罗盛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0-676,共7页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 对武夷山茶区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2.06%,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2.01%。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的89.02%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2份武夷名丛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咖啡碱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Ⅱ类群大部分为适制乌龙茶的资源,第Ⅲ类群大部分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并从中筛选出一批生化成分特异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茶树资源 生化成分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构建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33
2
作者 樊晓静 于文涛 +5 位作者 蔡春平 林浥 王泽涵 房婉萍 叶乃兴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51-1760,I0006-I0017,共22页
【目的】建立茶树品种的SNP分子标记数据库,结合茶树品种基本信息,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构建28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便于茶树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精准管理,避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方法】通过挖掘茶树... 【目的】建立茶树品种的SNP分子标记数据库,结合茶树品种基本信息,将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构建28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便于茶树品种资源的保护与精准管理,避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方法】通过挖掘茶树的表达序列标签,获得大量的高质量表达序列标签,将其进行装配后,开发候选位点,将候选位点与茶树全基因组进行BLAST,得到其在全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位置与具体关联基因。以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龙井43、云抗10号等103份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预扩增技术和微流体芯片法对供试茶树品种资源进行SNP基因分型,获得SNP位点数据及候选SNP位点的信息指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等信息,将多态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进行SNP位点组合筛选,得到最优SNP位点组合后,结合茶树品种基本信息构建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果】从茶树的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中挖掘出1786个候选SNP位点。根据序列保守性,筛选出96个SNP标记位点,与最新茶树基因组比对发现候选位点较均匀地分布于茶树全基因组的15条染色体上;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候选SNP位点的多态性信息进行分析,剔除10个不具多态性的位点,剩余86个位点的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517,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70,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346,固定指数平均值为-0.036,次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269。从86个SNP位点中筛选出24个多态性高的SNP位点,组成DNA指纹图谱,可区分出全部参试茶树品种资源。对24个SNP位点组成的DNA指纹图谱并结合茶树品种资源基本信息进行数字编码,最终形成由28位数字组成的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论】依据SNP标记的多态性信息,筛选SNP位点,精准区分全部供试茶树品种,并将24个SNP位点所构建的茶树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及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资源 SNP 分子身份证 DNA指纹图谱
下载PDF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5 位作者 朱晓燕 李少华 杜红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36-2245,共10页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成分含量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观音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组成比较合理;各处理成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丰富:种类在101~106个之间、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78.10%~84.26%,与CK相比,处理组对白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和种类,以及香气成分的构成影响显著;各处理之间,成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等10个生化成分以CK含量最高,茶黄素等3个生化成分以YQ最高,黄酮类等3个生化成分以RN最高,茶褐素以YQ+RN最高;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Q>YQ+RN>CK>RN,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YQ所制白茶品质优异,具有花香型白茶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观音 白茶 加工工艺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下载PDF
不同季节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邱有梅 王飞权 +6 位作者 罗盛财 吴玉琼 钟兰馨 吴志超 欧雪丽 冯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化成分在春、秋两季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且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适制性与酚氨比的关系,多数茶树资源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不同季节间,各生化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春季除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低于秋季外,其他均高于秋季,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按照特异资源筛选的标准,初步判断JM065为高咖啡碱茶树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季节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飞权 李纪艳 +6 位作者 冯花 罗盛财 林美菁 李少华 陈荣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75-2389,共15页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 为了鉴定评价武夷山茶区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以7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叶片为材料,对其解剖结构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0份武夷名丛的17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平均变异系数为17.64%;总体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抗旱、抗病虫性平均隶属函数均值和抗寒性平均得分分别为0.40、0.39、1.28;大多数武夷名丛适制乌龙茶或绿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平均生产力指数为2648.85,潜在生产力总体较高;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70份武夷名丛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之间除了上下表皮角质层厚度、上表皮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及草酸钙结晶数差异不显著外,其他解剖结构性状均存在显著甚至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代表了17个叶片解剖结构指标84.26%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10位的武夷名丛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研究结果旨在为武夷山地方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利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叶片解剖结构 抗逆性 生产力指数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冯花 王飞权 +6 位作者 陈荣冰 宫晓静 陈虹 黄毅彪 叶江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2-264,251,共14页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和大白茶(ZD)、福鼎大毫茶(FD)、福建水仙(SX)和梅占(MZ)白牡丹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 该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政和大白茶(ZD)、福鼎大毫茶(FD)、福建水仙(SX)和梅占(MZ)白牡丹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明不同茶树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特征及其品质差异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白牡丹茶香气品质表现优异、各具特点,具体表现为ZD清香带花香,FD嫩香、毫香显,SX花香显,MZ花香浓且持久,香气得分大小排序为MZ>SX>FD>ZD>90分;4个品种白牡丹茶中检测出101个香气成分,其中ZD、FD、MZ和SX中分别鉴定出98、98、100和96个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碳氢类、酯类和酮类物质为主;基于所有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PCA和PLS-DA模型,可将不同品种白牡丹茶进行有效区分,不同品种白牡丹茶的标志差异性呈香成分有13个(VIP>1、p<0.05)。综上,4个茶树品种白牡丹茶的香气品质特征明显不同、香气轮廓区别明显,筛选出的13个香气成分是其品质差异形成的重要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白牡丹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部分武夷名丛叶片解剖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飞权 吴淑娥 +7 位作者 冯花 赵升云 洪永聪 曾志军 陈安夏 游晓冰 罗盛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对比分析1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对10份名丛资源的产量指标、抗逆性和适制性等进行间接鉴定。结果表明:所选10份武夷名丛的产量均为中等水平,其中JM024产量性状最好,抗性强;JM065和JM051产量相对较高,JM042的抗寒性较... 对比分析10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叶片解剖结构,对10份名丛资源的产量指标、抗逆性和适制性等进行间接鉴定。结果表明:所选10份武夷名丛的产量均为中等水平,其中JM024产量性状最好,抗性强;JM065和JM051产量相对较高,JM042的抗寒性较强,抗旱性强的是JM024;JM042抗病虫性较强;制绿茶或红绿茶兼制品质最好的是JM051,多数适制乌龙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解剖结构
下载PDF
Effect of welding sequence on residu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of 6061-T6 aluminium alloy automobile component 被引量:16
8
作者 Jie YI Jian-ming ZHANG +1 位作者 Shu-fen CAO Peng-cheng GU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87-295,共9页
Four different welding sequences of double-pulse MIG welding were conducted for 6061-T6 aluminum alloy automobile bumpers by using nonlinear elasto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ABAQUS software.The post-wel... Four different welding sequences of double-pulse MIG welding were conducted for 6061-T6 aluminum alloy automobile bumpers by using nonlinear elastoplasticity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ABAQUS software.The post-welding residual stress and deformation were definitely different among the four welding sequen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Solution A was approximately 200℃higher than the melting point of base metal.High residual stress was resulted from this large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welding vicinity between beam and crash box.The welding deformation primarily occurred in both of the contraction of two-ends of the beam and the self-contraction of crash box.Compared with other welding sequences,the residual stress in Solution A was the smallest,whereas the welding deformation was the largest.However,the optimal sequence was Solution B because of the effective reduction of residual stress and good assembly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pulse MIG welding welding sequence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welding deformation optimal solution
下载PDF
温控炭焙对武夷岩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林燕萍 +6 位作者 黄莹蓉 芳芳 苏晓瑜 曾苗婷 龙乐 沈琼虹 黄毅彪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 温控炭焙结合传统炭焙的优点,并结合现代温度控制技术,对于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和高效利用能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武夷岩茶为材料,在130℃、120℃和110℃温度下分别烘焙6h,分析不同炭焙温度对武夷岩茶水仙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控炭焙130℃6h处理的茶样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含量差异不显著。汤色RGB值CK处理最大,A3处理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温控 炭焙 生化 品质
下载PDF
焙火程度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燕萍 刘宝顺 +3 位作者 黄毅彪 占仕权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9-54,共6页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 以武夷岩茶“大红袍”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焙火程度对“大红袍”感官品质、主要生化成分以及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火与中火“大红袍”综合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但中火“大红袍”滋味优于轻火“大红袍”。轻火“大红袍”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红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火“大红袍”,茶褐素含量显著低于中火“大红袍”。轻火、中火“大红袍"挥发性香气成分总量分别为24.15、20.83。轻火“大红袍”香气成分碳氢类、醇类、含氮类相对含量高于中火"大红袍”,醛类、酯类、内酯类、酮类、杂氧类低于中火“大红袍”。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轻火“大红袍”具有清花香、馥郁幽长,滋味醇爽。中火“大红袍”具有甜花香似桂花香、微辛、浓长、略带火功香,滋味醇厚回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大红袍 焙火程度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6 位作者 罗盛财 陈荣冰 杨慧珠 李少华 叶江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54,共12页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 为研究武夷山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对武夷山茶区41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2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武夷名丛21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2~2.17之间,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宽,最低的是树型;变异系数在9.93%~47.62%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最小的是叶脉对数;基于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将41份武夷名丛聚为3个类群,3个类群间除了叶片着生状态、叶长、叶脉对数等10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1个农艺性状综合为8个主成分,代表了21个农艺性状的71.97%的信息;根据主成分及其对应特征根值计算各武夷名丛的综合得分,排在前4位的武夷名丛为金锁匙、半天妖、水金龟和金罗汉,可在乌龙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利用、茶树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修井机井架的应力分析及结构改进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油矿场机械》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对修井机井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对井架的应力分布及危险截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并用“方案选择方法”对井架进行反复计算。
关键词 修井机 井架 有限元分析 结构 应力分析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新工艺秋季白茶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3 位作者 葛捷琳 陈荣冰 刘国英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1-447,共7页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 为充分利用秋季茶树鲜叶资源筛选适制高香型白茶品种,以福鼎大毫(CK)、肉桂(A1)、黄玫瑰(A2)和瑞香(A3)等4个茶树品种秋季鲜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各茶树品种成茶生化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加工的白茶各生化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EGC、EGCG、GCG、酯型儿茶素、茶红素的含量及儿茶素总量以A1最高,茶多酚、咖啡碱、EC、C、CG、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以A2最高及酚氨比值最大,GA、ECG的含量以A3最高。不同品种的白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62.58%~66.76%,其中,A1、A3的花香和果香物质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CK。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依次为:A1(91.7)>A3(90.3)>CK(88.6)>A2(86.4),且各样品得分差异显著。综合分析,A1、A3所制秋季白茶具备花香型白茶的优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鲜叶 高香白茶 新工艺 品种适制性
下载PDF
梅占红茶、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林燕萍 黄毅彪 +2 位作者 陈荣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7,共8页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P<0.05)。共鉴定出的5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2种、内酯类2种、醛类6种、烃类19种、酮类9种、酯类8种。梅占红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峰面积大于梅占白茶。梅占红茶与梅占白茶香气成分共存在22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梅占红茶18个香气代谢物显著高于梅占白茶。综上,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峰面积大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占红茶 梅占白茶 感官品质 主要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焙火方式对武夷岩茶瑞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毅彪 林燕萍 +1 位作者 陈荣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28,200,共6页
以武夷岩茶瑞香为试验对象,研究热风连续焙火(记为BH1)和热风间歇焙火(记为BH2)对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H1焦糖香明显、BH2花果香浓,... 以武夷岩茶瑞香为试验对象,研究热风连续焙火(记为BH1)和热风间歇焙火(记为BH2)对武夷岩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BH1焦糖香明显、BH2花果香浓,BH2感官品质得分显著高于BH1。BH1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BH2;BH1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BH2。BH1、BH2挥发性香气总量分别为17.14、23.12。BH1醇类总量低于BH2,连续式焙火促进醇类物质氧化、挥发。BH1中的具有烘焙、焦糖香的吡嗪类、呋喃类物质高于BH2。结合感官评分,热风间歇式焙火BH2有利于武夷岩茶优异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间歇 连续 内含成分 香气 感官品质
下载PDF
松毛菇多酚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艳 孙怡婷 +2 位作者 王昕岑 杨宇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06-114,共9页
以松毛菇为原料,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松毛菇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松毛菇多酚的工艺条件,并以吸附及解吸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适大孔树脂,确定... 以松毛菇为原料,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松毛菇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松毛菇多酚的工艺条件,并以吸附及解吸效果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适大孔树脂,确定其纯化松毛菇多酚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松毛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2∶1(mL/g)、提取温度67℃、乙醇浓度71%,在此条件下松毛菇多酚提取量为14.60 mg/g。优选D101树脂为松毛菇多酚纯化的最适大孔树脂,其对松毛菇多酚的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pH 3,洗脱剂乙醇浓度50%,上样流速0.5 mL/min,上样浓度0.8 mg/mL,洗脱流速1 mL/min,洗脱剂用量4 BV,纯化后多酚含量为(71.18±0.9)mg/g,比粗提多酚提高了近3.9倍,表明纯化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菇 多酚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大孔树脂
下载PDF
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飞权 冯花 +4 位作者 罗盛财 洪永聪 吴玉琼 钟兰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51-55,共5页
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向天梅"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得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较适宜加工红茶... 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向天梅"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得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较适宜加工红茶。制得的夏暑红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30.99%、1.31%和5.10%,香气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87.76%,其中共鉴定出9类160种化合物,香气甜浓,滋味甜醇,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名丛 红茶 适制性 香气物质
下载PDF
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飞权 黄两成 +7 位作者 罗盛财 陈荣冰 冯花 李少华 叶江华 李悍彪 罗青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05-110,共6页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市 茶树种质资源 夏茶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间作麦冬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奇松 雷卫星 +5 位作者 刘江西 朱捷文 史凌珊 蔡普默 贾小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366-3374,共9页
【目的】分析间作麦冬对春季茶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茶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机制,为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地梯田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分析间作麦冬对春季茶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茶园土壤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互作机制,为茶园间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地梯田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析茶树单作、茶树—麦冬间作及茶园空地土壤(CK)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与丰富度差异。【结果】相对于单作,间作麦冬能显著提高茶园土壤含水量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0.05,下同),以及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而pH无明显变化。相对于单作和CK,间作麦冬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明显影响,但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土壤速效营养、有机质和土壤相关酶呈显著正相关;芽单胞菌门与速效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绿湾菌门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LEfSe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中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罗丹诺杆菌科(Rhodanobacteraceae)、褚氏杆菌属(Chujaibacter)、伯克氏菌科未分类菌属(unidentified_Burkholderiaceae),以及放线菌门中的放线菌门未分类菌纲(unidentified_Actinobacteria)为间作茶园土壤样本的标志性微生物,且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和单作处理。【结论】茶园间作麦冬可诱导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能富集更多参与土壤营养循环和拮抗病原菌的有益细菌,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和茶树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细菌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茶园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飞权 赵升云 +1 位作者 洪永聪 《武夷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3-59,共7页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采摘标准 做青强度 生化成分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